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液体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2021-01-15 18:01:16|298|起点商标网
液体加热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加热壶是市场上常见的一种液体加热器具,电加热壶多为玻璃壶身与底座通过螺丝锁紧连接,通过加热装置对底座进行加热,实现对电加热壶内的液体的加热,通常在壶身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硅胶垫圈,以对壶身起到缓冲和密封作用。但在电加热壶的加热温度过高时,尤其是发生干烧时,硅胶垫圈容易融化导致漏水,影响电加热壶的正常使用。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具有防干烧功能的液体加热器,通过加装干烧保护装置,用以检测加热状态,以在壶体处于干烧时,控制导热件停止加热,但该方案的壶身和底盖为分体结构,通过加热装置对底盖进行加热,因而壶身与底盖之间的连接处仍然需要设置硅胶垫圈等材料,存在高温烧熔后发生漏水的风险,同时,该方案的加热装置以及干烧保护装置结构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包括:壶体;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基座,与壶体的底壁对应设置;感应发热件,设于壶体内,感应发热件与壶体为分体结构,其中,感应发热件与加热基座对应设置,并在加热基座的电磁作用下发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液体加热器具包括壶体和加热组件。壶体用于容纳液体(例如水),加热组件用于对壶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具体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基座和感应发热件。加热基座设于壶体外,且与壶体的底壁对应设置,以在加热时对壶体进行承载。感应发热件设于壶体内,通过设置感应发热件与加热基座对应设置,且感应发热件能够在加热基座的电磁作用下发热,以在壶体内容纳有液体时,通过感应发热件向液体传导热量,实现对液体的加热。同时,感应发热件与壶体为分体结构,使得壶体无需设置加热底座以及硅胶垫圈等密封缓冲件,从而避免了在发生干烧时密封缓冲件烧熔导致壶体漏水的现象发生,减少了安全隐患。本方案通过加热基座与设于壶体内的感应发热件相互配合实现对液体加热,加热组件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其中,壶体可采用耐高温材料,例如玻璃或陶瓷,可在发生干烧时防止壶体受损,提高了壶体的可靠性,简化了壶体的结构,便于造型和加工。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体加热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壶体为一体式结构,其中,感应发热件设于壶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壶体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使得壶体无需加装硅胶垫圈等密封缓冲件,避免了在发生干烧时烧熔漏水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另一方面便于壶体的造型加工,可以一体成型,同时简化了壶体结构,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感应发热件为片状结构,感应发热件的一端朝向壶体的底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感应发热件为片状结构,且感应发热件的一端朝向壶体的底壁,一方面可以增大感应发热件的面积,以在加热过程中,使感应发热件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使壶体内的液体的受热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可以减轻感应发热件的重量和体积,减少对壶体内的空间占用,使得壶体可容纳更多的液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感应发热件朝向壶体的底壁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凸台,多个凸台与壶体的底壁相抵,使感应发热件与壶体的底壁之间形成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感应发热件朝向壶体的底壁的端面上设置多个凸台,且多个凸台与壶体的底壁相抵,使得感应发热件的端面与壶体的底壁之间形成间隙,可使壶体内的液体可在间隙中流动,以缩减感应发热件与壶体的直接接触的面积,同时通过间隙中流动的液体带走部分热量,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发生干烧的风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感应发热件的端面面积大于壶体的内底壁面的面积,感应发热件的边缘与壶体的内侧壁面相抵,感应发热件与壶体的底壁之间形成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感应发热件的端面面积大于壶体的内底壁面的面积,且感应发热件的边缘与壶体的内侧壁面相抵,可避免感应发热件的端面与壶体相抵,可进一步减少感应发热件与壶体直接接触的面积,同时使得感应发热件与壶体底壁之间形成间隙,使液体可在间隙中流动,以在加热过程中,通过间隙内流动的液体带走部分热量,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发生干烧的风险。