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百叶窗帘的制作方法

2021-01-15 20:01:28|357|起点商标网
百叶窗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窗帘,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于完全闭合状态时可提供良好遮蔽效果的百叶窗帘。



背景技术:

现有的百叶窗帘通常包括上梁、下梁以及位于上、下梁之间的多个叶片,该些叶片通过梯绳而平行悬吊于上、下梁之间,升降绳组一端连接于上梁的升降机构,另一端连接至下梁,通过升降机构的带动,升降绳组使得下梁可靠近或远离上梁,以带动位于上、下梁之间的叶片被收合或展开。一般百叶窗帘的升降绳组的配置可为若干组成对的升降拉绳个别通过该些叶片前、后侧,或者有若干条升降拉绳个别穿过该些叶片的中间穿孔,且通常为两对或两条以上沿叶片长轴方向间隔地设置。梯绳则由两条经线及连接于两条经线之间的多条纬线构成,该些叶片个别地设置于所对应的各纬线上并夹置于两条经线之间,前述两条经线一端连接于上梁内可转动的调频机构,另一端则连接于下梁,通过转动该调频机构使得两条经线产生相对的上下错位且相互移靠,从而带动原本置于纬线上呈水平的叶片及下梁产生相对的翻转;不同角度的翻转可产生不同的遮光效果,因此达到调整百叶窗帘透光量的目的。

然而,当百叶窗帘的帘体被完全展开且欲翻转至完全闭合的位置时,下梁的重量虽由升降绳组及梯绳所共同支撑,但由于下梁定位之后升降绳组的长度已不再变化,持续操作调频机构至叶片完全闭合位置时,升降绳组的固定长度将对下梁的翻转产生限制。例如:升降绳组为在叶片前、后配置的百叶窗帘,其前、后升降绳在帘体完全展开后长度即固定,之后再进一步操作调频机构使梯绳的两条经线产生上下的错位动作、以期将叶片翻转至完全闭合位置时,升降绳组的长度不会随调频机构转动而变化,使得下梁因此受升降绳长度的限制而无法随梯绳翻转至完全闭合位置,连带影响靠近下梁位置的叶片也无法随梯绳翻转至完全闭合位置,使叶片闭合效果不如预期。

为改善上述问题,有专利揭露在操作调频机构时,可以进一步以干涉的方式向上提升升降拉绳的技术方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790554.x(美国专利申请号16/105976)的申请案,以使下梁可以完全跟随梯绳的二经线的错位而翻转;然而该技术方案的缺陷在于,提升升降拉绳的同时,会破坏下梁与升降机构的力的平衡,导致下梁的位置略微上升,反复操作调频机构数次之后,会发现下梁明显升高,尤其在帘体位于完全展开的状态时,反复操作调频机构数次之后,下梁会逐渐升高使得下梁的下方产生漏光现象,而与使用者预期的遮光范围不同。

又或者是在左、右升降绳穿过叶片中间穿孔的百叶窗帘,也有一样的缺陷,在帘体完全展开后升降绳长度即固定,不会随调频机构转动而变化,且由于该升降绳与下梁连接的位置和下梁旋转中心的位置有所差距,长度固定的升降绳将限制住靠近连接处区域的翻转,下梁因此受升降绳支撑的限制而无法随梯绳翻转至完全闭合位置,连带影响靠近下梁位置的叶片也无法随梯绳翻转至完全闭合位置,上述情形都将造成帘体中靠近下梁处的叶片无法完全闭合遮光,而导致该区域有漏光的现象发生。

因此,如何使百叶窗帘于需要完全闭合遮光时,提供良好且符合预期遮光范围的遮蔽效果,实为目前亟需克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具有良好遮蔽效果且符合预期遮光范围的百叶窗帘,以解决百叶窗帘于闭合位置时,靠近下梁处的区域有漏光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一种百叶窗帘,包括:上梁;帘体,设置于上梁下方,帘体自上梁向下依序包括多个叶片及下梁;升降机构,包括驱动模块及升降绳组,驱动模块设置于上梁,升降绳组包括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升降绳组一端能操作地连接驱动模块,升降绳组另一端则连接于下梁,且升降绳组受驱动模块驱动而释出或收回,使得帘体能被展开或收合;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调频模块及梯绳,调频模块设置于上梁,梯绳至少包括两条经线,所述叶片位于两条经线之间,调频模块驱动梯绳的两条经线在上梁下方产生相对的上下错位进而带动所述叶片产生翻转,使得帘体的所述叶片能闭合遮光或敞开透光;其中,定义一第一状态,为所述叶片及下梁彼此之间大致呈平行排列、且所述叶片及下梁能随两条经线的上下错位产生相对应的翻转;定义一第二状态,为所述叶片及下梁无法全数随该两条经线的上下错位产生相对应的翻转;辅助单元设置于升降机构与角度调节机构之间;当帘体处于第二状态时,辅助单元受角度调节机构驱动而连动升降机构进一步释出升降绳组,使帘体再次呈现所述叶片及下梁彼此之间大致呈平行排列的第一状态。

较佳地,当辅助单元连动升降机构进一步释出升降绳组时,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同步地释出一相同长度。

较佳地,所述叶片位于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之间,且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张力不同。

较佳地,辅助单元包括定时传动机构及被动件,定时传动机构连接调频模块,以受调频模块所驱动;被动件连接驱动模块与定时传动机构,且定时传动机构选择性地驱动被动件。

较佳地,调频模块包括调频轴,定时传动机构设置于调频轴上而能随调频轴转动;当帘体处于第二状态时,被动件被定时传动机构驱动而连动驱动模块作动,以释出升降绳组。

较佳地,驱动模块包括卷线轮及与卷线轮连动的动力装置,且卷线轮连动升降绳组;动力装置对升降绳组提供一动力,用于将升降绳组收回上梁内。

较佳地,动力装置包括驱动轮、储簧轮及扭力弹簧,扭力弹簧连接于驱动轮与储簧轮之间,且驱动轮与卷线轮能连动地连接,以提供卷线轮动力。

较佳地,被动件包括设置于驱动模块上的齿型结构,且齿型结构与卷线轮同动;当齿型结构被定时传动机构驱动而连动卷线轮释出升降绳组时,需抵抗动力。

较佳地,定时传动机构包括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对应于齿型结构设置,且不完全齿轮与调频轴同步转动;当帘体处于第一状态时,不完全齿轮的齿型区域未与齿型结构啮合,使不完全齿轮随调频轴的转动为相对齿型结构独立转动;当帘体处于第二状态时,不完全齿轮的齿型区域与齿型结构啮合,使不完全齿轮随调频轴的转动进而驱动齿型结构带动卷线轮转动以进一步释出升降绳组。

较佳地,定时传动机构还包括辅助齿轮,辅助齿轮能相对调频轴自由转动,且与齿型结构保持啮合。

较佳地,定时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及壳座,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间隔地设于调频轴上并位于壳座,其中第一套筒与调频轴同步转动且能相对调频轴滑动,第二套筒能相对调频轴自由转动且与齿型结构保持啮合;其中,当帘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套筒受调频轴驱动而转动,并与第二套筒保持间隔;当帘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套筒受调频轴驱动而转动,并朝向第二套筒方向滑动而后与第二套筒卡接。

较佳地,第一套筒具有第一卡接部、第一筒身及限位部,第一卡接部位于第一筒身的一端并面对第二套筒,限位部位于第一筒身的另一端;第二套筒具有第二卡接部、第二筒身及齿环,第二卡接部位于第二筒身的一端并与第一卡接部对应设置,齿环设于第二筒身外围且与齿型结构保持啮合;当帘体位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相互卡接,而使得第二套筒随第一套筒与调频轴同步转动。

较佳地,定时传动机构还包括恢复件,壳座罩设于第一套筒的第一卡接部及第二套筒的第二卡接部外,并涵盖至少部分的第一筒身及第二筒身;恢复件设置于邻近壳座对应限位部的一侧,限位部位于壳座的抵靠部与恢复件之间,且恢复件对第一套筒提供朝向第二套筒的一推力。

较佳地,第一套筒的限位部朝向壳座的抵靠部凸伸凸块,且抵靠部的轮廓沿壳座的轴向具有缺口;当帘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一套筒随调频轴的转动而转动、并受推力使凸块抵靠于抵靠部且沿抵靠部的轮廓移动;当帘体处于第二状态时,凸块完全通过抵靠部并自缺口位置脱离与抵靠部的接触,第一套筒受推力而沿调频轴的轴向移动,以使第一卡接部卡接于第二卡接部。

较佳地,恢复件包括挡座,挡座压抵第一套筒的限位部产生推力;限位部于相反于凸块方向凸伸另一凸块,当帘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套筒随调频轴转动至另一凸块面对挡座且凸块自缺口位置脱离与抵靠部的接触,使第一套筒受推力朝向第二套筒移动。

