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炒饭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炒饭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旋转炒饭机。
背景技术:
米饭是我国最主要的食用主食之一,特别是对与多人份的饭量,炒饭的制作需要在短时间内,满足多人食用的需求,因此市场上出现很多专门用来炒饭的炒饭机。目前市面上的都是冷却饭进行炒饭,即,事先将米饭蒸好,然后放凉,自然去除水汽,这样炒出的米饭容易粘连在一起,而且口感糯化黏牙,而且现有的炒饭机在添加炒菜调味料时,不能够进行定量添加,因此好把握炒饭口感,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旋转炒饭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炒饭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炒饭机,包括底座,底座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控制箱和调料箱,控制箱和调料箱之间设置有外筒,外筒内部定轴转动连接有锅体,锅体内壁设置有多个搅拌杆,外筒的外侧壁上部设置有用来对锅体开口封盖的封盖机构,外筒的外侧壁中部设置有传动机构,外筒的外侧壁下部设置有定量泵料机构,传动机构分别与封盖机构和定量泵料机构传动连接。
优选的,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系统和电机一,外筒的外壁两侧中部均固定有转轴,且两个所述转轴共用中心轴线,两个所述转轴分别定轴转动连接在对应的控制箱或调料箱侧壁上,电机一的输出轴端与控制箱上对应的转轴传动连接,电机一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优选的,外筒与锅体共用中心轴线,且锅体的开口端凸出至外筒的外侧,外筒的内侧底面固定有电机二,电机二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电机二的输出轴端与锅体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锅体的内壁固定有多个条成排设置的搅拌杆,每排搅拌杆包括多个搅拌杆,每排搅拌杆沿锅体内壁从上至下设置,且每排搅拌杆的走向与锅体的中心轴线呈15°-20°倾角,多排搅拌杆沿锅体内壁圆周走向等间隔设置。
优选的,封盖机构包括固定在外筒外侧壁上部的支架一,支架一远离外筒的一端定轴转动连接齿板,齿板为四分之一圆形板状结构,齿板可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齿板与气缸一的活塞杆端定轴转动连接,气缸一的缸体底部定轴转动连接在外筒的外侧壁上,齿板的圆心处固定有摆臂,摆臂远离齿板的一端固定与用来对锅体凸出外筒的开口封盖的盖板。
优选的,盖板朝向锅体开口端的一侧定轴转动连接有密封圈,密封圈可与锅体的开端口抵扣接触,盖板上固定有三个喷头和一个泄压阀,三个所述喷头和一个所述泄压阀均位于密封圈内侧,三个所述喷头分别与定量泵料机构相连接。
优选的,传动机构包括定量泵料机构包括固定在外筒外侧壁下端的滑架二,滑架二上滑动连接有滑板,滑架二上固定有气缸二,气缸二的活塞杆端与滑板固定连接,气缸二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优选的,滑板上固定有三个缸筒,三个所述喷头分别通过三条出液管与对应的缸筒相连通,出液管上连接有单向阀二,且单向阀二的导通方向指向喷头,调料箱内固定有调味料盒、油盒和水盒,三个所述缸筒分别通过三条进液管分别与调味料盒、油盒和水盒相连通,进液管上连接单向阀一,且单向阀一的导通方向指向缸筒内部。
优选的,缸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活塞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拉杆,拉杆贯穿缸筒的顶盖,且拉杆可在缸筒的顶盖上滑动,拉杆位于缸筒外部的一端固定有升降板,升降板通过弹簧二与缸筒的顶盖相连接,升降板可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优选的,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外筒外侧壁中部支架二,支架二远离外筒的一段滑动连接有齿条,齿条与齿板啮合连接,齿条与锅体的中心轴线平行。