其中,感应发热件可以与壶体的内壁的结构相适配,使感应发热件沿周向的边缘均与壶体的内侧壁面相抵,也可以在感应发热件的边缘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凸起结构,通过多个凸起结构与壶体的内侧壁面相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感应发热件为顶端设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并由壶体的壶口处向壶体的底壁延伸,感应发热件的底端设有底板,感应发热件的侧壁和/或底板上设有多个通孔,其中,底板与壶体的底壁之间形成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感应发热件整体呈中空筒状结构,设于壶体内,并由壶体的壶口处向壶体的底壁延伸;感应发热件的顶端设有开口,底端设有底板,以使感应发热件内部形成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养生调味料,例如茶叶。通过设置感应发热件的侧壁和/或底板上设有多个通孔,以形成茶漏结构,以在感应发热件浸入液体中时,液体能够由通孔流入、流出感应发热件的容纳空间,实现冲泡养生调味料。同时,感应发热件能够在加热基座的电磁感应作用下发热,向液体传导热量,实现对液体的加热。通过设置感应发热件的底板与壶体的底壁之间形成间隙,以避免感应发热件与壶体的底壁接触,以减少发生干烧的可能性。其中,感应发热件上的通孔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条形或其他形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间隙的尺寸不大于间隙阈值。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感应发热件与壶体的底壁之间的间隙尺寸不大于间隙阈值,一方面可以在加热过程中,使得感应发热件靠近加热基座,防止因感应发热件与加热基座之间的距离过大而影响加热基座对感应发热件的电磁感应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合理利用壶体内的空间,扩大液体加热器具的加热容量的范围,防止在壶体内液位低于感应发热件高度时无法正常对液体实现加热。可以理解,若感应发热件与壶体底壁之间的间隙过大,在壶体内的液位高度低于感应发热件的高度时,感应发热件将与液体脱离,无法对液体进行加热,使得液体加热器具所能够加热的液体体积的最小值不能小于壶体内感应发热件下方的空间容积,无法适应于少量液体的加热,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其中,间隙阈值的取值范围可以式2mm至10m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基座包括:壳体;电磁线圈,设于壳体内,电磁线圈与感应发热件对应设置,并能够通过电磁作用使感应发热件发热;控制器,设于壳体内,控制器与电磁线圈电连接,以控制电磁线圈的运行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基座包括壳体、电磁线圈和控制器。壳体作为安装基体,用于为各项部件提供安装空间,并起到保护作用。电磁线圈设于壳体内,通过设置电磁线圈与感应发热件对应设置,以使电磁线圈在通电时可产生电磁场,并通过电磁作用使感应发热件发热,进而向壶体内的液体传导热量,实现对壶体内的液体的加热。控制器设于壳体内,通过设置控制器与电磁线圈电连接,使得控制器可对电磁线圈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例如控制电磁线圈的通电、断电、功率调节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基座还包括:操作设备,设于壳体上,操作设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能够根据操作设备的操作指令控制电磁线圈的运行状态;和/或显示设备,设于壳体上,显示设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显示电磁线圈的运行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操作设备,以便于用户对液体加热器具进行控制操作。操作设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可接收到操作设备的操作指令,并根据操作指令对电磁线圈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使液体加热器具可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加热操作。其中,操作设备可以是按键式、旋钮式、触摸式、语音输入式或其他形式的设备。