较佳地,恢复件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压抵第一套筒产生推力;当帘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套筒随调频轴转动至凸块自缺口位置脱离与抵靠部的接触,使第一套筒受推力朝向第二套筒移动。

较佳地,凸块呈螺旋线状且包含起点与终点,当帘体处于第二状态时,凸块的终点自缺口位置脱离与抵靠部的接触,第一套筒受推力朝向第二套筒移动,使第一卡接部卡接于第二卡接部。

较佳地,第一套筒还包括延迟件,延迟件套设于调频轴并分别与第一筒身及恢复件对应设置;恢复件对延迟件施加推力,且延迟件面对第一筒身的一侧具有凸起,第一筒身面对延迟件的一侧具有路径,凸起受调频轴的带动而能沿路径往复移动,并于接触路径的一端部后带动第一筒身同步转动。

较佳地,驱动模块还包括传动绳,传动绳连接于卷线轮与升降绳组之间;动力装置连动卷线轮而卷收或释出传动绳,以带动升降绳组卷收或释出。

较佳地,升降机构还包括滑车组,滑车组包含能沿该上梁长轴方向移动的滑车及固设于上梁的定位销;升降绳组位于上梁内的区段缠绕于滑车及定位销,传动绳一端连接滑车,另一端连接卷线轮,动力装置连动卷线轮卷收或释出传动绳,以使传动绳通过滑车而与升降绳组连动;当被动件被定时传动机构驱动而连动卷线轮释出该升降绳组时,需抵抗动力装置所提供的动力。

较佳地,该被动件包含干涉装置,位于该卷线轮与该升降绳组之间;该升降机构还包括滑车组,该滑车组包含能沿该上梁长轴方向移动的滑车及固设于该上梁的定位销;升降绳组位于上梁内的区段缠绕于滑车及定位销,传动绳一端连接于卷线轮,另一端绕过位于卷线轮与升降绳组之间的干涉装置后连接于滑车,动力装置连动卷线轮卷收或释出传动绳,以使传动绳通过滑车而与升降绳组连动。

较佳地,干涉装置包括基座、干涉件、弹性元件,干涉件能相对基座移动,弹性元件的两端部各自抵接于干涉件与基座,且当帘体处于第一状态时,干涉件扭曲传动绳,使传动绳自卷线轮到滑车之间的实际绳长大于卷线轮到滑车的直线长度;当帘体处于第二状态时,定时传动机构驱动干涉件相对基座移动,进而释放受干涉件扭曲的传动绳,使滑车进一步朝向远离卷线轮的方向移动。

较佳地,定时传动机构包含不完全齿轮,干涉件具有齿型结构对应不完全齿轮设置,不完全齿轮与调频轴同步转动,且当不完全齿轮的齿型区域啮合于干涉件的齿型结构时,干涉件受不完全齿轮所带动而相对基座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另一种百叶窗帘,包括:上梁;帘体,设置于上梁下方,帘体自上梁向下依序包括多个叶片及下梁;升降机构,包括驱动模块及升降绳组,驱动模块设置于上梁,升降绳组包括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升降绳组一端能操作地连接驱动模块,升降绳组另一端则连接于下梁,且升降绳组受驱动模块驱动而释出或收回,使得帘体能被展开或收合;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调频模块及梯绳,调频模块设置于上梁,梯绳至少包括两条经线,两条经线的一端分别能受操作地连接调频模块,另一端连接下梁,且所述叶片位于两条经线之间;调频模块驱动梯绳的两条经线在上梁下方产生相对的上下错位进而带动所述叶片及下梁产生翻转,使得所述叶片能呈敞开透光状态或闭合遮光状态,且所述叶片呈敞开透光状态时,所述叶片与下梁相互平行,并定义此状态的下梁位于一初始位置;其中,当所述叶片受调频模块所驱动而从敞开透光状态翻转至闭合遮光状态时,下梁倾斜至相对初始位置的第一角度的位置;辅助单元,设置于升降机构与角度调节机构之间;当下梁倾斜至第一角度位置后,辅助单元受角度调节机构驱动而连动升降机构进一步释出升降绳组,使得下梁进一步倾斜至相对初始位置的第二角度的位置,且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较佳地,当辅助单元连动升降机构进一步释出升降绳组时,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同步地释出一相同长度。

较佳地,所述叶片位于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之间,且第一拉绳及第二拉绳张力不同。

较佳地,当下梁位于第二角度位置时,下梁与所述叶片相互平行。

较佳地,辅助单元包括定时传动机构及被动件,定时传动机构连接调频模块,以受调频模块所驱动;被动件连接驱动模块与定时传动机构,且定时传动机构选择性地驱动被动件。

较佳地,调频模块包括调频轴,定时传动机构设置于调频轴上而能随调频轴转动;当下梁倾斜至第一角度位置后,被动件被定时传动机构驱动而连动驱动模块作动,以释出升降绳组。

较佳地,驱动模块包括卷线轮及与卷线轮连动的动力装置,且卷线轮连动升降绳组;动力装置对升降绳组提供一动力,用于将升降绳组收回上梁内。

较佳地,动力装置包括驱动轮、储簧轮及扭力弹簧,扭力弹簧连接于驱动轮与储簧轮之间,且驱动轮与卷线轮能连动地连接,以提供卷线轮动力。

较佳地,被动件包括设置于驱动模块上的齿型结构,且齿型结构与卷线轮同动;当齿型结构被定时传动机构驱动而连动卷线轮释出升降绳组时,需抵抗动力。

较佳地,定时传动机构包括不完全齿轮,不完全齿轮对应于齿型结构设置,且不完全齿轮与调频轴同步转动;当下梁尚未倾斜至第一角度位置时,不完全齿轮的齿型区域未与齿型结构啮合,使不完全齿轮随调频轴的转动相对齿型结构独立转动;当下梁倾斜至第一角度位置后,不完全齿轮的齿型区域与齿型结构啮合,使不完全齿轮随调频轴的转动进而驱动齿型结构带动卷线轮转动以进一步释出升降绳组,使得下梁进一步倾斜至第二角度位置。

较佳地,定时传动机构还包括辅助齿轮,辅助齿轮能相对调频轴自由转动,且与齿型结构保持啮合。

较佳地,驱动模块还包括传动绳,传动绳连接于卷线轮与升降绳组之间;动力装置连动卷线轮而卷收或释出传动绳,以带动升降绳组卷收或释出。

较佳地,升降机构还包括滑车组,滑车组包含能沿该上梁长轴方向移动的滑车及固设于上梁的定位销;升降绳组位于上梁内的区段缠绕于滑车及定位销,传动绳一端连接滑车,另一端连接于卷线轮,动力装置连动卷线轮卷收或释出传动绳,以使传动绳通过滑车而与升降绳组连动;当被动件被定时传动机构驱动而连动卷线轮释出升降绳组时,需抵抗动力装置所提供的动力。

较佳地,被动件包含干涉装置,位于卷线轮与升降绳组之间;升降机构还包括滑车组,滑车组包含能沿上梁长轴方向移动的滑车及固设于上梁的定位销;升降绳组位于上梁内的区段缠绕于滑车及定位销,传动绳一端连接于卷线轮,另一端绕过位于卷线轮与升降绳组之间的干涉装置后连接于滑车,动力装置连动卷线轮卷收或释出传动绳,以使传动绳通过滑车而与升降绳组连动。

承上所述,依本实用新型的百叶窗帘,其可具有下述的优点:

增设一辅助单元于升降机构与角度调节机构之间,在百叶窗帘的帘体处于第二状态时,亦即部分帘体无法随两条经线的上下错位作相对应的翻转时,进一步操作角度调节机构而驱动辅助单元开始作动,辅助单元作动后带动升降绳组进一步地释出,使得升降绳组长度对下梁的限制消失,下梁将进一步倾斜一角度,百叶窗帘的帘体再次呈现第一状态,亦即帘体可再次随两条经线产生的上下错位作相对应的翻转,如此,本实用新型的百叶窗帘于完全闭合状态时,靠近下梁处的区域不再有漏光的现象发生且符合预期的遮光范围,因此可提供良好的遮蔽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百叶窗帘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上梁内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百叶窗帘的辅助单元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及辅助单元所搭配的驱动模块的立体图。

图4a为图3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4b为图4a中第一及第二套筒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侧视图,揭示百叶窗帘的帘体处于第一状态,且下梁位于初始位置。

图6a为图5帘体处于第一状态时,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侧视图。

图6b为图6a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上视图。

图7为百叶窗帘的侧视图,揭示百叶窗帘的帘体处于第二状态。

图8a为图7帘体处于第二状态时,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侧视图。

图8b为图8a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上视图。

图9为百叶窗帘的侧视图,揭示百叶窗帘的帘体从图7所示的第二状态继续受操作而再次呈现第一状态。

图10a为图9帘体逐渐从第二状态转变至第一状态时,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侧视图。

