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15 21:01:57|306|起点商标网
一种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合窗帘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开合窗帘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智能化家居用品自动开合窗帘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自动开合窗帘具有开合窗帘传动装置、主帘及副帘,通过开合窗帘传动装置可以控制主帘及副帘移动,从而实现窗帘的自动开合。

传统的开合窗帘传动装置中,具有主驱动机构及从驱动机构,其中主驱动机构中具有主传动带,通过主传动带带动主滑车机构沿着主滑轨滑动,从而进一步带动主帘的移动,从驱动机构具有从传动带,当主驱动机构运动的时候,可以间接带动从传动带移动,通过从传动带带动从滑车机构沿着副滑轨滑动,从而进一步带动副帘的移动。也就是说,传统的开合窗帘传动装置通常都需要采用两个不同的传动带也即主传动带及从传动带,分别带动主滑车机构和从滑车机构滑动,进而再通过主滑车机构和从滑车机构滑动分别带动主帘和副帘,实现窗帘的开合。由于开合窗帘传动装置采用两个不同的传动带,使得窗帘的开合在同步性上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合窗帘传动装置,包括:

主传动机构,包括主驱动部、主滑轨、第一从驱动部及第一滑车机构,主驱动部及第一从驱动部分设于主滑轨的两端;

从传动机构,包括第二从驱动部、副滑轨及第二滑车机构;副滑轨平行设于主滑轨的一侧,第二从驱动部设于副滑轨远离主滑轨的一端;

换向机构,包括壳体及多个换向轮,壳体设于副滑轨靠近主滑轨的一端,多个换向轮设于壳体内,壳体与主滑轨及副滑轨相互靠近的两端分别相通;以及

传动带,传动带环设于主滑轨、换向机构及副滑轨,并通过主驱动部、第一从驱动部、多个换向轮及第二从驱动部传动;第一滑车机构及第二滑车机构分别固定于传动带,当传动带运动时,传动带带动第一滑车机构沿着主滑轨滑动,且传动带带动第二滑车机构沿着副滑轨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主滑轨包括主轨本体,主轨本体具有第一传送腔及第二传送腔,第一传送腔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面向副滑轨,第二传送腔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面向第一传送腔;传动带位于第一传送腔及第二传送腔内,第一滑车机构与设于第二传送腔内的传动带固定,当传动带移动时,传动带带动第一滑车机构在第一传送腔及第二传送腔之间的空间内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主轨本体的顶部还设有第一卡位及第二卡位;第一卡位与第二卡位相对,第一卡位与主轨本体的顶部之间形成第一卡槽,第二卡位与主轨本体的顶部之间形成第二卡槽,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相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副滑轨包括副轨本体,副轨本体具有第三传送腔及第四传送腔,传动带位于第三传送腔及第四传送腔内,第二滑车机构与设于第三传送腔内的传动带固定,当传动带移动时,传动带带动第二滑车机构在第三传送腔及第四传送腔之间的空间内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副轨本体的顶部还设有第三卡位及第四卡位;第三卡位与第四卡位相对,第三卡位与副轨本体的顶部之间形成第三卡槽,第四卡位与副主轨本体的顶部之间形成第四卡槽,第三卡槽与第四卡槽相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主滑轨及副滑轨顶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顶装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顶装码包括安装部及卡接部;安装部包括安装本体,安装本体的其中一侧面设有至少两个相对的卡合槽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滑动槽,卡接部包括卡接本体,卡接本体卡设于卡合槽内,并能沿着卡合槽滑动,卡接本体背离安装本体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滑动槽,至少一个第一滑动槽与至少一个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在主滑轨的顶部或副滑轨的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主驱动部包括第一传动箱及设于第一传动箱内的第一传动轮,第二从驱动部包括第二传动箱及设于第二传动箱内的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及第二传动轮通过传动带啮合传动;第一传动箱和/或第二传动箱包括箱体,箱体上开设有取物口,箱体上转动连接有箱门,箱门与取物口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滑车机构和第二滑车机构分别包括滑车本体及调节部,滑车本体包括主体挂板及挂钩板,主体挂板包括承载板及设于承载板一侧的压紧板,挂钩板设于承载板;调节部包括调节件及调节板;调节件活动设于承载板,调节板连接于调节件,压紧板与调节板之间具有传动带穿过的间隙;其中滑车本体与主滑轨或副滑轨滑动连接,调节件位于主滑轨或副滑轨外,调节调节件,调节件带动调节板向靠近或远离压紧板的方向移动,当调节板向靠近或远离压紧板的方向移动时,间隙对应变小或变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调节板包括过渡板以及压板,过渡板及压紧板分设于承载板的相对侧面,承载板上设有通孔;调节件穿过承载板后连接于过渡板,压板设于过渡板,压板与压紧板之间形成传动带穿过的间隙,当调节调节件,过渡板带动压板穿过通孔向靠近或远离压紧板方向移动,以使压板与压紧板之间的间隙变小或变大。

