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滚刷和清洁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滚刷,以及一种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常见的扫地机器人包括有清洁刷,该清洁刷在动力源的驱动下进行转动,对地面和地毯进行滚刷清洁。
在清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头发等条状异物缠绕在清洁刷上的问题,缠绕的头发在清洁刷转动的作用下,容易缠绕在清洁刷的任意位置上,并且越缠越紧,非常难清理;更严重的是,在清洁刷转动的作用下,异物也有可能从清洁刷的中间位置转移至两端,而清洁刷的两端与装有清洁刷的安装座连接,特别在清洁刷连接电机转轴一端,容易因毛发的缠绕增加负载,最终导致电机烧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缠绕特点的清洁滚刷。
一种清洁滚刷,包括:
滚刷本体,所述滚刷本体具有中心轴线;
若干个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的刷体,所述刷体从所述滚刷本体的表面伸出,所述刷体具有:
至少两个径向远端,第一径向远端设置在所述滚刷本体的一端,第二径向远端设置在所述滚刷本体的另一端,所述刷体从所述第一径向远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径向远端;
至少一个径向近端,所述径向近端和径向远端以所述中心轴线为基准中心具有径向长度差,每个所述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相邻的所述径向远端,所有所述径向近端均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径向远端之间。
通过设置具有中心轴线的滚刷本体,在所述滚刷本体上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刷体,使得滚刷能够清洁待清洁面,其中,所述刷体具有以所述中心轴线为基准中心具有径向长度差的径向近端和径向远端,所述刷体具有至少两个径向远端和至少一个径向近端,每个所述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相邻的所述径向远端,使得毛发等异物缠绕在刷体上时能够顺着所述径向远端往所述径向近端聚集,具体的,所述刷体在所述滚刷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径向远端和第二径向远端,所述刷体从所述滚刷本体的表面伸出并从所述第一径向远端延伸至第二径向远端,所述刷体在滚刷本体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近端,杜绝了毛发等缠绕异物从清洁刷的中间位置转移至两端的可能性,改善了因毛发等异物缠绕带来的电机烧损的问题,且这种清洁滚刷上的毛发等缠绕异物相对聚集,更容易进行清理。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刷体具有:第一分刷,所述第一分刷从所述滚刷本体的其中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一分刷具有位于该端部的第一径向远端,所述第一分刷上设置有第一径向近端;第二分刷,所述第二分刷从所述滚刷本体的另外一个端部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的中部,所述第二分刷具有位于该端部的第二径向远端,所述第二分刷上设置有第二径向近端,在清洁待清洁面时,刷体两端高度差过大会导致刷体需要进行更大的变形,电机负载增加,清洁效果降低,因此设置两个径向近端比起单个的径向近端,减少了第一分刷或第二分刷两端的高度差,减少刷体的变形,降低了电机负载,提高了清洁效果。其中,第一径向近端和第二径向近端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的中间位置或靠近中间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设置有径向远端的相对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径向近端的竖向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径向远端的竖向高度和所述第一径向远端的竖向高度,形成将所述滚刷本体两端的待清洁物聚集到所述滚刷本体两端之间的中部凹陷的迎风面,迎风面的存在将待清洁物从滚刷本体的两端聚集到两端之间,更便于设置在清洁滚刷中部的风道对待清洁物吸取,增强了清洁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刷以螺旋方式设置在所述滚刷本体上,所述第二分刷以反螺旋方式设置在所述滚刷本体上,形成中部凹陷的所述迎风面,螺旋与反螺旋的方式可以形成刷体在滚刷本体的两端的竖向高度高于两端之间的径向近端的竖向高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刷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旋转方向和背离旋转方向倾斜,形成其中一侧的倾斜角度到另外一侧的倾斜角度渐增或渐减的左侧迎风面,所述第二分刷与第一分刷对称设置并在所述滚刷本体的中部一体连接,形成所述迎风面,第一分刷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旋转方向和背离旋转方向倾斜形成左侧迎风面,第二分刷对称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背离旋转方向和旋转方向倾斜形成右侧迎风面,左侧迎风面和右侧迎风面形成中部凹陷的所述迎风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刷具有呈椭圆柱面形状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