图10b为图10a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上视图。

图11为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百叶窗帘的辅助单元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及辅助单元所搭配的驱动模块的立体图。

图12a为图11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12b为图12a中第一及第二套筒的放大示意图。

图13a为当百叶窗帘的帘体呈图5所示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上视图。

图13b为图13a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侧视图。

图13c为图13a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x-x剖面图。

图14a为当百叶窗帘的帘体呈图7所示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上视图。

图14b为图14a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侧视图。

图14c为图14a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y-y剖面图。

图15为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百叶窗帘的辅助单元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及辅助单元所搭配的驱动模块的立体图。

图16为图15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图16辅助单元中第一套筒的放大示意图。

图18为图15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侧视图。

图19为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百叶窗帘的辅助单元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及辅助单元所搭配的驱动模块的立体图。

图20为图19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21a为当百叶窗帘的帘体呈图5所示处于第一状态时,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立体图。

图21b为当百叶窗帘的帘体呈图7所示处于第二状态时,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立体图。

图21c为当百叶窗帘的帘体呈图9所示逐渐从第二状态转变至第一状态时,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立体图。

图22为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百叶窗帘的辅助单元的第五较佳实施例及上梁内其它机构的立体图。

图23a为当百叶窗帘的帘体呈图5所示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五较佳实施例的辅助单元的立体图。

图23b为当百叶窗帘的帘体呈图7所示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五较佳实施例的辅助单元的立体图。

图23c为当百叶窗帘的帘体呈图9所示逐渐从第二状态转变至第一状态时,第五较佳实施例的辅助单元的立体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百叶窗帘另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5为图24上梁内机构的立体图。

图26为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百叶窗帘另一实施方式的辅助单元的第六较佳实施例及辅助单元所搭配的驱动模块的立体图。

图27为图26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28为图27辅助单元中第一套筒的放大示意图。

图29为图24的侧视图,揭示百叶窗帘的帘体处于第一状态,且下梁位于初始位置。

图30a为图29帘体处于第一状态时,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侧视图。

图30b为图30a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上视图。

图31为百叶窗帘的侧视图,揭示百叶窗帘的帘体处于第二状态。

图32a为图31帘体处于第二状态时,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侧视图。

图32b为图32a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上视图。

图33为百叶窗帘的侧视图,揭示百叶窗帘的帘体从图31所示的第二状态继续受操作而再次呈现第一状态。

图34a为图33帘体逐渐从第二状态转变至第一状态时,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侧视图。

图34b为图34a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上视图。

图35为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百叶窗帘另一实施方式的辅助单元的第七较佳实施例及辅助单元所搭配的驱动模块的立体图。

图36为图35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37a为图36辅助单元中第一套筒的放大示意图。

图37b为图36辅助单元中第二套筒的放大示意图。

图38a为当百叶窗帘的帘体呈图29所示处于第一状态时,第七较佳实施例的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侧视图。

图38b为图38a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上视图。

图39a为当百叶窗帘的帘体呈图31所示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七较佳实施例的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侧视图。

图39b为图39a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上视图。

图40a为当百叶窗帘的帘体呈图33所示逐渐从第二状态转变至第一状态时,第七较佳实施例的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去掉部分外壳的侧视图。

图40b为图40a辅助单元及驱动模块的上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百叶窗帘

10上梁

20帘体

21叶片

21a穿孔

22下梁

θ1第一角度

θ2第二角度

30,30’升降机构

31,34驱动模块

311,341卷线轮

312,342动力装置

3121,3421驱动轮

3122,3422储簧轮

3123,3423扭力弹簧

313传动绳

32,32’升降绳组

321,321’第一拉绳

322,322’第二拉绳

33滑车组

331滑车

332定位销

40角度调节机构

41调频模块

411调频轴

412偏转件

413操作单元

42梯绳

421经线

422纬线

a辅助单元

51,52,53,54,55,56,57定时传动机构

510,520,530,560,570壳座

5101,5201,5301,5601,5701抵靠部

5101a,5201a,5301a,5601a,5701a缺口

511,521,531,561,571第一套筒

5110,5210,5310,5610,5710第一筒身

5310a,5610a,5710a路径

5310b,5310c,5610b,5610c,5710b,5710c端部

5111,5211,5311,5611,5711限位部

5111a,5111b,5211a,5311a,5611a,5711a凸块

5711b起点

5711c终点

5112,5212,5312,5612,5712第一卡接部

5313,5613,5713延迟件

5313a,5613a,5713a凸起

512,522,532,562,572第二套筒

5120,5220,5320,5620,5720第二筒身

5121,5221,5321,5621,5721齿环

5122,5222,5322,5622,5722第二卡接部

513挡座

523,533,563,573弹性件

541,551不完全齿轮

541a,551a齿型区域

542辅助齿轮

61,62,63,64,66,67齿型结构

641锥齿部

642棘齿部

643外齿环

644内齿圈

65干涉装置

651基座

652干涉件

652a齿型结构

652b本体

652c绕线轴

653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至图10b,本实用新型的百叶窗帘1包括有上梁10、帘体20、升降机构30、角度调节机构40及辅助单元a。帘体20设置于上梁10下方且自上梁10向下依序包含多个叶片21及下梁22。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30包含驱动模块31、升降绳组32及滑车组33,驱动模块31与滑车组33位于上梁10内且彼此连动,升降绳组32包含第一拉绳321及第二拉绳322,且通过滑车组33与驱动模块31连动。滑车组33包含可沿上梁10长轴方向移动的滑车331及固设于上梁10的定位销332,第一及第二拉绳321、322的一端连接于滑车331并来回缠绕于定位销332及滑车331之间,另一端则从上梁10穿出后向下并各自通过该些叶片21的前、后侧而最终连接至下梁22。如图4a所示,驱动模块31包含卷线轮311、与卷线轮311连动的动力装置312及传动绳313,传动绳313一端连接并缠绕于卷线轮311上,另一端则从卷线轮311穿出后连接于滑车组33的滑车331。动力装置312包含驱动轮3121、储簧轮3122及扭力弹簧3123,扭力弹簧3123的二自由端各自连接于驱动轮3121与储簧轮3122上,且在自由状态下,扭力弹簧3123卷绕于储簧轮3122上;卷线轮311一端具有一齿盘,驱动轮3121一端亦具有一齿盘与卷线轮311的齿盘啮合以达驱动效果。

当使用者欲使百叶窗帘1的帘体20展开时,下拉下梁22,下梁22带动升降绳组32逐渐从上梁10释出且同时拉动滑车331朝向远离驱动模块31的方向滑动并逐渐靠近定位销332,传动绳313随着滑车331的滑动而从驱动模块31的卷线轮311释出并同时带动卷线轮311转动,由于卷线轮311与驱动轮3121的齿盘啮合,卷线轮311亦带动驱动轮3121转动,扭力弹簧3123因而随之逐渐由储簧轮3122释出并卷收于驱动轮3121上;相反地,当使用者欲使百叶窗帘1的帘体20收合时,上推下梁22,该上推的外力从而破坏帘体20对驱动模块31的拉力以及动力装置312所提供的弹力两者之间的平衡,此时扭力弹簧3123释放弹力,驱使驱动轮3121反向转动,扭力弹簧3123逐渐卷收于储簧轮3122上,同时驱动轮3121带动卷线轮311转动,传动绳313因而逐渐卷收于卷线轮311上,滑车331被传动绳313拉动而朝向驱动模块31的方向滑动并逐渐远离定位销332,升降绳组32被滑车331带动而收回进入上梁10,该些叶片21及下梁22随着升降绳组32上升,使得百叶窗帘1的帘体20被收合。值得说明的是,前述滑车组33用于调整升降绳组32行程与整体百叶窗帘1所需垂长的机构,在整体窗帘垂长较短或套用其它可调整行程的机构时,滑车组33非必须,升降绳组32可直接连接并缠绕于驱动模块31的卷线轮311上,亦可达到百叶窗帘1帘体20的展开或收合。

