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风揭节点结构及墙面围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风揭节点结构及墙面围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金属夹芯板逐渐被应用在各种建筑物中。大部分的金属夹芯板选用两层高品质的彩色涂层钢板(或不锈钢、铝镁锰)作面板,辊压成型后,通过高强度的粘结剂,将芯材与金属面板强力粘接,复合而成平整美观、防火、保温、隔声性能优异的建筑板材。其刚度大、承载力高,可有效降低墙梁等支承系统的造价,兼之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得以在装配式建筑中广泛应用。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夹芯板在使用时,在墙面的风吸力作用下夹芯板处于双向板受力状态,同时存在跨度和宽度方向的弯曲。当风力较大时,夹芯板间企口处的应力增大,企口处芯材与金属面板粘结处易发生应力集中的情况,当应力超过芯材与面板之间的粘结强度时,企口处被撕裂从而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抗风揭节点结构及墙面围护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抗风揭节点结构,包括:竖檩、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其中,
所述竖檩用于设置在所述墙体上,并沿所述墙体的竖向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墙板与所述第二墙板沿所述墙体的竖向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墙板朝向所述第二墙板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竖檩连接;所述第二墙板朝向所述第一墙板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形成企口结构;
还包括多个第二紧固件,多个所述第二紧固件沿所述竖檩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并将所述第一墙板及所述第二墙板连接在所述竖檩上。
可选地,所述竖檩包括u型主体,所述u型主体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折边,两个所述折边向相背的方向延伸;
所述竖檩通过两个所述折边与所述墙体连接;
所述u型主体的闭口端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墙体上设有横檩,所述横檩沿所述墙体的横向方向延伸;
所述竖檩通过所述折边与所述横檩的翼缘固定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加强垫片,所述第一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加强垫片及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竖檩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紧固件位于所述第一墙板朝向所述竖檩的一侧,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加强辅檩,所述加强辅檩沿所述墙体的横向方向延伸,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墙板及所述第二墙板连接,且覆盖所述第一墙板及所述第二墙板之间的企口缝。
可选地,所述加强辅檩包括辅檩腹板及连接在所述辅檩腹板相对两端的辅檩侧板,所述辅檩腹板与两个所述辅檩侧板形成u型结构;
所述加强辅檩通过所述辅檩腹板横跨企口缝与所述第一墙板及所述第二墙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辅檩腹板位于企口缝两侧的部分中,其中一侧通过第四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将所述辅檩腹板、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
另一侧通过第五紧固件将所述辅檩腹板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墙面围护系统,包括:
多个竖檩,多个所述竖檩用于设置在所述墙体上,多个所述竖檩均沿所述墙体的竖向方向延伸,并沿所述墙体的横向方向间隔分布;
多个墙板,各所述墙板均沿所述墙体的横向方向延伸并横跨多个所述竖檩,多个所述墙板沿所述墙体的竖向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墙板具有相背设置的顶端及底端,所述顶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竖檩连接;所述底端设有第二连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墙板之间顶端与底端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形成企口结构;
还包括多个第二紧固件,多个所述第二紧固件沿所述竖檩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并将所述墙板连接在所述竖檩上。
另外,可选地,还包括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紧固件位于所述墙板朝向所述竖檩的一侧,并穿过相邻的两个所述墙板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将相邻的两个所述墙板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连接;和/或
还包括加强辅檩,所述加强辅檩位于所述墙板朝向所述竖檩的一侧,并沿所述墙体的横向方向延伸;所述加强辅檩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墙板连接,且覆盖相邻的两个所述墙板之间的企口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增设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可将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进一步连接在竖檩上,提高了竖檩与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的牢固程度,可有效避免第二墙板沿竖檩延伸方向发生弯曲变形使企口结构连接处张开,使得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即使在较高的风吸力作用下,仍与竖檩紧密贴合,有效消除沿竖檩延伸方向的弯曲变形,从而避免了在竖檩连接处企口结构松开,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在风吸力作用下双向受弯造成的企口结构松弛和应力集中,以及由此造成的风揭破坏,从而大幅提高了整体抗风揭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竖檩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墙面围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墙板为剖视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墙面围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墙板为透视结构;