本实用新型中传动带经主驱动部设于主滑轨,并从主滑轨靠近换向机构的一端穿出,而后传动带绕设于多个换向轮,传动带经过多个换向轮后穿入副滑轨中,而后传动带设于副滑轨中,并经第二从驱动部,再从副滑轨靠近换向机构的一端穿出,从副滑轨靠近换向机构的一端穿出的传动带再次穿入主滑轨,并经过第一从动机构,沿着主滑轨向主传动机构延伸,从而使得传动带在主滑轨、多个换向轮及从副滑轨之间构成一个闭合的环路。当主驱动部带动传动带移动时,传动带带动第一滑车机构及第二滑车机构分别沿着主滑轨及副滑轨做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的直线移动,第一滑车机构及第二滑车机构滑动的过程中拉动窗帘开合。也即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合窗帘传动装置采用一个传动带同时驱动第一滑车机构及第二滑车机构分别沿着主滑轨及副滑轨滑动,在第一滑车机构及第二滑车机构滑动的过程中带动窗帘的开合,使得窗帘的开合同步性更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主滑轨及副滑轨相互配合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中主滑轨及副滑轨相互配合主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主滑轨及副滑轨相互配合后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主滑轨与副滑轨的主视图;

图7为实施例中顶装码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实施例中安装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实施例中卡接部的立体结构图;

图10为实施例中第一传动箱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实施例中第一滑车机构的立体图;

图12为实施例中第一滑车机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13为实施例中第一滑车机构的侧视图;

图14为实施例中压紧板与调节板相互配合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中压紧板与调节板相互配合的另一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中主体挂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17为实施例中压板的立体图;

图18为实施例中滑车机构设于滑轨上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传动机构;11、主驱动部;111、电机;112、第一传动箱;113、第一传动轮;1121、箱体;1122、取物口;1123、箱门;1124、第一端;1125、第二端;1126、空隙;12、主滑轨;121、主轨本体;122、第一传送腔;123、第一开口;124、第二传送腔;125、第二开口;126、第一滑槽;127、第二滑槽;128、第一卡位;129、第二卡位;1201、第一卡槽;1202、第二卡槽;13、第一从驱动部;131、固定箱;132、从动轮;14、第一滑车机构;141、滑车本体;1411、主体挂板;1412、挂钩板;14111、承载板;14112、压紧板;14113、第一凸起;14114、第二凸起;14115、滑动通道;14116、壁板;14117、第三开口;14118、通孔;14119、容纳位;142、调节部;1421、调节件;1422、调节板;1423、间隙;1424、调节孔;14221、过渡板;14222、压板;14223、螺钉;1425、啮合槽;

2、从传动机构;21、第二从驱动部;211第二传动箱;212、第二传动轮;22、副滑轨;221、副轨本体;222、第三传送腔;2222、下壁;223、第四传送腔;224、第三滑槽;225第三卡位;226、第四卡位;227、第三卡槽;228、第四卡槽;23、第二滑车机构;

3、换向机构;31、壳体;32、换向轮;

4、传动带;

