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升降床及其应用的组合式升降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电动升降床及其应用的组合式升降床。
背景技术:
电动升降床也称电动调节床、电动睡床、睡姿调节床等,其具有升降调节功能,从而可以调节人的睡姿,使人可以舒适地躺、坐和靠在上面,特别是人们在床上看电视、看书或生病休息时需要将背部或腿部抬高到一定角度,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公开一种公开号为cn2933157y、名称为一种电动睡床的专利申请,其结构包括床架和设置在床架上的床垫,床垫下方设有驱动马达以及由驱动马达驱动的床头升降机构和床尾升降机构,床垫的底面中部固定于床架上;所述床头升降机构由轴杆、两根摇杆、两根连接杆和两个床头支撑座构成,床尾升降机构由轴杆、两根摇杆和两个床尾支撑座构成,床头升降机构和床尾升降机构的轴杆的两端支承在床架两侧。该结构的电动睡床由驱动马达驱动的床头升降机构和床尾升降机构的动作,从而使床垫的头部和尾部向上升起一定高度,可以调整人的睡姿,但该结构的电动睡床其床架是一体式的,包装和搬运非常不便,特别是用户在购买入户时,狭小的电梯空间及楼道空间则很难将该电动床搬运入户,如果拆卸搬运的话,则组装非常麻烦,组装后还需多次调试,操作非常不便;另外,该电动床在置换时,需要整体置换,这样无疑增加了用户的购买成本,且会造成资源浪费;再者,用户在购买该现有技术的电动床,则必须要将原有的床移除或处理掉,这样造成资源浪费或增加购买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包装体积小、包装和运输成本低,入户及组装非常方便、省力,且可与用户原有的床进行匹配,减少资源浪费,缓解用户购买压力的电动升降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电动升降床:它包括独立设置在固定床背部下方的第一床体,所述的第一床体包括第一床架和设置在第一床架上的背部支架,所述背部支架与第一床架可转动连接,且第一床架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背部支架升降的背部升降机构。
它还包括独立设置在固定床腿部下方的第二床体,所述的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自固定床头部至尾部依次分布;所述的第二床体包括第二床架和设置在第二床架上的腿部支架,所述腿部支架靠近第一床体的一端与第二床架可转动连接,且第二床架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腿部支架升降的腿部升降机构。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电动升降床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该电动升降床包括独立设置在固定床背部下方的第一床体,在使用时,可将第一床体独立设置在固定床背部下方,从而实现背部的升降角度调节,且能与现有技术的固定床组合使用;作为优选,该电动升降床还包括独立设置在固定床腿部下方的第二床体,因此在包装时可将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分开独立包装,从而减少包装体积,节约包装成本;用户购买入户时,由于将床体拆分成两个独立的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该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可分别搬运楼梯或电梯入户,操作非常省力、方便,且在用户组装时,只需将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放置在固定床的下方即可,组装简单、方便;其次,在维修更换时,只需将具有故障的床体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将整个电动升降床进行更换,其更换及维修成本较低;再者,该电动升降床的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可分别放置在用户已购买的固定床下方,或者用紧固件将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固定在用户已购买的固定床下方即可,这样在置换该电动升降床时,无需将原有的床移除或处理掉,这样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如果用户选择将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结合在用户已购买的床上时,这样可不必购买桌腿等,缓解用户的购买压力;或者,用户可将已购买的床进行拆解,去除整个或部分床板,然后将第一床体和/或第二床体连接在用户已购买的床上,这样可充分利用已购买的床,缓解用户的购买压力及提高用户的动手能力和组装乐趣。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床架上设有顶推支架和第一线性驱动机构,所述的顶推支架与第一床架可转动连接,顶推支架的第一端与背部支架背面贴合,且随顶推支架转动时可沿背部支架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线性驱动机构的一端与第一床架铰接,第一线性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顶推支架的第二端铰接,用于驱动顶推支架转动,使背部支架可转动调节角度。其有益效果为:第一线性驱动机构伸展并推动顶推支架的第二端沿顶推支架的转轴转动,使顶推支架的第一端沿背部支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并顶推背部支架,使背部支架转动,完成背部支架的角度调节;该顶推支架的第一端与背部支架之间为活动连接,也即二者之间没有限位的连接关系,当用户在整理背部支架背面时,如在背部支架上套设被罩、床垫时,可将背部支架向上翻转,待整理完毕后,再将背部支架的背面与顶推支架的第一端贴合,便于用户整理。所述的第一线性驱动机构一般为电动推杆电机或丝杠螺母副等。
