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防烫双层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防烫双层电水壶。
背景技术:
由于电水壶具有结构简单、加热迅速、安全卫生和实用寿命长的特点,且方便用于日常泡茶或咖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具有较大的市场。但现有的电水壶普遍是在壶身的侧壁设置把手,使用者通过单手握持把手以拿持电水壶,握持时,把手与电水壶之间存在力矩,导致使用者拿持或搬运电水壶时,电水壶容易倾斜,而倒出热水,造成危险,因此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抵消力矩,造成提拿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拿持方便、省力且安全的电水壶。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防烫双层电水壶,包括,
电热水组件,其包括电水壶内胆和底座,所述电水壶内胆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底座;
隔热外壳,其套设在所述电热水组件的外侧,所述隔热外壳的内部具有第一隔热空腔,所述隔热外壳的外周设有握持区域,在所述握持区域内,所述隔热外壳具有多个方便握持的凸起物,所述凸起物相对于所述隔热外壳的外壁面向外凸出,多个所述凸起物环绕地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外壁面。
进一步,所述隔热外壳与所述电水壶内胆之间具有第二隔热空腔。
进一步,在所述握持区域中,相邻的所述凸起物之间具有利于散热的风道。
其中,所述凸起物呈条状,多条所述凸起物均匀分布在所述握持区域。
其中,所述凸起物呈点状,多个所述凸起物以点阵形式分布在所述握持区域。
进一步,所述电水壶内胆的顶部具有沿径向方向往外翻折的反折边,所述反折边的底面相抵于所述隔热外壳的顶面,所述隔热外壳的底面相抵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具有沿轴向方向往上延伸的限位环壁,当所述隔热外壳的底面相抵于所述底座时,所述限位环壁与所述隔热外壳间隙配合。
进一步,所述电水壶内胆的外底面具有第一连接柱,所述底座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柱连接配合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隔热外壳于其内壁设有沿径向方向往内侧延伸的环形凸边,所述环形凸边与所述电水壶内胆间隙配合,所述环形凸边用于定位所述电水壶内胆。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盖合所述电水壶内胆的盖体,所述盖体于其内侧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在所述盖体的内壁,所述限位件具有沿轴向方向往下延伸的限位侧壁,所述限位侧壁于其外周设有向外凸出的扣点,所述电水壶内胆于其内壁设有与所述扣点卡扣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盖体的顶端具有向内凹陷的凹面,所述盖体具有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凹面。
进一步,所述电水壶内胆的顶部具有用于倒水的壶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水壶内胆和所述隔热外壳组成双层结构,通过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内部设置第一隔热空腔,以空气作为热传导介质,利用空气的不良导热性,减少热量传递至所述隔热外壳的外壁面,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因此使用者可通过单手或双手直接握持所述隔热外壳,即可实现方便、省力且安全地拿持或搬运所述电水壶,无需在壶身侧壁安装传统的把手构件,减少所述电水壶体积。
所述隔热外壳于所述握持区域内设置多个所述凸起物,通过所述凸起物增大所述隔热外壳的散热面积,利于加快散去传递至所述隔热外壳的热量,使所述握持区域的温度保持接近室温,有效避免烫伤,提高所述电水壶的安全性;且所述凸起物环绕地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外周,加大所述握持区域的摩擦因素,方便使用者握持所述电水壶,同时,多个所述凸起物环绕地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的外壁面,使手部可全方位地与所述凸起物接触,适应不同使用者握持所述电水壶的习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水壶内胆与所述底座的连接示意图。
其中:1、电热水组件;11、电水壶内胆;111、反折边;112、第一连接柱;113、凹槽;114、壶嘴;12、底座;121、限位环壁;122、第二连接柱;13、发热元件;2、隔热外壳;21、第一隔热空腔;22、凸起物;23、风道;24、环形凸边;3、握持区域;4、第二隔热空腔;5、盖体;51、限位件;511、限位侧壁;512、扣点;52、凹面;53、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参照图1-3,一种便携防烫双层电水壶,包括电热水组件1和隔热外壳2。
所述电热水组件1包括电水壶内胆11和底座12,所述电水壶内胆11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底座12。其中,所述电水壶内胆11的材质为导热良好的金属材料,如不锈钢。所述电热水组件1还包括发热元件13,所述发热元件13通电后发热,为所述电水壶内胆11提供热量,具体地,所述发热元件13可以是电热丝、陶瓷发热片或云母发热片。如图2所示,所述发热元件13设置在所述电水壶内胆11和底座12之间。
所述隔热外壳2套设在所述电热水组件1的外侧,所述隔热外壳2的内部具有第一隔热空腔21,所述隔热外壳2的外周设有握持区域3,在所述握持区域3内,所述隔热外壳2具有多个方便握持的凸起物22,所述凸起物22相对于所述隔热外壳2的外壁面向外凸出,多个所述凸起物22环绕地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2的外壁面。其中,所述隔热外壳2为塑料材质的空心壳体。