分刷具有呈椭圆柱面形状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形成中部凹陷的迎风面,椭圆柱面的弯曲可以形成刷体在滚刷本体的两端的竖向高度高于两端之间的径向近端的竖向高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刷具有呈平面状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分刷具有呈平面状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形成中部凹陷的迎风面,平面状的倾斜可以形成刷体在滚刷本体的两端的竖向高度高于两端之间的径向近端的竖向高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刷具有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近端处,所述第二分刷具有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径向近端处;
其中,清洁辅助件为清洁机器人上用于辅助越障的清洁辅助件或/和用于限制待清洁物尺寸的清洁辅助件。
在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径向近端和第二径向近端,可以将缠绕异物聚集在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均为胶刷,胶刷相对于毛刷可以防止毛发等缠绕异物缠绕到滚刷本体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刷体还具有:第三分刷,所述第三分刷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分刷之间;第四分刷,所述第四分刷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分刷之间。第三分刷可以是和第一分刷相同的分刷,也可以是材质、形状不同的分刷,第四分刷可以是和第二分刷相同的分刷,也可以是材质、形状不同的分刷。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分刷和第四分刷均为毛刷或胶刷,在第三分刷和第四分刷为毛刷时,所述清洁滚刷形成胶毛混合刷,在第三分刷和第四分刷为胶刷时,其形状可以和周向相邻的分刷相同,也可以不同。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通过设置具有中心轴线的滚刷本体,在所述滚刷本体上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刷体,使得滚刷能够清洁待清洁面,其中,所述刷体具有以所述中心轴线为基准中心具有径向长度差的径向近端和径向远端,所述刷体具有至少两个径向远端和至少一个径向近端,每个所述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相邻的所述径向远端,使得毛发等异物缠绕在刷体上时能够顺着所述径向远端往所述径向近端聚集,具体的,所述刷体在所述滚刷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径向远端和第二径向远端,所述刷体从所述滚刷本体的表面伸出并从所述第一径向远端延伸至第二径向远端,所述刷体在滚刷本体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近端,杜绝了毛发等缠绕异物从清洁刷的中间位置转移至两端的可能性,改善了因毛发等异物缠绕带来的电机烧损的问题,且这种清洁滚刷上的毛发等缠绕异物相对聚集,更容易进行清理。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具有毛发易清理和清洁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清洁滚刷和机器底座,所述清洁滚刷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器底座上。
通过在机器底座上设置连通有动力源的清洁滚刷,使得清洁机器人在移动时,能够对如地毯或地板等待清洁面自动清洁,这种结构的清洁机器人,其清洁滚刷的两端的待清洁物可以聚集到清洁滚刷的中部,便于集中吸取,清洁效果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器人通过在机器底座上设置连通有动力源的清洁滚刷,使得清洁机器人在移动时,能够对如地毯或地板等待清洁面自动清洁,这种结构的清洁机器人,其清洁滚刷的两端的待清洁物可以聚集到清洁滚刷的中部,便于集中吸取,清洁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器人具有清洁效果好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的三维结构图;
图4是另一实施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又一实施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变形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另一变形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又一变形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中部重叠的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是另一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其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清洁机器人,按用途分类可以是商用清洁机器人和家用清洁机器人,按种类分可以是扫地机和擦地机等全自动清洁机器人,也可以是其他的需要人力辅助的半自动清洁设备。
待清洁面,可以是待清洁的地板或地毯等待清洁面。