作为优选,所述背部支架的背面连接两个沿背部支架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板,所述的支板上设有沿支板长度方向延伸的顶推斜面;所述顶推支架的第一端连接有两个滑轮,所述的两个滑轮分别滑动配合在两个支板的顶推斜面上。其有益效果为:该支板与滑轮的设置,首先可以减小顶推支架第一端与背部支架的背面接触滑动的摩擦力,使背部支架的角度调节平稳、无噪音;其次,对背部支架起到左右限位的作用,避免背部支架受力不均在升降时发生偏移的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支板靠近顶推支架一侧的外侧壁设置为外高内低并形成所述的顶推斜面。其有益效果为:该顶推斜面外高内低的设置,可缩短第一线性驱动机构的行程,使背部支架在第一线性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能快速升降高度,背部支架的升降速度快。
作为优选,所述的腿部支架包括第一腿部支架和第二腿部支架,所述第一腿部支架的第一端与第二床架靠近第一床体的一端铰接,第一腿部支架的第二端与第二腿部支架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腿部支架与第二床架之间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与第二床架铰接,支撑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腿部支架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的腿部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床架上的第二线性驱动机构,所述第二线性驱动机构的一端与第二床架铰接,第二线性驱动机构的另一端与第一腿部支架铰接。其有益效果为:第二线性驱动机构在伸缩时,驱动第一腿部支架的第二端转动,第一腿部支架同时带动第二腿部支架转动升降,从而使用户的大腿部和小腿部同时升降,用户体验感好,第二线性驱动机构一般为电动推杆电机或丝杠螺母副等。
作为优选,所述背部支架的正面连接有两块左右并排分布的第一垫板,且两块第一垫板之间设有间隙。其有益效果为:背部支架上的两块第一垫板的设置,避免在背部支架上连接一整块垫板,因此垫板在下料时,尺寸容易控制;两块第一垫板之间的间隙可增加背部支架的透气性,避免空气不流通而滋生细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腿部支架和第二腿部支架上分别连接有两块左右并排分布的第二垫板,且每两块第二垫板之间设有间隙。其有益效果为:第一腿部支架和第二腿部支架上分别设置的两块第二垫板,避免在第一腿部支架和第二腿部支架上分别连接一整块垫板,因此垫板在下料时,尺寸容易控制;两块第二垫板之间的间隙可增加腿部支架的透气性,避免空气不流通而滋生细菌。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之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第一床体可拆式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床体可拆式连接;所述连杆的顶部连接有两块左右并排分布的第三垫板。其有益效果为:在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连接在一起使用时,用该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螺丝与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连接即可,组装非常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床架和第二床架的底部可拆式连接有床腿。其有益效果为:所述的床腿与第一床架和第二床架的底部可拆式连接,在包装时,可将床腿拆卸进行单独包装,另外,在将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结合在用户已购买的床上时,这样可不必购买桌腿等,缓解用户的购买压力。
