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扫把及扫把簸箕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15 11:01:38|245|起点商标网
一种扫把及扫把簸箕组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把及扫把簸箕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家庭生活中,打扫卫生是主要的家务内容之一,虽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物质的丰富,许多家庭都配置了吸尘器,但是有的时候人们还是觉得使用传统的扫帚和簸箕更为方便,而且也更加符合节能环保的健康理念。但是,在使用簸箕的时候,由于簸箕需要被放置在地面上,所以人们经常需要弯下腰来手持簸箕,使用起来比较麻烦,尤其对于腰部有疾病或者年纪比较大的人而言,更是十分费力。同时,现有的簸箕,它的顶端是敞开式的,因而在簸箕中放满垃圾或者遇到风的时候,簸箕中的垃圾就会漫出来或者被风吹的到处都是,造成室内环境的污染。另外,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簸箕,其上设置的把手使用不方便,因此急需设计一个使用方便的簸箕以及与其相配合使用的扫把。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把及扫把簸箕组合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扫把,所述扫把包括扫把本体,所述扫把本体包括扫把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扫把杆下端的扫把头,所述扫把杆的上端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上设置有弹性组件,其中: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轴以及套筒,所述固定轴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扫把杆的上端,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且所述套筒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弹性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上;

还包括锁紧帽,所述锁紧帽设置在所述固定轴的上端,以防止所述套筒脱离所述固定轴。

所述固定轴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柱,且所述固定柱的外径大于所述固定轴的外径,所述扫把杆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固定柱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固定轴通过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安装孔的配合与所述扫把杆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固定柱相结合的位置设置有圆环形的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固定柱的外径。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力带,所述弹力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的外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锁紧帽的下端向内延伸设置有沉头孔,所述锁紧帽通过沉头孔套设在所述固定轴的上端。

还包括第一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套设在所述扫把杆的上端。

所述扫把头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凸部,所述第一安装凸部的上端向内延伸设置有第一安装凹部,所述第一安装凸部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凹部相连通的锁紧孔,所述扫把杆的下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凸部,所述第二安装凸部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凹部中,所述第二安装凸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紧孔相配合的锁紧凸部,所述第二安装凸部通过所述锁紧凸部与锁紧孔的配合与所述第一安装凸部锁紧。

一种扫把簸箕组合装置,包括扫把以及与所述扫把相配合使用的簸箕,所述扫把包括扫把本体,所述扫把本体包括扫把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扫把杆下端的扫把头,所述扫把杆的上端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上设置有弹性组件,其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轴以及套筒,所述固定轴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扫把杆的上端,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固定轴上,且所述套筒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弹性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上;所述簸箕包括簸箕本体,所述簸箕本体包括簸箕斗和设置在所述簸箕斗上的手柄,所述手柄的上端设置有握持部,通过所述握持部对所述簸箕本体进行握持,以进行清扫作业,所述握持部包括握持把手以及握持固定部,所述握持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手柄的上端,且所述握持把手固定设置在所述握持固定部的上端。

