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平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吊平顶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吊顶结构的种类繁多,基本上都是龙骨搭建而成,当然,龙骨下方的部位上会附上石膏板,而关于龙骨形成的整个龙骨架,目前,具有较多是实现方式,如申请号为201911397255.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吊顶组件及装配式吊顶,吊顶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板材总成和连接在任意相邻的两个板材总成之间的挂接龙骨、以及吊挂组件,至少两个板材总成排列设置;板材总成包括基板和板材加强件;板材加强件包括相连接的卡接部和安装部,卡接部包括卡接槽,安装部包括安装板;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上均卡接有卡接槽;任意相邻的两个板材总成对接后,两个安装板贴合连接后共同连接在挂接龙骨上,挂接龙骨卡接在吊挂组件上,装配式吊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以及吊顶组件,避免了板材的边沿发生变形或者翘曲,提高吊顶的平整性,又如申请号为201310335161.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吊顶,包括用以装接在墙顶上的固定装置、平置的龙骨骨架和至少一块矩形吊顶面板,固定装置、龙骨骨架和吊顶面板由上置下依次相连,龙骨骨架为底面向上凹入成具有至少两条彼此平行的轨道槽的结构,每条轨道槽均于顶底之间平插夹架有插板,插架于同一条轨道槽内的插板为间隔设置的至少两块卡板,每块吊顶面板均于顶面四角处连有用以向上推入轨道槽内的卡块,卡块的外端具有用以平推夹卡在卡板上的夹口,便于安装,龙骨骨架通过固定装置固在墙顶后,只需托抬吊顶面板,使卡块推入轨道槽,再横推吊顶面板,使卡块通过夹口夹卡在卡板上即可,省时省力,且每块吊顶面板均以此方式操作即可整体实现无缝、美观、高效安装,这两个专利中的龙骨连接件都是在靠上的龙骨一侧进行贴靠并包覆住并连接靠下的龙骨,就是靠连接件竖向的拉力来挂住靠下的龙骨,这种结构在稳定性方面还不够好,受力不够均衡。又如申请号为201910960141.0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稳装型吊顶结构,包括沿第一轴线方向布置的吊顶主梁,吊顶主梁用于承托吊顶装饰材;还包括辅助定位梁,辅助定位梁沿第二轴线方向布置在吊顶主梁的上方,从俯视方向看,吊顶主梁与辅助定位梁之间的交叉角度大于零,辅助定位梁用于通过一根辅助定位梁同时定位二根以上的前后布置的吊顶主梁;还包括过渡连接件,过渡连接件包括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第一支臂通过螺丝能够连接并定位到吊顶主梁的在第一轴线方向上的任意位置,第二支臂通过螺丝能够连接并定位到辅助定位梁的在第二轴线方向上的任意位置;辅助定位梁、过渡连接件与螺丝组合,共同用于随机地定义吊顶主梁在辅助定位梁上的定位位置,而且用于稳固吊顶主梁的水平位置,采用的螺丝数量较多,对于组装会花费更多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稳定又方便组装的吊平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吊平顶结构,包括上下铺设的上龙骨和下龙骨,所述上龙骨和所述下龙骨在竖直投影平面内呈交叉状,所述上龙骨和所述下龙骨在交叉位置处设置有悬挂在所述上龙骨上的悬挂式龙骨连接件,所述悬挂式龙骨连接件包括压靠在所述上龙骨顶部的主悬挂支撑平板以及所述主悬挂支撑平板左右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用于挂接所述下龙骨并处于所述上龙骨左右两侧区域的左悬挂板和右悬挂板,所述左悬挂板和所述上龙骨的左侧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左间隔空间,所述右悬挂板和所述上龙骨的右侧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右间隔空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龙骨包括左右两块均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呈直立状设置板面朝左右方向的左直立板和右直立板以及所述左直立板和所述右直立板之间一体连接有的呈平铺状设置并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上中心板,所述左悬挂板平行于前后方向且与所述左直立板之间形成5-30度的第一夹角,所述右悬挂板平行于前后方向且与所述右直立板之间形成5-30度的第二夹角。