角度调节机构40包含调频模块41及梯绳42。如图2所示,调频模块41包含一于上梁10内沿上梁10长轴方向延伸的调频轴411、两偏转件412以及操作单元413。两偏转件412间隔地设置于上梁10内,操作单元413则偏置于上梁10内一侧,调频轴411分别穿过两偏转件412及操作单元413,偏转件412可随调频轴411同步作动,操作单元413可被外力(手动或电动)驱动而带动调频轴411转动,操作单元413的机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另赘述其作动细节。梯绳42由两条垂直且相互平行的经线421以及连接于两条经线421之间的多条水平纬线422构成,两条经线421一端系连接于上梁10内的偏转件412,另一端则连接于下梁22,该些叶片21则大致呈水平地设置于该些纬线422上。当调频轴411受操作单元413驱动而转动,调频轴411同步带动偏转件412转动,连接于偏转件412的两条经线421因此产生相对的上下错位并相互移靠,使原本水平的纬线422因此倾斜进而带动其上的叶片21以及与两条经线421连接的下梁22产生相对应地翻转,使得帘体20的该些叶片21可因应角度调节机构40的作动而翻转于敞开透光及闭合遮光状态之间,如图5及图7所示,如此可达到调整百叶窗帘1透光量的效果。

辅助单元a设置于升降机构30与角度调节机构40之间,且此辅助单元a包含设置于调频模块41上的定时传动机构及设置于驱动模块31上的被动件,其中,定时传动机构可被调频模块41驱动,并于预定的行程位置驱动被动件作动,被动件因此连动驱动模块31作动使得升降绳组32可被进一步地释出。

在本实用新型辅助单元a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10b所示,辅助单元a包括设置于调频轴411上的定时传动机构51及设置于卷线轮311上的被动件。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定时传动机构51包含壳座510、第一套筒511、第二套筒512以及恢复件。第一套筒511与第二套筒512间隔地套设于调频轴411上,且至少部分第一套筒511、第二套筒512被壳座510所笼罩。如图4b所示,第一套筒511包含有中空的第一筒身5110、限位部5111及第一卡接部5112,其中,中空的第一筒身5110的内表面轮廓大致呈与调频轴411相似的六角形但二者不为紧配合,使得第一套筒511可随调频轴411同步地转动,并能沿调频轴411而相对调频轴411滑动;第二套筒512包含有中空的第二筒身5120、齿环5121及第二卡接部5122,其中,中空的第二筒身5120的内表面轮廓则大致呈圆形且不与调频轴411产生干涉,使得第二套筒512可相对调频轴411自由转动。第一套筒511的第一卡接部5112位于第一筒身5110的一端面且面向第二套筒512的方向设置,限位部5111则位于第一筒身5110的另一端且环绕第一筒身5110外围成形,并对应壳座510的一抵靠部5101设置,限位部5111沿第一筒身5110轴向方向于面对抵靠部5101方向凸伸一凸块5111a,并沿第一筒身5110轴向方向于相反于该凸块5111a的方向凸伸另一凸块5111b,凸块5111a、5111b大致呈楔形。第二套筒512的齿环5121环绕第二筒身5120外围成形,第二卡接部5122位于第二筒身5120的一端面,其面向第一套筒511的第一卡接部5112并与第一卡接部5112对应设置,其中,第一卡接部5112与第二卡接部5122具有互相为凹凸配合的轮廓,例如连续的齿型,当调频轴411带动第一套筒511转动,可以使第一套筒511的第一卡接部5112于预定的行程位置(转动角度)与第二套筒512的第二卡接部5122卡接。本实施例中,恢复件以在壳座510上一体成形的挡座513表示,如图4a所示,此挡座513与限位部5111对应设置,在限位部5111转动到一预定的行程位置(转动角度)时,限位部5111的凸块5111b可与挡座513抵接(如图10b)。在本实施例中,壳座510为二件式扣合的组件,且其中一组件与驱动模块31的上盖一体成形,但并不以此为限,只要确保壳座510能够对其上的第一套筒511、第二套筒512及恢复件提供稳固地支撑,壳座510亦可为独立于驱动模块31上盖的单一构件,或多件的组合式构件。

本实施例中的被动件包括设置于驱动模块31的卷线轮311上的齿型结构61,如图4a所示,此齿型结构61与第二套筒512的齿环5121对应设置,且恒保持与齿环5121啮合。齿型结构61与卷线轮311一体成形,使得齿型结构61可与卷线轮311同动,但并不以此为限;齿型结构61亦可为独立于卷线轮311的单一构件,只要确保齿型结构61可与卷线轮311同步转动即可。进一步来说,被动件的齿型结构61也可设置于与卷线轮311同动的动力装置312上,例如:驱动轮3121或储簧轮3122,与驱动轮3121或储簧轮3122一体成形,或者相对于驱动轮3121或储簧轮3122为固定设置的独立构件,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及目的。

以下将说明本实用新型百叶窗帘1中辅助单元a位于不同阶段的作动方式及其效果:请参阅图5,当使用者操作升降机构30使得百叶窗帘1被完全展开时,下梁22被移动至离上梁10最远的位置,帘体20包含叶片21及下梁22均大致呈水平且相互平行,下梁22沿长轴方向亦大致呈水平,定义此时的下梁22位于初始位置,且此时该些叶片21为敞开透光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6a、6b所示,该二图式已将壳座510透明化并将所需局部以虚线表示,以清楚显示出壳座510内第一套筒511与第二套筒512位置的变化以及连动关系,第一套筒511的限位部5111的凸块5111a紧靠于壳座510的抵靠部5101,使得第一套筒511与第二套筒512仍间隔一段距离,第一及第二卡接部5112、5122呈分离的状态,此时辅助单元a未作动。当角度调节机构40被操作时,调频轴411作动使得偏转件412转动,帘体20的各叶片21亦将随梯绳42的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产生相对应的角度翻转,且该些叶片21及下梁22彼此之间仍大致相互呈平行排列,在此定义各叶片21及下梁22彼此大致呈平行排列状态的帘体20处于第一状态。

接续前述的角度调节操作,当使用者持续操作角度调节机构40至该些叶片21接近闭合遮光状态时,如图7所示,帘体20中靠近上梁10部份的叶片21随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及移靠而产生相对应的角度翻转,然而由于此时升降绳组32长度已不再改变,因此升降绳组32将限制下梁22的翻转角度,使下梁22仅能相对图5所示的下梁22的初始位置位移并倾斜至一第一角度θ1的位置,梯绳42靠近下梁22的区段受到下梁22的影响,其二经线421可以彼此移靠的距离受到限制,而靠近下梁22的若干叶片21亦受到下梁22及梯绳42所牵制,故而未能产生同于远离下梁22的叶片21的翻转角度,导致帘体20中的部分叶片21及下梁22彼此之间不再呈平行排列,定义此种部分叶片21及下梁22彼此不相互平行的帘体20处于一第二状态。如图8a、8b所示,该二图式同样已将壳座510透明化并将所需局部以虚线表示,以清楚显示出壳座510内各元件位置的变化以及元件间的连动关系,在第二状态下,由于调频轴411已被转动,定时传动机构51的第一套筒511跟着同步转动,限位部5111上的凸块5111a随着位移并沿抵靠部5101的轮廓移动,此时第一套筒511仍与第二套筒512呈分离的状态。

续请参阅图10a、10b,该二图式同样已将壳座510透明化并将所需局部以虚线表示,以清楚显示出壳座510内各组件位置的变化以及元件间的连动关系。当使用者于前述第二状态(如图7所示)进一步以相同于前述闭合叶片21的方向继续操作角度调节机构40时,定时传动机构51的限位部5111上的凸块5111a将移动至对应抵靠部5101的缺口5101a位置,且另一凸块5111b亦移动至对应恢复件的挡座513的位置并受此挡座513压抵的推力,该推力使得限位部5111朝向抵靠部5101移动,凸块5111a因此伸入缺口5101a,并通过进一步转动调频轴411而自缺口5101a位置完全脱离抵靠部5101。第一套筒511因此朝向第二套筒512方向滑动,使得第一卡接部5112与第二卡接部5122相互卡接,此时第二套筒512将随着第一套筒511与调频轴411同步转动。与此同时,通过第二套筒512的齿环5121与被动件的齿型结构61的啮合,第二套筒512的转动将驱动卷线轮311转动。须说明的是,此时卷线轮311的转动方向同于在帘体20展开时的转动方向,故卷线轮311需抵抗动力装置312中扭力弹簧3123所提供的动力,而进一步释出传动绳313;传动绳313被释出后使与其连接的滑车组33有可移动的空间,而可在帘体20的重力作用下,通过滑车组33的移动进一步将升降绳组32的第一拉绳321、第二拉绳322同步地释出等长的一预定长度;此时由于多释放该预定长度的升降绳组32,使得下梁22不再受升降绳组32长度的牵制,而可进一步以图7所示的下梁22位置再继续位移并倾斜,最后倾斜至相对图5所示的下梁22的初始位置的一第二角度θ2的位置,第二角度θ2大于第一角度θ1,此时下梁22靠近第一拉绳321的一侧位置的高度低于下梁22靠近第二拉绳322的一侧位置的高度,导致第一拉绳321被下梁重量所张紧,而第二拉绳322则否,使得第一拉绳321的张力将略大于第二拉绳322的张力。当下梁22倾斜至第二角度θ2的位置后,靠近下梁22的梯绳42区段顺势彼此移靠,进而使靠近下梁22的部份的叶片21不再受到下梁22所牵制,因此可再次随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及移靠而产生相对应的翻转,且该些叶片21与下梁22亦变回彼此相互呈平行的状态,如图9所示,亦即帘体20从前述第二状态再次转变成第一状态,百叶窗帘1因此可提供良好的遮蔽效果。须说明的是,该预定长度可视需求调整,至少要足够使下梁22从第一角度θ1进一步倾斜到第二角度θ2,方能使帘体20中的叶片21及下梁22的翻转角度不受升降绳组32长度的影响,而达到良好的闭合效果。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定时传动机构51的第一卡接部5112及第二卡接部5122,其结构可为互相能凹凸配合的连续性棘齿,当使用者在下梁22被定位在帘体20非完全展开的位置时操作角度调节机构40,并操作至辅助单元a作动(即第一套筒511的第一卡接部5112与第二套筒512的第二卡接部5122相互啮合之后),若使用者于此时下拉下梁22,第一卡接部5112及第二卡接部5122之间对接的棘齿结构可以迫使第一套筒511抵抗恢复件提供的推力,朝向远离第二套筒512的方向略微移动,以确保第二套筒512仍能相对第一套筒511转动,且升降机构30可不受辅助单元a作动后的定时传动机构51的限制,而仍能随下梁22被下拉顺势释放升降拉绳32,使得帘体20在辅助单元a作动后仍可被顺利展开。

