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久坐控制方法及防久坐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久坐控制方法及防久坐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室内办公人群越来越多,久坐情况越来越普遍。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人类很容易忽略久坐对腰椎带来的伤害。目前,虽然有一些防久坐的技术,即当久坐达到一定时间时,使身体产生不适的感觉,从而使人离开坐位,避免久坐,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久坐的问题,并且会影响工作效率;或者,当久坐达到一定时间时,仅仅通过发出提示音的形式告知用户就坐,但提醒效果甚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久坐控制方法及防久坐装置,能够检测用户是否存在久坐现象,通过充放气的形式对用户的臀部处和/或腰背处进行按摩,并且使用户变换坐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久坐控制方法,包括:
s1,实时判断用户是否入坐,若是则开始累计用户的就坐时间,若否则将就坐时间清零;
s2,判断就坐时间是否达到预设警戒时间,若是则执行s3,若否则跳回s1;
s3,对布置于用户臀部处和/或腰背处的体位干预气囊进行反复充放气以使体位干预气囊反复推挤用户的臀部和/或腰背部,用户在体位干预气囊的作用下变换坐姿。
优选地,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s31,体位干预气囊进行充气;
s32,实时判断充气时间是否达到预设膨胀时间,若是则执行s33,若否则跳回s31;
s33,体位干预气囊进行放气;
s34,实时判断放气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收缩时间,若是则执行s35,若否则跳回s33;
s35,记录体位干预气囊的充放气次数;
s36,判断体位干预气囊的充放气次数是否达到预设干预次数,若是则体位干预气囊结束充放气,若否则跳回s3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所述防久坐控制方法的防久坐装置,包括:
靠背,靠背包括靠背板;
椅座,椅座包括座部板;
体位干预气囊,体位干预气囊布置于座部板和/或靠背板;
久坐调控系统,久坐调控系统包括控制器、气压传感器以及充放气装置,控制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坐监控模块、就坐计时模块、久坐判断模块以及坐姿调节模块,气压传感器用于实时测量体位干预气囊内部的气压并且与入坐监控模块通信连接,充放气装置与体位干预气囊连通并且与坐姿调节模块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体位干预气囊包括布置于座部板的座部气囊和/或布置于靠背板的垫靠气囊。
优选地,所述久坐调控系统还包括与体位干预气囊连通的测压气道,所述气压传感器设在测压气道上。
优选地,所述充放气装置包括向体位干预气囊充气的供气器、将体位干预气囊内部的气体排出的调压阀,供气器和调压阀均与坐姿调节模块连接。
优选地,所述久坐调控系统还包括供电器,供电器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久坐调控系统还包括手控器,手控器与控制器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防久坐控制方法及防久坐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防久坐控制方法以体位干预气囊作为用户久坐现象的干扰因素,当判定用户存在久坐行为时,对布置于用户臀部处和/或腰背处的体位干预气囊进行反复充放气以使体位干预气囊反复推挤用户的臀部和/或腰背部。即使用户没有主动改变坐姿,用户在体位干预气囊的作用下也能变换坐姿,同时还能对用户臀部处和/或腰背处进行舒适按摩,从而减小腰椎所承受的压力,缓解对腰椎造成的损伤。
在本发明的防久坐装置中,当用户入坐后,入坐监控模块实时获取气压传感器所测得的气压,若体位干预气囊内部的气压属于预设气压区间内,则说明用户未变换坐姿;反之,则说明用户离开座位或者变换过坐姿。当用户未变换坐姿时,就坐计时模块会累计用户的就坐时间;当用户离开座位或者变换过坐姿时,就坐计时模块会将用户的就坐时间清零。久坐判断模块会实时比较用户的就坐时间和预设警戒时间,当就坐时间达到预设警戒时间时,久坐判断模块向坐姿调节模块发送提醒指令,坐姿调节模块向充放气装置发出充放气指令。因此,防久坐装置能够检测用户是否存在久坐现象,通过充放气的形式对用户的臀部处和/或腰背处进行按摩,并且使用户变换坐姿。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防久坐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显示为体位干预气囊的充放气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防久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防久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显示为防久坐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显示为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靠背