作为改进,所述的电动升降床还包括围设在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外侧的床框,所述两块第三垫板的外端与床框的内侧壁活动连接。其有益效果为:该床框围设在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外侧,使电动升降床的整体性更强;且该床框可供两块第三垫板的外端底部连接,使电动升降床的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组合式升降床:它包括固定床和独立设置在固定床下方的电动升降床,所述的电动升降床采用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动升降床。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升降床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组合式升降床将用户已购买的固定床作为载体将电动升降床的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放置在固定床的下方,从而组合成可升降的升降床,这样可充分利用已购买的床,缓解用户的购买压力及提高用户的动手能力和组装乐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升降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升降床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动升降床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升降床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动升降床的顶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1、第一床体,100、第一床架,101、背部支架,102、第一垫板,103、支板,104、顶推斜面,2、第二床体,200、第二床架,201、腿部支架,202、第一腿部支架,203、第二腿部支架,204、支撑杆,205、第二垫板,3、顶推支架,300、滑轮,301、l形板,302、横杆,303、拉杆,304、连接孔,4、第一线性驱动机构,5、第二线性驱动机构,6、连杆,600、第三垫板,7、床腿,8、床框,800、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升降床,
它包括两个独立设置的床体:它包括独立设置在固定床背部下方的第一床体1和独立设置在固定床腿部下方的第二床体2,所述的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自固定床头部至尾部依次分布;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独立设置是指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为两个独立的床体,两者均可独立落地使用;所述的第一床体1包括第一床架100和设置在第一床架100上的背部支架101,所述背部支架101靠近第二床体2的一端与第一床架100可转动连接,且第一床架100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背部支架101升降的背部升降机构;所述的第一床架100上设有顶推支架3和第一线性驱动机构4,所述的顶推支架3与第一床架100可转动连接,顶推支架3的第一端与背部支架101背面贴合,且随顶推支架3转动时可沿背部支架101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线性驱动机构4的一端与第一床架100铰接,第一线性驱动机构4的另一端与顶推支架3的第二端铰接,用于驱动顶推支架3转动,使背部支架101可转动调节角度。也即该背部支架101靠近第二床体2的一端通过铰销与第一床架100可转动连接;背部支架101远离第二床体2的一端为自由端,可以自由转动。
再次参见图3所示,所述背部支架101的背面连接两个沿背部支架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板103,所述的支板103上设有沿支板103长度方向延伸的顶推斜面104;所述顶推支架3的第一端连接有两个滑轮300,所述的两个滑轮300分别滑动配合在两个支板103的顶推斜面104上。所述支板103靠近顶推支架3一侧的外侧壁设置为外高内低并形成所述的顶推斜面104。第一线性驱动机构伸展并推动顶推支架的第二端沿顶推支架的转轴转动,使顶推支架的第一端沿背部支架的长度方向滑动并顶推背部支架,使背部支架转动,完成背部支架的角度调节;该顶推支架的第一端与背部支架之间为活动连接,也即二者之间没有限位的连接关系,当用户在整理背部支架背面时,如在背部支架上套设被罩、床垫时,可将背部支架向上翻转,待整理完毕后,再将背部支架的背面与顶推支架的第一端贴合,便于用户整理。所述的第一线性驱动机构一般为电动推杆电机或丝杠螺母副等。该支板与滑轮的设置,首先可以减小顶推支架第一端与背部支架的背面接触滑动的摩擦力,使背部支架的角度调节平稳、无噪音;其次,对背部支架起到左右限位的作用,避免背部支架受力不均在升降时发生偏移的风险。另外,所述的顶推支架3包括两个l形板301,该两个l形板301之间连接有两个横杆302,且两个横杆302之间连接有拉杆303,该拉杆303的下端伸出设置在顶推支架3转轴部的外侧,且拉杆303的下端设有与第一线性驱动机构的端部铰接的连接孔304。
再次参见图2所示,所述的第二床体2包括第二床架200和设置在第二床架200上的腿部支架201,所述腿部支架201靠近第一床体1的一端与第二床架200可转动连接,且第二床架200上连接有用于驱动腿部支架201升降的腿部升降机构。所述的腿部支架201包括第一腿部支架202和第二腿部支架203,所述第一腿部支架202的第一端与第二床架200靠近第一床体1的一端铰接,第一腿部支架202的第二端与第二腿部支架203的第一端铰接;第二腿部支架203与第二床架200之间设有支撑杆204,所述支撑杆204的第一端与第二床架200铰接,支撑杆204的第二端与第二腿部支架203的第二端铰接;所述的腿部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床架200上的第二线性驱动机构5,所述第二线性驱动机构5的一端与第二床架200铰接,第二线性驱动机构5的另一端与第一腿部支架202铰接。第二线性驱动机构在伸缩时,驱动第一腿部支架的第二端转动,第一腿部支架同时带动第二腿部支架转动升降,从而使用户的大腿部和小腿部同时升降,用户体验感好,第二线性驱动机构一般为电动推杆电机或丝杠螺母副等。