待清洁物,可以是碎屑、灰尘、砂砾、面条、食物残渣等物体,也可以是灰尘等颗粒物。
缠绕异物,可以是头发、动物毛等条状的能够缠绕在清洁滚刷上的异物。
周向设置,即以轴线为中心基准在周向进行等角度或不等角度的环绕。
两端之间的平滑过渡,即从其中一端到另外一端逐渐变高或逐渐变低,其可以是倾斜产生的渐变,也可以是弧形、椭圆等形状带来的从高处逐渐过渡到低处或从低处逐渐过渡到高度的渐变。
径向近端和径向远端,即在轴线的长度方向上以轴线为基准中心具有径向长度差的两端。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包括:
滚刷本体1,所述滚刷本体1具有中心轴线11;所述滚刷本体1还具有端部12和中部13。所述中心轴线11可以是水平设置的中心轴线11,即中心轴线11位于水平位置,也可以是其他安装方位设置的中心轴线11,在本实施例中,以该水平设置的中心轴线11的水平为安装方位,径向近端和径向远端的竖向高度差为相对于该水平的安装方位的竖向高度差,清洁滚刷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可以更换安装方位,其中,竖向为垂直于水平的方向。
若干个以所述中心轴线11为中心周向设置的刷体2,所述刷体2从所述滚刷本体1的表面伸出,所述刷体2具有:以所述中心轴线11为基准中心具有径向长度差的径向远端和径向近端,其中包括:至少两个径向远端,分别为第一径向远端211和第二径向远端221,所述第一径向远端211设置在所述滚刷本体1的一端,所述第二径向远端221设置在所述滚刷本体1的另一端,所述刷体2从所述第一径向远端211延伸至所述第二径向远端221;以及至少一个径向近端,所述径向近端和径向远端以所述中心轴线11为基准中心具有径向长度差,每个所述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相邻的所述径向远端,使得毛发等异物缠绕在刷体2上时能够顺着所述径向远端往所述径向近端聚集,所有所述径向近端均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径向远端之间,杜绝了毛发等缠绕异物从清洁刷的中间位置转移至两端的可能性,改善了因毛发等异物缠绕带来的电机烧损的问题,且这种清洁滚刷上的毛发等缠绕异物相对聚集,更容易进行清理。
所述刷体2的材质,所述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可以均为胶刷,胶刷相对于毛刷可以防止毛发等缠绕异物缠绕到滚刷本体1上。
单个的所述刷体2的延伸方向有多种形式,比如呈螺旋状大致沿中心轴线11方向设置,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单个的所述刷体2在滚刷本体1的两端竖向高度比在滚刷本体1的中间位置竖向高度高,并从滚刷本体1的其中一端延伸至另外一端。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单个的所述刷体2可以沿中心轴线11方向直线延伸,具体可见图7,也可以沿中心轴线11接近直线进行延伸,比如呈椭圆形或弧形进行延伸,可见图4,还可以如呈倾斜状进行延伸,可见图5。
单个的所述刷体2的结构组成有多种形式,单个的所述刷体2还可以由两个以上分刷组成,所述径向近端和径向远端均设置在所述分刷上,所述刷体2可以具有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所述第一分刷21从所述滚刷本体1的其中一个端部12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1的中部13,所述第一分刷21具有位于该端部12的第一径向远端211;所述第二分刷22从所述滚刷本体1的另外一个端部12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1的中部13,所述第二分刷22具有位于该端部12的第二径向远端221;所述刷体2还具有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的之间的所述径向近端。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单个刷体2由两个分刷组成,两个所述分刷对称设置,所述径向远端的数量为两个并在同一位置重叠,所述径向近端的数量为两个,其中,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一体连接,使得两个径向近端连接在同一个位置,并且两个所述径向近端的径向长度相同形成一个径向近端。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分刷可以非对称设置,两个径向近端可以不在一个同一位置重叠,所述径向远端的数量可以是三个以上,径向近端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以上,并且径向远端和径向近端之间的平滑过渡可以有多种形式,具体可见图4至图9。
滚刷本体1的端部12,端部12指处于或靠近滚刷本体1的端面的位置,比如第一分刷21可以和滚刷本体1的端面平齐,也可以是设置在靠近滚刷本体1的端面的位置,图1中即靠近滚刷本体1的端面,预留部分便于设置安装件。
滚刷本体1的中部13,中部13指处于或靠近滚刷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图1中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即处于滚刷本体1的中间位置,图10中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的位置即靠近滚刷本体1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若干个所述刷体2的周向设置有多种形式,在本实施例中,在滚刷本体1周向设置有三个等角度间隔设置的刷体2,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刷体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二个、四个或其他数量,特别的,相邻的两个刷体2还可以在周向方向形成连续,即相邻的两个所述刷体2中第一个刷体的竖向最低位置低于第二个刷体的竖向最高位置,以实现刷体2在滚刷本体1周向的全角度覆盖,在清洁时,可以使刷体2连续和待清洁面接触,而不会有未覆盖区域使得用户增加对刷体2刮刷待清洁面的噪音敏感程度,用户体验感好。在变形例中,刷体2也可以非等角度间隔设置。