图4为图3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c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4中d-d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加强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三紧固件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在实践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夹芯板墙面围护系统在使用时,尤其是在在高风压地区或建筑较高的高风压区域容易被风揭破坏。
究其原因在于,目前国内外涉及夹芯板围护系统承载力的文献主要有《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gb/t23932-2009、《金属面绝热夹芯板技术规程》cecs411-2015、《self-supportingdoubleskinmetalfacedinsulatingpanels—factorymadeproducts—specifications》bsen14509:2013。以上文献对夹芯板的承载力及力学性能研究均基于单块板在不同类型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得到的,都没有将夹芯板围护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因此与夹芯板围护系统的实际受力及破坏模式偏差极大,按这些标准设计的夹芯板系统会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也是近年来出现夹芯板墙面围护系统被风揭破坏的原因。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夹芯板的宽度一般在500~1000mm,夹芯板的两侧设有公母肋,安装时先在采用自攻螺钉将公肋固定在支承檩条上,然后将后一块夹芯板的母肋扣合插接在前一块板的公肋上,从而形成隐钉式的企口结构连接。固定夹芯板的支承檩条的间距一般在3m左右。
上述这种连接构造使得夹芯板的跨度与其宽度之比一般在2~3之间,在墙面的风吸力作用下夹芯板处于双向板受力状态,同时存在跨度和宽度方向的弯曲。沿板宽方向的弯曲使相邻夹芯板公母肋的紧密的企口连接逐步张开,随着企口张开,公母肋间相互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接触面上压应力增大,母肋企口处芯材与金属面板粘结处发生应力集中,当应力超过芯材与面板之间的粘结强度时,企口处母肋被撕裂从而造成破坏。这种受力及破坏方式在多组夹芯板系统抗风揭试验中被证实。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抗风揭节点结构及墙面围护系统,可有效避免墙板由于企口松弛和应力集中造成的风揭破坏,大幅提高墙板的抗风揭性能。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或名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竖檩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墙面围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部分墙板为剖视结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墙面围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墙板为透视结构;图4为图3中b-b处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中c-c处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4中d-d处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至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抗风揭节点结构,包括:竖檩20、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风揭节点结构可应用于墙面围护系统中,墙面围护系统包括了多个竖檩20、多个墙板(根据设置的位置不同,多个包括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的结构可相同,也可不同),抗风揭节点结构为墙面围护系统中的局部连接结构,墙面围护系统中可包括多个抗风揭节点结构。抗风揭节点结构方案如下:
参见图1及图3,竖檩20用于设置在墙体10上,并沿墙体10的竖向方向延伸。墙体10即为墙面围护系统用于维护的墙体10,包括但不限于为建筑物的外墙等。竖檩20安装在墙体10上,形成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的支撑骨架。
参见图2,第一墙板30与第二墙板40沿墙体10的竖向方向依次设置,第一墙板30与第二墙板40包括但不限于为金属夹芯板,第一墙板30与第二墙板40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根据不同的安装需求在结构上稍有不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不进行另外说明的情况下,第一墙板30与第二墙板40的结构为相同的,仅是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从而区分为“第一”及“第二”。
参见图4及图5,第一墙板30朝向第二墙板4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31,第一连接部31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50与竖檩20连接;第二墙板40朝向第一墙板3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部31配合使用的第二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1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形成企口结构。第一连接部31为企口结构中的公肋结构,第二连接部41为企口结构中的母肋结构,当然,公母肋的位置也可相互调换。公肋及母肋上设有可实现相互插接的凹槽及凸起,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相互通过公母肋插接从而形成隐钉式的企口结构连接。