5、顶装码;51、安装部;52、卡接部;511、安装本体;512、卡合槽;513、第一滑动槽;514、限位块;515、凸块;516、限位口;521、卡接本体;522、第二滑动槽;523、凸部;524、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及2,图1为实施例中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实施例中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纵向剖视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开合窗帘的传动装置,包括主传动机构1、从传动机构2、换向机构3及传动带4,其中主传动机构1位于从传动机构2的一侧,换向机构3设于从传动机构2靠近主传动机构1的一端,传动带4环设于主传动机构1、换向机构3及从传动机构2,主传动机构1与从传动机构2还通过第一从驱动部13连接。换句话说传动带4设于主传动机构1,然后从主传动机构1穿出,传动带4从主传动机构1穿出后,再绕设于换向机构3,经过换向机构3后,传动带4穿入从传动机构2,再从从传动机构2穿出,并再次穿入主传动机构1,从而使得传动带4在主传动机构1、换向机构3及从传动机构2之间构成一个闭合的环路。

请复阅图1及2,主传动机构1包括主驱动部11、主滑轨12、第一从驱动部13及第一滑车机构14,从传动机构2包括第二从驱动部21、副滑轨22及第二滑车机构23,换向机构3包括壳体31及多个换向轮32。其中主驱动部11及第一从驱动部13分别位于主滑轨12的两端,副滑轨22设于主滑轨12的其中一侧,副滑轨22平行于主滑轨12,第二从驱动部21设于副滑轨22远离主滑轨12的一端,壳体31设于副滑轨22靠近主滑轨12的一端,多个换向轮32设于壳体31内,壳体31与主滑轨12及副滑轨22的两端分别连通,进一步地主滑轨12及副滑轨22还滑动连接于壳体31上,也即主滑轨12及副滑轨22可以相对于壳体31滑动,如此当窗户尺寸发生变化,可以根据窗户的尺寸调节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整体长度。传动带4经主驱动部11设于主滑轨12,并从主滑轨12靠近换向机构3的一端穿出,而后传动带4绕设于多个换向轮32,传动带4经过多个换向轮32后穿入副滑轨22中,而后传动带4设于副滑轨22中,并经第二从驱动部21,从副滑轨22靠近换向机构3的一端穿出,从副滑轨22靠近换向机构3的一端穿出的传动带4再次穿入主滑轨12,并经过第一从动机构13,沿着主滑轨12向主传动机构1延伸,从而使得传动带4在主滑轨12、多个换向轮32及副滑轨22之间构成一个闭合的环路,当主驱动部11转动,传动带4通过主驱动部1、第一从驱动部13、多个换向轮32及第二从驱动部21运动。第一滑车机构14则设于主滑轨12,并与传动带4固定,第二滑车机构23则设于副滑轨22,并与传动带4固定,当传动带4运动时,传动带4带动第一滑车机构14沿着主滑轨12滑动,且传动带4还同步带动第二滑车机构23沿着副滑轨22滑动,第一滑车机构14与第二滑车机构23的滑动方向相反,且第一滑车机构14与第二滑车机构23对称分布,以使得第一滑车机构14与第二滑车机构23可以同幅度拉动主帘及副帘。本例中,换向轮32共设置有4个,当传动带4从主滑轨12穿出后,穿入相邻的两个换向轮32之间,而后进入副滑轨22,当传动带4从副滑轨22传出后,传动带4穿入另两个相邻的换向轮32之间,而后再次进入主滑轨12。

请参阅图3、4、5及6,图3为主滑轨及副滑轨相互配合立体图,图4为主滑轨及副滑轨相互配合主视图,图5为主滑轨及副滑轨相互配合后视图,图6为主滑轨与副滑轨的主视图。主滑轨12包括主轨本体121,主轨本体121面向副滑轨22的侧壁内凹形成第一传送腔122,使得第一传送腔122面向副滑轨22的一面具有第一开口123,当传动带4设于第一传送腔122时,传动带4位于主轨本体121的外侧,其中第一开口123面向副滑轨22,也即副滑轨22设于主滑轨12的一侧时,副滑轨22部分与主滑轨12部分正对且相互靠近,如此在第一传送腔122设置第一开口123,使得第一开口123面向副滑轨22,当传动带4位于第一传送腔122内时,传动带4可以从第一开口123直接过渡到换向机构3,另外在主轨本体121的内部设有第二传送腔124。第二传送腔124具有第二开口125,第二开口125面向第一传送腔122,当传动带4环设于第一传送腔122及第二传送腔124内,第一滑车机构14通过第二开口125与设于第二传送腔124内的传动带4固定连接,当传动带4移动时,传动带4可以带动第一滑车机构14在第一传送腔122及第二传送腔124之间的空间内滑动。再者沿着第一传送腔122远离主轨本体121顶部的方向延伸出第一滑槽126,沿着第二传送腔124远离主轨本体121顶部的方向延伸出第二滑槽127,第一滑槽126与第二滑槽127面对面设置,当第一滑车机构14与设于第二传送腔124内的传动带4固定连接时,第一滑车机构14还滑设于第一滑槽126及第二滑槽127中,第一滑槽126及第二滑槽127可以进一步对第一滑车机构14起到支撑作用。主轨本体121的顶部还设有第一卡位128及第二卡位129;第一卡位128与第二卡位129相对,第一卡位128与主轨本体121的顶部之间形成第一卡槽1201,第二卡位129与主轨本体121的顶部之间形成第二卡槽1202,第一卡槽1201槽口与第二卡槽1202槽口相背,第一卡位128及第二卡位129便于将主轨本体121安装于墙壁等上。

