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脚架平台、机器人及货柜的制作方法

2021-01-15 15:01:54|265|起点商标网
脚架平台、机器人及货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平台,特别涉及一种脚架平台、机器人及货柜。



背景技术:

在楼宇的配送场景中,大多数行业已开始采用机器人进行配送。但发明人发现,目前机器人在配送时,由于需要与货架结合,通过货架承载货物或承载存放有货物的舱体,但由于目前的货架由于是固定框架结构,在实际应用时,底盘需要移动到货架下方,并托起货架才能带动货架进行。由于货架自身的移动身位会远大于底盘身位,导致货架直接裸露骨架,四条腿无法收缩并贴合底盘,整体外观无法满足楼宇管理方的外观设计要求。并且,当机器人在进出一些例如:闸机、电梯等狭小场景时,由于货架过大的身位,导致其进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架平台、机器人及货柜,使得机器人在与脚架平台结合后,脚架平台的各脚架不会过多占用空间,可满足楼宇各种狭小空间的移动,在保证美观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对脚架平台的外观设计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脚架平台,包括:

若干个脚架;各所述脚架均包括: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一支撑段相连的第二支撑段;

平台本体,包括:顶板、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侧壁,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侧壁上开设至少一个供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插入所述空腔内的滑槽,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空腔外,且均朝向垂直于所述平台本体的方向延伸,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段用于共同支撑所述平台本体;

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空腔内或朝所述空腔外的方向可滑动;

当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空腔内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当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空腔外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外。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底盘、如上所述的脚架平台;

所述底盘用于承托所述脚架平台的所述平台本体,所述底盘上还开设若干个脚架凹槽,所述脚架凹槽的数量与所述脚架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

当所述底盘在对所述平台本体承托后,任意所述第二支撑段用于在与其相连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空腔内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嵌入唯一对应的各所述脚架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脚架平台包括了平台本体和若干脚架,并且各脚架包括第一支撑段、与第一支撑段相连的第二支撑段,并且平台本体内形成空腔,而平台本体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个供各脚架的第一支撑段插入空腔内的滑槽,各滑槽可用于供各第一支撑段朝空腔内或朝空腔外的方向进行滑动,同时各脚架的第二支撑段均位于空腔外,并朝向垂直于平台本体的方向延伸,用于共同支撑平台本体。另外,当各脚架的第一支撑段朝空腔内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由于脚架平台的各脚架的第二支撑段均位于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同时当脚架平台在与机器人的底盘对接后,各脚架的第二支撑段可直接嵌于底盘的各脚架凹槽中,与底盘完美结合,使得脚架平台的各脚架不会过多占用空间,可满足楼宇各种狭小空间的移动,在保证美观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对脚架平台的外观设计要求,而当脚架平台被运输至相应位置后,又可通过将各脚架的第一支撑段朝空腔外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使得各脚架的第二支撑段均可位于平台本体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外,与底盘进行分离,保证了底盘可顺利从脚架平台的平台本体下方驶出,不会影响机器人对后续脚架平台的搬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平台本体的所述侧壁任意相对的两侧均为用于供所述脚架滑动安的滑移侧,各所述滑移侧上均开设至少一个所述滑槽,且各所述滑槽均至少供一个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插入所述空腔,并用于供该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空腔内或朝所述空腔外的方向滑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设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滑槽开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滑移侧上,并沿着该所述滑移侧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另两个所述滑槽开设于另一个所述滑移侧上,并沿着该所述滑移侧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脚架的数量与所述滑槽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任意所述滑槽均用于供唯一对应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插入所述空腔,还用于供唯一对应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空腔内或朝所述空腔外的方向滑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任意所述滑移侧上所开设的两个所述滑槽均分别位于该所述滑移侧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

至少四根轨道,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各所述轨道均与两个所述滑移侧平行布置;

若干个导向部件;各所述轨道上均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导向部件,且任意所述轨道上的各所述导向部件均沿该所述轨道可滑动;

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均垂直于各所述轨道布置,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均至少与两根所述轨道上的所述导向部件滑动连接,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均沿垂直各所述轨道的方向可滑动。

作为进一步改进,各所述轨道均为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独立部件;或者,各所述轨道为开设于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上的轨道槽。

作为进一步改进,每根所述轨道上均设有两个所述导向部件,每根所述轨道上的两个所述导向部件分别与安装于同一所述滑移侧上的两个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滑动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分别与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同时驱动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滑动;

若干个弹性拉伸件;各所述轨道上均设置两个所述弹性拉伸件,且任意所述轨道上的其中一个所述弹性拉伸件与该所述轨道上的其中一个所述导向部件连接,另一个所述弹性拉伸件与该所述轨道上的另一个所述导向部件连接;