所述握持固定部上部外侧壁设置有握持凹部,且所述握持凹部的内侧壁所处的平面为曲面。

所述握持凹部位于所述握持固定部上部外侧壁的前侧,所述簸箕斗的开口方向朝向右侧,所述握持把手的前端距离所述握持固定部的距离小于所述握持把手的后端距离所述握持固定部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扫把簸箕组合装置,包括扫把以及与扫把配合使用的簸箕,其中,扫把包括扫把本体,且扫把本体包括扫把杆以及设置在其下端的扫把头,扫把杆的上端设置有转动组件,且转动组件上固定设置有弹性组件,当使用该扫把对地面的垃圾或地面的杂物进行清理时,使用者的右手握持扫把杆的上端,同时弹性组件可套在使用者右手的手腕上,因此扫把杆不会轻易从使用者的右手上滑落或脱离,同时由于弹性组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不会对使用者的手腕造成不适感,所以使用者在通过该扫把对地面上的垃圾或杂物进行清理时,使用更加方便且安全可靠性,同时还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同时,簸箕包括簸箕本体,且簸箕本体包括簸箕斗和设置在簸箕斗上的手柄,同时在手柄的上端设置握持部,且握持部包括握持把手和握持固定部,握持固定部设置在手柄的上端,且握持把手固定设置在所述握持固定部的上端,可使握持把手与握持固定部的结合更加牢固,通过簸箕清理垃圾或杂物时,不需要弯腰即可进行清理,也即使用者左手握住握持部并配合扫把即可完成地面上的垃圾或杂物的清理,操作方便且清理垃圾或杂物的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把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把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把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把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把中固定轴、固定柱以及限位凸部相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把中套筒与弹力带相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把中扫把头与连接部相配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的放大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把中扫把头与连接部相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的放大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部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簸箕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簸箕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簸箕中握持部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簸箕中握持部一个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簸箕中握持部另一个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簸箕中握持部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高的簸箕中把手上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扫把,其包括扫把本体500,所述扫把本体500包括扫把杆501以及设置在所述扫把杆501下端的扫把头502,所述扫把杆501的上端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上设置有弹性组件,其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轴503以及套筒504,所述固定轴503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扫把杆501的上端,所述套筒504套设在所述固定轴503上,且所述套筒504与所述固定轴503转动连接,所述弹性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504上;还包括锁紧帽505,所述锁紧帽505设置在所述固定轴503的上端,以防止所述套筒504脱离所述固定轴503。通过上述设计,也即扫把包括扫把本体500,且扫把本体500包括扫把杆501以及设置在其下端的扫把头502,扫把杆501的上端设置有转动组件,且转动组件上固定设置有弹性组件,当使用该扫把对地面的垃圾或地面的杂物进行清理时,使用者的右手握持扫把杆501的上端,同时弹性组件可套在使用者右手的手腕上,因此扫把杆501不会轻易从使用者的右手上滑落或脱离,同时由于弹性组件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不会对使用者的手腕造成不适感,所以使用者在通过该扫把对地面上的垃圾或杂物进行清理时,使用更加方便且安全可靠性,同时还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另外,由于弹性组件通过转动组件与扫把杆501的上端连接,也即转动组件与扫把杆501的上端转动连接,进而可使弹性组件通过转动连接与扫把杆501的上端转动连接,方便调节弹性组件与扫把杆501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用更加方便。

所述固定轴503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柱506,且所述固定柱506的外径大于所述固定轴503的外径,所述扫把杆501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孔507,所述固定柱506安装在所述安装孔507内,所述固定轴503通过所述固定柱506与所述安装孔507的配合与所述扫把杆501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固定轴50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柱506,固定柱506可安装在扫把杆501上端设置的安装孔507内,方便前期的组装以及后期的维护,同时固定柱506与固定轴503为一体成型,方便前期的加工以及相结合的牢固性,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固定轴503与所述固定柱506相结合的位置设置有圆环形的限位凸部508,所述限位凸部508的外径大于所述固定柱506的外径。通过上述设计,也即,所述固定轴503与固定柱506相结合位置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圆环形的限位凸部508,同时限位凸部508的外径大于固定柱506的外径,当固定轴503通过固定柱506安装在扫把杆501上端的安装孔507中时,可通过限位凸部508进行限位,以避免固定轴503进入安装孔507内部,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同时,当套筒504套设在所述固定轴503上时,套筒504的下端抵靠在限位凸部508的上端,因此可避免套筒504向下也即固定柱506的方向滑动,以使套筒504与固定轴503的配合更加牢靠。

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弹力带509,所述弹力带50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筒50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弹性组件包括弹力带509,且弹力带509的两端分别与套筒504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因此可提高弹力带509与套筒504相结合的牢固性。使用者在使用该扫把时,可将弹力带509套在使用者右手的手腕上,进而可有效避免扫把杆501的上端从使用者的右手上轻易的滑落,也即当使用者通过右手握住该扫把杆501的上端时,可通过弹力带509使扫把杆501与使用者的右手结合的更加牢固,同时弹力带509比较柔软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不会对使用者的手腕造成不适感或损伤,体验感增强。