优选的,齿条远离齿板的一端固定有滑架一,滑架一上滑动连接有楔形块二,且楔形块二的楔形面朝向锅体的开口端,支架二上固定有楔形块一,且楔形块一的楔形面朝向滑架一,楔形块一的楔形面可与楔形块二的楔形面抵扣接触,并相对滑动,滑架一上固定有凸块,凸块通过弹簧一与楔形块二相连接,楔形块二的底部固定有楔形块三,楔形块三的楔形面朝向缸筒,楔形块三可与升降板抵扣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实现对大米直接进行常压加热翻炒,无需使用冷却饭,节省能耗,并进行直接翻炒,大米炒后粒粒分开,有嚼劲,一般东北大米都能自己翻炒,这样口感更佳,而且米粒不会糯化黏牙,也不会粘锅,便于清洁,通过封盖机构驱动定量泵料机构向锅体内定量添加所需要的水或油或调味料,从而容易把握米饭口感,提高炒饭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装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盖板封盖锅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缸筒截面结构右视图;
图5为图2中的盖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控制箱;3、调料箱;4、电机一;5、调味料盒;6、油盒;7、水盒;8、转轴;9、外筒;10、电机二;11、锅体;12、搅拌杆;13、摆臂;14、盖板;15、密封圈;16、喷头;17、泄压阀;18、支架一;19、齿板;20、齿条;21、气缸一;22、升降板;23、楔形块一;24、支架二;25、滑架一;26、凸块;27、弹簧一;28、楔形块二;29、楔形块三;30、缸筒;31、活塞板;32、单向阀一;33、进液管;34、出液管;35、单向阀二;36、滑板;37、滑架二;38、拉杆;39、弹簧二;40、气缸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炒饭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控制箱2和调料箱3,控制箱2和调料箱3之间设置有外筒9,外筒9内部定轴转动连接有锅体11,锅体11内壁设置有多个搅拌杆12,外筒9的外侧壁上部设置有用来对锅体11开口封盖的封盖机构,外筒9的外侧壁中部设置有传动机构,外筒9的外侧壁下部设置有定量泵料机构,传动机构分别与封盖机构和定量泵料机构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控制箱2内设置有控制系统和电机一4,外筒9的外壁两侧中部均固定有转轴8,且两个所述转轴8共用中心轴线,两个所述转轴8分别定轴转动连接在对应的控制箱2或调料箱3侧壁上,电机一4的输出轴端与控制箱2上对应的转轴8传动连接,电机一4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外筒9与锅体11共用中心轴线,且锅体11的开口端凸出至外筒9的外侧,外筒9的内侧底面固定有电机二10,电机二1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电机二10的输出轴端与锅体11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锅体11的内壁固定有多个条成排设置的搅拌杆12,每排搅拌杆12包括多个搅拌杆12,每排搅拌杆12沿锅体11内壁从上至下设置,且每排搅拌杆12的走向与锅体11的中心轴线呈15°-20°倾角,多排搅拌杆12沿锅体11内壁圆周走向等间隔设置,搅拌杆12以螺旋形式排布在锅体11的内壁上,这样在锅体11正转时,搅拌杆12将米饭抄起冰箱锅体1底部进行输送,以便米饭能够受热均匀,在锅体11反转时,搅拌杆12带动米饭向锅体11的开口处移动,从而便于米饭的倒出。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封盖机构包括固定在外筒9外侧壁上部的支架一18,支架一18远离外筒9的一端定轴转动连接齿板19,齿板19为四分之一圆形板状结构,齿板19可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齿板19与气缸一21的活塞杆端定轴转动连接,气缸一21的缸体底部定轴转动连接在外筒9的外侧壁上,齿板19的圆心处固定有摆臂13,摆臂13远离齿板19的一端固定与用来对锅体11凸出外筒9的开口封盖的盖板14。