请再次参阅图3、4、5及6,副滑轨22包括副轨本体221,副轨本体221具有第三传送腔222及第四传送腔223,传动带4位于第三传送腔222及第四传送腔223内,第二滑车机构23与设于第三传送腔222内的传动带4固定,当传动带4移动时,传动带4带动第二滑车机构23在第三传送腔222及第四传送腔223之间的空间内滑动。沿着第四传送腔223远离副轨本体221顶部的方向延伸出第三滑槽224,第三滑槽224的槽口朝向第三传送腔222,第三滑槽224可以对第二滑车机构23起到进一步的支撑作用。副轨本体221的顶部还设有第三卡位225及第四卡位226;相对,第三卡位225与副轨本体221的顶部之间形成第三卡槽227,第四卡位226与副轨本体221的顶部之间形成第四卡槽228,第三卡槽227槽口与第四卡槽228槽口相背。第三卡位225与第四卡位226便于将副轨本体221安装于墙壁等上。

请参阅图7-9,图7为顶装码的立体结构图,图8为安装部的立体结构图,图9为卡接部的立体结构图。在主滑轨12及副滑轨22的顶部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顶装码5,顶装码5将开合窗帘传动装置固定于墙壁。顶装码5包括安装部51及卡接部52,安装部51包括安装本体511,安装本体511的其中一侧面设有至少两个相对的卡合槽512以及至少一个第一滑动槽513,卡接部52包括卡接本体521,卡接本体521卡设于卡合槽512内,并能沿着卡合槽512滑动,卡接本体521背离安装本体511的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滑动槽522,至少一个第一滑动槽513与至少一个第二滑动槽522滑动连接在主滑轨12的顶部或副滑轨22的顶部。其中,当顶装码5安装于主滑轨12的顶部时,至少一个第一滑动槽513与至少一个第二滑动槽522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卡位128及第二卡位129,也即主滑轨12滑动设于至少一个第一滑动槽513与至少一个第二滑动槽522之间。当顶装码5安装于副滑轨22的顶部时,至少一个第一滑动槽513与至少一个第二滑动槽522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三卡位225及第四卡位226,也即副滑轨22滑动设于至少一个第一滑动槽513与至少一个第二滑动槽522之间。本例中,安装本体511上设有两个卡合槽512,两个卡合槽512的槽口相对,卡接本体521位于两个卡合槽512之间,推动卡接本体521,卡接本体521可以沿着两个卡合槽512滑动,另外本例中安装本体511上设有两个第一滑动槽513,两个第一滑动槽513相互平行,卡接本体521上则设有一个第二滑动槽522,第二滑动槽522的槽口面向两个第一滑动槽513的槽口,当卡接本体521卡设于第一滑动槽513后,主滑轨12及副滑轨22滑动卡设于第一滑动槽513与第二滑动槽522之间。