请参阅图11至图14c,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单元a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百叶窗帘1的上梁10、帘体20、升降机构30、角度调节机构40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揭示了辅助单元a中第一套筒与恢复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2a、12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定时传动机构52的第一套筒521的第一筒身5210的内表面轮廓大致呈与调频轴411相似的六角形,但二者不为紧配合,使得第一套筒521可随调频轴411同步地转动并相对调频轴411滑动;其中,环绕第一筒身5210的外围成形的限位部5211于轴向方向仅凸伸一凸块5211a,凸块5211a大致呈楔形且同样面对壳座520的抵靠部5201方向设置,限位部5211相反于该凸块5211a的另一面则直接抵接于恢复件一端,而在本实施例中,恢复件包括一套设于调频轴411的弹性件523,其一端固设于壳座520,另一端抵接于限位部5211,以对限位部5211恒提供一朝向第二套筒522方向的推力。第二套筒522则同于前述实施例,包含有中空的第二筒身5220、齿环5221及第二卡接部5222,且第二筒身5220可相对调频轴411自由转动。此外,还有一被动件与第二套筒522对应设置,此被动件包括设置于驱动模块31的卷线轮311上的齿型结构62,此齿型结构62与第二套筒522的齿环5221对应设置,且恒保持与齿环5221啮合。

以下简述本实施例辅助单元a位于不同阶段的作动方式及其效果:如图13a至图14c所示,该些图式已将壳座520透明化并将所需局部以虚线表示,以清楚显示出壳座520内第一套筒521、第二套筒522位置的变化以及连动关系。当帘体20处于如图5所示的第一状态时,凸块5211a抵靠于壳座520的抵靠部5201,此时第一套筒521、第二套筒522尚未卡接,帘体20的叶片21与下梁22在梯绳42的撑持下彼此保持大致平行的状态;操作角度调节机构40,使调频轴411带动偏转件412及挂设于其上的梯绳42持续作动,进而使帘体20处于如图7所示的第二状态,此时由于调频轴411已被转动,第一套筒521跟着同步转动,限位部5211上的凸块5211a随着位移并沿壳座520的抵靠部5201的轮廓移动,当凸块5211a位移至缺口5201a位置时,限位部5211受弹性件523的推力朝向缺口5201a移动,凸块5211a因此伸入缺口5201a,并通过进一步转动调频轴411而自缺口5201a位置完全脱离抵靠部5201,第一套筒521因此朝向第二套筒522方向滑动,使得第一卡接部5212与第二卡接部5222相互卡接,此时继续以相同方向操作角度调节机构40,第二套筒522将随着第一套筒521与调频轴411同步转动。同时,通过齿环5221与被动件的齿型结构62啮合,第二套筒522的转动将驱动卷线轮311进一步转动,同于前述实施例,卷线轮311在转动时需抵抗动力装置312中扭力弹簧3123所提供的动力,而能进一步释出传动绳313;传动绳313释出的同时通过滑车组33的移动,进一步使升降绳组32释出一预定长度,下梁22不再受升降绳组32的影响而进一步继续倾斜至如图9所示的第二角度θ2的位置,邻近下梁22的叶片21亦不再受下梁22牵制,可再次随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及移靠而产生角度翻转,帘体20从前述的部分叶片21与下梁22不平行的第二状态再次转变成所有叶片21及下梁22彼此平行的第一状态。

再请参阅图15至图18,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单元a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百叶窗帘1的上梁10、帘体20、升降机构30、角度调节机构40的配置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揭示了辅助单元a中定时传动机构的第一套筒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相较于前一实施例的定时传动机构,本实施例的定时传动机构53的第一套筒531还增设一延迟机构,以进一步优化定时传动机构53的作动。根据不同的偏转件412的转动行程,定时传动机构53可能有提早作动的问题,此延迟机构可用于准确调节辅助单元a中定时传动机构53的作动时间。

进一步说明定时传动机构53的细节。在本实施例中,定时传动机构53的第一套筒531包含有中空的第一筒身5310、限位部5311、第一卡接部5312及一独立设置的延迟件5313,如图17所示。第一筒身5310的内表面轮廓大致呈不与调频轴411干涉的圆形,使得第一筒身5310可沿调频轴411而相对调频轴411自由转动及往复移动,且限位部5311及第一卡接部5312对应设置于第一筒身5310的相反二侧,绕第一筒身5310外围成形的限位部5311于轴向方向凸伸一凸块5311a,凸块5311a大致呈楔形且同样面对壳座530的抵靠部5301方向设置。延迟件5313为一中空的环状构件并套设于调频轴411上,其内表面轮廓大致呈与调频轴411相似的六角形,但二者不为紧配合,使得延迟件5313可随调频轴411同步转动,并可沿调频置轴411往复移动。于延迟件5313面对第一筒身5310的一面凸伸有至少一凸起5313a,第一筒身5310面对延迟件5313的一面对应设置有路径5310a,凸起5313a伸入路径5310a的两端部5310b、5310c之间,且可在延迟件5313受驱转时于路径5310a之两端部5310b、5310c之间往复移动。在延迟件5313的凸起5313a尚未碰触到路径5310a的端部5310b或端部5310c时,调频轴411的转动不会带动第一筒身5310转动,在延迟件5313的凸起5313a碰触到路径5310a的端部5310b或端部5310c后,延迟件5313才开始带动第一筒身5310随调频轴411转动,利用前述路径5310a与凸起5313a的配合可以达到延迟驱转第一筒身5310的效果,以准确调节定时传动机构53的作动时间。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路径5310a位于第一筒身5310的端面,而路径5310a的端部5310b、5310c则为凸出于第一筒身5310端面的凸块,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路径也可为凹槽或裂口等形式,而凹槽或裂口的左右两端即为路径的端部,或者其它等效的结构配置均应包含。

此外,同于前一实施例,定时传动机构53还包含第二套筒532及恢复件。此第二套筒532包含有中空的第二筒身5320、齿环5321及第二卡接部5322,且第二筒身5320可相对调频轴411自由转动。恢复件与延迟件5313对应设置,此恢复件包括一套设于调频轴的弹性件533,可对延迟件5313恒提供一朝向第一筒身5310方向的推力。一被动件则与第二套筒532对应设置,此被动件包括有设置于驱动模块31的卷线轮311上的齿型结构63,此齿型结构63与第二套筒532的齿环5321对应设置,且恒保持与齿环5321啮合。

当帘体20处于第一状态(如图5所示)时,凸块5311a抵靠于壳座530的抵靠部5301,此时第一套筒531、第二套筒532尚未卡接,帘体20的叶片21与下梁22在梯绳42的撑持下彼此保持大致平行的状态;再以将叶片21调整成前下后上遮光角度为例,持续操作角度调节机构40,使调频轴411带动偏转件412及挂设于其上的梯绳42持续作动,产生前侧经线421向下而后侧经线421向上的错位移动及彼此移靠,进而使叶片21逐渐呈前下后上的角度,最终至帘体20处于第二状态(如图7所示);此时下梁22仅能相对图5所示的下梁22的初始位置位移并倾斜至一第一角度θ1的位置,使下梁22及靠近下梁22的若干叶片21相较于远离下梁22且已呈贴靠闭合状态的叶片21彼此之间不相平行。

