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托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椅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可升降椅具的座椅托盘。
背景技术:
具有升降功能的椅具通常采用下列托盘构造:气压棒与转动结构可接触式连接,转动结构转动带动气压棒动作从而实现升降功能。然而现有的结构转动结构无限位装置限位使得转动结构很松动,则在椅具受力时可能使得转动结构转动发生碰撞,产生噪音并且影响使用,转动结构无制动自由转动也容易误碰或误操作使得其接触气压棒,从而使得椅具在非控制状态下进行升降动作,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托盘,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动结构无限位装置与制动装置,使用时容易碰撞以及不安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种座椅托盘,包括托盘本体、转杆、气压棒以及压紧部,所述托盘本体上设有供气压棒穿过的圆形通孔,所述转杆可转动地与托盘本体连接,所述压紧部设置于转杆上,所述压紧部随转杆转动与气压棒接触或分离,所述转杆上套设扭簧,所述扭簧驱使压紧部接触并抵紧气压棒;还包括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包括盘体、上制动爪和下制动爪,所述盘体套设于转杆上,所述上制动爪和下制动爪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托盘本体上,所述上制动爪和下制动爪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上制动爪和下制动爪转动与盘体抵接或分离以实现对转杆转动的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上制动爪和下制动爪呈上下分布,所述上制动爪包括转动设于托盘本体上的上转动件,所述上转动件上设置向下延伸的上爪,所述上转动件上还设有用于驱动上转动件转动的上拨片,所述下制动爪包括转动设于托盘本体上的下转动件,所述下转动件上设置向上延伸的下爪,所述下转动件上还设有用于驱动下转动件转动的下拨片,所述弹性件连接上拨片与下拨片,所述上转动件和下转动件转动以实现上爪与下爪对盘体抵接或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上爪与下爪上均设有配合抵接盘体外沿的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转杆的一端接于托盘本体上,所述转杆的另一端穿出托盘本体,所述盘体套设于托盘本体外的转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杆的另一端上设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部为转杆弯折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上拨片与下拨片上均设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扭簧驱使压紧部接触并抵紧气压棒,使得转杆不再松动;上制动爪和下制动爪转动与盘体抵接或分离以实现对转杆转动的控制,防止转杆被误操作后接触气压棒使得椅具进行升降动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防止转杆自由动作,从而避免其转动发生碰撞产生噪音,同时制动机构限制了转杆的自由转动,避免了误操作使得椅具在非控制状态下进行升降动作,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此图为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上述附图中:托盘本体1、转杆2、气压棒3、压紧部4、圆形通孔5、扭簧6、制动机构7、盘体71、上制动爪72、下制动爪73、弹性件74、上转动件75、上爪76、上拨片77、下转动件78、下爪79、下拨片80、弧形面81、把手8、手柄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座椅托盘,包括托盘本体1、转杆2、气压棒3以及压紧部4,所述托盘本体1包括底盘于设置与底盘上的侧板,底盘与侧板形成一个容纳空间。
其中,托盘本体1的底盘上设有供气压棒3穿过的圆形通孔5,气压棒3穿过通孔5后进入容纳空间内,同时侧板通过螺钉固接在座椅底部。
在容纳空间内,转杆2可转动地与托盘本体1连接,具体地,转杆2的一端铰接于托盘本体1的侧壁上,转杆2的另一端穿出相对的另一托盘本体1的侧壁,转杆2的另一端上设把手8,方便操作转杆2转动。参见图1,在容纳空间内的转杆2所对应气压棒3的部分弯折形成压紧部4,压紧部4呈“u”字型,如此直接弯折转杆2,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压紧部4随转杆2转动与气压棒3接触或分离,转杆2上套设扭簧6,具体地,扭簧6一端卡接在压紧部4的弯折处,扭簧6另一端固接在底盘和侧板的交界处,扭簧6的弹力驱使压紧部4保持对气压棒3的接触,且能抵紧气压棒3,如此设计能使得椅具受力时转杆无法自由转动,故不会使得把手8与椅具或压紧部4与气压棒产生碰撞发出噪音,同时因为保持了压紧部4与气压棒的接触,使得压紧部不会无端撞击气压棒3,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了避免转杆2自由转动误碰或误操作使得其接触气压棒,从而使得椅具在非控制状态下进行升降动作,带来安全隐患,本实施例还设置了制动机构7,参见图2,制动机构7包括盘体71、上制动爪72和下制动爪73,结合图1-2,盘体71套设于托盘本体1外的转杆2上,上制动爪72和下制动爪73均转动设置于托盘本体1上,具体地,两者均转动设置在侧壁外壁,参见图2,上制动爪72和下制动爪73呈上下分布在托盘本体1的侧壁外壁,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上制动爪72包括上转动件75,上转动件呈圆柱形且通过螺栓转动连接侧壁外壁,上转动件75上设置向下且向盘体71延伸的上爪76,上转动件75上还焊接有用于驱动上转动件75转动的上拨片77,同样地,下制动爪73包括下转动件78,下转动件78呈圆柱形且同样通过螺栓连接侧壁外壁,下转动件78上设置向上且向盘体71延伸的下爪79,下转动件78上还焊接有用于驱动下转动件78转动的下拨片80,上拨片与下拨片80之间通过弹性件74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74选择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上拨片下部与下拨片80上部,故对上拨片77与下拨片80施力使得上转动件75和下转动件78转动以实现上爪76与下爪79对盘体71分离,则转杆2可以转动,此时弹簧受力压缩,在上拨片77与下拨片80未受力状态下,压缩的弹簧回弹,对上拨片77与下拨片80施加反向力,从而使得上转动件75和下转动件78反向转动以下上爪76与下爪79对盘体71的抵接,则转杆2被制动,无法转动。
参见图2,为了更好地进行制动,上爪76与下爪79上均设有配合抵接盘体71外沿的弧形面81。上拨片77与下拨片80上均设有手柄9,手柄设置在上拨片77与下拨片80的远离盘体71一端。
结合图2对制动机构7的运动机制进行解释:操作人员按压手柄9,弹簧受力压缩,上拨片77带动上转动件75顺时针转动,而下拨片80同时带动下转动件78逆时针转动,则上爪76与下爪79不接触盘体71,此时可操作转杆2转动以进行升降工作;无需进行升级工作时,操作人员放开手柄,弹簧复位,带动上转动件逆时针转动,同时带动下转动件78顺时针转动,则上爪与下爪抵紧盘体,转杆无法转动,十分安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