在安装本体511远离第一滑动槽513的一端还设有限位块514,在卡接本体521背离安装本体511的一面设有凸块515,当卡接本体521滑动设于安装本体511的卡合槽512时,限位块514可以与凸块515相互抵接。在安装本体511上设有两个限位口516,在卡接本体521面向安装本体511的一面设有两个凸部523,两个凸部523分别扣合于两个限位口516。当需要更换开合窗帘传动装置时,先将两个凸部523与两个限位口516分离,而后推动卡接本体521沿着安装本体511上的卡合槽512滑动,即可将安装本体511与卡接本体521进行分离,而后将拆卸下来的卡接本体521安装在新的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主滑轨12及副滑轨22上,再将卡接本体521沿着卡合槽512滑动,使得卡接本体521抵接在限位块514,两个凸部523再次扣合于两个限位口516,新的开合窗帘传动装置便可再次安装于墙壁上。也就是说,在更换开合窗帘传动装置时,安装本体511不需要从墙壁上拆卸下来,只需要将卡接本体521从安装本体511上拆卸下来,再将拆卸下来的卡接本体521安装在新的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主滑轨12及副滑轨22上,即使更换开合窗帘传动装置,顶装码6可以重复使用。另外在安装本体511及卡接本体521上还分别设有固定孔524,安装本体511及卡接本体521上的固定孔524相对,安装本体521上的固定孔524大于卡接本体521上的固定孔524,固定孔524便于将顶装码5与墙壁相连。

请复阅图2并请参阅图10,图10为第一传动箱的立体结构图。主驱动部11包括电机111、第一传动箱112及第一传动轮113,第一传动轮113设于第一传动箱112内,电机111带动第一传动轮113转动。第一从驱动部13包括固定箱131及从动轮132,从动轮132设于固定箱131内,其中主轨本体121及副轨本体221均滑动连接于固定箱131,主滑轨12及副滑轨22可以相对于壳体31及固定箱131滑动,当需要调节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整体长度时,即可使主滑轨12与副滑轨12相对于壳体31及固定箱131相向滑动,如此可以调节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整体长度,具体的壳体31及固定箱131分别滑动卡设于主轨本体121的第一卡位128与第二卡位129以及副轨本体221的第三卡位225与第四卡位226。当需要调节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整体长度时,可使壳体31及固定箱131沿着第一卡位128、第二卡位129、第三卡位225及第四卡位226相向滑动,如此可以调节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整体长度。第二从驱动部21包括第二传动箱211及第二传动轮212,第二传动轮212设于第二传动箱211内,第一传动轮113及第二传动212轮通过传动带4啮合传动。其中第一传动箱112包括箱体1121,第二传动箱211包括箱体1121,由于开合窗帘使用一段时间后,传动带4会松弛,不利于传动带4的传送,因此,可以在第一传动箱112及第二传动箱211二者中的一者或二者的箱体1121上开设一个取物口1122,箱体1121转动连接有一个箱门1123,平常使用过程中,箱门1123扣合于取物口1122,当传动带4发生松弛现象时,打开箱门1123,从取物口1122拉出传动带4进行裁剪,使得传动带4具有合适的长度,再将裁切后的传动带4连接即可。更加优选的,箱门1123具有第一端1124及第二端1125,第一端1124转动连接于箱体1121,当箱门1123扣合于取物口1122时,第二端1125与箱体1121之间存在一个空隙1126,通过空隙1126方便箱门1123的开关。

请参阅图11及12,图11为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车机构的立体图,图12为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车机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第一滑车机构14与第二滑车机构23的结构相同,本例中以第一滑车机构14为例介绍。第一滑车机构包括滑车本体141及调节部142,调节部142设于滑车本体141,滑车本体141用于带动窗帘,调节部142与滑车本体141配合以连接传动带。

再次参阅图11-12,滑车本体141包括主体挂板1411及挂钩板1412,挂钩板1412设于主体挂板1411上,主体挂板1411包括承载板14111及压紧板14112,挂钩板1412设于承载板14111,压紧板14112设于承载板14111,其中挂钩板1412与压紧板14112可以设于承载板14111的同侧面上,也可以位于承载板14111的相对的两侧面上,本例中挂钩板1412与压紧板14112设于承载板14111的同侧面上。

