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和模块化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块化建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和模块化建筑。
背景技术:
现在用于数据中心的集装箱,包括架空地板结构,架空地板结构用于支撑机柜等电子社保。架空地板结构包括架空地板面和架空支腿,架空地板面由架空支腿支撑。现有的架空地板面由多个小框架和面板制成,同时,为了使得架空支腿能够稳定地制成架空地版面,架空支腿包括多个支腿,多个支腿共同制成架空地板面。这样,组装生产工序多,生产成本较高,耗时高,非常容易与其他零部件产生干涉。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和模块化建筑,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
角柱;
下底架结构,所述下底架结构与所述角柱的下部连接;以及
上底架结构,所述上底架结构沿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高度方向位于所述下底架结构的上方,所述上底架结构包括:
上底侧梁,所述上底侧梁沿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角柱连接;
上底横梁,所述上底横梁沿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上底侧梁连接;和
上地板,所述上地板铺设在所述上底横梁的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建筑单元,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角柱、下底架结构和上底架结构,下底架结构和上底架结构可以均与角柱连接,下底架结构与角柱的下部连接,上底架结构沿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高度方向位于下底架结构的上方,上底架结构包括上底侧梁、上底横梁和上地板,上底侧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角柱连接,上底横梁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上底侧梁连接,上地板铺设在上底横梁的上方。这样,形成了双层底架结构,取消了现有的架空支腿,减少了现有的架空地板面的小框架和面板的数量,减少了钢材的用量,减少与其他零部件之间产生干涉,节省了生产成本,预制化程度高,能够高效减少现场的繁琐的地板组装工作,缩短项目的完成周期,减少安装时间和建筑空间的浪费。
可选地,所述上地板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两个上底侧梁连接。由此减少了材料的用量。
可选地,所述上底横梁的上表面凸出于所述上底侧梁的上表面或与所述上底侧梁的上表面齐平。由此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
可选地,所述下底架结构包括:
下底侧梁,所述下底侧梁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角柱的下部连接;和
下底横梁,所述下底横梁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下底侧梁连接。
这样,形成框架结构,便于安装。
可选地,所述下底架结构还包括下地板,所述下地板铺设在所述下底侧梁和所述下底横梁的上方。由此,便于管路安装。
可选地,所述下底架结构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下底横梁的下方,所述底板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下底侧梁的彼此相对的表面连接。这样保证了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底部的平整度。
可选地,还包括桁架结构,所述桁架结构包括桁架腹杆,所述桁架腹杆的底部与所述下底侧梁连接,所述桁架腹杆的顶部与所述上底侧梁连接。这样,提高了结构强度,避免上底侧梁断裂。
可选地,所述上底架结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下底架结构的尺寸。由此可以留有足够的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所述模块化建筑包括上述的模块化建筑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建筑包括模块化建筑单元,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角柱、下底架结构和上底架结构,下底架结构和上底架结构可以均与角柱连接,下底架结构与角柱的下部连接,上底架结构沿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高度方向位于下底架结构的上方,上底架结构包括上底侧梁、上底横梁和上地板,上底侧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角柱连接,上底横梁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上底侧梁连接,上地板铺设在上底横梁的上方。这样,形成了双层底架结构,取消了现有的架空支腿,减少了现有的架空地板面的小框架和面板的数量,减少了钢材的用量,减少与其他零部件之间产生干涉,节省了生产成本,预制化程度高,能够高效减少现场的繁琐的地板组装工作,缩短项目的完成周期,减少安装时间和建筑空间的浪费。
可选地,所述上底侧梁设置有连接孔,所述上底架结构还包括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段和与支撑段,所述连接段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支撑段与所述连接段相连。由此便于与其他结构连接。
可选地,所述模块化建筑包括连接地板和至少两个所述模块化建筑单元,所述至少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和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所述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段,所述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沿所述宽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支撑段和所述第二支撑段共同支撑所述连接地板。这样减少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和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之间的缝隙。
可选地,所述连接孔构造为长条孔,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连接孔沿所述高度方向可移动,以使得所述连接地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和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的所述上地板的上表面均齐平。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建筑单元的主视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建筑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模块化建筑单元的主视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建筑的底部的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年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建筑单元的主视剖视图;以及