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为10-25度,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值为10-25度,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和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值的差值小于3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中心板一体连接于所述左直立板的上端和所述右直立板的上端之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主悬挂支撑平板上开设有上下贯通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条形安装孔,所述主悬挂支撑平板压靠在所述上中心板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左直立板的下端一体连接有向右翻卷的左卷边板,所述右直立板的下端一体连接有向左翻卷的右卷边板。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下龙骨包括前后两块均在左右方向延伸且呈直立状设置板面朝前后方向的前直立板和后直立板以及所述前直立板和后直立板之间一体连接有的呈平铺状设置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下中心板,所述下中心板设置在所述前直立板的下端和后直立板的下端之间,所述前直立板的上端一体连接有向后翻卷的前卷边板,所述后直立板的上端一体连接有向前翻卷的后卷边板。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左卷边板分别同前直立板和后直立板上下贴靠住,所述右卷边板分别同前直立板和后直立板上下贴靠住。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左悬挂板上设置有前后排布以分别供所述前卷边板和所述后卷边板卡入挂接住的挂接槽,所述右悬挂板上也设置有前后排布以分别供所述前卷边板和所述后卷边板卡入挂接住的挂接槽。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上龙骨具有两根以上并左右间隔排布,所述下龙骨具有两根以上并前后间隔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整个平顶结构的构架稳定性更好,受力平衡性更好;
2.拆装方便,使用更加灵活;
3.抗变形能力更好,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放大图;
图3为悬挂式龙骨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结构设置有螺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龙骨,2、下龙骨,a、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1、主悬挂支撑平板,a2、左悬挂板,a3、右悬挂板,a20、左间隔空间,a30、右间隔空间,12、左直立板,13、右直立板,11、上中心板,a10、条形安装孔,120、左卷边板,130、右卷边板,22、前直立板,23、后直立板,21、下中心板,220、前卷边板,230、后卷边板,b、挂接槽,3、螺柱,4、螺母,5、引导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吊平顶结构,包括上下铺设的上龙骨1和下龙骨2,当然,这种吊平顶的结构,上龙骨1和下龙骨2通常都是水平铺设的,上龙骨1处于下龙骨2上方,所述上龙骨1和所述下龙骨2在竖直投影平面内呈交叉状,优选为垂直交叉状,当然,可以允许有例如3度以内的误差,而并非垂直状态,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最好还是呈90度的交叉,所述上龙骨1和所述下龙骨2在交叉位置处设置有悬挂在所述上龙骨1上的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所述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包括压靠在所述上龙骨1顶部的主悬挂支撑平板a1以及所述主悬挂支撑平板a1左右两侧分别一体连接有分别用于挂接所述下龙骨2并分别处于所述上龙骨1左右两侧区域的左悬挂板a2和右悬挂板a3,左悬挂板a2和右悬挂板a3都是向靠下的方向去伸展并和下方的下龙骨2挂接住为主要目的,这样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本身挂在上龙骨1上,同时自己又挂有下龙骨2,使得上龙骨1和下龙骨2就能串联在一起,从而能组装起来,下龙骨2的下侧会再附上石膏板等装饰板材,完成整个平整类型的吊顶,而本申请中进一步进行了一个有特殊性的设计:所述左悬挂板a2和所述上龙骨1的左侧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左间隔空间a20,所述右悬挂板a3和所述上龙骨1的右侧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右间隔空间a30,这样可以使得左悬挂板a2和右悬挂板a3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展开空间,而不是像现有技术呈竖直状态贴在龙骨侧面,这种展开式的结构,可以缓解左悬挂板a2和右悬挂板a3在悬挂位置的装饰板的重力等下拉力,例如,现有技术的这种龙骨连接件的挂钩或者挂靠槽位置的钩状结构当受到较大的下拉力时,容易变形,导致支撑的部位变形以发生脱钩等风险,就会造成龙骨组装结构的不稳定性,影响使用的安全性,而本申请中伸展开的左悬挂板a2和右悬挂板a3在下拉时,由于有一段间隔空间,会有段短距离的杠杆效应,就都会有向上龙骨侧部靠近的趋势,就会有一部分下拉力会被下拉和趋向上龙骨形成的静摩擦阻力以及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本身抗形变的抵抗能力分担掉一部分,会将整个下拉力不是仅靠挂靠的位置承受,会让左悬挂板a2的其他部分分担掉一些。另外,整个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的重心会往下靠,这样,对于上龙骨和下龙骨装配的稳定性更高,组装的时候,下龙骨的晃动也会少一些。