各所述弹性拉伸件用于在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滑动时,被拉伸。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至少设有八根,每根所述轨道上均设有一个所述导向部件,每根所述轨道上的所述导向部件均与一个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滑动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分别与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同时驱动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滑动;

若干个弹性拉伸件;各所述轨道上均设置一个所述弹性拉伸件,且任意所述轨道上的所述弹性拉伸件与该所述轨道上的所述导向部件连接;

各所述弹性拉伸件用于在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滑动时,被拉伸。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旋钮;

第一线组,包括:第一牵引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牵引线上的第一线滑轮、与所述旋钮连接的第一拉线;所述第一牵引线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滑移侧上的两个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所述第一拉线远离所述旋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滑轮连接;

第二线组,包括:第二牵引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牵引线上的第二线滑轮、与所述旋钮连接的第二拉线;所述第二牵引线的两端分别与另一个所述滑移侧上的两个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所述第二拉线远离所述旋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滑轮连接;

驱动部件,驱动所述旋钮进行旋转;

所述第一拉线和所述第二拉线均相切于所述旋钮,所述第一拉线与所述旋钮形成的第一切点到所述第二拉线与所述旋钮形成的第二切点的方向,为所述旋钮的直径方向。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

底盘对接器,设置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底盘对接器用于与机器人的底盘上的另一对接器进行对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对接器为一独立部件,嵌设于所述底板内;或者,所述底盘对接器为所述底板有部分朝向所述空腔内内凹形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对接器为一带有螺纹孔的对接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

舱体对接器,设置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舱体对接器用于与舱体上的另一对接器进行对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对接器为一独立部件;或者,所述舱体对接器为所述顶板有部分朝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外凸形成。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对接器为一带有外螺纹的对接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货柜,包括:舱体、如上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舱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所述顶板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为多个,各所述舱体沿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依次堆叠设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货柜,包括:舱体、如上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舱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所述顶板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为多个,各所述舱体沿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依次堆叠设置。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中的各脚架滑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脚架平台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中的各脚架滑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脚架平台的侧视图;

图5为本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脚架平台的轨道为八根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机器人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底盘抬起脚架平台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中的各脚架滑至第二预设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中的各脚架滑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分别与舱体和底盘对接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货柜中的底盘与舱体对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脚架平台,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若干个脚架1和平台本体2。其中,各脚架1均包括:第一支撑段11、与第一支撑段11相连的第二支撑段12。另外,如图2所示,平台本体2包括:顶板21、与顶板21相对的底板22、连接顶板21和底板22的侧壁23。其中,顶板21和底板22之间还形成空腔25,而侧壁23上开设至少一个供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2插入至空腔25内的滑槽24,同时,各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均位于空腔25外,且均朝向垂直于平台本体2的方向延伸,各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用于共同支撑平台本体2。