图7为图6中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11:第一角柱
120:第一下底架结构121:第一下底侧梁
122:第一下底横梁123:第一下地板
124:第一底板140:第一上底架结构
141:第一上底侧梁142:第一上底横梁
143:第一上地板144:第一地胶
150:第一桁架结构151:第一桁架腹杆
161:第一连接件162:第一支撑件
163:第一连接段164:第一支撑段
200: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211:第二角柱
220:第二下底架结构221:第二下底侧梁
222:第二下底横梁223:第二下地板
224:第二底板240:第二上底架结构
241:第二上底侧梁242:第二上底横梁
243:第二上地板244:第二地胶
261:第二连接件264:第二支撑段
270:连接地板300: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
320:第三下底架结构321:第三下底侧梁
322:第三下底横梁323:第三下地板
324:第三底板340:第三上底架结构
341:第三上底侧梁342:第三上底横梁
343:第三上地板344:第三地胶
361:第三连接件362:第三支撑件
363:第三连接段364:第三支撑段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实用新型。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单元,以用于数据中心。模块化建筑单元中可以存储有设备,诸如数据机柜等电子设备。这样,模块化建筑单元能够改变传统的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能及时应对动态业务需求,实现一体化产品的短期交付,运抵即可投入使用,运输便捷、安装简单。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可以由金属材料和相应的辅材定制而成。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可以构造为大致的长方体结构。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可以由集装箱制成。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建筑单元的结构图。具体地,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包括第一角柱111,第一角柱111设置在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角部。第一角柱111可以构造为大致的柱状结构。第一角柱111的高度方向可以与模块化建筑的高度方向相平行。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还包括第一下底架结构120和第一上底架结构140,第一下底架结构120和第一上底架结构140均与第一角柱111连接。第一上底架结构140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高度方向位于第一下底架结构120的上方。这样,能够形成上下两层底架结构。第一下底架结构120可以与第一角柱111的下部连接,优选地,第一下底架结构12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角柱111的下部连接在一起。第一上底架结构140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角柱111连接在一起。
下面对于第一上底架结构14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第一上底架结构140可以包括第一上底侧梁141、第一上底横梁142和第一上地板143,第一上底侧梁141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上底横梁142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第一上底侧梁141与第一上底横梁142彼此相互垂直设置。第一上底侧梁141的上表面与第一上底横梁142的上表面齐平。第一上底侧梁141的上表面指的是第一上底侧梁141的面向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顶部的表面。第一上底横梁142的上表面指的是第一上底横梁142的面向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顶部的表面。
第一上底架结构14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上底侧梁141,两个第一上底侧梁141可以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相对布置。第一上底侧梁141可以构造为方管,以便于生产和安装。第一上底侧梁141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角柱111连接。第一上底侧梁14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角柱111连接。
优选地,第一上底侧梁141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长度方向的相反的端表面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角柱111的彼此相对的表面连接。这样,第一上底侧梁141可以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两个第一角柱111之间。每一个第一上底侧梁141的相反的两端均与两个第一角柱111连接,保证了第一上底侧梁141与第一角柱111的连接强度,第一上底侧梁141的受力可以传递至第一角柱111,从而使得第一角柱111能够分散第一上底侧梁141所承受的压力。
第一上底架结构14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上底横梁142,第一上底横梁142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上底侧梁141连接。第一上底横梁14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上底侧梁141连接。优选地,第一上底横梁142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的相反的侧表面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上底侧梁141的彼此相对的表面连接。这样,第一上底横梁142可以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两个第一上底侧梁141之间。每一个第一上底横梁142的相反的两侧均与两个第一上底侧梁141连接。
多个第一上底横梁142可以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由此,两个第一上底侧梁141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一上底横梁142,每个第一上底横梁142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相反的两侧与第一上底侧梁141连接。这样,提高了第一上底侧梁141的结构强度,均匀分散受力,防止第一上底侧梁141断裂。
第一上地板143铺设在第一上底横梁142的上方,以用于支撑机柜、空调等电子设备。第一上地板143可以由钢地板制成。当然,第一上地板143可以由硫酸钙地板制成,能够起到防火和防静电作用,提高了安全性。
