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临时支撑作用的顶板开洞处的地下室外墙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构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临时支撑作用的顶板开洞处的地下室外墙构造。
背景技术:
顶板开洞处的地下室外墙结构设计,在地下室结构设计中,通常的结构做法有两种,第一种做法是:顶板开洞处的外墙按悬臂外墙设计,由于是悬臂构件,此时的外墙截面较大、配筋较多,经济性效果不佳。第二种做法是:在外墙两侧设置扶壁柱,将顶板开洞处的外墙荷载传递至两侧的扶壁柱上,此时的外墙按三边支撑设计,由于外墙的荷载均传递至两侧的扶壁柱上,此时扶壁柱的截面非常大,整体的经济性效果依然欠佳。
公告号为cn20511622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顶板开洞处的地下室外墙构造,它包括顶板开洞处的外墙主体和框架柱,所述外墙主体的顶部外侧设置有水平支撑梁,且水平支撑梁的两端分别支撑于框架柱上,所述外墙主体顶部位于顶板开洞处的周边处设置有挡土翻边。通过直接在顶板开洞处外墙的顶部外侧设置两端支承于框架柱的水平支撑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按照悬臂外墙设计时较大的外墙截面和较多的配筋,或避免了设置界面较大、配筋较多的扶壁柱支承顶板开洞处的外墙,具有较高的经济性。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框架柱用于支承水平支撑梁,如果框架柱受外力作用(如车辆撞击、地震等)发生晃动时,容易造成框架柱受力歪斜甚至倒塌,水平支撑梁也会歪斜,长期以往甚至坍塌,产生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临时支撑作用的顶板开洞处的地下室外墙构造,具有可在水平支撑梁歪斜到一定程度时,对水平支撑梁进行临时支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临时支撑作用的顶板开洞处的地下室外墙构造,包括外墙主体、水平支撑梁和框架柱,所述外墙主体上靠近所述框架柱一侧安装有临时支撑组件,所述临时支撑组件设于所述水平支撑梁下方并朝向所述水平支撑梁设置,所述水平支撑梁上设有检测其一端向下倾斜的防斜报警系统,所述防斜报警系统与所述临时支撑组件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平支撑梁发生歪斜甚至濒临坍塌的时候,防斜报警系统会检测到水平支撑梁的歪斜,同时启动与其电连接的临时支撑组件对水平支撑梁进行临时支撑,从而不易产生安全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临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套筒倾斜连接于所述外墙主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套筒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内,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水平支撑梁下方,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和电机,所述外墙主体上侧壁垂直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电机的转子与所述齿轮同轴转动,所述齿轮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套筒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第二套筒侧壁上设有齿条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部啮合传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通过齿轮驱动第二套筒向上运动,使第二套筒与水平支撑梁抵接,从而对水平支撑梁有临时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筒远离所述第一套筒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水平支撑梁平行的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通过齿轮驱动第二套筒带动支撑板至与水平支撑梁抵接,支撑板对水平支撑梁有向上的支持力;同时支撑板与水平支撑梁接触面积大,使支撑更平稳,还对水平支撑梁下侧侧壁起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临时支撑组件包括气缸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外墙主体上并朝向所述水平支撑梁设置,所述气缸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且气缸活塞杆朝向所述水平支撑梁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安装在第二安装板上,气缸活塞杆伸长至与水平支撑梁抵接,从而对水平支撑梁起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筒远离所述第一套筒一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水平支撑梁平行的承托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驱动活塞杆带动承托板至与水平支撑梁抵接,承托板对水平支撑梁有向上的支持力;同时承托板与水平支撑梁接触面积大,使支撑更平稳,还对水平支撑梁下侧侧壁起保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外墙主体内沿所述水平支撑梁长度方向安装有第一防斜杆,所述水平支撑梁内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防斜杆,所述第二防斜杆与第一防斜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斜杆与第二防斜杆固定连接,使外墙主体与预水平支撑梁连接为同一整体,能够增强水平支撑梁与外墙主体的一体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防斜杆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倒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刺增加了第二防斜杆与水平支撑梁内浇筑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增强第二防斜杆与水平支撑梁的一体性。