第一紧固件50穿过第一连接部31与竖檩20连接,从而实现将第一墙板30固定在竖檩20上,竖檩20在其延伸方向跨越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当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上承受的风力荷载时,可通过竖檩20消除墙板沿竖檩20延伸方向的弯曲变形,从而避免了在竖檩20连接处夹芯板间企口松开。
参见图4及图6,为进一步避免墙板沿竖檩20延伸方向发生弯曲变形使企口结构连接张开,抗风揭节点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二紧固件60,多个第二紧固件60沿竖檩2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并将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连接在竖檩20上。通过增设第二紧固件60,可使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在风吸力作用下与竖檩20紧密贴合消除沿竖檩20延伸方向的弯曲变形,从而避免了在竖檩20连接处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之间的企口结构松开。通过增设第二紧固件60,第二紧固件60可将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进一步连接在竖檩20上,提高了竖檩20与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的牢固程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在风吸力作用下双向受弯造成的企口结构松弛和应力集中,以及由此造成的风揭破坏,从而大幅提高了整体抗风揭性能。
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50包括但不限于为φ6.3自攻螺钉,第一紧固件50可才从第一墙板30背向竖檩20的一面,穿过第一连接部31与竖檩20连接。根据不同的连接要求,第一紧固件50可为多个,多个紧固件沿竖檩20的宽度方向(即墙板的跨度方向)间隔布置,根据竖檩20的宽度尺寸不同,紧固件的间隔距离可做相应调整。第一紧固件50还可为沉头自攻钉等,自攻螺钉包括但不限于为全螺纹、半螺纹。螺钉及自攻钉的制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铁材料及不锈钢材料。螺钉包括但不限于为内六方螺钉、外六方螺钉、十字螺钉及一字螺钉等。进一步地,为方便安装,可预先在第一连接部31的预设位置设置通孔,第一紧固件50可穿过通孔与竖檩20连接。
第二紧固件60包括但不限于为φ4.8x20的抽芯铝铆钉,通过第二紧固件60将墙板的金属面板与竖檩20固定,使可使得墙板在风吸力作用下与竖檩20紧密贴合消除沿墙板宽度方向的弯曲变形。
继续参见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竖檩20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竖檩20包括u型主体21,u型主体21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折边22,两个折边22向相背的方向延伸。竖檩20通过两个折边22与墙体10连接。u型主体21的闭口端朝向第一连接部31,并通过第一紧固件50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u型主体21与折边22形成“几”字型结构,竖檩20包括但不限于为厚度1.5mm~2.5mm,材质为s350碳素结构钢,冷弯薄壁“几”字型竖檩20,将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贴合到“几”型结构的闭口端。
一种安装墙板的方式是,先将“几”字型竖檩20固定于墙体10上,形成墙板的支承骨架。然后,在墙体10的起始标高位置处,安装墙板的起始支架,然后将墙板,如第一墙板30的底端的第二连接部41(母肋)卡进已安装的起始支架上,将第一墙板30贴合到“几”字型竖檩20背向墙体10的一侧,在第一墙板30与竖檩20相交处,采用φ6.3自攻螺钉穿过第一墙板30的第一连接部31,以将第一墙板30与竖檩20固定。
第一墙板30安装好后,再将另一墙板,如第二墙板40的底端的第二连接部41(母肋)卡进第一墙板30顶端的第一连接(公肋)中,形成企口结构。然后再将第二墙板40顶端的第一连接部31通过第一紧固件50与竖檩20固定,以此类推,可将多个后续墙板重复上述工序,即可初步完成墙面维护系统的安装。
为进一步避免墙板沿竖檩20延伸方向发生弯曲变形使企口结构连接张开,多个墙板按上述工序安装后,再在竖檩20与墙板贴合处,沿着竖檩20延伸方向(即墙板的宽度方向)间距150mm设置φ4.8x20的抽芯铝铆钉将墙板的金属面板与竖檩20固定。
进一步地,为提高竖檩20的安装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墙体10上设有横檩,横檩沿墙体10的横向方向延伸。竖檩20通过折边22与横檩的翼缘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对墙板的安装更加稳定,墙体10上会铺设一些横檩,墙板也会与横檩连接,从而提高墙板在长度方向上的抗风性。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在安装墙板之前,首先在墙体10上设置横檩,然后在横檩外侧竖向铺设“几”字型竖檩20,并采用φ5.5的自攻螺钉将竖檩20的折边22与横檩翼缘固定,形成夹芯板的支承骨架。
参见图5及图7,为在风力载荷较大时,避免第一紧固件50与墙板之间发生撕裂,在第一紧固件50与墙板连接时,还包括加强垫板51,第一紧固件50依次穿过加强垫板51及第一连接部31与竖檩20连接。当墙板上承受的风力荷载较大时,可增加强垫板51,加强垫板51包括但不限于为2mm厚,宽18mm,长为70mm的钢片,加强垫板51上设置有配合第一紧固件50使用的过孔52,过孔52可为φ8的预钻孔,加强垫板51起到应力扩散的作用,避免强风作用下自攻螺钉钉头与墙板金属面板接触处应力集中造成金属面板被撕裂拉脱。