所述电水壶内胆11和所述隔热外壳2组成双层结构,通过在所述隔热外壳2的内部设置第一隔热空腔21,以空气作为热传导介质,利用空气的不良导热性,减少热量传递至所述隔热外壳2的外壁面,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因此使用者可通过单手或双手直接握持所述隔热外壳2,即可实现方便、省力且安全地拿持或搬运所述电水壶,无需在壶身侧壁安装传统的把手构件,减少所述电水壶体积。
所述隔热外壳2于所述握持区域3内设置多个所述凸起物22,通过所述凸起物22增大所述隔热外壳2的散热面积,利于加快散去传递至所述隔热外壳2的热量,使所述握持区域3的温度保持接近室温,有效避免烫伤,提高所述电水壶的安全性;且所述凸起物22环绕地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2的外周,加大所述握持区域3的摩擦因素,方便使用者握持所述电水壶,同时,多个所述凸起物22环绕地设置在所述隔热外壳2的外壁面,使手部可全方位地与所述凸起物22接触,适应不同使用者握持所述电水壶的习惯。
进一步,所述隔热外壳2与所述电水壶内胆11之间具有第二隔热空腔4。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隔热外壳2与所述点水壶内胆11之间存有所述第二隔热空腔4,以空气作为热传导介质,利用空气的不良导热性,降低所述电水壶内胆11的热量传递至所述隔热外壳2,提高隔热效果,进一步避免使用者拿持电水壶时被烫伤,提高所述电水壶的安全性。
进一步,如图2所示,在所述握持区域3中,相邻的所述凸起物22之间具有利于散热的风道23。相邻的所述凸起物22之间存有间隙,从而构成供空气流动的所述风道23,当空气在所述风道23流动时,带走所述凸起物22侧表面的热量,利于降低所述凸起物22的温度,进一步避免使用者拿持电水壶时被烫伤,提高所述电水壶的安全性。
其中,所述凸起物22可以呈条状,多条所述凸起物22均匀分布在所述握持区域3。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凸起物22可以是条状凸起物,条状的所述凸起物22的宽度为1.0~2.0mm,所述凸起物22相对于所述隔热外壳2的外壁面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1.5~2.5mm,多条所述凸起物22以间距为1.5~2.5mm连续分布在所述握持区域3。进一步,所述条状凸起物可以是直线型条状或波浪型条状。
此外,所述凸起物22还可以呈点状,多个所述凸起物22以点阵形式分布在所述握持区域3。通过点状的所述凸起物22加大所述握持区域3的摩擦因素,方便使用者握持所述电水壶。
进一步,所述电水壶内胆11的顶部具有沿径向方向往外翻折的反折边111,所述反折边111的底面相抵于所述隔热外壳2的顶面,所述隔热外壳2的底面相抵于所述底座12,所述底座12具有沿轴向方向往上延伸的限位环壁121,当所述隔热外壳2的底面相抵于所述底座12时,所述限位环壁121与所述隔热外壳2间隙配合。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反折边111的底面相抵于所述隔热外壳2的顶面,所述隔热外壳2的底面相抵于所述底座12,通过所述底座12与所述反折边111配合,限制所述隔热外壳2上下移动。进一步,通过在所述底座12设有沿轴向方向往上延伸的限位环壁121,当所述隔热外壳2的底面相抵于所述底座12时,所述限位环壁121与所述隔热外壳2间隙配合,使所述限位环壁121与所述隔热外壳2在轴向方向上重叠,从而限制所述隔热外壳2在径向方向上的移动。
进一步,所述电水壶内胆11的外底面具有第一连接柱112,所述底座12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柱112连接配合的第二连接柱122,所述第一连接柱112与所述第二连接柱12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柱112与所述第二连接柱122之间通过螺柱或螺钉等螺纹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实现所述电水壶内胆11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底座12,通过螺纹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方便所述底座12的安装和拆卸,利于对位于所述底座12与所述电水壶内胆之间的所述发热元件13进行维护保养。更优地,如图2所示,所述隔热外壳2于其内壁设有沿径向方向往内侧延伸的环形凸边24,所述环形凸边24与所述电水壶内胆11间隙配合,通过所述环形凸边24定位所述电水壶内胆11,从而方便所述第一连接柱112和所述第二连接柱122对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电水壶还包括用于盖合所述电水壶内胆11的盖体5,所述盖体5于其内侧设有限位件51,所述限位件51固定在所述盖体5的内壁,所述限位件51具有沿轴向方向往下延伸的限位侧壁511,所述限位侧壁511于其外周设有向外凸出的扣点512,所述电水壶内胆11于其内壁设有与所述扣点512卡扣配合的凹槽113。具体地,如图2所示,通过所述扣点512与所述凹槽113卡扣配合,使所述盖体5可稳固地盖合所述电水壶内胆11,避免盖体5在所述电水壶倒水时掉落而导致热水涌出,提高所述电水壶的使用安全性。其中,所述限位件51可以通过螺纹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盖体5的内壁。
进一步,所述盖体5的顶端具有向内凹陷的凹面52,所述盖体5具有把手53,所述把手53设置在所述凹面52。
通过在所述盖体5的顶端设置所述把手53,方便使用者对所述盖体5施力,从而方便使用者将所述盖体5拔出。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盖体5的顶端设有向内凹陷的凹面52,通过将所述把手53设置在所述凹面52,降低所述电水壶的整体高度,且将所述把手53部分隐藏在所述盖体5内,避免所述把手53突兀地高于所述盖体5而破坏所述电水壶的美观度。
进一步,所述电水壶内胆11的顶部具有用于倒水的壶嘴114。如图3所示,所述电水壶内胆11的顶部具有用于倒水的壶嘴114,所述电水壶通过所述壶嘴114倒出所述电水壶内胆11内的水。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