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有显示设备,以对电磁线圈的运行参数进行显示。显示设备与控制器电连接,可通过控制器获取电磁线圈的运行参数信号,并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可视化显示,以便于用户及时获知液体加热器具的工作状态。其中,运行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加热模式、加热功率、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具体的,显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数码管显示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壶体的顶部设有开口,液体加热器具还包括壶盖,壶盖与开口的形状相适配,并能够封盖开口;和/或壶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把手与壶体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壶体顶部设有开口,可用于向壶体内加入液体或向外排出液体。液体加热器具还包括壶盖,通过设置壶盖与壶体顶部的开口的形状相适配,使得壶盖能够封盖开口,以减少壶体内的热量散失。通过在壶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以便于用户拿取壶体,其中,通过设置把手与壶体为一体式结构,一方面便于壶体的造型加工,另一方面可避免分体式的把手与壶体连接时进行钻孔或加装缓冲垫,有利于防止壶体受损,同时可避免在发生干烧时缓冲垫烧熔,影响壶体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感应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感应发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8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剖视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的剖视图;

图17示出了图16中d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1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壶体,11底壁,12把手,2加热组件,21加热基座,211壳体,212电磁线圈,22感应发热件,221凸台,222凸起结构,223底板,224通孔,23操作设备,24显示设备,3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7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具。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如图1所示,液体加热器具组件包括壶体1和加热组件2。壶体1内形成有容纳腔,用于容纳液体(例如水)。加热组件2用于对壶体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具体地,加热组件2包括加热基座21和感应发热件22。加热基座21设于壶体1外,并与壶体1的底壁11对应设置,加热基座21可承载壶体1,且在工作状态时,加热基座21位于壶体1下方。其中,加热基座21在工作状态下,可产生电磁场。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为分体结构,且感应发热件22设于壶体1内,在壶体1内容纳有液体时,感应发热件22浸入液体中。感应发热件22与加热基座21对应设置,且在工作状态时,感应发热件22处于加热基座21所产生的电磁场范围内,并能够在加热基座21的电磁作用下产生涡流,使感应发热件22发热,以向壶体1内的液体传导热量,实现对液体的加热。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加热器具,简化了加热组件2的结构,无需通过壶体1实现加热,使得壶体1无需连接复杂的加热底座,便于造型和加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如图1所示,液体加热器具包括壶体1和加热组件2。壶体1为一体式结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用于容纳液体(例如水)。其中,壶体1的材质可以为玻璃或陶瓷。加热组件2用于对壶体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具体地,加热组件2包括加热基座21和感应发热件22。加热基座21设于壶体1外,并与壶体1的底壁11对应设置,加热基座21可承载壶体1,且在工作状态时,加热基座21位于壶体1下方。其中,加热基座21在工作状态下,可产生电磁场。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为分体结构,且感应发热件22设于壶体1内的容纳腔,在壶体1内容纳有液体时,感应发热件22浸入液体中。感应发热件22与加热基座21对应设置,且在工作状态时,感应发热件22处于加热基座21所产生的电磁场范围内,并能够在加热基座21的电磁作用下产生涡流,使感应发热件22发热,以向壶体1内的液体传导热量,实现对液体的加热。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加热器具,简化了加热组件2的结构,无需通过壶体1实现加热,使得壶体1无需连接复杂的加热底座,可实现一体成型,便于造型和加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壶体1无需加装硅胶垫圈等密封缓冲件,避免了在发生干烧时密封缓冲件因温度过高发生烧熔的风险,提高了液体加热器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具,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如图2所示,感应发热件22为片状结构,且感应发热件22的端面形状与壶体1的底壁11相适配,感应发热件22的一端朝向壶体1的底壁11。其中,感应发热件22朝向壶体1的底壁11的端面上设有四个条形的凸台221,四个凸台221沿感应发热件22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并与壶体1的底壁11相抵。如图3和图4所示,感应发热件22通过凸台221与壶体1的底壁11相接触,并与壶体1的底壁11之间形成间隙。在壶体1内容纳有液体时,液体可在感应发热件22与底壁11之间的间隙内流动,以在加热过程中,缩小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直接接触的面积,并通过液体带走感应发热件22的部分热量,减少发生干烧的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的底壁11之间的间隙的尺寸为h,h不大于间隙阈值,其中,间隙阈值的取值范围为2mm至10mm。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液体加热器具,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如图5所示,感应发热件22为片状结构,感应发热件22的一端朝向壶体1的底壁11,其中,感应发热件22的端面面积大于壶体1的内底壁面的面积,使得感应发热件22的边缘与壶体1的内侧壁面相抵。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的底壁11之间形成间隙,在壶体1内容纳有液体时,液体可在感应发热件22与底壁11之间的间隙内流动,以在加热过程中,缩小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直接接触的面积,并通过液体带走感应发热件22的部分热量,减少发生干烧的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的底壁11之间的间隙的尺寸为h,h不大于间隙阈值,其中,间隙阈值的取值范围为2mm至10mm。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感应发热件22的边缘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四个凸起结构222,感应发热件22通过四个凸起结构222与壶体1的内侧壁面相抵,以进一步缩减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直接接触的面积。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8和图9所示,感应发热件22整体呈中空筒状结构,并由壶体1的壶口处朝向壶体1的底壁11延伸。具体地,感应发热件22为圆筒状结构,壶体1的壶口处设有壶盖,感应发热件22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于壶盖,感应发热件22的顶端设有开口,底端设有底板223,内部形成可容纳养生调味料(例如茶叶)的容纳空间。感应发热件22的侧壁上均布有多个通孔224,形成茶漏结构,在感应发热件22浸入液体中时,液体能够由通孔224流入或流出感应发热件的容纳空间,实现冲泡养生调味料。