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盖板14朝向锅体11开口端的一侧定轴转动连接有密封圈15,密封圈15可与锅体11的开端口抵扣接触,盖板14上固定有三个喷头16和一个泄压阀17,三个所述喷头16和一个所述泄压阀17均位于密封圈15内侧,三个所述喷头16分别与定量泵料机构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机构包括定量泵料机构包括固定在外筒9外侧壁下端的滑架二37,滑架二37上滑动连接有滑板36,滑架二37上固定有气缸二40,气缸二40的活塞杆端与滑板36固定连接,气缸二4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滑板36上固定有三个缸筒30,三个所述喷头16分别通过三条出液管34与对应的缸筒30相连通,出液管34上连接有单向阀二35,且单向阀二35的导通方向指向喷头16,调料箱3内固定有调味料盒5、油盒6和水盒7,三个所述缸筒30分别通过三条进液管33分别与调味料盒5、油盒6和水盒7相连通,进液管33上连接单向阀一32,且单向阀一32的导通方向指向缸筒30内部。
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缸筒3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31,活塞板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拉杆38,拉杆38贯穿缸筒30的顶盖,且拉杆38可在缸筒30的顶盖上滑动,拉杆38位于缸筒30外部的一端固定有升降板22,升降板22通过弹簧二39与缸筒30的顶盖相连接,升降板22可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传动机构包括固定在外筒9外侧壁中部支架二24,支架二24远离外筒9的一段滑动连接有齿条20,齿条20与齿板19啮合连接,齿条20与锅体11的中心轴线平行。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齿条20远离齿板19的一端固定有滑架一25,滑架一25上滑动连接有楔形块二28,且楔形块二28的楔形面朝向锅体11的开口端,支架二24上固定有楔形块一23,且楔形块一23的楔形面朝向滑架一25,楔形块一23的楔形面可与楔形块二28的楔形面抵扣接触,并相对滑动,滑架一25上固定有凸块26,凸块26通过弹簧一27与楔形块二28相连接,楔形块二28的底部固定有楔形块三29,楔形块三29的楔形面朝向缸筒30,楔形块三29可与升降板22抵扣接触。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和优点:该种旋转炒饭机在进行炒饭时,工作过程如下:
步骤一:外筒9内设置有对锅体11进行加热的装置,比如微波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等,此为现有炒饭机中常见的加热方式,本申请中未画出,不再赘述,加热装置与控制系统相连接,使得控制系统对加热装置进行控制,在进行炒饭时,启动整个设备,图1和图2为初始状态,即、在初始状态下盖板14对锅体11不封盖,以便保持锅体11内处于常压状态,也便于炒饭过程中对各种辅料向锅体11内加入,整个设备启动后,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机一4工作,使得电机一4头驱动转轴8转动带动外筒9转动,从而使得外筒9带动锅体11转动,进而实现对锅体11的倾角调节,以便使得锅体11在炒饭时开口向上,在倒饭时开口向下,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机二10工作,使得电机二10带动锅体11不断的正向转动,从而确保在炒饭时通过锅体11的转动对锅体11内的米饭进行翻炒。在炒饭时,先向锅体11中加油,待锅体11将油液加热后,加入各种炒饭所需的辅料,比如胡萝卜丁、洋葱丁、毛豆等,辅料可根据食客自主旋转,然后启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加热装置对锅体11进行大火模式的加热待辅料爆香后,加入淘洗后的生米,然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加热装置对锅体11进行中火模式的加热,期间不断的进行加水、调味料和油进行中火翻转炒饭,锅体11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内部的搅拌杆12不断的对米饭进行搅拌混合,从而使得米饭能够均匀的与锅体内壁接触受热,也能快速的对调味料等进行混合搅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停翻转频率速度和时间,由于大米+水+火的配合形成水蒸气,从而实现了常压加热翻炒,无需使用冷却饭,节省能耗,并进行直接翻炒,大米炒后粒粒分开,有嚼劲,一般东北大米都能自己翻炒,这样口感更佳,而且米粒不会糯化黏牙,也不会粘锅,便于清洁,在米饭炒好后,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一4工作,使得电机一4带动转轴8带动外筒9转动,进而通过外筒9带动锅体11转动并且开口向下,同时控制系统控制电机二10反向转动,进而使得电机二10带动锅体11反向转动,从而使得米饭从锅体11内倒出;