再次参见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动升降床由两个独立设置的床体: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组成,因此在包装时可将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分开独立包装,从而减少包装体积,节约包装成本;用户购买入户时,由于将床体拆分成两个独立的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该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可分别搬运楼梯或电梯入户,操作非常省力、方便,且在用户组装时,只需将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进行组装即可,组装简单、方便;其次,在维修更换时,只需将具有故障的床体进行更换即可,无需将整个电动升降床进行更换,其更换及维修成本较低;再者,该电动升降床的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可放置在用户已购买的床上使用,具体将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分别放置在用户已购买的床上,然后用紧固件将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固定在用户已购买的床上即可,这样在置换该电动升降床时,无需将原有的床移除或处理掉,这样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如果用户选择将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结合在用户已购买的床上时,这样可不必购买桌腿等,缓解用户的购买压力;或者,用户可将已购买的床进行拆解,去除整个或部分床板,然后将第一床体和/或第二床体连接在用户已购买的床上,这样可充分利用已购买的床,缓解用户的购买压力及提高用户的动手能力和组装乐趣。
再次参见图1~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背部支架101的正面连接有两块左右并排分布的第一垫板102,且两块第一垫板102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腿部支架202和第二腿部支架203上分别连接有两块左右并排分布的第二垫板205,且每两块第二垫板205之间设有间隙。背部支架上的两块第一垫板102的设置,避免在背部支架101上连接一整块垫板,第一腿部支架和第二腿部支架上分别设置的两块第二垫板,避免在第一腿部支架和第二腿部支架上分别连接一整块垫板,因此垫板在下料时,尺寸容易控制;两块第二垫板之间的间隙可增加腿部支架的透气性,避免空气不流通而滋生细菌。
再次参见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之间设有连杆6,所述连杆6的一端与第一床体1可拆式连接,连杆6的另一端与第二床体2可拆式连接;所述连杆6的顶部连接有两块左右并排分布的第三垫板600。所述的电动升降床还包括围设在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外侧的床框8,所述两块第三垫板600的外端与床框8的内侧壁活动连接。所述两块第三垫板600的外端均向下延伸并与床框8的内侧壁上的台阶800相抵。在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连接在一起使用时,用该连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螺丝与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连接即可,组装非常方便。该床框围设在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外侧,使电动升降床的整体性更强;且该床框可供两块第三垫板的外端底部连接,使电动升降床的结构更加稳定。
再次参见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所述第一床架100和第二床架200的底部可拆式连接有床腿7。所述的床腿与第一床架和第二床架的底部可拆式连接,在包装时,可将床腿拆卸进行单独包装,另外,在将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结合在用户已购买的床上时,这样可不必购买桌腿等,缓解用户的购买压力。
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升降床,它包括固定床和独立设置在固定床下方的电动升降床,所述的电动升降床采用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动升降床。该组合式升降床将用户已购买的固定床作为载体将电动升降床的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放置在固定床的下方,从而组合成可升降的升降床,这样可充分利用已购买的床,缓解用户的购买压力及提高用户的动手能力和组装乐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