为了提高清扫面积以及减少异物缠绕,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在滚刷本体1中心轴线11方向的形成连续的清扫线。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可以形成不连续的清扫线,可见图9。
所述刷体2还具有迎风面23,清洁滚刷转动时,所述刷体2对待清洁物径向刮刷的一面为迎风面23,所述第一分刷21的第一径向远端211和第一径向近端212之间,以及第二分刷22的第二径向远端221和第二径向近端222之间均可以具有第一竖向高度差h1,以形成能够将待清洁物从滚刷本体1的两端往中部13聚集的迎风面23。
为了便于将待清洁物聚集,见图2,同一个所述刷体2的所述径向近端的竖向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径向远端221的竖向高度和所述第一径向远端211的竖向高度,形成第一竖向高度差h1,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刷21以螺旋方式设置在所述滚刷本体1上,所述第二分刷22以反螺旋方式设置在所述滚刷本体1上,螺旋与反螺旋的方式可以形成刷体2在滚刷本体1的两端的竖向高度高于两端之间的径向近端的竖向高度,并形成将所述滚刷本体1两端的待清洁物聚集到所述滚刷本体1两端之间的中部13凹陷的迎风面23,迎风面23的存在将待清洁物从滚刷本体1的两端聚集到两端之间,更便于设置在清洁滚刷中部13的风道对待清洁物吸取,增强了清洁效果。当然,第一分刷21也可以以反螺旋方式设置在滚刷本体1上,第二分刷22可以以螺旋方式设置在滚刷本体1上,并配合所述竖向高度差形成迎风面23,或者单个的分刷,即第一分刷21或第二分刷22也可以以该单个的分刷的其中一端为反螺旋,另外一端为螺旋方式设置,并配合所述竖向高度差,形成迎风面23。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还可以不具备竖向高度差,可见图7。
如图3结合图2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的三维结构图。
第一径向远端211和第二径向远端221具有以中心轴线11为基准中心的第一径向长度d1,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具有以中心轴线11为基准中心的第二径向长度d2,所述第一径向长度d1和第二径向长度d2具有以中心轴线11为基准中心的径向长度差,以形成径向长度较所述径向远端小的所述径向近端,以及径向长度较所述径向近端大的所述径向远端。该径向长度差可以是10mm以内,并优选为1-3mm,具体可以是1.5mm。
在本实施例中,刷体2具有两个在滚刷本体1中部13连接的分刷,两个径向远端,一个径向近端,其中,由于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以所述中心轴线11的径向长度相同,两个重叠成一个径向近端。
具体如下,所述刷体2具有:
第一分刷21,所述第一分刷21从所述滚刷本体1的其中一个端部12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1的中部13,所述第一分刷21具有位于该端部12的第一径向远端211,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1的中部13的第一径向近端212;
第二分刷22,所述第二分刷22从所述滚刷本体1的另外一个端部12延伸至所述滚刷本体1的中部13,所述第二分刷22具有位于该端部12的第二径向远端221,以及位于所述滚刷本体1的中部13的第二径向近端222,两个径向近端重叠成一个所述径向近端。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相连接,并且该连接为带有曲面的平滑的连接。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还可以不进行连接,并且可以进一步进行错位设置,使得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不重叠在一起,形成交叉错位,可见图10。并且,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之间进行连接时,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还可以是具有折角的连接、带有柱面的平滑的连接等形式。比如椭圆柱面、抛物柱面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清洁滚刷上还可以设置:第三分刷和第四分刷(未图示),所述第三分刷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分刷21之间,所述第四分刷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分刷22之间。第三分刷可以是和第一分刷21相同的分刷,也可以是材质、形状不同的分刷,第四分刷可以是和第二分刷22相同的分刷,也可以是材质、形状不同的分刷。所述第三分刷和第四分刷均为毛刷或胶刷,所述清洁滚刷形成胶毛混合刷,在第三分刷和第四分刷为胶刷时,其形状可以和周向相邻的分刷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图4所示,图4是另一实施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刷体2具有位于滚刷本体1两端的径向远端,以及位于滚刷本体1中部13的径向近端,径向远端与径向近端之间呈弧形的平滑过渡。