所述锁紧帽505的下端向内延伸设置有沉头孔(图中未示出),所述锁紧帽通过沉头孔(图中未示出)套设在所述固定轴503的上端。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在固定轴503的上端设置锁紧帽505,以防止所述套筒504脱离所述固定轴503;同时,通过在锁紧帽505的下端向内延伸设置的所述沉头孔,也即锁紧帽505通过沉头孔套设在固定轴503上,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同时,当不需要调节弹性组件与扫把杆501之间的相对位置时,所述锁紧帽505还可套设在套筒504以及限位凸部508上,以对套筒504和限位凸部508进行保护;另外,所述锁紧帽505的侧壁上设置有限位孔530,所述限位孔530与所述锁紧帽505内的沉头孔相连通,当锁紧帽505套设在套筒505和限位凸部508上时,弹力带509贯穿所述限位孔530向外延伸,从而通过锁紧帽505将套筒504和固定轴503牢固连接,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

还包括第一保护套511,所述第一保护套511套设在所述扫把杆501的上端,且所述第一保护套511的上端与所述锁紧帽505的下端相接触。同时,所述扫把杆501上还套设有第二保护套520。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扫把杆501上设置有第一保护套511和第二保护套520,可对扫把杆501进行一定程度的防护,进而可达到延长扫把杆501使用寿命的目的。同时,所述锁紧帽505的外径与第一保护套511的外径相同,其第一保护套511可由橡胶或其他柔软的材料构成,以提高握持的舒适性。

所述扫把头50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凸部512,所述第一安装凸部512的上端向内延伸设置有第一安装凹部513,所述第一安装凸部512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凹部513相连通的锁紧孔516,所述扫把杆50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部517,所述连接部517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凸部514,所述第二安装凸部514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凹部513中,所述第二安装凸部51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锁紧孔516相配合的锁紧凸部515,所述第二安装凸部514通过所述锁紧凸部515与锁紧孔516的配合与所述第一安装凸部512锁紧。同时,所述连接部517的上端向内延伸设置有第二安装凹部518,所述扫把杆501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凹部518中,进而实现扫把杆501与连接部517的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也即扫把头502的上端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一安装凸部512,第一安装凸部512的上端内凹形成有第一安装凹部513;同时,扫把杆50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部517,所述连接部517的上端内凹形成有第二安装凹部518,所述扫把杆501的下端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凹部518中,且扫把杆501的下端与第二安装凹部518为过盈配合,因此扫把杆501与连接部517的配合更加紧密牢固。另外,连接部517的下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二安装凸部514,且第二安装凸部514可安装在第一安装凹部513中,方便前期的组装以及后期的拆卸;另外,由于在第一安装凸部51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安装凹部513相连通的锁紧孔516,且第二安装凸部514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锁紧孔516相配合的锁紧凸部515,因此可使第一安装凸部512与第二安装凸部514的连接更加牢固且安全可靠,避免第二安装凸部514在第一安装凸部512中的第一安装凹部513中晃动或脱离。

