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舒适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桌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舒适座椅。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家庭或课堂学习的单人椅子,大多结构简单,功能相对较少,通常只具备简单的升降功能,因而导致了座椅的舒适性欠佳,尤其是采用固定式靠背的座椅,很难适应多种人群的坐姿需求,而随着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该类座椅正逐步为市场所淘汰,而一些功能座椅,却又存在结构过于复杂,安装难度较大,经济效益差或可靠性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舒适座椅,以简单结构实现座椅功能的优化,并降低安装难度,提高经济效益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舒适座椅,包括就坐部分和用于支撑所述就坐部分的支撑部分,其中就坐部分包括座板和靠背,其关键在于:所述座板两侧具有对称设置的角度适应机构,所述靠背以插接方式与角度适应机构相连,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角度适应机构实现与座板的相对转动,在外力消除时恢复至初始位置。
采用以上方案,以插接方式实现靠背的活动安装,可大大降低其安装难度,并使靠背更容易实现与座板的相对转动,并具有自动复位功能,以此提高座椅的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角度适应机构包括沿座板前后方向活动设置的调节座,所述调节座前方抵接有弹性元件;
所述调节座后端具有竖向设置的连杆,所述连杆相对调节座转动设置,所述靠背下端具有与连杆匹配的插孔,当所述靠背受到朝后的外力时,所述连杆下端能够推动所述调节座朝前滑动并压缩弹性元件,上端则向后转动以使靠背倾角改变。
采用以上方案,调节座、连杆和座板组成类似连杆机构,而靠背和弹性元件则两个主要施力部件,通过弹性元件的弹性恢复能力实现靠背的自动复位功能,且为靠背的倾斜提供一定的让位空间,其安装简单,部件易获得,大大降低了经济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与调节座之间设有中间件,所述中间件具有与所述连杆下端匹配的连接孔,所述调节座后侧具有弧形槽a,所述弧形槽a的轴线沿座板的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中间件下端具有与所述弧形槽a相适应的弧形凸出部。通过中间件实现连杆与调节座之间的非固定式安装,只需接触装配即可,为各部件的转动提供良好的余量空间,降低部件加工难度和装配难度同时提高机构运转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角度适应机构还包括与座板固定连接的盒体,所述调节座、弹性元件和中间件均位于盒体内,所述座板两侧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盒体的安装孔槽。采用以上方案,可实现角度适应机构的模块化组装,然后再将其安装到座板上,有利于提高座椅的整体装配效率,即提高座椅生产经济效益。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所述盒体内在调节座前方设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套设于弹簧座上,所述盒体内在弹簧座的前方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沿座板左右方向设置,弹簧座前侧具有与所述固定轴相适应的弧形槽b,所述弹簧座在弹簧作用下,其弧形槽b与固定轴抵接。采用以上方案,通过弹簧座可有效保证弹性元件压缩和复位时的稳定性,防止扭转卡死等情况发生,同时通过弧形槽b与固定轴配合,使得弹簧座具有一定的角度偏转适应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机构工作的灵活度和可靠性,构思巧妙。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其中上盒体包括与下盒体扣合的连接部,以及自连接部后端朝上弯折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后侧敞口,所述安装孔槽包括对应连接部设置的横向槽,以及对应延伸部设置的竖向孔,所述横向槽位于座板的底部,且其开口朝下,所述盒体下部嵌入横向槽中,上部插入竖向孔中。采用以上结构的盒体结构,便于安装调节座、弹性元件和连杆等内部件,且能够实现盒体的隐藏式安装,并通过延伸部与竖向孔的后壁合围实现连杆活动空间的限定,既为连杆转动提供了较大的剩余空间,又能够对其该空间进行限定。
作为优选:所述连杆通过转轴与盒体铰接,所述盒体内在中间件的后方设有支撑轴,所述转轴和支撑轴均沿座板的左右方向设置,且支撑轴位于转轴下方;
所述中间件的后侧具有与所述支撑轴相适应的弧形槽c,在弹性元件作用下,弧形槽c与支撑轴抵接,所述下盒体后端具有向上弯折至支撑轴后方的遮挡部。