优选地,第一上地板143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上底侧梁141连接。第一上地板143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上底侧梁141和第一上底横梁142均连接,当然,第一上地板143还可以通过螺栓与第一上底侧梁141和第一上底横梁142连接。第一上地板143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下表面可以与第一上底侧梁141的上表面连接。这样,第一上地板143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可以构造为整块地板,减少了地板的数量。第一上地板143的中部的下表面可以第一上底横梁142的上表面连接。
为了避免机柜等电子设备漏电,如图2所示,第一上地板143上可以铺设有第一地胶144,第一地胶144可以铺设在第一上地板143的上表面上。第一地胶144可以为静电地胶,静电地胶上可以设置数据中心机柜空调等电子设备,以避免机柜的电传导到上底架结构上,提高了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建筑单元,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角柱、下底架结构和上底架结构,下底架结构和上底架结构可以均与角柱连接,下底架结构与角柱的下部连接,上底架结构沿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高度方向位于下底架结构的上方,上底架结构包括上底侧梁、上底横梁和上地板,上底侧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角柱连接,上底横梁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上底侧梁连接,上地板铺设在上底横梁的上方。这样,形成了双层底架结构,取消了现有的架空支腿,减少了现有的架空地板面的小框架和面板的数量,减少了钢材的用量,减少与其他零部件之间产生干涉,节省了生产成本,预制化程度高,能够高效减少现场的繁琐的地板组装工作,缩短项目的完成周期,减少安装时间和建筑空间的浪费。
现返回图1,第一上底架结构140和第一下底架结构120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高度方向的间距可以为300mm~1100mm,由此留有足够的空间安装管路或者设备。第一上底架结构140和第一下底架结构120之间可以为中空的,从而能够作为空腔冷池。冷空气可以进入第一上底架结构140和第一下底架结构120之间的空间中。优选地,第一上地板143可以设置有通风孔,冷空气可以通过通风孔进入到第一上底架结构140的上方,以用于对机柜等电子设备降温。
下面对于第一下底架结构120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第一下底架结构120可以包括第一下底侧梁121和第一下底横梁122,第一下底侧梁121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一下底横梁122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相平行。第一下底侧梁121与第一下底横梁122彼此相互垂直设置。
第一下底侧梁121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高度方向位于第一上底侧梁141的下方。优选地,第一角柱111的下部的侧方可以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可以设置在第一下底侧梁121和第一角柱111之间,连接结构可以用于与锁具连接。第一下底侧梁121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一上底侧梁141的尺寸,第一下底侧梁121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一上底侧梁141的尺寸,由此提高了第一下底侧梁121的结构强度。
第一下底架结构12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下底侧梁121,两个第一下底侧梁121可以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相对布置。第一下底侧梁121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角柱111的下部连接。第一下底侧梁12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角柱111连接。
优选地,第一下底侧梁121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长度方向的相反的端表面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角柱111的彼此相对的表面连接。这样,第一下底侧梁121可以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两个第一角柱111之间。每一个第一下底侧梁121的相反的两端均与两个第一角柱111连接,保证了第一下底侧梁121与第一角柱111的连接强度,第一上底侧梁141的受力可以经由第一角柱111传递至第一下底侧梁121,从而使得第一下底侧梁121能够分散第一上底侧梁141所承受的压力。
进一步地,第一上底架结构140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一下底架结构120的尺寸。具体地,两个第一上底侧梁141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的两个面向相反方向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一下底侧梁121的两个面向相反方向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第一上底侧梁141的外表面指的是第一上底侧梁141的面向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外部的表面。第一下底侧梁121的外表面指的是第一下底侧梁121的面向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外部的表面。由此,能够留有足够的安装空间。
当然,第一上底架结构140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还可以等于第一下底架结构120的尺寸。两个第一上底侧梁141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的两个面向相反方向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第一下底侧梁121的两个面向相反方向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这样,减少安装精度,降低安装难度。
第一下底架结构1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下底横梁122,第一下底横梁122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下底侧梁121连接。第一下底横梁12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下底侧梁121连接。优选地,第一下底横梁122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的相反的侧表面可以分别与两个第一下底侧梁121的彼此相对的表面连接。这样,第一下底横梁122可以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两个第一下底侧梁121之间。每一个第一下底横梁122的相反的两侧均与两个第一下底侧梁121连接。