请进一步参阅图13,图13为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车机构的侧视图。为了使得第一滑车机构14及第二滑车机构23更加稳定的沿着主滑轨12及副滑轨22移动,承载板14111相对的两侧壁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14113,其中与压紧板14112同侧的第一凸起14113位于压紧板14112与挂钩板1412之间,分别设于承载板14111相对的两侧壁上的第一凸起14113起设于承载板14111相同高度位置处。例如当承载板14111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凸起14113时,其中一个侧壁上的第一凸起14113与另一个侧壁上的第一凸起14113可以错位设置也可以正对设置,两侧壁上的第一凸起14113设置在承载板14111上同一高度位置处,且与压紧板14112同侧的第一凸起14113设于压紧板14112与挂钩板1412之间。当承载板14111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一个第一凸起14113,而另一个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凸起14113时,其中一个侧壁上的第一凸起14113与另一个侧壁上的多个第一凸起14113可以交错设置,或者其中一个侧壁上的第一凸起14113与另一个侧壁上的多个第一凸起14113中的其中一个第一凸起14113正对设置,两侧壁上的多个第一凸起14113设置在承载板14111上同一高度位置处,且与压紧板14112同侧的第一凸起14113设于压紧板14112与挂钩板1412之间。或者承载板14111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多个第一凸起14113时,其中一个侧壁上的多个第一凸起14113与另一个侧壁上的多个第一凸起可113以交错设置或者正对设置。

当滑车机构沿着滑轨滑动时,为了减小滑车机构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凸起14113朝向挂钩板1412的一面为曲面,将第一凸起14113朝向挂钩板1412的一面设置为曲面,使得第一凸起14113与滑轨3之间的接触变为线接触,也即第一凸起14113与滑轨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减小第一凸起14113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更进一步地,第一凸起14113为月牙状,第一凸起14113朝向挂钩板1412的一面变为弧面。

另一方式中,承载板14111相对的两侧壁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14114,其中与压紧板14112同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起14114位于第一凸起14113与挂钩板1412之间,分别设于承载板14111相对两侧壁上的第二凸起14114位于承载板14111相同高度位置处,且位于承载板14111同侧的第一凸起14113与第二凸起14114之间形成滑动通道14115。例如当承载板14111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凸起14114时,其中一个侧壁上的第二凸起14114与另一个侧壁上的第二凸起14114可以错位设置也可以正对设置,两侧壁上的第二凸起14114设置在承载板14111上同一高度位置处,且与压紧板14112同侧的第二凸起14114设于第一凸起14113与挂钩板1412之间,设于同一侧壁上的第一凸起14113与第二凸起14114之间形成滑动通道14115。当承载板14111其中一个侧壁上设有一个第二凸起14114,而另一个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二凸起14114时,其中一个侧壁上的第二凸起14114与另一个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凸起14114可以交错设置,或者其中一个侧壁上的第二凸起14114与另一个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凸起14114中的其中一个第二凸起14114正对设置,两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凸起14114设置在承载板14111上同一高度位置处,且与压紧板14112同侧的第二凸起14114设于第一凸起14113与挂钩板1412之间,设于同一侧壁上的第一凸起14113与第二凸起14114之间形成滑动通道14115。或者承载板14111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多个第二凸起14114时,其中一个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凸起14114与另一个侧壁上的多个第二凸起14114可以交错设置或者正对设置,设于同一侧壁上的第一凸起14113与第二凸起14114之间形成滑动通道14115。

类似的,第二凸起14114朝向第一凸起14113的一面为曲面,将第二凸起14114朝向第一凸起14113的一面设置为曲面,使得第二凸起14114与滑轨之间的接触变为线接触,也即第二凸起14114与滑轨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从而减小第二凸起14114与滑轨之间的摩擦力。更进一步地,第二凸起14114为月牙状,第二凸起14114朝向第一凸起14113的一面变为弧面。

更为优选地,第二凸起14114的数量与第一凸起14113的数量相同,位于承载板14111同侧的第一凸起14113与第二凸起14114中,每一个第一凸起14113正对一个第二凸起14114,同一侧壁中正对的第一凸起14113与第二凸起14114之间形成滑动通道14115。正对的第一凸起14113与第二凸起14114之间的间距也即滑动通道14115的宽度可以与滑轨壁厚相同也可以大于滑轨壁厚,最优为第一凸起14113与第二凸起14114之间的间距也即滑动通道14115的宽度大于滑轨壁厚,当滑轨卡设于第一凸起14113与第二凸起14114之间也即滑动通道14115之中,一方面可以尽量避免第二凸起14114与滑轨接触产生摩擦力,另一方面,当滑轨出现下沉时,第二凸起14114可以对滑轨产生支撑作用。