在帘体20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定时传动机构53方面,首先被调频轴411带动而转动的是延迟件5313,此时第一筒身5310并不受调频轴411所驱转,即延迟件5313独立于第一筒身5310转动,而延迟件5313的转动使其凸起5313a沿着路径5310a移动,接着延迟件5313独自空转一段角度之后,其凸起5313a会抵接端部5310b,此时,调频轴411继续驱转延迟件5313,将间接推转第一筒身5310转动。

接着,同于前述实施例,再持续以相同方向驱转调频轴411将使第一套筒531跟着同步转动,限位部5311上的凸块5311a随着位移并沿壳座530的抵靠部5301的轮廓移动,当凸块5311a位移至缺口5301a位置时,限位部5311受弹性件533的推力朝向缺口5301a移动,凸块5311a因此伸入缺口5301a,并通过进一步转动调频轴411而自缺口5301a位置完全脱离抵靠部5301,第一套筒531因此朝向第二套筒532方向滑动,使得第一卡接部5312与第二卡接部5322相互卡接,继而使第二套筒532将随着第一套筒531与调频轴411同步转动。通过齿环5321与被动件的齿型结构63啮合,第二套筒532的转动将驱动卷线轮311进一步转动,此时的卷线轮311在转动的同时需抵抗动力装置312中扭力弹簧3123所提供的动力,并能够进一步释出传动绳313。传动绳313释出的同时通过滑车组33的移动,又进一步使升降绳组32释出一预定长度,下梁22不再受升降绳组32的影响,而进一步相对图5所示的下梁22的初始位置位移并倾斜至如图9所示的第二角度θ2的位置,邻近下梁22的叶片21亦不再受下梁22牵制,可再次随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及移靠而产生角度翻转,帘体20即从前述的部分叶片21与下梁22不平行的第二状态再次转变成所有叶片21及下梁22彼此平行的第一状态。

再请参阅图19至图21c,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单元a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百叶窗帘1的上梁10、帘体20、角度调节机构40的配置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升降机构30与前述实施例的升降机构不同,如图19、20所示,升降机构30包含升降绳组32及驱动模块34,驱动模块34包含两组上下分层的卷线轮341及一动力装置342;动力装置342包含驱动轮3421、储簧轮3422及扭力弹簧3423,同于前述实施例,扭力弹簧3423的二自由端各自连接于驱动轮3421与储簧轮3422上,且在自由状态下,扭力弹簧3423卷绕于储簧轮3422上。各卷线轮341分别具有一齿盘,驱动轮3421亦具有一齿盘与卷线轮341的齿盘啮合,以将扭力弹簧3423提供的弹力传递给卷线轮341而达驱动效果;升降绳组32具有两对第一、第二拉绳321、322,各对第一、第二拉绳321、322的一端分别对应卷绕于一卷线轮341,另一端则连接到下梁22,亦即动力装置342通过每一卷线轮341各自带动一对第一、第二拉绳321、322,得以控制下梁22升降。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升降机构30中的升降绳组32,由本实施例中所揭示的直接由卷线轮341所带动、或由如前述实施例的驱动模块31间接通过卷线轮311、传动绳313及滑车组33所带动,仅为升降机构的不同示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单元a的功效及工作原理。

本实施例更揭示了辅助单元a中定时传动机构及被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定时传动机构54包含一不完全齿轮541,此不完全齿轮541套设于调频轴411上,且其内表面轮廓大致呈与调频轴411相似的六角形并为紧配合地设置,使得不完全齿轮541可随调频轴411同步转动,而可以理解的是,不完全齿轮541即指该齿轮具有一段齿型区域541a及一段非齿型区域。被动件包含有设置于动力装置342顶端的齿型结构64,且此齿型结构64包含中心锥齿部641、自锥齿部641向外辐设的且略具有弹性的棘齿部642、与锥齿部641同心的外齿环643、以及与锥齿部641同心并位在外齿环643内且与棘齿部642保持啮合的内齿圈644;其中,锥齿部641及棘齿部642为一体的构件,外齿环643与内齿圈644亦为一体的构件,且锥齿部641及棘齿部642组成的构件设置于外齿环643与内齿圈644组成的构件中。外齿环643恒保持与驱动轮3421的齿盘啮合而与驱动轮3421同动,棘齿部642保持与内齿圈644啮合,使锥齿部641及棘齿部642组成的构件可相对外齿环643与内齿圈644组成的构件产生单方向相对转动及另一方向同动。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预先设定的角度配置,使不完全齿轮541的齿型区域541a可于不完全齿轮541随调频轴411转动到预定角度时与被动件的齿型结构64的锥齿部641相啮合,使齿型结构64可受调频轴411所驱转。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将在齿型结构64区分为由锥齿部641及棘齿部642组成的构件、以及由外齿环643与内齿圈644组成的构件的主要作用,与前述实施例中将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设计为对接的棘齿结构的目的相同,均是为了确保若在帘体20未达到完全展开的状态之前,使用者已通过操作角度调节机构40使定时传动机构54及被动件产生交互作用,之后又继续向下拉动下梁22时,升降机构30可不受定时传动机构54的限制而能继续释放升降绳组32。此外,本实施例中,被动件与驱动轮3421啮合设置,但不为所限,任一与升降机构30的各组成构件可以产生同动的齿盘,都可作为与被动件相应啮合的构件,而可产生相同的作动效果。

本实施例的定时传动机构54还可以进一步包含一与不完全齿轮541相对设置的辅助齿轮542,此辅助齿轮542同样套设于调频轴411上且随时保持与齿型结构64的锥齿部641啮合,其内表面轮廓大致呈不与调频轴411干涉的圆形,使得辅助齿轮542可相对调频轴411自由转动,并借由调频轴411而对齿型结构64恒提供一压制力。此辅助齿轮542的作用在于被动件的齿型结构64在转动的过程中,尤其是当不完全齿轮541的齿型区域541a啮合齿型结构64时,防止齿型结构64远离不完全齿轮541的一侧发生翘起的状况,以确保棘齿部642能恒与内齿圈644保持啮合。

以下简述本实施例辅助单元a位于不同阶段的作动方式及其效果:如图21a至图21c所示,当帘体20处于如图5所示的第一状态时,不完全齿轮541的齿型区域541a尚未与齿型结构64啮合,而当使用者操作角度调整机构40至帘体20处于如图7所示的第二状态时,下梁22从相对图5所示的下梁22的初始位置位移并倾斜至一第一角度θ1的位置,此时不完全齿轮541的齿型区域541a亦靠近齿型结构64的锥齿部641。之后当使用者于前述第二状态进一步继续以相同方向转动角度调节机构40时,不完全齿轮541的齿型区域541a开始与齿型结构64的锥齿部641啮合,并驱动锥齿部641带动外齿环643与内齿圈644组成的构件同步转动,此齿型结构64整体的转动将抵抗扭力弹簧3423的弹力而同步带动动力装置342作动,与此同时,二卷线轮341通过与动力装置342相啮合的齿盘而同步被驱动,进而连动升降绳组32的各第一及第二拉绳321、322被进一步释出,使得下梁22及邻近下梁22的叶片21不再受升降绳组32长度的牵制,下梁22进一步以图7所示的下梁22位置再继续位移并倾斜,最后倾斜至相对图5所示的下梁22的初始位置的一第二角度θ2的位置,且此第二角度θ2大于前述的第一角度θ1,整体帘体20因此从前述部分叶片21及下梁22彼此不平行的第二状态(如图7所示)再次转变成各叶片21及下梁22大致相互平行的第一状态(如图9所示)。

请参阅图22至图23c,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单元a的第五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百叶窗帘1的上梁10、帘体20、升降机构30及角度调节机构40皆与前述第一至第三实施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揭示了辅助单元a中定时传动机构及被动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定时传动机构55包含一不完全齿轮551,此不完全齿轮551套设于调频轴411上随调频轴411同步转动且具有一段齿型区域551a及一段非齿型区域。被动件则包含一干涉装置65,且此干涉装置65设置于驱动模块31与滑车组33之间,具体地说,干涉装置65是位在驱动模块31外并靠近卷线轮311的一侧。此干涉装置65包含基座651、干涉件652及弹性元件653,基座651为一中空的框架并固设于上梁10内,干涉件652以可相对基座651滑动的方式被设置于基座651上,且此干涉件652包含有齿型结构652a、本体652b及绕线轴652c,本体652b为两端具有开口的框架,其至少有一部份的高度低于调频轴411,绕线轴652c设于中空的本体652b内,齿型结构652a则位于本体652b上端且对应不完全齿轮551设置,传动绳313从卷线轮311穿出后,进入中空的本体652b并绕过绕线轴652c后连接至滑车组33的滑车331,弹性元件653二端各自抵接于基座651与干涉件652,弹性元件653于自由状态时偏压干涉件652,使得干涉件652可呈偏置于基座651一侧的状态。须说明的是,基座651的存在为使被动件得以模块化方式被安装,但非为限制要件,其也可为上梁10本体,而干涉件652的各构件可直接设置于上梁10内,同样可以具有相同的功效。