多个第一下底横梁122可以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由此,两个第一下底侧梁121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下底横梁122,每个第一下底横梁122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相反的两侧均与第一下底侧梁121连接。这样,提高了第一下底侧梁121的结构强度,均匀分散受力,防止第一下底侧梁121断裂。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还可以包括管路,管路中设置有电线,电线可以与位于上方的电子设备电连接。管路可以铺设在第一下底横梁122上或者相邻的第一下底横梁122之间,以便于管理。
第一下底架结构120还可以包括第一下地板123,第一下地板123铺设在第一下底侧梁121和第一下底横梁122的上方。第一下地板123可以由钢地板制成。优选地,第一下地板123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分别与两个第一下底侧梁121连接。第一下地板123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下表面可以与第一下底侧梁121的上表面连接。这样,第一下地板123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可以构造为整块地板,减少了地板的数量。
第一下地板123的中部的下表面可以第一下底横梁122的上表面连接。第一下地板123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下底侧梁121和第一下底横梁122连接。第一下地板123上可以设置有管路、设备、线架和接地设备等。第一下地板123的侧部可以设置有围边,以避免位于下方的管路暴露在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外侧。围边可以与第一下地板123一体成型,由此便于组装。
进一步地,第一下底架结构120还包括第一底板124,第一底板124设置在第一下底横梁122的下方。第一底板124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下底侧梁121的彼此相对的表面连接。第一底板124可以与第一下底侧梁121的位于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内侧的表面连接。由此,避免管路从第一下底架结构120的下方暴露,保证了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底部的平整度,避免外部结构破坏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内部的结构与设备。
图3和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建筑单元的结构图。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还包括第一桁架结构150,第一桁架结构150设置在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侧部且位于第一上底架结构140和第一下底架结构120之间,以提高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结构强度。
具体的,第一桁架结构150可以设置在第一下底侧梁121和第一上底侧梁141之间。第一桁架结构150可以包括第一桁架腹杆151,第一桁架腹杆151的底部与第一下底侧梁121连接,第一桁架腹杆151的顶部与第一上底侧梁141连接。
第一桁架腹杆151的上表面可以与第一上底侧梁141的下表面连接,优选地,第一桁架腹杆15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上底侧梁141连接。第一桁架腹杆151的下表面可以与第一下底侧梁121的上表面连接。优选地,第一桁架腹杆151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下底侧梁121连接。第一桁架腹杆151可以支撑第一上底侧梁141,以提高第一上底侧梁141的结构强度,第一上底侧梁141所承受的压力可以经由第一桁架腹杆151传递至第一下底侧梁121,从而避免第一上底侧梁141破裂。
第一桁架腹杆151可以倾斜地设置在第一下底侧梁121和第一上底侧梁141之间,相邻的第一桁架腹杆151、第一下底侧梁121和第一上底侧梁141可以共同形成三角形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结构强度,使得第一桁架腹杆151能够稳定地支撑第一上底侧梁141。
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还包括第一顶侧梁、第一顶横梁和第一顶板,第一顶侧梁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角柱的顶部连接。第一顶横梁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顶侧梁连接。第一顶板铺设在第一顶侧梁的上方。这样,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中设置有电子设备,位于上方的第一顶侧梁、第一顶横梁和第一顶板能够均匀分散来自下方的拉力,进而避免位于下方的第一上底架结构变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建筑包括上述的模块化建筑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建筑包括模块化建筑单元,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角柱、下底架结构和上底架结构,下底架结构和上底架结构可以均与角柱连接,下底架结构与角柱的下部连接,上底架结构沿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高度方向位于下底架结构的上方,上底架结构包括上底侧梁、上底横梁和上地板,上底侧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角柱连接,上底横梁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上底侧梁连接,上地板铺设在上底横梁的上方。这样,形成了双层底架结构,取消了现有的架空支腿,减少了现有的架空地板面的小框架和面板的数量,减少了钢材的用量,减少与其他零部件之间产生干涉,节省了生产成本,预制化程度高,能够高效减少现场的繁琐的地板组装工作,缩短项目的完成周期,减少安装时间和建筑空间的浪费。
进一步地,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第一上底侧梁141还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未图示)。第一连接孔可以设置在第一上底侧梁141的面向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外部的侧表面上。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上底架结构14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161和第一支撑件162,第一支撑件162通过第一连接件161与第一连接孔连接。第一连接件161可以构造为螺栓。第一连接孔可以构造为长条孔,比如腰型孔。第一连接件161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孔沿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高度方向可移动,由此调节第一支撑件162的位置。
具体地,第一支撑件162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段163和第一支撑段164,第一连接段163与第一支撑段164相连。第一连接段163的长度方向可以与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高度方向相平行,第一支撑段164的长度方向可以与水平方向相平行。第一连接段163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161与第一连接孔连接。当然,在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还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上底侧梁连接,以增强连接强度。