11靠背板
12垫靠气囊
13软质垫套
2椅座
21座部板
22座部气囊
23软质垫层
3久坐调控系统
31控制器
311入坐监控模块
312就坐计时模块
313久坐判断模块
314坐姿调节模块
32气压传感器
33充放气装置
331供气器
332调压阀
34测压气道
35供电器
36手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防久坐控制方法,包括:
s1,实时判断用户是否入坐,若是则开始累计用户的就坐时间,若否则将就坐时间清零;
s2,判断就坐时间是否达到预设警戒时间,若是则执行s3,若否则跳回s1;
s3,对布置于用户臀部处和/或腰背处的体位干预气囊进行反复充放气以使体位干预气囊反复推挤用户的臀部和/或腰背部,用户在体位干预气囊的作用下变换坐姿。
本发明的防久坐控制方法以体位干预气囊作为用户久坐现象的干扰因素,当判定用户存在久坐行为时,对布置于用户臀部处和/或腰背处的体位干预气囊进行反复充放气以使体位干预气囊反复推挤用户的臀部和/或腰背部。即使用户没有主动改变坐姿,用户在体位干预气囊的作用下也能变换坐姿,同时还能对用户臀部处和/或腰背处进行舒适按摩,从而减小腰椎所承受的压力,缓解对腰椎造成的损伤。
如图2所示,为了精确控制上述体位干预气囊的充放气动作,上述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s31,体位干预气囊进行充气;
s32,实时判断充气时间是否达到预设膨胀时间,若是则执行s33,若否则跳回s31;
s33,体位干预气囊进行放气;
s34,实时判断放气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收缩时间,若是则执行s35,若否则跳回s33;
s35,记录体位干预气囊的充放气次数;
s36,判断体位干预气囊的充放气次数是否达到预设干预次数,若是则体位干预气囊结束充放气,若否则跳回s31。
如图3、图4、图5以及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实现上述防久坐控制方法的防久坐装置,包括:
靠背1,靠背1包括靠背板11;
椅座2,椅座2包括座部板21;
体位干预气囊,体位干预气囊布置于座部板21和/或靠背板11;
久坐调控系统3,久坐调控系统3包括控制器31、气压传感器32以及充放气装置33,控制器31包括依次连接的入坐监控模块311、就坐计时模块312、久坐判断模块313以及坐姿调节模块314,气压传感器32用于实时测量体位干预气囊内部的气压并且与入坐监控模块311通信连接,充放气装置33与体位干预气囊连通并且与坐姿调节模块314通信连接。
在本发明的防久坐装置中,当用户入坐后,入坐监控模块311实时获取气压传感器32所测得的气压,若体位干预气囊内部的气压属于预设气压区间内,则说明用户未变换坐姿;反之,则说明用户离开座位或者变换过坐姿。当用户未变换坐姿时,就坐计时模块312会累计用户的就坐时间;当用户离开座位或者变换过坐姿时,就坐计时模块312会将用户的就坐时间清零。久坐判断模块313会实时比较用户的就坐时间和预设警戒时间,当就坐时间达到预设警戒时间时,久坐判断模块313向坐姿调节模块314发送提醒指令,坐姿调节模块314向充放气装置发出充放气指令。因此,防久坐装置能够检测用户是否存在久坐现象,通过充放气的形式对用户的臀部处和/或腰背处进行按摩,并且使用户变换坐姿。
上述体位干预气囊包括布置于座部板21的座部气囊22和/或布置于靠背板11的垫靠气囊12。
为了检测上述体位干预气囊内部的气压,上述久坐调控系统3还包括与体位干预气囊连通的测压气道34,上述气压传感器32设在测压气道34上。
为了简化上述充放气装置33的结构,上述充放气装置33包括向体位干预气囊充气的供气器331(例如气泵)、将体位干预气囊内部的气体排出的调压阀332,供气器331和调压阀332均与坐姿调节模块314连接。
为了向上述控制器31供给电量,上述久坐调控系统3还包括供电器35(例如电池),供电器35与控制器31连接。。
为了便于控制上述防久坐装置,上述久坐调控系统3还包括手控器36,手控器36与控制器31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防久坐控制方法及防久坐装置,能够检测用户是否存在久坐现象,通过充放气的形式对用户的臀部处和/或腰背处进行按摩,并且使用户变换坐姿。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