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14 15:01:38|248|起点商标网
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固定玻璃墙时多采用现场加工固定骨架的方式来进行安装,根据现场的环境用辅助件增高或降低固定骨架的高度,以使各个玻璃能更加紧密的配合,外形更加好看。

但是,这种传统的安装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现状,存在很多不足,例如:1、施工质量差、效率低,工期长;2、固定骨架施工过程切割材料持续时间长,噪音污染大;3、施工工序比较繁杂,切割机等机械的频繁使用,存在安全隐患问题;4、整体安装工效低,材料损耗大,人工成本高;5、无法重复无损拆装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其旨在解决现有室内固定玻璃时多采用现场加工固定骨架的方式来进行安装,这种安装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市场现状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将玻璃的顶部固定在顶棚上的顶部固定模组和用于将玻璃的底部固定在地面上的底部固定模组,所述顶部固定模组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吊杆、调节吊件、通长杆、吊挂件、以及用于包夹玻璃顶部的第一防护垫,所述吊杆和调节吊件的数量都至少为两个,所述调节吊件安装于所述吊杆的底部且可相对所述吊杆作竖向移动,所述通长杆呈水平设置,所述通长杆的两端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调节吊件连接,所述吊挂件滑动安装于所述通长杆上,所述第一防护垫固定于所述吊挂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吊杆包括第一螺母以及用于与顶棚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调节吊件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旋转件及与所述旋转件转动连接的吊环,所述旋转件内设有容纳空间以及自所述旋转件的外侧壁贯穿延伸至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第一穿孔,所述螺纹杆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后伸入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第一螺母连接,所述吊环贯穿设有供所述通长杆穿设的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吊挂件包括第一剪刀体及与所述第一剪刀体转动连接的第二剪刀体,所述第一剪刀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部、自所述第一环形部的底部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一连接杆以及自所述第一连接杆之远离所述第一环形部的端部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一支杆,所述第一环形部上设有供所述通长杆穿设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剪刀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二环形部、自所述第二环形部的底部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二连接杆、自所述第二连接杆之远离所述第二环形部的端部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二支杆以及自所述第二支杆向所述第一支杆的一侧弯折延伸的插杆,所述第一支杆和第一防护垫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二穿孔,所述插杆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后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上,所述第二环形部具有供所述通长杆穿设并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吊挂件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环形部之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二环形部之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四穿孔,所述紧固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环形部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穿孔和第四穿孔后与所述第二环形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设有第一过渡线,所述第一剪刀体在所述第一过渡线上部分的厚度是所述第一剪刀体在所述第一过渡线下部分厚度的0.5倍;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设有第二过渡线,所述第二剪刀体在所述第二过渡线上部分的厚度是所述第二剪刀体在所述第二过渡线下部分厚度的0.5倍。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固定模组包括调节杆件、底座、用于包裹玻璃之底部的弹性防护件、以及具有安装槽的托架构件,所述弹性防护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底座包括用于与地面相连接的第一底板、以及间隔凸设于所述第一底板上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分别设有第五穿孔和第六穿孔,所述第五穿孔和第六穿孔均为竖向设置的条形孔,所述调节杆件包括螺栓及第二螺母,所述螺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五穿孔和第六穿孔后与所述第二螺母连接,且所述第一侧板一部、调节杆件和第二侧板一部围合形成卡持腔,所述调节杆件可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竖向平移以调节所述卡持腔的深度,所述托架构件固定于所述卡持腔内并抵接于所述调节杆件。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构件包括第二底板、以及自所述第二底板的两端分别弯折向上延伸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所述第三侧板、第二底板和第四侧板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二底板抵接于所述调节杆件,所述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防护件包括用于与玻璃连接的第二防护垫及叠设于所述第二防护垫下方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防护垫的宽度,所述安装槽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连通腔及与所述连通腔相连通的限位槽,所述缓冲组件卡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防护垫安装于所述连通腔内并抵接于所述缓冲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板及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与所述第一支板呈台阶状连接并在其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平面部,所述第四侧板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三支板及第四支板,所述第四支板与所述第三支板呈台阶状连接并在其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第二支板、第二底板、第四支板以及第二平面部围合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板和所述第三支板围合形成所述连通腔。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承托件及若干弹簧,所述承托件包括承托板及凸设于所述承托板底部的若干柱脚,所述承托板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于所述柱脚外、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底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与原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吊件可相对吊杆作竖向移动,进而来调节各个玻璃的安装高度,使得安装后的玻璃不再拘束于地形的限制,玻璃墙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内的各个配件都可以做成标准化配件,无需再用辅助件垫高,以实现模块化安装,改善了传统安装方式以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将玻璃安装在顶棚和地面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剪刀体的正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剪刀体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螺母焊接在调节吊件上的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托架构件的正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组件的侧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顶部固定模组;11、吊杆;111、第一螺母;112、螺纹杆;113、第三螺母;12、调节吊件;121、旋转件;1211、容纳空间;1212、第一穿孔;122、吊环;1221、第一安装孔;13、通长杆;14、吊挂件;141、第一剪刀体;1411、第一环形部;1412、第一连接杆;1413、第一支杆;1414、第一通孔;1415、第二安装孔;1416、第三穿孔;1417、第一过渡线;142、第二剪刀体;1421、第二环形部;1422、第二连接杆;1423、第二支杆;1424、插杆;1425、第二通孔;1426、第四穿孔;1427、第二过渡线;143、紧固件;15、第一防护垫;16、固定槽;20、底部固定模组;21、调节杆件;211、螺栓;212、第二螺母;22、底座;221、容置槽;222、第一底板;2221、第七穿孔;223、第一侧板;2231、第五穿孔;2232、第一斜面部;224、第二侧板;2241、第六穿孔;2242、第二斜面部;225、导入口;226、第二防滑齿;23、弹性防护件;231、第二防护垫;232、缓冲组件;2321、承托件;2322、弹簧;2323、承托板;2324、柱脚;24、托架构件;241、安装槽;2411、连通腔;2412、限位槽;242、第二底板;243、第三侧板;2431、第一支板;2432、第二支板;2433、第一平面部;244、第四侧板;2441、第三支板;2442、第四支板;2443、第二平面部;245、第一防滑齿;246、第三斜面部;247、第四斜面部;248、导入部;25、卡持腔;26、拉爆螺丝;30、玻璃;40、顶棚;50、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包括顶部固定模组10和底部固定模组20,顶部固定模组10用于将玻璃30的顶部固定在顶棚40上,底部固定模组20用于将玻璃30的底部固定在地面50上。