接着简述本实施例辅助单元a位于不同阶段的作动方式及其效果:如图5及图23a所示,在帘体20处于第一状态时,不完全齿轮551的齿型区域551a尚未与干涉件652的齿型结构652a啮合,此时干涉件652尚呈偏置于基座651一侧的状态,传动绳313绕过绕线轴652c因而呈被干涉而扭曲的状态,即传动绳313自卷线轮311到该滑车331之间的实际绳长大于卷线轮311到滑车311的直线长度。当使用者开始操作角度调整机构40至闭合遮光状态时,因为升降绳组32长度固定对下梁22的限制,下梁22仅相对图5所示的下梁22的初始位置位移并倾斜至一第一角度θ1的位置,而靠近下梁22的若干叶片21亦受到下梁22所牵制,未随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产生相对应的角度翻转,使帘体20的下梁22及部分叶片21彼此不相平行而呈第二状态,如图7及图23b所示,此时不完全齿轮551的齿型区域551a靠近干涉件652的齿型结构652a,但尚未相互啮合。当使用者于前述第二状态时再进一步以相同方向操作角度调节机构40,使得不完全齿轮551的齿型区域551a开始与本体652b上端的齿型结构652a啮合,并驱动干涉件652抵抗弹性元件653的弹力而开始于基座651上滑移,干涉件652从偏置于基座651一侧的位置朝向基座651中央处滑动,使绕线轴652c的位置、传动绳313离开驱动模块31的位置、和传动绳313连接滑车组33的位置逐渐呈一直线,此时绕过绕线轴652c的传动绳313不再被干涉扭曲,而可在卷线轮311已不再转动的情况下进一步释出原本受干涉扭曲的长度,即传动绳313自卷线轮311到该滑车331之间的实际绳长将大致等于卷线轮311到滑车311的直线长度,通过释放传动绳313使滑车331可以进一步移动,同时升降绳组32亦随之被释出一预定长度,则升降绳组32不再对下梁22造成限制,下梁22得以从第一角度θ1的位置进一步继续位移并倾斜至相对图5所示的下梁22的初始位置的一第二角度θ2的位置,靠近下梁22处的叶片21因而再次随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及移靠作相对应的翻转,帘体20从前述如图7所示的第二状态再次转变成如图9所示的第一状态,百叶窗帘1因此可提供良好的遮蔽效果。

除了前述各实施例中揭示的升降绳组32的各对第一、第二拉绳321、322分别位在叶片21的前、后侧的百叶窗帘之外,再请参阅图24至图34b,提供本实用新型百叶窗帘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百叶窗帘1’包含上梁10、帘体20、升降机构30’、角度调节机构40及辅助单元a,除升降机构30’外其余机构皆与前述实施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升降机构30’与前述各实施例主要差异在于:升降机构30’中升降绳组32’的第一及第二拉绳321’、322’系沿上梁10长轴方向间隔设置,并穿过位于该些叶片21中间的穿孔21a,而非通过该些叶片21的前、后侧。

接着说明辅助单元a的第六较佳实施例。辅助单元a的定时传动机构56包含壳座560、第一套筒561、第二套筒562及恢复件,其中,第一套筒561包含有中空的第一筒身5610、限位部5611、第一卡接部5612及一独立设置的延迟件5613,如图28所示。第一筒身5610的内表面轮廓大致呈圆形且不与调频轴411产生干涉,使得第一筒身5610可沿调频轴411而相对调频轴411自由转动及往复移动,第一卡接部5612位于第一筒身5610的一端,限位部5611于第一筒身5610的径向方向凸伸一凸块5611a,凸块5611a大致呈楔形,且限位部5611及第一卡接部5612对应设置于第一筒身5610的相反二侧。第二套筒562则包含有中空的第二筒身5620、围设于第二筒身5620外壁的齿环5621、及设置于第二筒身5620一端并对应于第一卡接部5612的第二卡接部5622,且第二筒身5620同于第一筒身5610亦可相对调频轴411自由转动。

延迟件5613同样为一中空的环状构件并套设于调频轴411上,其与第一筒身5610对应设置,此延迟件5613的内表面轮廓大致呈与调频轴411相似的六角形,但二者不为紧配合,使得延迟件5613可随调频轴411同步转动,并可沿调频轴411往复移动。恢复件与延迟件5613对应设置,其包括一套设于调频轴411的弹性件563,此弹性件563一端固设于壳座560,另一端抵接于延迟件5613,以对该延迟件5613恒提供一朝向第一筒身5610方向的推力。

于延迟件5613面对第一筒身5610的一端面上凸设有至少一凸起5613a,而第一筒身5610面对延迟件5613的端面上对应设置有路径5610a,此路径5610a由两端部5610b、5610c所界定,凸起5613a伸入路径5610a的两端部5610b、5610c之间,且可在延迟件5613受驱转时于路径5610a的两端部5610b、5610c之间往复移动。在延迟件5613的凸起5613a未碰触到路径5610a的端部5610b或端部5610c时,延迟件5613为相对第一筒身5610独立转动,故而此时调频轴411的转动仅会带动延迟件5613转动而不会带动第一筒身5610转动;直到延迟件5613转动到其凸起5613a碰触到路径5610a的端部5610b或端部5610c后,继续转动调频轴411驱转延迟件5613,才会开始带动第一筒身5610随调频轴411转动,利用前述路径5610a与凸起5613a的配合,可以达到延迟驱转第一筒身5610的效果,以准确调节定时传动机构56的作动时间。须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路径5610a位于第一筒身5610的端面,而路径5610a的端部5610b、5610c则为凸出于第一筒身5610端面的凸块,但并不以此为限;所述路径也可为凹槽或裂口等形式,而凹槽或裂口的左右两端即为路径的端点,或者其它等效的结构配置均应包含。

辅助单元a的被动件则包括有设置于驱动模块31的卷线轮311上的齿型结构66,此齿型结构66与第二套筒562的齿环5621对应设置,且恒保持与齿环5621啮合。

以下说明将辅助单元a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百叶窗帘1’中的作动方式及其效果:请参阅图29,当使用者操作升降机构30’使得百叶窗帘1’被完全展开时,下梁22被移动至离上梁10最远的位置,帘体20包含大致呈水平且相互平行的多个叶片21及下梁22,下梁22沿长轴方向亦大致呈水平,定义此时的下梁22位于初始位置,且此时该些叶片21为敞开透光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30a、30b所示,该些图式已将壳座560透明化并将所需局部以虚线表示,以清楚显示出壳座560内第一套筒561、第二套筒562位置的变化以及连动关系,由于第一套筒561的限位部5611上的凸块5611a抵接于壳座560的抵靠部5601,使得第一套筒561与第二套筒562呈分离的状态,此时的辅助单元a未作动。当角度调节机构40被操作时,会驱转调频轴411使得偏转件412跟着转动,帘体20的叶片21及下梁22亦将随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及移靠产生相对应的角度翻转,且该些叶片21及下梁22彼此之间仍大致相互呈平行排列,定义此时的帘体20处于一第一状态。

接续前述的角度调节操作,当使用者操作角度调节机构40使帘体20接近闭合遮光状态时,帘体20中靠近上梁10部份的叶片21随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及移靠而产生相对应的角度翻转,使该些叶片21翻转至接近垂直状态并彼此贴靠,然而帘体20中靠近下梁22部分的叶片21及下梁22本身却受升降绳组32’长度固定限制的影响,而无法产生相对应的角度翻转,主要由于下梁22旋转轴心的位置和第一、第二拉绳321’、322’与下梁22连接处的位置有所差距,当下梁22欲以其轴心翻转时,第一、第二拉绳321’、322’的固定长度将限制住靠近连接处区块的翻转,使得下梁22仅相对图29所示的下梁22的初始位置位移并倾斜至一第一角度θ1的位置,导致两条经线421无法彼此移靠在一起,使得靠近下梁22的该些叶片21受下梁22角度的牵制未能如同靠近上梁10的另些叶片21一样,随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及移靠而产生相对应的角度翻转,此时帘体20的叶片21及下梁22彼此之间亦不再全部呈平行排列(如图31所示),定义此时的帘体20处于一第二状态。如图32a、32b所示,该些图式同样已将壳座560透明化并将所需局部以虚线表示,以清楚显示出壳座560内各元件位置的变化以及元件间的连动关系,在第二状态下,由于调频轴411已被转动,带动第一套筒561的延迟件5613转动,延迟件5613的凸起5613a于第一筒身5610的路径5610a上移动并移动至抵靠路径5610a的端部5610b,此时再继续驱转调频轴411,将使得第一筒身5610跟着延迟件5613同步转动,且第一套筒561的限位部5611上的凸块5611a亦随着位移,并顺着抵靠部5601的斜面逐渐滑移至靠近缺口5601a的位置,此时第一套筒561仍与第二套筒562呈分离的状态。