复阅图11-13,调节部包括调节件1421及调节板1422,调节件1421设于承载板14111,调节件1421可以相对承载板14111进行位置的调节,也即调节件1421活动连接承载板14111,调节板122则连接于调节件1421,压紧板14112与调节板1422之间设有供传动带穿过的间隙1423。

具体来说,请参阅图14-15,图14及15均为本实施例中压紧板与调节板相互配合的示意图。压紧板14112可以为l型板,l型压紧板14112其中一壁板14116连接于承载板14111,另一壁板14116则面向承载板14111。如图4所示,当l型压紧板14112连接于承载板14111后,l型压紧板14112与承载板14111之间形成的第三开口14117面向挂钩板1412时,对应的调节板1422可以为任何形状比如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或其他规则不规则形状结构的板,调节板1422一端位于l型压紧板14112与承载板14111之间,另一端则通过调节件1421活动连接于承载板14111,当调节调节件1421,调节件1421带动调节板1422向靠近压紧板14112面向承载板14111的壁板14116运动,使得调节板1422与压紧板14112面向承载板14111的壁板14116之间的间隙1423变小,传动带可以压紧于调节板1422与压紧板14112面向承载板14111的壁板14116之间的间隙1423中,反向调节调节件1421,调节件1421带动调节板1422向远离压紧板14112面向承载板14111的壁板14116运动,使得调节板1421与压紧板14112面向承载板14111的壁板14116之间的间隙1423变大,传动带与滑车机构脱离。

或者,如图15所示,当压紧板14112为l型板时,l型压紧板14112其中一壁板14116连接于承载板14111,另一壁板14116则面向承载板14111,l型压紧板14112与承载板14111之间形成的第三开口14117背向挂钩板1412时,对应的调节板1422可以为中间具有调节孔1424的任何形状比如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或其他规则不规则形状结构的板,其中调节孔1424的尺寸大于压紧板14112与承载板14111连接的壁板14116尺寸,使得调节板1422可以沿着压紧板14112与承载板14111连接的壁板14116自由移动,也即压紧板14112一壁板14116穿过调节孔1424后连接于承载板14111,调节板1422活动连接于压紧板14112与承载板14111连接的壁板14116上,压紧板14112另一壁板14116则面向承载板14111,调节板1422通过调节孔1424穿设在压紧板14112与承载板14111连接的壁板14116上。当调节调节件1421,调节件1421带动调节板1422沿着压紧板14112与承载板14111连接的壁板14116,向靠近压紧板14112面向承载板14111的壁板14116运动,使得调节板1422与压紧板14112面向承载板14111的壁板14116之间的间隙1423变小,传动带可以压紧于调节板1422与压紧板14112面向承载板14111的壁板14116之间的间隙1423中,反向调节调节件1421,调节件1421带动调节板1422向远离压紧板14112面向承载板14111的壁板14116运动,使得调节板1421与压紧板14112面向承载板14111的壁板116之间的间隙1423变大。

或者请复阅11-13,压紧板14112也可以为通槽状,也即压紧板14112具有3个壁板14116,其中两个壁板14116与另一个壁板14116分别连接,另两个壁板14116相对并分别与承载板14111连接,使得与另两个壁板14116连接的壁板14116面向承载板14111,此情形下,调节板1422可以为中间具有调节孔1424的任何形状比如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或其他规则不规则形状结构的板,压紧板14112与承载板14111连接的其中一个壁板14116穿设在调节孔1424中。通过调节调节件1421,可以带动调节板1422沿着穿设在调节孔1424中的压紧板14112的壁板14116移动,从而调节压紧板14112与调节板1422之间间隙1423的大小。

其中调节件1421与承载板14111可以螺纹连接,调节件1421可以为调节螺丝,调整调节件1421时,可以扭动调节件1421,使调节件1421转动,调节件1421将螺纹传动转化为直线传动,进而使得调节件1421转动时带动调节板1422向靠近或远离压紧板14112的方向移动。