其中,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朝空腔25内或朝空腔25外的方向可滑动。并且,如图3和图4所示,当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朝空腔25内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各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均位于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另外,如图1和图2所示,当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朝空腔25外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各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均位于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外。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包括了平台本体2和若干脚架1,并且各脚架1包括第一支撑段11、与第一支撑段11相连的第二支撑段12,并且平台本体2内形成空腔21,而平台本体2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个供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插入空腔内的滑槽24,各滑槽24可用于供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朝空腔内或空腔外的方向进行滑动,同时各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均位于空腔25外,并朝向垂直于平台本体2的方向延伸,用于共同支撑平台本体2。另外,当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朝空腔25内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可使得脚架平台2的各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均位于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内,通过图6和图7不难看出,当脚架平台的平台本体2在与机器人的底盘100对接后,通过开设于底盘上的各脚架凹槽101可实现对各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的收纳,使得各脚架1能与底盘100完美结合,从而避免了脚架平台骨架外露的现象,使得机器人在搬运脚架平台时,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可满足楼宇中各种狭小空间的移动,在保证美观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对脚架平台外观的设计要求,而当脚架平台被运输至相应位置后,又可将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朝空腔25外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使得各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均可位于平台本体2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外,与底盘100分离,保证了底盘100可顺利从脚架平台的平台本体2下方驶出,不会影响机器人对后续脚架平台的搬运。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平台本体2的侧壁任意相对的两侧均为用于供所述脚架1滑动的滑移侧26,各滑移侧26上均开设至少一个滑槽24,且各滑槽24均至少供一个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插入空腔25,并用于供该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朝空腔25内或朝空腔25外的方向滑动。例如,如图1至图4所示,滑槽24可供设有四个,且其中两个滑槽24开设于平台本体2的其中一个滑移侧26上,并沿着该滑移侧26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而另两个滑槽24开设于平台本体2的另一个滑移侧26上,并沿着该滑移侧26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比如说,可将每个滑移侧26上的两个滑槽24均分别沿该滑移侧26沿长度方向的两端进行设置。同时,脚架1的数量应与滑槽24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任意滑槽24均用于供唯一对应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插入空腔25内,同时任意滑槽24还用于供唯一对应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朝空腔25内或空腔25外的方向滑动。具体为,通过图3和图4不难看出,当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朝空腔25内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借助于各滑槽24,可使得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均基本收纳于平台本体2的空腔25内,而各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正好处于平台本体2的下方,即正好位于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内,从而可减小脚架平台的整体体积,使得机器人的底盘100在与脚架平台的平台本体2结合后,脚架平台的各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可完全收纳于底盘的各脚架凹槽101内。而当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朝远离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又可将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从底盘的各脚架凹槽101内移出,从而不会影响脚架平台与底盘100的分离。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滑槽24也可只设有两个,即在每个滑移侧26上只开设一个滑槽24,且每个滑槽24可从滑移侧26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从而使得位于其中的一个滑移侧26上的两个脚架1可共用一个滑槽24实现滑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优选地方案,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还包括:设置于空腔25内的至少四根轨道3、若干个导向部件4,且各轨道3均与两个滑移侧26平行布置,同时,各轨道3上均至少设有一个导向部件4,且任意轨道3上的各导向部件4均沿该轨道3可滑动。且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均垂直于各轨道3布置,各脚架的第一支撑段11均至少与两根轨道3上的导向部件4滑动连接,使得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均沿垂直各轨道3的方向可滑动。由此不难看出,通过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与至少轨两根轨道3中的导向部件4的滑动连接,使得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可实现相对于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的滑动。

例如,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轨道3共设有四根,且每根轨道3上均设有两个导向部件4,且每根轨道3上的两个导向部件4分别与同一滑移侧26上的两个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滑动连接。具体为,为了实现导向部件4与第一支撑段11的滑动连接,如图1和3所示,任意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上沿长度方向均开设滑槽111,而对应的导向部件4可通过嵌入该滑槽111的方式实现与第一支撑段11实现滑动连接,从而使得任意脚架1可借助相应导向部件4在滑槽111内的滑动,以及相应导向部件4与轨道3之间滑动,可对脚架1相对于平台本体2轴线方向上的滑动实现导向,避免整个脚架1在滑动时不会发生转动现象。当然,在实际应用时,轨道3的数量可根据产品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但至少需要保证每个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至少需要与两根轨道3上的导向部件4进行连接。又比如说,如图5所示,轨道3可设有八根,八根轨道3可分别以平台本体2的中心线两两相对设置,每根轨道3上可均设有一个导向部件4,且每根轨道3上的导向部件4均与一个脚架的第一支撑段11滑动连接,通过此种方式可同样对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相对于平台2的轴线方向上的滑动实现导向。

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轨道3均为设置于空腔25内的独立部件。或者,各轨道3也可以是通过在顶板21或底板22上开设轨道槽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脚架平台,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在于,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还包括:设置于空腔内的驱动装置5,该驱动装置5分别与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连接,该驱动装置5可用于同时驱动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朝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滑动。

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还包括:若干个弹性拉伸件6,且各轨道3上均设置两个弹性拉伸件6,且任意轨道3上的两个弹性拉伸件6分别与该轨道3上的两个导向部件4连接。各弹性拉伸件6用于在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朝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滑动时,被拉伸。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当轨道3设有八根时,每根轨道3上可只设置一个弹性拉伸件6。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拉伸件6可采用拉簧等部件。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看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包括:驱动装置5和若干弹性拉伸件6,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通过驱动装置5同时驱动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朝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而当驱动装置5被关闭后,各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又可在弹性拉伸件6的拉力作用下,朝远离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通过驱动装置5和各弹性拉伸件6可对本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的脚架1的滑动实现自动化操作。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驱动装置5包括:沿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设置旋钮51、第一线组52、第二线组53、驱动旋钮51旋转的驱动部件(图中未标示)。其中,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线组52,包括:第一牵引线521、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牵引线521上的第一线滑轮522、与旋钮51连接的第一拉线523。并且,第一牵引线521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滑移侧26上的两个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进行连接,而第一拉线523远离旋钮51的一端与第一线滑轮522连接。