采用以上方案,通过支撑轴可为中间件提供中间支点,靠背受到推力的向下分力则可通过中间件作用到支撑轴上,防止靠背受到向后转动力过大,向下的分力全部作用到连杆的安装轴上,有利于延长机构的使用寿命,并能够对中间件的转动行程进行限制,提高靠背角度适应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盒体上具有沿其左右方向设置的锁孔,所述锁孔用于安装锁销,所述锁孔位于中间件的前方,中间件上具有与锁销相适应的弧形槽d。采用以上方案,当座椅不需要靠背倾斜功能时,则可装入锁销,并与支撑轴一同实现中间件的锁定,防止发生转动,实现靠背位置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分包括底座,以及固设于该底座上的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竖向设置,座板固设于该伸缩机构顶部,所述伸缩机构配置有调节手柄。采用以上方案,可实现座板高度位置的调节,满足不同身高人群的需求,提高座椅的适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部分还包括位于底座下方的基板,所述底座与基板之间具有滑动配合结构,底座能够沿基板的前后方向滑动。采用以上方案,通过底座与基板的相对滑动,可调整座椅与对应桌子之间的相对距离,以适应更多人群,进一步提高座椅的舒适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舒适座椅,通过巧妙结构实现座椅靠背的倾角适应,满足不同用户的体型或坐姿需求,且结构稳定可靠,便于拆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兼具升降高度调节和前后相对位置调节,可大大提高用户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角度适应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座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靠背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支撑部分剖视图;
图7为靠背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角度适应机构的剖视图;
图9为图7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靠背受力向后转动一定角度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角度适应机构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中间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13所示的多功能舒适座椅,其主要包括就坐部分1,以及用于支撑就坐部分1的支撑部分2,其中就坐部分1主要包括座板3和靠背4,本申请中靠背4以插接方式活动设置与座板3的后端,且其与座板3之间设有角度适应机构5,通过角度适应机构5,当靠背4受到向后的推力时,可相对座板3向后转动,即改变靠背4的倾角以适应倚靠力度,而在外力消除时,靠背4又可恢复到初始位置,使得靠背4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弹性活动范围,能够满足更多人群使用需求。
在增加靠背4的角度适应功能之余,本申请中还赋予了座椅升降和前后调节的功能,其具体结构参考图1、图2和图6,支撑部分2主要包括呈板状结构的底座6,底座6上具有竖直且固定设置的伸缩机构60,伸缩机构60可采用类似气弹性元件结构,并配置有调节手柄61,座板3则固定设置于伸缩机构60的顶部,通过调节手柄61即可调整座板3的高度,以满足不同身高人群。
此外,在底座6的下方还设有基板7,基板7与底座6之间具有滑动配合结构,如图所示,基板7的顶部具有沿座板3前后方向设置的导轨70,而底座6的底部固设有与导轨70配合的滑座62,基板7的两侧具有向外延伸的支耳,支耳上设有螺孔,使用时,可将基板7固定在地面上,再将底座6与其滑动配合安装,此种底座6及其上部结构则可沿导轨70进行前后滑动,调整用户与桌面之间的距离,以提高其使用舒适性。
考虑到滑动配合结构为易损结构,容易受杂质尘粒等影响,故本实施例中在底座6上设有顶盖8,如图所示,顶盖8大体呈底部敞口盒状结构,其上有供伸缩机构60穿出的通过对口,顶盖8罩设在底座6上,并可通过螺钉与底座6固定连接,需要注意的是顶盖8的长度能够满足底座6的滑动行程需求,避免其滑动过程中部与基板7发生干涉。
本申请中座板3的两侧均设置有角度适应机构5,且两侧角度适应机构5对称设置,其主要包括调节座50、弹性元件51和连杆52,参考图2、图3、图5、图8和图11,其中调节座50沿座板3的前后方向活动设置,即可沿沿座板3的前后方向滑动,而弹性元件51和连杆52分别位于调节座50的前后两端,其中弹性元件51的前端(即远离调节座50的一端)相对座板3固定设置,即弹性元件51受到轴向载荷时,只有后端会发生弹性伸缩量,且弹性元件51的初始设计位置即与调节座50抵接。
连杆52竖向设置,且其以可转动方式安装于座椅上,受到外来时,可与调节座5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并且在转动过程中可直接或间接的传递给调节座50,并对弹性元件51施加压力,同样弹性元件51的弹性恢复力也可反作用于连杆52上,使其反向转动达到初始位置,靠背4的两侧下端具有与连杆52上端大小相适应的插孔40,靠背4则依靠插孔40与连杆52的配合,实现靠背4的插接式安装。