为了实现刷体2在滚刷本体1的两端的竖向高度高于两端之间的径向近端的竖向高度,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可以连接形成椭圆柱面形状的迎风面23,所述第一分刷21具有呈椭圆柱面形状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分刷22具有呈椭圆柱面形状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形成中部13凹陷的迎风面23,椭圆柱面的弯曲可以形成刷体2在滚刷本体1的两端的竖向高度高于两端之间的径向近端的竖向高度。
具体的,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一体连接,两个径向近端连接成一个径向近端,所述第一分刷21上的第一径向远端211以及第二分刷22上的第二径向远端221分别与该径向近端形成第一竖向高度差h1。
如图5所示,图5是又一实施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刷体2具有两个径向近端以及三个径向远端,径向远端与径向近端之间呈倾斜状的平滑过渡。
刷体2除了具有设置在滚刷本体1两端的第一径向远端211和第二径向远端221,还包括设置在滚刷本体1中部13的第三径向远端,所述第一分刷21的中间位置或中间位置附近设置有第一径向近端212,所述第二分刷22的中间位置或中间位置附近设置有第二径向近端222,在清洁待清洁面时,刷体2两端高度差过大会导致刷体2需要进行更大的变形,电机负载增加,清洁效果降低,因此设置两个径向近端比起单个的径向近端,减少了第一分刷21或第二分刷22两端的第一竖向高度差h1,减少刷体2的变形,降低了电机负载,提高了清洁效果。具体的,此时第一径向远端211和第一径向近端212具有第一竖向高度差h1,第二径向远端221和第二径向近端222具有第一竖向高度差h1,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三径向远端具有第二竖向高度差h2,第二径向近端222和第三径向远端具有第二竖向高度差h2。当然,第一径向近端212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刷体21上的其他任意位置,第二径向近端222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刷体22上的其他任意位置,比如可以设置在设置有径向远端的相对端等位置。
为了实现刷体2在滚刷本体1的两端的竖向高度高于两端之间的径向近端的竖向高度,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可以连接成v字形的刷体2,所述第一分刷21具有呈平面状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分刷22具有呈平面状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形成中部13凹陷的迎风面23,两个分刷从滚刷本体1端部12往滚刷本体1中部13倾斜形成v字形的刷体2,在清洁滚刷滚动时,能够将待清洁物从两端往中部13聚集。
如图6所示,图6是变形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刷体2具有三个径向远端和两个径向近端,该刷体2上的径向远端与径向近端之间呈波浪形的平滑过渡。
如图7所示,图7是另一变形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刷体2具有两个径向远端和两个径向近端,两个径向近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分刷21的中间位置以及第二分刷22的中间位置,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可以一体连接。该中间位置也可以替换成靠近中间的位置。
如图8所示,图8是又一变形例的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该刷体2具有两个径向远端和两个径向近端,并且两个径向近端在滚刷本体1中部13重叠。具体的,第一分刷21的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分刷22的第二径向近端222径向重叠形成一个径向近端,其中,所述第一分刷2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旋转方向和背离旋转方向倾斜,形成其中一侧的倾斜角度到另外一侧的倾斜角度渐增或渐减的左侧迎风面,所述第二分刷22与第一分刷21对称设置并在所述滚刷本体1的中部13一体连接,形成中部13内凹的所述迎风面23,第一分刷2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旋转方向和背离旋转方向倾斜形成左侧迎风面,第二分刷22对称设置在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朝向背离旋转方向和旋转方向倾斜形成右侧迎风面,左侧迎风面和右侧迎风面形成所述迎风面23。
倾斜角度的渐增或渐减,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分刷21长度方向上位于滚刷本体1端部12的一侧朝向背离旋转方向倾斜,形成第一倾斜角α,第一分刷21长度方向上位于滚刷本体1端部12的一侧朝向背离旋转方向倾斜,第一分刷21长度方向上位于滚刷本体1端部13的一侧朝向旋转方向倾斜形成第二倾斜角β,第一倾斜角α位于迎风面23的一侧与清洁滚刷的夹角比第二倾斜角β位于迎风面23一侧的夹角小,并且从位于滚刷本体1端部12到滚刷本体1中部渐减。第二分刷22与第一分刷21以滚刷本体1中间位置的横截面为中心对称设置形成所述迎风面23。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以其他横截面为中心对称设置,第一倾斜角α位于迎风面23的一侧与清洁滚刷的夹角也可以比第二倾斜角β位于迎风面一侧的夹角大,并且从位于滚刷本体1端部12到滚刷本体1中部13渐增。
如图9结合图5所示,图9是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的结构示意图。