请参阅图1至图3,顶部固定模组10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吊杆11、调节吊件12、通长杆13、吊挂件14、以及第一防护垫15,吊杆11的顶部用于与顶棚40固定连接,第一防护垫15用于包夹玻璃30的顶部,本实施例中调节吊件12与吊杆11的数量相同,吊杆11和调节吊件12的数量都至少为两个,调节吊件12安装于吊杆11的底部且调节后可相对吊杆11作竖向移动,通长杆13呈水平设置,通长杆13的两端分别与至少两个调节吊件12连接,以保证通长杆13在受到外力后不会翘起,吊挂件14滑动安装于通长杆13上,吊挂件14可位于两个相邻调节吊件12之间,也可以位于两调节吊件12的外侧,第一防护垫15固定于吊挂件14上,这样,可以通过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的顶部调节玻璃30的安装高度,使得安装后的玻璃30不再拘束于地形的限制。

请参阅图3和图7,具体地,吊杆11包括第一螺母111以及用于与顶棚40连接的螺纹杆112,调节吊件1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旋转件121及与旋转件121相连接的吊环122,吊环122转动安装于旋转件121的底部,旋转件121内设有容纳空间1211以及自旋转件121的外侧壁贯穿延伸至容纳空间1211内的第一穿孔1212,螺纹杆112穿过第一穿孔1212后伸入于容纳空间1211内与第一螺母111连接,吊环122贯穿设有供通长杆13穿设的第一安装孔1221,在使用时,可通过旋转第一螺母111来调节调节吊件12相对吊杆11的位置,进而调节玻璃30的高度。本实施例为了便于将第一螺母111拧紧于螺纹杆112上,将第一螺母111焊接在旋转件121上的容纳空间1211内。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吊杆11还包括第三螺母113,第三螺母113也安装于螺纹杆112上并抵接于旋转件121的顶部,第三螺母113与第一螺母111分别设于旋转件121的两侧,以防止玻璃30被固定后旋转件121相对螺纹杆112向上移动。