更进一步地,模块化建筑单元可以包括至少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至少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可以沿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以容纳大量的电子设备。具体地,如图5所示,至少两个模块化建筑单元包括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和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200,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200的结构与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结构相同,此处将不再赘述。
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和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200可以沿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包括第一上底侧梁141,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200包括第二上底侧梁241,第一上底侧梁141和第二上底侧梁241可以沿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相对布置。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包括第一上地板143,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200包括第二上地板243,第一上地板143和第二上地板243可以沿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齐平。
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包括第一支撑段164,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200包括第二支撑段264,第一支撑段164和第二支撑段264沿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相对布置。模块化建筑还包括连接地板270,连接地板270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段164和第二支撑段264的上方,第一支撑段164和第二支撑段264可以共同支撑连接地板270。由此,减少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和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200之间的缝隙。连接地板270可以由硫酸钙地板制成,能够起到防火和防静电作用,提高了安全性。
为了保证平整度,第一连接件161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孔沿第一模块化建筑单元100的高度方向可移动,第二连接件261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孔沿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200的高度方向可移动,以调节第一支撑件162和第二支撑件的沿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高度方向的位置,进而调节第一支撑段164和第二支撑段264的沿模块化建筑单元的高度方向的位置,从而保证连接地板270的上表面与第一建筑单元的第一上地板143的上表面齐平,保证连接地板270的上表面与第二建筑单元的第二上地板243的上表面齐平。
当然,第一上地板143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地胶144,第二上地板243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地胶244,连接地板270的上表面可以与第一地胶144和第二地胶244的上表面均齐平,从而保证平整度。
当然,模块化建筑可以包括更多数量的模块化建筑单元,比如三个、四个或者五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多个模块化建筑单元沿模块化建筑单元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
图6和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模块化建筑单元。
为了便于安装连接地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的结构与第二模块化建筑单元200的结构类似,区别之处在于,第三上地板343不与第三上底侧梁341连接,第三连接件361和第三支撑件362不设置在第三上底侧梁341上。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的第三上底架结构340的第三上底横梁342的上表面凸出于第三上底侧梁341的上表面。
具体地,模块化建筑包括两个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两个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沿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为了保证模块化建筑单元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之间晃动,两个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之间的距离越小越好。
为了避免过小的缝隙造成连接地板的安装不便,连接地板不设置在第三上底侧梁341,而是设置在第三上底横梁342的外表面。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的第三上底架结构340的第三上底横梁342的上表面凸出于第三上底侧梁341的上表面。第三上底横梁342的部分的外表面沿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的高度方向凸出于第三上底侧梁341的上表面。即第三上底横梁342的部分的外表面暴露。第三上底横梁342的外表面指的是第三上底横梁342的沿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的宽度方向的面向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的外部的表面。
第三连接件361和第三支撑件362设置在上述的第三上底横梁342的部分的外表面。第三连接段363通过第三连接件361与上述的第三上底横梁342的部分的外表面连接。这样,加宽了两个第三连接段363之间的安装空间,即加宽了用于安装连接地板的安装空间。由此,可以加宽连接地板沿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不需要生产较小尺寸的连接地板,减少了加工和安装难度。
同时,避免了第三上底侧梁341的沿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过小,保证了第三上底侧梁341的沿第三模块化建筑单元300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能够保证桁架结构能够安装至第三上底侧梁341和第三下底侧梁321,保证了结构强度。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