另外,如图8和如图9所示,第二线组53包括:第二牵引线531、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牵引线531上的第二线滑轮532、与旋钮51连接的第二拉线533。并且,第二牵引线531的两端分别与另一个滑移侧26上的两个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连接,而第二拉线533远离旋钮51的一端与第二线滑轮532连接。

此外,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拉线523和第二拉线533均相切于旋钮51,第一拉线523与旋钮51形成的第一切点到第二拉线533与旋钮51形成的第二切点的方向,为旋钮51的直径方向。

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图9不难看出,当驱动部件驱动旋钮51顺时针旋转时,此时与旋钮51连接的第一拉线523和第二拉线533会分别同时缠绕于旋钮51上,使得第一拉线523和第二拉线533可分别对第一线滑轮522和第二线滑轮532产生一定的拉力,从而使得第一牵引线521和第二牵引线531可分别拉动四个脚架1的第一支撑段11同时朝向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滑动,直至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以保证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可收纳于底盘100的各脚架凹槽101中。而当驱动部件被关闭后,如图8所示,此时会导致旋钮51失去驱动力,从而使得与各第一支撑段11连接的导向部件4又会在各弹性拉伸件6的拉力作用下分别朝远离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滑动,直至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以保证底盘100能够与脚架平台可完美分离。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可采用马达,在装配时,可将旋钮51套设于马达的输出轴上,并与马达的输出轴同轴固定,从而即可使得马达驱动旋钮51进行旋转。当然,在实际应用时,驱动部件也可采用其他的驱动元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对驱动部件的具体类型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脚架平台,第三实施方式是在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其主要改进在于,如图10所示,本实施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还包括:底盘对接器7,该底盘对接器7设置于平台本体2的底板22远离顶板21的一侧,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底盘对接器7用于与机器人的底盘100上的另一对接器101进行对接。

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底盘对接器7为一独立部件,该底盘对接器7可嵌设于底板22内。或者,底盘对接器7也可以是一个底板22有部分朝向空腔内内凹直接形成。并且,该底盘对接器7为一带有螺纹孔的对接器,而相应的底盘上的对接器为带有外螺纹并用于旋入螺纹孔的对接器,从而使得脚架平台在与机器人的底盘对接后,底盘100与平台本体2不易分离,提高了底盘100与平台本体2对接后的可靠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脚架平台还包括:舱体对接器8,该舱体对接器8设置于顶板21远离底板22的一侧,该舱体对接器8用于与舱体200上的另一对接器201进行对接。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舱体对接器8为一独立部件,或者,舱体对接器8也可以是一个由顶板21有部分朝远离底板22的方向凸出直接形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地方案,舱体对接器8可为一带有外螺纹的对接器,而相应的舱体200上的对接器201为带有螺纹孔并用于被舱体对接器8旋入的对接器(图中未标示),从而使得脚架平台的平台本体2在与舱体200对接后,脚架平台与平台本体2与舱体200之间不易分离,提高了舱体200与平台本体2对接后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机器人,如图12和图13所示,包括:底盘100、如第一或第二实施方式中任意实施方式所述的脚架平台。

其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底盘100用于承托脚架平台的平台本体2,底盘100上还开设若干个脚架凹槽101,且脚架凹槽101的数量与脚架1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当底盘100在对平台本体承托后,任意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用于在与其相连的第一支撑段11朝空腔25内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可直接嵌入唯一对应的各脚架凹槽101内,从而使得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可与底盘100完美结合,避免了脚架平台骨架外露的现象,使得机器人在搬运脚架平台时,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可满足楼宇各种狭小空间的移动,在保证美观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对脚架平台的外观设计要求。而当脚架平台被运输至相应位置后,又可将各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朝空腔25外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使得各脚架1的第二支撑段12均可位于平台本体2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外,与底盘100分离,保证了底盘100可顺利从脚架平台的平台本体2下方驶出,不会影响机器人对后续脚架平台的搬运。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货柜,如图14所示,包括:舱体200、如上所述的脚架平台。其中,舱体200可拆卸地设置于平台本体2的顶板21上。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舱体200可以设置多个,各舱体200沿平台本体2的轴线方向依次堆叠设置。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a1,一种脚架平台,包括:

若干个脚架;各所述脚架均包括:第一支撑段、与所述第一支撑段相连的第二支撑段;

平台本体,包括:顶板、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侧壁,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侧壁上开设至少一个供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插入所述空腔内的滑槽,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空腔外,且均朝向垂直于所述平台本体的方向延伸,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段用于共同支撑所述平台本体;

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空腔内或朝所述空腔外的方向可滑动;