再请参阅图34a、34b,该些图式同样已将壳座560透明化并以虚线表示,以清楚显示出壳座560内各元件位置的变化以及元件间的连动关系。当使用者于帘体20处于前述第二状态时再进一步以相同方向转动角度调节机构40,使得限位部5611上的凸块5611a移动至对应抵靠部5601的缺口5601a位置,此时限位部5611受弹性件563压抵的推力而朝向抵靠部5601移动,同时凸块5611a因此伸入缺口5601a,并通过进一步转动调频轴411而自缺口5601a位置脱离抵靠部5601。第一套筒561因此朝向第二套筒562方向滑动,使得第一卡接部5612与第二卡接部5622相互卡接,此时第二套筒562即可随第一套筒561与调频轴411同步转动。通过齿环5621与齿型结构66的啮合,第二套筒562的转动将驱动卷线轮311进一步转动,此时卷线轮311转动时需抵抗动力装置312中扭力弹簧3123所提供的动力,而进一步释出传动绳313;传动绳313通过滑车组33的移动进一步将升降绳组32’的第一拉绳321’、第二拉绳322’同步释出一预定长度,升降绳组32’被多释放的预定长度,使得下梁22不再受升降绳组32’长度的牵制而进一步继续位移并倾斜至相对图29所示的下梁22的初始位置的一第二角度θ2的位置,第二角度θ2大于第一角度θ1(如图33所示),邻近下梁22的叶片21亦不再受下梁22的牵制,而可再次随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及移靠产生相对应的角度翻转,且靠近下梁22的该些叶片21与下梁22亦变回至彼此相互呈平行的状态,帘体20因而从前述第二状态再次转变成如图33所示的第一状态,百叶窗帘1’因此可提供良好的遮蔽效果。

再请参阅图35至图40b,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单元a的第七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百叶窗帘1’的上梁10、帘体20’、升降机构30’及角度调节机构40均与前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揭示了辅助单元a中定时传动机构的第一套筒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特别是第一套筒限位部的凸块的变形。相较于前一实施例的凸块5611a呈楔形,本实施例中的凸块5711a呈螺旋线状,该螺旋线的长短取决于不同的偏转件412的转动行程,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约为1圈,可进一步调节定时传动机构57驱动被动件的时间。

进一步说明辅助单元a中定时传动机构57的细节。在本实施例中,定时传动机构57同样包含壳座570、第一套筒571、第二套筒572及恢复件。壳座570覆盖于依序间隔套设于调频轴411上的第二套筒572、第一套筒571及恢复件。如图37b所示,第二套筒572包含有中空的第二筒身5720、齿环5721及第二卡接部5722,第二筒身5720可相对调频轴411自由转动,齿环5721环绕第二筒身5720外围设置,第二卡接部5722则设置于面对第一套筒571的一端部。如图37a所示,第一套筒571包含有中空的第一筒身5710、限位部5711、第一卡接部5712及一独立设置的延迟件5713。第一筒身5710可相对调频轴411自由转动及平移,第一卡接部5712设于面对第二套筒572的一端部并与第二卡接部5722对应设置,限位部5711位于第一卡接部5712一侧且径向凸伸一凸块5711a,凸块5711a呈螺旋线状且包含一起点5711b及一终点5711c,其中,起点5711b位置邻近第一卡接部5712。延迟件5713同样为一中空的环状构件并套设于调频轴411上,其内表面为与调频轴411相似的六角形但二者不为紧配合,使得延迟件5713可随调频轴411同步转动亦可沿调频轴411的轴向平移,延迟件5713面对第一筒身5710一面凸伸有至少一凸起5713a,第一筒身5710面对延迟件5713一面亦对应设置有路径5710a,凸起5713a伸入路径5710a的两端部5710b、5710c之间,且可在延迟件5713受驱转时于路径5710a的两端部5710b、5710c之间往复移动。该凸起5713a与路径5710a的配合关系及作用均与前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恢复件与延迟件5713对应设置,此恢复件包括一套设于调频轴的弹性件573,可对延迟件5713恒提供一朝向第一筒身5710方向的推力。

辅助单元a中的被动件则与第二套筒572对应设置,此被动件包括有设置于驱动模块31的卷线轮311上的齿型结构67,此齿型结构67与第二套筒572的齿环5721对应设置,且恒保持与齿环5721啮合。

以下将说明辅助单元a的第七较佳实施例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另一百叶窗帘1’中的作动方式及其效果:请参阅图29,揭示了百叶窗帘1’被完全展开时,帘体20的多个叶片21及下梁22大致呈水平且彼此相互平行的第一状态,下梁22位于一初始位置,而该些叶片21为敞开透光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38a、38b所示,该些图式已将壳座570透明化并将所需局部以虚线表示,以清楚显示出壳座570内第一套筒571、第二套筒572位置的变化以及连动关系,由于第一套筒571的限位部5711上的凸块5711a的起点5711b抵接于壳座570的抵靠部5701,第一套筒571与第二套筒572呈分离的状态,此时辅助单元a尚未作动。当角度调节机构40被操作时,调频轴411被驱转,偏转件412跟着转动,因此带动帘体20的叶片21及下梁22随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及移靠产生相对应的角度翻转,此间叶片21及下梁22彼此之间仍大致呈平行排列,亦即帘体20仍处于第一状态。

接续前述的角度调节操作,当使用者持续操作角度调节机构40至帘体20接近闭合遮光状态时,帘体20中靠近上梁10的部分仍随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及移靠而产生相对应的角度翻转,然而帘体20中靠近下梁22的部分却受升降绳组32’长度固定限制的影响,而无法产生相对应的角度翻转,使得下梁22仅相对图29所示的下梁22的初始位置位移并倾斜至一第一角度θ1的位置,如图31所示,此时的帘体20处于帘体20部分不平行的第二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39a、39b所示,该些图式同样已将壳座570透明化并将所需局部以虚线表示,以清楚显示出壳座570内各元件位置的变化以及元件间的连动关系,由于调频轴411已被转动,带动第一套筒571的延迟件5713转动,延迟件5713的凸起5713a于第一筒身5710的路径5710a上移动并移动至抵靠路径5710a的端部5710b,此时再继续以相同方向驱转调频轴411,将使得第一筒身5710跟着延迟件5713同步转动,第一套筒571的限位部5711上的凸块5711a亦顺着抵靠部5701的斜面逐渐滑移,如图中所示,在此状态下,凸块5711a的起点5711b已通过抵靠部5701并越过缺口5701a,并通过弹性件573的推力滑移至抵靠部5701左侧,然由于凸块5711a的终点5711c仍未通过缺口5701a位置,凸块5711a整体仍被抵靠部5701所限制,使得第一套筒571仍与第二套筒572呈分离的状态。

再请参阅图40a、40b,该些图式同样已将壳座570透明化并以虚线表示,以清楚显示出壳座570内各元件位置的变化以及元件间的连动关系,当使用者于帘体20处于前述第二状态时再进一步以相同方向继续转动角度调节机构40,使得限位部5711上的凸块5711a继续随调频轴411转动,使得凸块5711a的终点5711c完全通过缺口5701a位置,凸块5711a整体因此完全脱离与抵靠部5701的接触,此时限位部5711受弹性件573压抵的推力而朝向第二套筒572方向移动,第一套筒571因此朝向第二套筒572方向滑动,使得第一卡接部5712与第二卡接部5722相互卡接,此时第二套筒572即可随第一套筒571与调频轴411同步转动。通过齿环5721与齿型结构67的啮合,第二套筒572的转动将驱动卷线轮311进一步转动,此时卷线轮311抵抗动力装置312中扭力弹簧3123所提供的动力,而进一步释出传动绳313;传动绳313通过滑车组33的移动进一步将升降绳组32’的第一拉绳321’、第二拉绳322’同步释出一预定长度,升降绳组32’被多释放的预定长度,使得下梁22不再受升降绳组32’长度的牵制而进一步位移并倾斜至相对下梁22的初始位置(如图29所示)的一第二角度θ2的位置(如图33所示),第二角度θ2大于第一角度θ1,邻近下梁22的叶片21亦不再受下梁22的牵制,而可再次随两条经线421的上下错位及移靠产生相对应的角度翻转,且靠近下梁22的该些叶片21与下梁22亦变回至彼此相互呈平行的状态,帘体20因而从前述第二状态再次转变成如图33所示的第一状态,百叶窗帘1’因此可提供良好的遮蔽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百叶窗帘滑车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