更进一步地,请复阅图11-12并请参阅图16,图16为实施例中主体挂板立体结构图,调节板1422包括过渡板14221以及压板14222,过渡板14221及压紧板14112分设于承载板14111的相对侧面,过渡板14221以及压板14222二者通过螺钉14223固定,或者过渡板14221以及压板14222一体成型,承载板14111上设有容纳位14119及通孔14118,过渡板14221设于容纳位14119,当过渡板14221设于容纳位14119中,过渡板14221通过调节件1421与承载板14111活动连接,且过渡板14221还面向通孔14118,压板14222通过螺钉14223设于过渡板14221上,压板14222穿过通孔14118伸入压紧板14112中,与压紧板14112的其中一壁板14116相对,压板14222与压紧板14112之间形成传动带穿过的间隙1423,将过渡板14221设于容纳位14119中,可以减小滑车机构整体厚度。当调节调节件1421,调节件1421带动过渡板14221向靠近或远离压紧板14112的方向移动,过渡板14221向靠近或远离压紧板14112的方向移动时,过渡板14221带动压板14222穿过通孔14118向靠近或远离压紧板14112方向移动,以使压板14222与所述压紧板14112之间的间隙1423变小或变大。此时压紧板14112的形状可以为l型板也可以为通槽状。

参阅图17,图17为实施例中压板的立体图。为了使得传动带更加紧密的压紧于压板14222与压紧板14112之间的间隙1423中,在压板14222面向压紧板14112的一面上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啮合槽1425,压板14222通过啮合槽1425与传动带啮合。

请参考图18,图18为本实施例中滑车机构设于滑轨上的侧视图。如图所示,将滑车机构的压紧板14112设于第三传送腔222中,第三传送腔222的下壁2222位于第一凸起14113与第二凸起14114之间的滑动通道14115中,传动带则穿设于压板14222与压紧板14112之间的间隙1423中,调节件1421位于滑轨外部,拧动调节件1421,调节件1421带动过渡板14221向压紧板14112移动,过渡板14221带动压板14222向压紧板14112移动,使得压板14222与压紧板14112之间的间隙1423逐渐减小,传动带被压紧在压板14222与压紧板14112之间,第三传送腔222的下壁2222则卡设于第一凸起14113与第二凸起14114之间的滑动通道14115,当驱动传动带运动,第一凸起14113沿着第三传送腔222的下壁2222滑动,也即传动带带动滑车机构沿着滑轨滑动。当需要调节滑车机构在传动带上的位置时,反向拧动调节件1421,使得压板14222向远离压紧板14112的方向移动,压板14222与压紧板14112之间的间隙1423变大,传动带与滑车机构脱离,而后沿着传动带移动滑车机构至合适位置,再次拧动调节件1421,使得压板14222与压紧板14112之间的间隙1423逐渐变小,传动带再次被压紧于压板14222与压紧板14112之间。

当窗户的尺寸发生变化需要调整开合窗帘传动装置的整体尺寸时,使得主滑轨12与副滑轨22相对于壳体31滑动,使得开合窗帘传动装置整体尺寸满足窗户尺寸,而后由于调节件1421位于滑轨外部,只需要调整调节件1421,使得调节件1421带动压板14222朝向远离压紧板14112的方向移动,使得压板14222与压紧板14112之间的间隙1423变大,传动带与滑车机构脱离,此时沿着传动带移动滑车机构至传动带上合适的位置,而后再次调整调节件1421,使得压板14222与压紧板14112之间的间隙1423变小,传动带被压紧于压板14222与压紧板14112之间的间隙1423中,滑车机构再次固定于传动带上,本实施例的滑车机构可以方便调整其设于传动带上的位置。

当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轮转动时,第一传动轮带动传动带移动,传动带带动第一滑车机构及第二滑车机构分别沿着主滑轨及副滑轨做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的直线移动,第一滑车机构及第二滑车机构滑动的过程中拉动窗帘开合,当传动带因为使用时间较长松弛后,可以打开第一传动箱或第二传动箱的箱门,拉出传动带进行裁切,裁切后连接好传动带即可。本实施例中的开合窗帘传动装置采用一个传动带同时驱动第一滑车机构及第二滑车机构分别沿着主滑轨及副滑轨滑动,在第一滑车机构及第二滑车机构滑动的过程中带动窗帘的开合,使得窗帘的开合同步性更高。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滑车压板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