步骤二:如步骤一所述,在锅体11对米饭炒制的过程中,当需要向锅体11内进行加水、油或调味料时,所述调味料为厨房专用液体调味料,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首先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气缸二40工作,使得气缸二40通过伸缩其活塞杆带动滑板36移动,进而使得滑板36带动三个缸筒30移动,使得三个缸筒30中对应需要添加的水或油或调味料的缸筒30上的升降板22与楔形块三29相对应,然后启动气缸一21工作,气缸一21通过伸出其活塞杆带动齿板19逆时针转动,进而使得齿板19带动摆臂13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盖板14带动密封圈15向锅体11的开口端移动,进而使得密封圈15对锅体11开口端密封,由于密封圈15可在盖板14上定轴转动,因此在对过锅体11密封时不影响锅体11的转动,对锅体11继续密封是为了在加料时确保所加的水或油或调味料不撒漏在锅体11外侧,从而保持外筒9清洁,便于清洗,而且降低对外筒的腐蚀,提高实用寿命,其中盖板14上的泄压阀17起到在盖板14对锅体11密封时泄压的作用,以便确保锅体11内部始终处于常压状态,避免内部高压时米饭快速糯化,从而确保米饭富有弹性,不黏牙、不粘锅;
在齿板19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同步带动齿条20上移,使得齿条20通过滑架一25带动楔形块二28和楔形块三29上移,楔形块三29的上移同步带动升降板22上移,进而使得升降板22对弹簧二39拉伸,使其获得一个恢复力,并且升降板22上移通过拉杆38拉动活塞板31上移,从而使得缸筒30内产生抽吸力,由于单向阀一32的导通方向指向缸筒30内部,单向阀二35的导通方向指向喷头16,因此缸筒30内的抽吸力通过进液管33从对应的调味料盒5或油盒6或水盒7中抽取液体进入缸筒30内部,由于缸筒30内部体积固定,因此能够实现定量添加调味料或油或水,容易把握口感,提高炒饭质量,当密封圈15与锅体11的开口端密封时,此时楔形块二28与楔形块一23抵扣接触,楔形块二28收到楔形块一23的推力向图3中的右侧移动,并对弹簧一27压缩使其获得一个恢复力,并且使得楔形块三29右移与升降板22脱离,此时在弹簧二39的恢复力下使得升降板22通过拉杆38带动活塞板31下移,由于单向阀一32的导通方向指向缸筒30内部,单向阀二35的导通方向指向喷头16,因此活塞板31将缸筒30内的液体经过出液管34输出至对应的喷头16喷向锅体11内部的炒饭,在盖板14对锅体11封盖的过程中使得缸筒30内部定量抽吸所需添加的液体,这样避免在盖板14未对锅体11封盖的情况下液体喷出,在盖板14对锅体11封盖后再添加液体,这样避免液体撒漏再锅体11外侧,从而确保外筒9的清洁;
步骤三:如步骤二所述,液体添加完成后,控制系统控制气缸一21带动齿板19顺时针转动并复位,从而使得齿板19通过摆臂13带动盖板14对锅体11不封盖并复位,齿板19顺时针转动过程中带动齿条20下移,从而使得齿条20通过滑架一25带动楔形块二28和楔形块三29下移并复位,当楔形块二28与楔形块一23脱离后,在弹簧一27的恢复力作用下带动楔形块二28和楔形块三29相对滑架一25复位,在楔形块三29随滑架一25下移复位的过程中楔形块三29的楔形面与升降板22抵扣接触,此时升降板22低楔形块三29施加图2中向右的推力,使得楔形块三29和楔形块二28在滑架一25上右移,并再次压缩弹簧一27,使得弹簧一27再次获得恢复力,当楔形块三29处于升降板22下方时,即,处于初始状态时,升降板22对楔形块三29不施加推力,从而在弹簧一27的恢复力作用下使得楔形块二28和楔形块三29复位,以便下一次向锅体11内添加液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工作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