请参阅图3、图5和图6,吊挂件14呈剪刀状,吊挂件14包括第一剪刀体141及与第一剪刀体141转动连接的第二剪刀体142,第一剪刀体14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部1411、第一连接杆1412以及第一支杆1413,第一连接杆1412自第一环形部1411底部的外侧壁向外弯折延伸,第一支杆1413自第一连接杆1412之远离第一环形部1411的端部向外弯折延伸,第一环形部1411上设有供通长杆13穿设的第一通孔1414;第二剪刀体142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二环形部1421、第二连接杆1422、第二支杆1423以及插杆1424,第二连接杆1422自第二环形部1421底部的外侧壁向外弯折延伸,第二支杆1423自第二连接杆1422之远离第二环形部1421的端部向外弯折延伸,插杆1424自第二支杆1423之朝向第一支杆1413的一侧向第一支杆1413的一侧凸设延伸,第一支杆1413、第一连接杆1412、第二连接杆1422以及第二支杆1423围合形成一个供第一防护垫15卡插的固定槽16,第一支杆1413和第一防护垫15分别设有第二安装孔1415和第二穿孔,插杆1424穿过第二穿孔后固定于第二安装孔1415上,从而将第一防护垫15固定于吊挂件14上,第二环形部1421具有供通长杆13穿设并与第一通孔1414相对应的第二通孔1425。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防护垫15之朝向玻璃30的一侧凹设有与第二穿孔相连通的第一卡槽,玻璃30的顶部贯穿设有玻璃孔,玻璃30固定于第一卡槽后,此时玻璃孔与第二穿孔、第二安装孔1415在同一轴线上,插杆1424将穿过第二穿孔、第一卡槽和玻璃孔后与第二安装孔1415连接,从而将玻璃30固定于吊挂件14上。本实施例的吊挂件14上的插杆1424在固定第一防护垫15时,无需螺丝固定,通过限位和过渡配合的固定方式,快速将第一防护垫15安装于固定槽16内,且是无损拆卸。

吊挂件14还包括紧固件143,第一环形部1411之靠近第一连接杆1412的一端设有第三穿孔1416,第二环形部1421之靠近第二连接杆1422的一端设有第四穿孔1426,紧固件143的一端与第一环形部1411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穿孔1416和第四穿孔1426后与第二环形部1421连接,这样,第一剪刀体141可与第二剪刀体142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连接杆1412的中部设有第一过渡线1417,第一剪刀体141在第一过渡线1417上部分的厚度是第一剪刀体141在所述第一过渡线1417下部分厚度的0.5倍;第二连接杆1422的中部设有第二过渡线1427,第二剪刀体142在第二过渡线1427上部分的厚度是第二剪刀体142在第二过渡线1427下部分厚度的0.5倍。第一剪刀体141在第一过渡线1417上部分的厚度与第二剪刀体142在第二过渡线1427上部分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一剪刀体141在第一过渡线1417下部分厚度,或者,第一剪刀体141在第一过渡线1417上部分的厚度与第二剪刀体142在第二过渡线1427上部分的厚度之和等于第二剪刀体142在第二过渡线1427下部分厚度,以使得第一剪刀体141与第二剪刀体142搭配后更方便使用。

请参阅图1、图2、图4、图9至图11,其中,底部固定模组20包括调节杆件21、底座22、弹性防护件23、以及托架构件24,弹性防护件23用于包裹玻璃30的底部,托架构件24的顶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其两端的“u”形的安装槽241,玻璃30可随着弹性防护件23安装于安装槽241内。底座22的顶部凹设有“u”形的容置槽221,底座22包括用于与地面50相连接的第一底板222、第一侧板223与第二侧板224,第一侧板223与第二侧板224间隔凸设于第一底板222的顶部,第一底板222用于与地面50相连接,第一侧板223、第一底板222以及第二侧板224围合形成所述容置槽221,第一侧板223和第二侧板224上分别设有第五穿孔2231和第六穿孔2241,第五穿孔2231和第六穿孔2241均为竖向设置的条形孔,调节杆件21包括螺栓211及第二螺母212,螺栓211的一端与第一侧板223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五穿孔2231和第六穿孔2241后与第二螺母212连接,且第一侧板223一部、调节杆件21和第二侧板224一部围合形成卡持腔25,卡持腔25与容置槽221具有相同的槽口,但卡持腔25的容积小于容置槽221的容积,调节杆件21可沿第一侧板223和第二侧板224的竖向平移以调节卡持腔25的深度,托架构件24固定于卡持腔25内并抵接于调节杆件21,在具体使用时,可通过调节螺栓211在底座22上的相对位置来从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的底部调节玻璃30的安装高度,该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安装调节简单,安装精度高,安装质量可以控制。