进一步的,所述防斜报警系统包括吊绳和垂块,所述垂块吊接于所述吊绳下端,所述框架柱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与所述临时支撑组件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支撑梁歪斜时,吊绳吊接的垂块会下降,从而阻挡光电传感器,此时光电传感器便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导给临时支撑组件,从而对水平支撑梁起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临时支撑组件与防斜报警系统的设置,防斜报警系统检测到水平支撑梁倾斜时即传导电信号给临时支撑组件,从而对水平支撑梁起支撑作用;
2.通过第二套筒与支撑板或气缸与承托板的设置,可实现对水平支撑梁进行支撑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水平支撑梁与外墙主体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墙主体;11、临时支撑组件;111、第一套筒;112、第二套筒;1121、齿条部;1122、支撑板;113、驱动机构;1131、电机;1132、齿轮;114、气缸;1141、承托板;115、第二安装板;12、孔洞;121、第一防斜杆;13、第一安装板;2、水平支撑梁;21、凹槽;211、第二防斜杆;2111、倒刺;212、反丝螺纹套筒;22、防斜报警系统;221、吊绳;222、垂块;223、警铃;3、框架柱;31、光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具有临时支撑作用的顶板开洞处的地下室外墙构造,如图1所示,包括外墙主体1、水平支撑梁2和框架柱3,外墙主体1上靠近框架柱3一侧安装有临时支撑组件11,临时支撑组件11设于水平支撑梁2下方,水平支撑梁2上设有检测其一端向下倾斜的防斜报警系统22,防斜报警系统22与临时支撑组件11电连接,当防斜报警系统22检测到水平支撑梁2倾斜时报警,并传导电信号给临时支撑组件11,使其对水平支撑梁2起临时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临时支撑组件11包括驱动机构113、第一套筒111和第二套筒112,驱动机构113包括齿轮1132和电机1131,外墙主体1侧壁垂直固定有第一安装板13,电机1131安装于第一安装板13上,电机1131的转子与齿轮1132同轴转动。第一套筒111倾斜安装于外墙主体1的侧壁上,且倾斜方向与齿轮1132的转动方向一致。第二套筒112的长度大于第一套筒111,并且第二套筒112一端套设于第一套筒111内,另一端延伸至水平支撑梁2下方,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22。第二套筒112的侧壁上设有齿条部1121,齿轮1132与齿条部1121啮合传动,电机1131通过齿轮1132驱动第二套筒112向上运动。
如图1所示,防斜报警系统22包括吊绳221、警铃223和垂块222,吊绳221通过螺钉吊在水平支撑梁2上,垂块222吊接于吊绳221下端,框架柱3上设置有光电传感器31,垂块222的设置高度比光电传感器31略高,光电传感器31、警铃223与电机1131电连接,水平支撑梁2歪斜时,吊绳221吊接的垂块222会下降,从而阻挡光电传感器31,警铃223响起,从而使工作人员知晓并对框架柱3进行检修,同时光电传感器31便会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导给电机1131,启动电机1131从而通过支撑板1122对水平支撑梁2起支撑作用。
如图2所示,在水平支撑梁2上开设凹槽21,在外墙主体1上开设孔洞12,在孔洞12内沿水平支撑梁2长度方向预安装有第一防斜杆121,同时在水平支撑梁2的凹槽21内沿其长度方向预安装有第二防斜杆211,第二防斜杆211上设有一体成型的倒刺2111,第一防斜杆121预先连接有反丝螺纹套筒212,之后第二防斜杆211将与反丝螺纹套筒212螺纹连接,最后用水泥浇筑凹槽21。第一防斜杆121与第二防斜杆211用反丝螺纹套筒212连接,使外墙主体1与水平支撑梁2连接为同一整体。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水平支撑梁2的两端均与外墙主体1连接,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水平支撑梁2进行一跨布置,通过框架柱3支承。以支承于水平支撑梁2的一端为例,电机1131未工作时,第二套筒112通过齿轮1132与齿条部1121啮合相对固定。当框架柱3发生晃动或遭遇外物撞击,水平支撑梁2发生倾斜,垂块222下降高度,光电传感器31被阻挡而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警铃223响起,并启动电机1131,通过齿轮1132带动第二套筒112向上运动,使支撑板1122与水平支撑梁2抵接起临时支撑作用,等待工作人员前来对框架柱3进行检修。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临时支撑组件11包括气缸114和第二安装板115,用固定连接于气缸114活塞杆上的承托板1141代替支撑板1122对水平支撑梁2起临时支撑作用。当水平支撑梁倾斜时,气缸114活塞杆伸出,承托板1141延伸至与水平支撑梁2抵接,对水平支撑梁2起临时支撑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