为了适配清洁机器人的清洁辅助件3,所述第一分刷21具有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3的第一凹陷部213,所述第一凹陷部213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近端212处,所述第二分刷22具有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3的第二凹陷部223,所述第二凹陷部223设置在所述第二径向近端222处。另外,所述第一凹陷部213和第二凹陷部223可以呈方形或圆弧形等形状。
其中,清洁辅助件3为清洁机器人上用于辅助越障的清洁辅助件3或/和用于限制待清洁物尺寸的清洁辅助件3。具体的,该清洁辅助件3可以是设置在清洁滚刷伸出至待清洁面的出口的金属限位条,其在水平方向垂直于滚刷本体1的中心轴线11,将该出口划分为多个分口,并可在越障时对带有清洁滚刷的清洁安装组件进行支撑,具体可见图11a和图11b。
在用于容纳清洁辅助件3的第一凹陷部213和第二凹陷部223的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可以将缠绕异物聚集在第一凹陷部213和第二凹陷部223中。具体的,第一凹陷部213和第二凹陷部223可以凹陷至滚刷本体1的外圆周面,使得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形成两端的两个倾斜分刷以及中间的v字形分刷。第一凹陷部213和第二凹陷部223也可以凹陷至与滚刷本体1的外圆周面具有间距,此时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形成整体式的v字形分刷。
如图10所示,图10是中部重叠的第一分刷和第二分刷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第一分刷21与所述第二分刷22形成沿中心轴线11方向部分重叠且在竖向方向具有间隙的错位设置,使得第一径向近端212和第二径向近端222不重叠在一起,形成交叉错位。重叠部分可以形成中心轴线11方向连续的清扫线,间隙部分可以解决第一分刷21和第二分刷22之间的应力集中问题。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通过设置具有中心轴线11的滚刷本体1,在所述滚刷本体1上以所述中心轴线11为中心周向设置有若干个刷体2,使得滚刷能够清洁待清洁面,其中,所述刷体2具有以所述中心轴线11为基准中心具有径向长度差的径向近端和径向远端,所述刷体2具有至少两个径向远端和至少一个径向近端,每个所述径向近端均平滑过渡至相邻的所述径向远端,使得毛发等异物缠绕在刷体2上时能够顺着所述径向远端往所述径向近端聚集,具体的,所述刷体2在所述滚刷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径向远端211和第二径向远端221,所述刷体2从所述滚刷本体1的表面伸出并从所述第一径向远端211延伸至第二径向远端221,所述刷体2在滚刷本体1的两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径向近端,杜绝了毛发等缠绕异物从清洁刷的中间位置转移至两端的可能性,改善了因毛发等异物缠绕带来的电机烧损的问题,且这种清洁滚刷上的毛发等缠绕异物相对聚集,更容易进行清理。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滚刷具有毛发易清理和清洁效果好的特点。
实施例二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图11a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11b是另一实施例的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包括清洁滚刷和机器底座4,所述清洁滚刷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清洁滚刷,所述清洁滚刷包括滚刷本体1和刷体2,所述清洁滚刷可转动设置在所述机器底座4上。
通过在机器底座4上设置连通有动力源的清洁滚刷,使得清洁机器人在移动时,能够对如地毯或地板等待清洁面自动清洁,这种结构的清洁机器人,其清洁滚刷的两端的待清洁物可以聚集到清洁滚刷的中部13,便于集中吸取,清洁效果好。
可转动设置,具体可以是:通过将清洁滚刷用能够形成一端具有圆柱状凹槽,另一端具有多边形槽的上下盖进行安装,并在清洁滚刷的一端设置圆柱状转轴,另一端设置与多边形槽适配的多边形凸起,通过驱动多边形槽进行转动,带动清洁滚刷进行转动。
通过在机器底座4上设置连通有动力源的清洁滚刷,使得清洁机器人在移动时,能够对如地毯或地板等待清洁面自动清洁,这种结构的清洁机器人,其清洁滚刷的两端的待清洁物可以聚集到清洁滚刷的中部13,便于集中清理,比如通过被设置在中部13风道的负压口吸取,比起中部13风道的负压口直接吸取端部12的待清洁物的清洁效果更好。
其中,清洁滚刷可以设置在图11a中的机器底座4的前部、或图11b中的机器底座4的后部,或设置在机器底座4的前部和后部交界的中间位置。
前部,即机器底座4以左右走行轮中心线往清洁机器人前进方向一侧的位置;后部,即机器底座4以左右走行轮中心线背离清洁机器人前进方向一侧的位置。
使用时,将清洁滚刷安装在机器底座4上,驱动清洁滚刷转动和机器移动即可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其中,清洁滚刷的中部13竖向上方还设置有与风机连通的负压口,用于吸取待清洁物。通过清洁滚刷进行旋转运动以将待清洁物从两端往中间位置聚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器人通过在机器底座4上设置连通有动力源的清洁滚刷,使得清洁机器人在移动时,能够对如地毯或地板等待清洁面自动清洁,这种结构的清洁机器人,其清洁滚刷的两端的待清洁物可以聚集到清洁滚刷的中部13,便于集中吸取,清洁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机器人具有清洁效果好的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