请参阅图2、图8和图9,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还包括若干个拉爆螺丝26,第一底板222上设有若干个供各拉爆螺丝26穿设的第七穿孔2221,拉爆螺丝26穿过第七穿孔2221后固定于地面50上,从而将底座22固定于地面50上。当然,为了以后拆卸的方便,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23与第二侧板224均凸设于第一底板222的中部,从而在第一底板222的两端各形成一个空余位置,若干第七穿孔2221都设于第一底板222上并等均分位于第一侧板223和第二侧板224的两外侧,即若干第七穿孔2221分别分布于两空余位置上。

请参阅图4和图11,托架构件24包括第二底板242、以及自第二底板242的两端分别弯折向上延伸的第三侧板243与第四侧板244,第三侧板243、第二底板242和第四侧板244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241,第二底板242抵接于调节杆件21,第三侧板243和第四侧板244分别抵接于第一侧板223和第二侧板224,以防止托架构件24在卡持腔25内活动。

本实施例中,弹性防护件23包括用于与玻璃30连接的第二防护垫231及叠设于第二防护垫231下方的缓冲组件232,缓冲组件232的宽度大于第二防护垫231的宽度,安装槽24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连通腔2411及与连通腔2411相连通的限位槽2412,限位槽2412的宽度大于连通腔2411的宽度,缓冲组件232卡置于限位槽2412内,第二防护垫231安装于连通腔2411内并抵接于缓冲组件232,缓冲组件232只能在限位槽2412内上下运动,以防止其侧翻,第二防护垫231安装于连通腔2411内并抵接于缓冲组件232,第二防护垫231为橡胶材质制作,第二防护垫231之远离缓冲组件232的一侧凹设有用于安装玻璃30的第二卡槽,当遇到低等级地震或晃动时,由于有弹性防护件23的缓冲设置,可有效保护玻璃30,防止其震碎。

第三侧板24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支板2431及第二支板2432,第二支板2432与第一支板2431呈台阶状连接并在其连接处形成有第一平面部2433,第四侧板244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三支板2441及第四支板2442,第四支板2442与第三支板2441呈台阶状连接并在其连接处形成有第二平面部2443,第一平面部2433、第二支板2432、第二底板242、第四支板2442以及第二平面部2443围合形成限位槽2412,第一支板2431和第三支板2441围合形成连通腔2411。

请参阅图4、图11和图12,缓冲组件232包括承托件2321及若干弹簧2322,承托件2321包括承托板2323及凸设于承托板2323底部的若干柱脚2324,承托件2321为刚性材质制作,在没有被压缩时,承托板2323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平面部2433和第二平面部2443,弹簧2322的一端套设于柱脚2324外、另一端抵接于第二底板242,将柱脚2324与第二底板242分开,从而将承托件2321顶起,当玻璃30安装上后,玻璃30会给缓冲组件232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承托件2321会与第一平面部2433和第二平面部2443分开,但柱脚2324仍然与第二底板242分开,这样,当遇到低等级地震或晃动时,缓冲组件232才能给玻璃30一个缓冲,以起到保护玻璃30的作用。

请参阅图4、图9和图11,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托架构件24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防滑齿245,卡持腔25的内侧壁上设有与第一防滑齿245相配合的第二防滑齿226,这样,当玻璃30被固定后,托架构件24就不会与底座22发生相对滑动。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侧板223上还设有第一斜面部2232,第一斜面部2232自第一侧板223的顶部斜向下朝第一侧板223之靠近第二侧板224的一侧延伸;第二侧板224上设有第二斜面部2242,第二斜面部2242自第二侧板224的顶部斜向下朝第二侧板224之靠近第一侧板223的一侧延伸,第一斜面部2232与第二斜面部2242围合构成喇叭状的导入口225,通过该导入口225以便于托架构件24能快速插入到卡持腔25内。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托架构件24还设有第三斜面部246和第四斜面部247,第三斜面部246自第三侧板243之朝向第一侧板223的一侧斜向下朝第二底板242的底部延伸,第四斜面部247自第四侧板244之朝向第二侧板224的一侧斜向下朝第二底板242的底部延伸,第三斜面部246、第二底板242和第四斜面部247围合形成喇叭状的导入部248,通过该导入部248以便于托架构件24能快速插入到卡持腔25内。

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的施工(安装)步骤为:

(1)、放线定位:按照设计尺寸在墙壁上弹出垂线,并在地面50和顶棚40上弹出隔断的位置;

(2)、安装吊杆11:在工厂预先将调节吊件12与吊杆11连接一起,然后在顶棚40弹线位置出打孔安装吊杆11;

(3)、安装底座22:将调节杆件21安装于底座22上,然后将底座22通过拉爆螺丝26安装在隔断位置上;

(4)、组装玻璃30、第一防护垫15、第二防护垫231和吊挂件14:用玻璃安装机将玻璃30的顶部安装于第一防护垫15的第一卡槽内,将玻璃30的底部安放在第二防护垫231的第二卡槽内,同时在第一防护垫15和玻璃30的顶部打孔,将第一防护垫15和玻璃30安装进吊挂件14上;

(5)、安装托架构件24:将第二防护垫231和缓冲组件232放入托架构件24的安装槽241中,然后通过导入口225快速将托架构件24对位安装在底座22的卡持腔25内,通过调节杆件21进行调平。

(6)、安装通长杆13:通过通长杆13穿过吊环122和吊挂件14,然后通过调节吊件12调节固定。

(7)、玻璃胶填缝清洁验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设计一种吊挂件14,吊挂件14上的插杆1424在固定第一防护垫15时,无需螺丝固定,通过限位和过渡配合的固定方式,快速将第一防护垫15安装于固定槽16内,且是无损拆卸,简化操作流程,快捷高效。

2、第一剪刀体141在第一过渡线1417上部分的厚度是第一剪刀体141在第一过渡线1417下部分厚度的0.5倍;第二剪刀体142在第二过渡线1427上部分的厚度是第二剪刀体142在第二过渡线1427下部分厚度的0.5倍。通过圆柱形插杆1424穿过玻璃孔、第一防护垫15以及第一剪刀体141上的第二安装孔1415,使得玻璃30通过第一防护垫15与吊挂件14紧密结合。同时,通过通长杆13穿过第一剪刀体141上的第一通孔1414以及第二剪刀体142上的第二通孔1425,使得玻璃30与吊挂件14更加牢固,不脱落。

3、设计一种全新的调节吊件12,调节吊件12由旋转件121和活动吊环122组成,旋转件121通过固定第一螺母111与螺纹杆112位置,再与上面第三螺母113结合,达到调节固定作用。吊环122内部放置橡胶垫,然后通长杆13穿过第一安装孔1221,在旋转件121旋转时,吊环122不受影响。在重力、橡胶垫摩檫力、以及玻璃30限位的作用下,吊环122与通长杆13不会移位。

4、设计一种底座22,底座22通过调节杆件21在容置槽221内构成u形的卡持腔25,底座22上设有导入口225和第二防滑齿226,通过导入口225可将托架构件24快速放置于卡持腔25内,根据现场需要通过第一防滑齿245和第二防滑齿226的咬合力以及螺栓211与第二螺母212锁紧配合可对玻璃30进行调平,简化操作流程,省时省力,快捷高效。

5、设计一种托架构件24,在托架构件24上设置有u形的安装槽241、限位槽2412、第一防滑齿245和导入部248,通过导入部248可快速将托架构件24安装于卡持腔25内,第二防滑齿226与第一防滑齿245相啮合,可紧密结合以增强咬合力,缓冲组件232固定在限位槽2412内,不会发生侧翻,简化操作流程,快捷高效。

6、设计一种缓冲组件232,缓冲组件232由承托板2323、弹簧2322和柱脚2324组成,玻璃30通过第二防护垫231放置承托板2323上,在缓冲作用力下,圆柱形弹簧2322反向施力,以达到保护玻璃30功效,安装玻璃30后,即使在轻微地震影响下,缓冲组件232也能保护玻璃30。

7、安装玻璃墙的施工过程具有很高的创新性,能降低操作量,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高空作业的时间,工期短,效率高,无需频繁使用切割机,工序简单,大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隐患,提高安全系数;

8、该技术无损拆卸,可重复拆装循环利用,无需过多切割材料,噪音污染小,总体上节约材料资源和制造能耗,符合普及装饰工厂化、推广使用可循环利用的节能节材和绿色环保材料的趋势。

9、该创新技术从提高工效和节约资源两面综合考虑,可以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玻璃固定装置可实现安装构件标准化及模块化工厂生产,现场高效装配化施工,可提高工效和施工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且可以实现无损拆卸使用,节约材料资源,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螺母装配式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