本申请中的角度适应机构5主要通过盒体54实现模块化装配,角度适应机构5的零部件均可通过在盒体54上的组装完成之后,再一同安装到座板3上,座板3的两侧具有与盒体54相适应的安装孔槽30,参考图2至图4所示,盒体54主要包括上盒体54a和下盒体54b,其中上盒体54a又包括与下盒体54b扣合的连接部540,以及自连接部540后端弯折朝上的延伸部541,且连接部540的敞口朝下,延伸部541的开口朝后,其中连接部540的两侧具有向下延伸的挡缘,挡缘上具有卡孔545,而下盒体54b上具有与卡孔545配合的倒挂卡子544,通过倒挂卡子544和卡孔545配合,即实现上下盒体的卡合。
座板3上的安装孔槽30的形状大体与盒体54相似,其主要包括沿座板3前后方向设置的横向槽300,以及位于横向槽300后端并与横向槽300贯通的竖向孔301,座板3的后端具有凸出其上表面的凸起部分32,竖向孔301成型于凸起部分32内,其上端敞口,横向槽300位于座板3的底部,其开口朝下,连接部540和下盒体54b上具有正对设置是过孔546,横向槽300内对应过孔546的位置设有螺柱32,安装时,角度适应机构5组装完成之后,从座板3的下方进行安装,将延伸部541插入竖向孔301中,而下方的扣合部分则嵌入横向槽300中,并通过螺钉对其紧固。
为充分提高机构运转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连杆52与调节座50之间还设有中间件53,如图2、图3和图13所示,中间件53类似筒状结构,其一端具有与连杆52下端匹配的连接孔530,调节座53的后侧具有沿座板3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弧形槽a500,中间件53的下端前侧具有与弧形槽a500相适应的弧形凸出部531,调节座53在弹性元件51的作用下,其弧形槽a500与弧形凸出部531紧贴,且通过弧面配合,使得二者更容易发生相对转动,而又不会将位置固定太死,使得连杆52转动更灵活。
本实施例中连杆52通过转轴59以可转动方式安装于盒体54上,具体如图2所示,转轴59位于延伸部541的上部,并沿其宽度方向设置,连杆52活套于转轴59上,延伸部541的下端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支撑轴57,且支撑轴57位于中间件53的后侧,中间件53上具有支撑轴57相适应的弧形槽c532,初始状态时,弧形槽c532与支撑轴57处于抵接状态,主要对其后向行程进行限定,与此同时,为避免内部件外露或杂质侵入内部等,下盒体54b的后端具有弯折朝上延伸至支撑轴57后方的遮挡部542,角度适应机构5安装完成后,该遮挡部542的上端同样位于竖向孔301内。
此外,本实施例中,优选弹簧作为弹性元件51使用,盒体54内在调节座50的前方具有与其正对设置的弹簧座55,弹簧座55与调节座50之间通过杆部相互连接,而弹簧则活套于该杆部上,其前后两端分别与弹簧座55和调节座50抵接,而因为连杆52在转动过程中,可能带动调节座50发生高度上的偏差,为保证此时弹簧的对中性,故此处弹簧座55亦采用活动安装的方式,如图3和图8所示,盒体54内在弹簧座55的前方设有固定轴56,固定轴56沿座板3的横向设置,而弹簧座55的前侧具有与固定轴56相适应的弧形槽b550,初始状态时,弹簧座55在弹簧作用下,其前侧的弧形槽b550与固定轴66抵接,这样弹簧座55受到轴向载荷时,只会沿固定轴56发生周向转动,而不会发生水平方向的偏转,可有效保证弹簧伸缩的可靠性。
考虑到座椅功能的选择性,以及需求的多样化,故上盒体54a的后端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锁孔543,锁孔543位于支撑轴57的前方,且稍微靠上的位置,以中间件53处于初始位置而言,锁孔543位于中间件53的前侧,并位于调节座50的上方,锁孔543配置有锁销58,中间件53的前侧具有与锁销58相应的弧形槽d533,这样当需要保持靠背4不动时,只需将锁销58插入锁孔543中,对中间件53进行限制即可,其结构简单可靠,且操作方便。
参考图1至图13所示的多功能舒适座椅,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靠背4转动顺利,以及转动稳定性,故靠背4下端插孔40对应的端面,或凸起部分32的上端端面之间任意一个端面为不规则端面,即避免两个端面之间贴合紧密,导致靠背4没有转动让位空间,本实施例之后,凸起部分32的端面为光滑平整端面,而插孔40对应端面为多段式端面或弧形端面,其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呈现出多段线结构或弧线。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靠背4处于初始状态,此时插孔40对应端面的前侧与凸起部分32的端面抵接,插孔40对应端面后侧与凸起部分32的端面之间具有豁口,而当靠背4受到向后推力,其倾角发生改变时,连杆52的下端向前转动,同时上翘,带动调节座50和弹簧同时上翘,插孔40对应端面中部与凸起部分32的端面抵接,此时插孔40对应端面的前后两侧与凸起部分32之间均具有豁口,相应的,靠背4受到的推力再次增大时,还可继续向后转动一定角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