在液体加热器具处于加热状态时,加热基座21对感应发热件22产生电磁感应作用,使感应发热件22发热,以向液体传导热量,实现对液体的加热。其中,感应发热件22的底板223与壶体的底壁11之间形成间隙,使得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的底壁11之间不发生接触,以减少发生干烧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的底壁11之间的间隙的尺寸为h,h不大于间隙阈值,其中,间隙阈值的取值范围为2mm至10mm。

需要说明的是,感应发热件22的形状不限于圆筒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中空结构;感应发热件22也可以与壶口的边缘可拆卸连接。感应发热件22上的通孔224也可以设于底板223上,通孔224的形状不限于圆形,还可以是方形、条形或其他形状。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如图11所示,液体加热器具组件包括壶体1和加热组件2。壶体1内形成有容纳腔,用于容纳液体(例如水)。加热组件2用于对壶体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如图11所示,加热组件2包括加热基座21和感应发热件22,加热基座21设于壶体1外,感应发热件22设于壶体1内。加热基座21与壶体1的底壁11对应设置,可承载壶体1,且在工作状态时,加热基座21位于壶体1下方。其中,加热基座21具体包括壳体211、电磁线圈212和控制器,壳体211用于为加热基座21的各个部件提供安装空间,同时起到保护作用,电磁线圈212和控制器均设于壳体211内。电磁线圈212与感应发热件22对应设置,且电磁线圈212在通电状态下,可产生电磁场。控制器与电磁线圈212电连接,以控制电磁线圈212的运行状态。

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为分体结构,感应发热件22设于壶体1内的底部,并与电磁线圈212对应的位置,在壶体1内容纳有液体时,感应发热件22浸入液体中。在加热基座21处于工作状态时,感应发热件22处于电磁线圈212所产生的电磁场范围内,并能够在电磁线圈212的电磁作用下产生涡流,使感应发热件22发热,以通过感应发热件22向壶体1内的液体传导热量,实现对液体的加热。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加热器具,简化了加热组件2的结构,无需通过壶体1实现加热,使得壶体1无需连接复杂的加热底座,便于造型和加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壶体1的顶部设有开口,液体加热器具还包括壶盖3,壶盖3与壶体1顶部的开口的形状相适配,并能够封盖开口。

更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壶体1的外侧壁上还设有把手12,其中,把手12与壶体1一体成型。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3所示,加热基座21还包括操作设备23,设于壳体211的顶面上靠近边缘的位置。操作设备23上设有多个触摸式按钮,以便于用户对液体加热器具进行操作,控制加热基座21的工作状态,例如控制电磁线圈212的通电、断电、功率调节等。其中,操作设备23与控制器电连接,在用户对操作设备23进行操作时,操作设备23可产生相应的操作指令,并将该操作指令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操作设备23的操作指令后,确定与操作指令相对于的控制操作,并根据操作指令对电磁线圈212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实现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液体加热状态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设备23也可以是按键式、旋钮式、语音输入式或其他形式的设备。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