另外,所述第二安装凸部514的下端内凹形成有第三安装凹部(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安装凸部514的侧壁上位于所述锁紧凸部515下端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凹槽521,所述第一凹槽521与所述第三安装凹部相连通。同时,所述第二安装凹部514侧壁上位于所述锁紧凸部515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522和第二凹槽523,所述第二凹槽522和第二凹槽523均与所述第三安装凹部相连通,所述第二凹槽52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凹槽521的左端相连通,且第二凹槽522的上端位于所述锁紧凸部515上端的上方;所述第三凹槽52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凹槽521的右端相连通,且第三凹槽523的上端位于所述锁紧凸部515上端的上方。通过向内按压所述锁紧凸部515,即可使锁紧凸部515脱离所述锁紧孔516,进而可将第二安装凸部514从第一安装凸部512的第一安装凹部513中拔出,也即完成连接部517和第一安装凸部512之间的拆卸,操作方便且快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扫把簸箕组合装置,其包括扫把以及与所述扫把相配合使用的簸箕,所述扫把包括扫把本体500,所述扫把本体500包括扫把杆501以及设置在所述扫把杆501下端的扫把头502,所述扫把杆501的上端设置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上设置有弹性组件,其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固定轴503以及套筒504,所述固定轴503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扫把杆501的上端,所述套筒504套设在所述固定轴503上,且所述套筒504与所述固定轴503转动连接,所述弹性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套筒504上。

如图12至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簸箕,其包括簸箕本体,所述簸箕本体包括簸箕斗100和设置在所述簸箕斗100上的手柄200,所述手柄200的形状可选择为圆柱形,所述手柄200的上端设置有握持部300,通过所述握持部300对所述簸箕本体进行握持,以进行清扫作业,其中,所述握持部300包括握持把手301以及握持固定部302,所述握持固定部302设置在所述手柄200的上端,且所述握持把手301固定设置在所述握持固定部302的上端。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手柄200的上端设置握持部,且握持部包括握持把手301和握持固定部302,进而方便操作人员也即扫地人员对该簸箕进行握持,操作方便。

所述握持固定部302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握持固定部302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手柄200的上端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握持固定部302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孔,方便握持固定部302与手柄200的组装以及后期的维护。

所述手柄200的上端与所述握持固定部302中所述固定孔的配合为过盈配合。通过上述设计,也即手柄200的上端与握持固定部302中固定孔的配合为过盈配合,因此可使手柄200的上端与所述握持固定部302的结合更加牢固,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

所述簸箕斗100的底部所处平面为水平面,所述握持把手301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握持把手301的中心线与所述簸箕斗100的底部所处平面相互平行。通过上述设计,也即上述握持手柄301可优选为水平设置。通过上述设计,也即簸箕斗100的底部所处平面为水平面,当通过簸箕斗100对水平地面上的垃圾或杂物进行清理时,可使所述簸箕斗100的底部与水平地面进行良好的接触,进而可使地面上的垃圾活杂物清理干净;同时,所述握持把手301的形状为圆柱形,且握持把手301的中心线与簸箕斗100的底部所处平面相互平行,因此方便使用者对握持把手301的握持,进而可提高使用者的体验,且更加省力。

所述握持固定部302上部外侧壁设置有握持凹部303,且所述握持凹部303的内侧壁所处的平面为曲面。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握持固定部302的上部外侧壁设置有握持凹部303,且握持凹部303的内侧壁所处平面为曲面,同时握持凹部303靠近所述握持把手301一侧的内侧壁的曲率大于所述握持凹部303远离所述握持把手301一侧的内侧壁的曲率。

所述握持固定部302的下部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钩挂部304,通过所述钩挂部304可将与所述簸箕本体配合使用的扫把进行钩挂。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握持固定部302的下部的右侧壁固定设置有钩挂部304,通过钩挂部304可将与该簸箕相配合的扫把进行钩挂;同时,所述钩挂部304与握持固定部302为一体成型,因此可提高钩挂部304与握持固定部302相结合的牢固性,进而达到延长所述钩挂部304使用寿命的目的。

所述握持凹部303位于所述握持固定部302上部外侧壁的前侧,所述簸箕斗100的开口方向朝向右侧,所述握持把手301的前端距离所述握持固定部302的距离小于所述握持把手301的后端距离所述握持固定部302的距离。通过上述设计,也即握持凹部303设置在握持固定部302的上部外侧壁的前侧,同时簸箕斗100的开口方向朝右,因此在通过该簸箕对地面的垃圾或杂物进行清理时,使用者可通过左手握住握持把手301,且使用者的左手食指可处于上述握持凹部303中,因此握持效果更理想,也即握持感良好,同时,由于簸箕斗100的开口方向超右侧,通过使用者右手握持的扫把即可将地面上的垃圾或杂物顺利扫进簸箕斗100中,操作方便且不费劲,给使用者带来良好的体验感;另外,由于握持把手301的前端距离握持固定部302的距离小于所述握持把手301的后端距离所述握持固定部302的距离,也即握持把手301位于握持固定部302前侧的距离小于握持把手301位于握持固定部302后侧的距离,因此使用者使用的时候,使用者左手的手掌可握持在握持把手301位于握持固定部302的后侧。