参见图8及图9,为进一步避免企口结构松开,抗风揭节点结构还包括第三紧固件70,第三紧固件70位于第一墙板30朝向竖檩20的一侧,并穿过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41,将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41连接。将墙板连接在竖檩20上之后,可进一步在沿墙板的跨度方向,即长度方向上,在相邻两个墙板的企口结构的接缝处,通过第三紧固件70穿过相邻两块墙板的金属面板并缝合起来,形成锁缝,从而加强企口缝的抗风性。第三紧固件70包括但不限于为φ5.5x25的自攻螺钉及铆钉。举例来说,参见图9,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41插合连接,形成企口结构,如第一连接部31位于第二连接部41的下方。在企口接缝下方13mm处,沿墙板的跨度方向,间距200mm采用φ5.5x25的自攻螺钉穿过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41的金属面板并缝合起来,形成锁缝。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沿跨度方向,即墙板的长度方向,企口缝通过第三紧固件70将相邻墙板锁合形成整体,避免企口结构松开,并通过变形协调共同受力,以增强抗风揭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结合图3,参见图10及图11,除了上述通过第三紧固件70加强企口缝的抗风性的方式之外,还可通过增设加强辅檩80的方式加强企口缝的抗风性。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抗风揭节点结构还包括加强辅檩80,加强辅檩80沿墙体10的横向方向延伸,并分别与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连接,且覆盖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之间的企口缝。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之间的企口缝,通过加强辅檩80将相邻墙板锁合形成整体,避免企口结构松开,并通过变形协调共同受力,以增强抗风揭性,通过加强辅檩80的受剪将相邻的两个墙板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共同受力大幅提高整体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辅檩80的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参见图11,加强辅檩80包括辅檩腹板81及连接在辅檩腹板81相对两端的辅檩侧板82,辅檩腹板81与两个辅檩侧板82形成u型结构。加强辅檩80通过辅檩腹板81横跨企口缝与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连接。u型结构的加强辅檩80的规格包括但不限于c80x20x2.0,辅檩腹板81贴合墙板的内表面,与墙板的金属面板固定,可通过加强辅檩80的受剪将相邻的两个墙板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共同受力大幅提高整体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
进一步地,加强辅檩80与墙板的一种连接方式是,辅檩腹板81位于企口缝两侧的部分中,其中一侧通过第四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41,将辅檩腹板81、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41进行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五紧固件将辅檩腹板81与第二连接部41连接。例如,在企口接缝上方12mm及下方13mm处,沿墙板的跨度方向,即加强辅檩80的长度方向间距150mm,采用φ4.8x20的抽芯铝铆钉将辅檩腹板81和墙板的金属面板固定。第四紧固件及第五紧固件的结构可以相同,包括但不限于为自攻螺钉或抽芯铝铆钉。更进一步地,第四紧固件需要穿过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41,因此,第四紧固件也可稍长于第五紧固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加强企口缝抗风性的方式,可单独应用于抗风揭节点结构中,也可组合应用于抗风揭节点结构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抗风揭节点结构可应用于墙面围护系统中,解决了墙面围护系统在风吸力作用下双向受弯造成的企口松弛和应力集中,以及由此造成的风揭破坏,从而大幅提高了整体抗风揭性能。具有较高的抗风揭性能,因此可应用于高风压地区或建筑较高的高风压区域,如东南沿海强台风地区。
相应地,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墙面围护系统,包括:多个竖檩20及多个墙板,多个竖檩20及多个墙板可通过上述内容所述的抗风揭节点结构实现连接。具体方案如下:
结合图4至6,参见图1至图3,多个竖檩20用于设置在墙体10上,多个竖檩20均沿墙体10的竖向方向延伸,并沿墙体10的横向方向间隔分布。各墙板均沿墙体10的横向方向延伸并横跨多个竖檩20,多个墙板沿墙体10的竖向方向依次设置;其中,墙板具有相背设置的顶端及底端,顶端设有第一连接部31,第一连接部31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紧固件50与竖檩20连接;底端设有第二连接部41,相邻的两个墙板之间顶端与底端相对设置,且第二连接部41与第一连接部31连接,形成企口结构。
还包括多个第二紧固件60,多个第二紧固件60沿竖檩20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并将墙板连接在竖檩20上。通过增设第三紧固件70,可使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在风吸力作用下与竖檩20紧密贴合消除沿竖檩20延伸方向的弯曲变形,从而避免了在竖檩20连接处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之间的企口结构松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墙面围护系统中的竖檩20及墙板通过抗风揭节点结构实现连接,抗风揭节点结构通过增设第二紧固件60,第二紧固件60可将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进一步连接在竖檩20上,提高了竖檩20与第一墙板30及第二墙板40的牢固程度,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在风吸力作用下双向受弯造成的企口结构松弛和应力集中,以及由此造成的风揭破坏,从而大幅提高了整体抗风揭性能。
为进一步避免企口结构松开,墙面围护系统还包括第三紧固件70,第三紧固件70位于墙板朝向竖檩20的一侧,并穿过相邻的两个墙板的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41,将相邻的两个墙板的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41连接。和/或
墙面围护系统还包括加强辅檩80,加强辅檩80位于墙板朝向竖檩20的一侧,并沿墙体10的横向方向延伸;加强辅檩80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墙板连接,且覆盖相邻的两个墙板之间的企口缝。多个加强辅檩80沿着墙板的长度方向被竖檩20隔开,通过加强辅檩80与竖檩20的共同作用,将多个墙板锁合形成整体,避免企口结构松开,并通过变形协调共同受力,以增强抗风揭性,通过加强辅檩80的受剪将相邻的两个墙板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共同受力大幅提高整体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
需要说明的是,墙面围护系统中包括的抗风揭节点结构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