如图14所示,加热基座21还包括显示设备24,设于在壳体211的顶面上靠近边缘的位置。显示设备24包括有led显示屏(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显示设备24与控制器电连接,可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对电磁线圈212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视化显示,以便于用户及时获知液体加热器具的工作状态。其中,运行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加热模式、加热功率、加热温度、加热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设备24还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或数码管显示器。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器具,包括壶体1、壶盖3和加热基座21。

如图15所示,壶体1为玻璃材质的一体式结构,壶体1内形成有容纳腔,用于容纳液体(例如水);壶体1的顶部设有开口,以便于液体的进出;壶体1的底壁11为圆形。壶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把手12,壶盖3与壶体1顶部的开口的形状相适配,并能够封盖开口;壶盖3的顶部设有拉环,以便于通过拉环打开壶盖3。

加热组件2用于对壶体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包括加热基座21和感应发热件22。加热基座21设于壶体1外,感应发热件22设于壶体1内。

如图15和图16所示,加热基座21与壶体1的底壁11对应设置,可承载壶体1,且在工作状态时,加热基座21位于壶体1下方。其中,加热基座21具体包括壳体211、电磁线圈212、控制器、操作设备23和显示设备24。壳体211用于为加热基座21的各个部件提供安装空间,同时起到保护作用,电磁线圈212和控制器均设于壳体211内。电磁线圈212与感应发热件22对应设置,且电磁线圈212在通电状态下,可产生电磁场。控制器与电磁线圈212电连接,以控制电磁线圈212的运行状态。操作设备23设于壳体211的顶面上靠近边缘的位置,操作设备23上设有多个触摸式按钮,以便于用户对液体加热器具进行操作,控制加热基座21的工作状态,例如控制电磁线圈212的通电、断电、功率调节等。显示设备24设于在壳体211的顶面上靠近边缘的位置,显示设备24包括有led显示屏(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操作设备23和显示设备24均与控制器电连接,在用户对操作设备23进行操作时,操作设备23可产生相应的操作指令,并将该操作指令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操作设备23的操作指令后,确定与操作指令相对于的控制操作,并根据操作指令对电磁线圈212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实现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液体加热状态进行控制。同时,控制显示设备24对电磁线圈212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视化显示,以便于用户及时获知液体加热器具的工作状态。其中,运行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加热模式、加热功率、加热温度、加热时间。

如图16所示,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为分体结构,感应发热件22设于壶体1内的容纳腔的底部。具体地,感应发热件22为片状结构,且感应发热件22的端面形状与壶体1的底壁11相适配的圆形,感应发热件22的一端朝向壶体1的底壁11。其中,如图17所示,感应发热件22朝向壶体1的底壁11的端面上设有四个条形的凸台221,四个凸台221沿感应发热件22的周向方向均匀设置,并与壶体1的底壁11相抵。感应发热件22通过凸台221与壶体1的底壁11相接触,并与壶体1的底壁11之间形成间隙。在壶体1内容纳有液体时,感应发热件22浸入液体中,且液体可在感应发热件22与底壁11之间的间隙内流动。感应发热件22与电磁线圈212对应设置,在工作状态时,感应发热件22处于电磁线圈212所产生的电磁场范围内,并能够在电磁线圈212的电磁作用下产生涡流,并在涡流作用下发热,以使感应发热件22向壶体1内的液体传导热量,实现对液体的加热。同时,以在加热过程中,通过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的底壁11之间的间隙,缩小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直接接触的面积,使液体带走感应发热件22的部分热量,从而减少发生干烧的风险。其中,感应发热件22与壶体1的底壁11之间的间隙的尺寸为h,h不大于间隙阈值,其中,间隙阈值的取值范围为2mm至10mm。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设备23也可以是按键式、旋钮式、语音输入式或其他形式的设备。显示设备24还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或数码管显示器。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简化了加热组件的结构,无需通过壶体实现加热,使得壶体无需连接复杂的加热底座,可实现一体式结构,便于造型和加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壶体无需加装硅胶垫圈等密封缓冲件,避免了在发生干烧时密封缓冲件因温度过高而发生烧熔的风险,提高了液体加热器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