所述握持把手301包括把手壳体305以及把手上盖306,所述把手壳体305固定设置在所述握持固定部302的上端,且所述把手上盖306设置在所述把手壳体305的上部。通过上述设计,也即握持把手301由把手壳体305以及设置在所述把手壳体305上的把手上盖306,且把手壳体305固定设置在握持固定部302的上端,因此方便前期的组装以及后期的维修和更换。

所述把手壳体305与所述握持固定部302为一体成型,所述把手壳体305内设置有空腔307,所述空腔307内竖直设置有多个固定柱308,所述固定柱308内设置有固定孔309。通过上述设计,也即把手壳体305与握持固定部302为一体成型,因此可提高把手壳体305与握持固定部302相结合的牢固性,安全可靠性得到提升。

所述把手上盖306的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固定凸部310,所述固定凸部310设置在所述固定孔309内,所述固定凸部310与所述固定孔309的配合为过盈配合,且所述把手上盖306通过固定凸部310与所述固定孔309的配合与所述把手壳体305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也即在把手壳体305内设置有空腔307,同时在空腔307中设置有多个固定柱308,且固定柱308中设置有固定孔309,另外,在把手上盖306的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固定凸部310,固定凸部310可固定在固定孔309中,因此把手上盖306通过固定凸部310与固定孔309的配合与把手壳体305固定连接,因此在组装把手上盖306和把手壳体305时,可通过固定凸部310与固定孔309进行定位,具有定位准确且安装牢固的特点。

所述握持固定部302以及手柄200的形状均为圆柱形,且所述握持把手301与所述握持固定部302垂直设置。通过上述设计,也即握持固定部302与手柄200均为圆柱形,且握持把手301与握持固定部302为垂直设置,因此方便握持固定部302与手柄200的配合安装,且同时还具有结合牢固的特点。

所述握持把手301的左端面(图中未示出)和右端面311均为倾斜面,且所述握持把手301的左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90°,可优选为60°,以及所述握持把手301的右端面3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0~90°,可优选为60°;另外,所述握持把手301的左端面以及握持把手301的右端面与所述握持把手301相结合的位置均为光滑的圆弧设置。通过上述设计,方便使用者的左手对握持把手301的握持,进一步提高握持的手感。

上述把手上盖306的左端面与把手上盖306相结合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圆弧部321,且所述把手上盖306的右端面与把手上盖306相结合的位置有第二圆弧部322,同时,上述把手壳体305的左端面与把手壳体305相结合的位置设置有第三圆弧部323,且所述把手壳体305的右端面与把手壳体305相结合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圆弧部324,因此第一圆弧部321和第三圆弧部323形成握持把手301的左端面与握持把手301相结合位置的圆弧设计,以及第二圆弧部322和第四圆弧部324形成握持把手301的右端面311与握持把手301相结合位置的圆弧设计。

上述簸箕斗100的顶端固定设置有盖板101,因此可使簸箕斗100与盖板101之间形成封闭的空间,也即只有簸箕斗100的右侧开口,通过簸箕斗100右侧的开口,对地面上的垃圾或杂物进行清理,同时由于簸箕斗100与盖板101之间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因此簸箕斗100中的垃圾或杂物在遇到风的时候也不会轻易的被吹的到处都是。同时,所述盖板101靠近开口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梳齿102,可对扫把上缠绕的赃物或毛发进行清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保护套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