当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空腔内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当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空腔外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外。

a2、根据a1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平台本体的所述侧壁任意相对的两侧均为用于供所述脚架滑动的滑移侧,各所述滑移侧上均开设至少一个所述滑槽,且各所述滑槽均至少供一个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插入所述空腔,并用于供该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空腔内或朝所述空腔外的方向滑动。

a3、根据a2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滑槽设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滑槽开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滑移侧上,并沿着该所述滑移侧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另两个所述滑槽开设于另一个所述滑移侧上,并沿着该所述滑移侧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所述脚架的数量与所述滑槽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任意所述滑槽均用于供唯一对应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插入所述空腔,还用于供唯一对应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空腔内或朝所述空腔外的方向滑动。

a4、根据a3所述的脚架平台,任意所述滑移侧上所开设的两个所述滑槽均分别位于该所述滑移侧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a5、根据a3或a4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

至少四根轨道,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各所述轨道均与两个所述滑移侧平行布置;

若干个导向部件;各所述轨道上均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导向部件,且任意所述轨道上的各所述导向部件均沿该所述轨道可滑动;

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均垂直于各所述轨道布置,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均至少与两根所述轨道上的所述导向部件滑动连接,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均沿垂直各所述轨道的方向可滑动。

a6、根据a5所述的脚架平台,各所述轨道均为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独立部件;

或者,各所述轨道为开设于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上的轨道槽。

a7、根据a5或a6所述的脚架平台,每根所述轨道上均设有两个所述导向部件,每根所述轨道上的两个所述导向部件分别与安装于同一所述滑移侧上的两个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滑动连接。

a8、根据a7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分别与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同时驱动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滑动;

若干个弹性拉伸件;各所述轨道上均设置两个所述弹性拉伸件,且任意所述轨道上的其中一个所述弹性拉伸件与该所述轨道上的其中一个所述导向部件连接,另一个所述弹性拉伸件与该所述轨道上的另一个所述导向部件连接;

各所述弹性拉伸件用于在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滑动时,被拉伸。

a9、根据a5或a6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轨道至少设有八根,每根所述轨道上均设有一个所述导向部件,每根所述轨道上的所述导向部件均与一个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滑动连接。

a10、根据a9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分别与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同时驱动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滑动;

若干个弹性拉伸件;各所述轨道上均设置一个所述弹性拉伸件,且任意所述轨道上的所述弹性拉伸件与该所述轨道上的所述导向部件连接;

各所述弹性拉伸件用于在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滑动时,被拉伸。

a11、根据a8或a10所述脚架平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旋钮;

第一线组,包括:第一牵引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牵引线上的第一线滑轮、与所述旋钮连接的第一拉线;所述第一牵引线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滑移侧上的两个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所述第一拉线远离所述旋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线滑轮连接;

第二线组,包括:第二牵引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牵引线上的第二线滑轮、与所述旋钮连接的第二拉线;所述第二牵引线的两端分别与另一个所述滑移侧上的两个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所述第二拉线远离所述旋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线滑轮连接;

驱动部件,驱动所述旋钮进行旋转;

所述第一拉线和所述第二拉线均相切于所述旋钮,所述第一拉线与所述旋钮形成的第一切点到所述第二拉线与所述旋钮形成的第二切点的方向,为所述旋钮的直径方向。

a12、根据a1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

底盘对接器,设置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

所述底盘对接器用于与机器人的底盘上的另一对接器进行对接。

a13、根据a12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底盘对接器为一独立部件,嵌设于所述底板内;

或者,所述底盘对接器为所述底板有部分朝所述空腔内内凹形成。

a14、根据a12或a13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底盘对接器为一带有螺纹孔的对接器。

a15、根据a1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

舱体对接器,设置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所述舱体对接器用于与舱体上的另一对接器进行对接。

a16、根据a15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舱体对接器为一独立部件;

或者,所述舱体对接器为所述顶板有部分朝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凸出形成。

a17、根据a15或a16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舱体对接器为一带有外螺纹的对接器。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b1,一种机器人,包括:底盘、如a1至a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脚架平台;

所述底盘用于承托所述脚架平台的所述平台本体,所述底盘上还开设若干个脚架凹槽,所述脚架凹槽的数量与所述脚架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

当所述底盘在对所述平台本体承托后,任意所述第二支撑段用于在与其相连的所述第一支撑段朝所述空腔内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嵌入唯一对应的各所述脚架凹槽内。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c1,一种货柜,包括:舱体、如a1至a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脚架平台;

所述舱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所述顶板上。

c2、根据c1所述的货柜,所述舱体为多个,各所述舱体沿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依次堆叠设置。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机器人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