对于上述方案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上龙骨1包括左右两块均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呈直立状设置板面朝左右方向的左直立板12和右直立板13以及所述左直立板12和所述右直立板13之间一体连接有的呈平铺状设置并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上中心板11,所述左悬挂板a2平行于前后方向且与所述左直立板12之间形成5-30度的第一夹角,所述右悬挂板a3平行于前后方向且与所述右直立板13之间形成5-30度的第二夹角。也即左悬挂板a2是一块倾斜板,并位于左悬挂板a2的左侧区域,之间由于夹角的存在就会形成间隔空间,同理,右悬挂板a3也是这种结构设计,保持两侧的对称性,对于结构的稳定性会进一步提升,受力的平衡性也会更好一些,而要保证这个方案有效实施,最好就是要所述主悬挂支撑平板a1的左侧与左悬挂板a2一体连接的部位和主悬挂支撑平板a1的右侧与右悬挂板a3一体连接的部位之间的左右间间距跟左直立板12和右直立板13之间的左右间隔距离保持一致,就是让左直立板12和右直立板13能更好地承载这个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也能让主悬挂支撑平板a1更好地压靠在上龙骨上。当主悬挂支撑平板a1设计为一块矩形板时,上中心板11、左直立板12和右直立板13也都是矩形板时,主悬挂支撑平板a1的左右两侧边部位应该跟左直立板12和右直立板13在上下间尽量对齐,这样,主悬挂支撑平板a1的左侧与左悬挂板a2一体连接的部位和主悬挂支撑平板a1的右侧与右悬挂板a3一体连接的部位这两个支撑位置去更好地服务左右悬挂板,还有就是,主悬挂支撑平板a1也能更好地压靠在上龙骨上,并减少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在上龙骨上左右间的移动,进行更好地左右限位,而且能让往斜下方伸展的左右悬挂板分别以这两个支撑位置为枢纽,让左右悬挂板去更好地悬挂下龙骨。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可以进一步优化为10-25度,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值可以进一步优化为10-25度,这两个夹角最好能控制在15度左右,这种角度的使用效果较好,所述第一夹角的角度值和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值的差值小于3度,优选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角度值相等。
所述上中心板11一体连接于所述左直立板12的上端和所述右直立板13的上端之间。这种结构使得上龙骨1呈倒置的u型的槽体结构,这样可以让上龙骨1与主悬挂支撑平板a1有更好地贴合度,当主悬挂支撑平板a1和上中心板11都设置的非常平整状态时,就能让主悬挂支撑平板a1更好地压靠在上中心板11上,也即悬挂在上龙骨1上的稳定性会有所提高。
所述主悬挂支撑平板a1上开设有上下贯通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条形安装孔a10,所述主悬挂支撑平板a1压靠在所述上中心板11上。上中心板11会配置一些上下穿过上中心板11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螺柱3,螺柱3是为了悬吊上龙骨1用,将上龙骨1吊在房顶,简单的安装方式,就是在螺柱3位于上中心板11的上下两侧配置个配置一个螺母4,可以进行旋紧抵压在上中心板11上下两侧,完成螺柱3靠下的部位和上中心板11的固定,还能通过螺母的旋转调整上中心板11在螺柱3上的上下位置,而螺柱3靠上的部位是用来跟屋顶的连接结构或者屋顶处的顶部龙骨等连接固定,同用可以采用螺母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固定。通常螺柱3可以直接在进行穿过设置,当然,上中心板11需要设置供螺柱3上下穿过的孔洞,那么在有条形安装孔a10的情况下,螺柱3可以设置上中心板11处于上下对着条形安装孔a10的位置,这样螺柱3可以同时穿过上中心板11和主悬挂支撑平板a1,然后在这两个板整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在螺柱3上的螺母4,然后就能将两者整体锁紧固定在螺柱3上,可以进一步优化结构。
所述左直立板12的下端一体连接有向右翻卷的左卷边板120,所述右直立板13的下端一体连接有向左翻卷的右卷边板130。左卷边板120和右卷边板130也是呈左右间隔状的,可以是呈向下方拱起的弧形卷边结构,这种卷边结构也是为了这种u型的龙骨结构开口位置的强度和抗冲击的能力设计,而且在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也不会碰到以后而容易伤害到身体,当然,对龙骨本身也是一种保护。
所述下龙骨2包括前后两块均在左右方向延伸且呈直立状设置板面朝前后方向的前直立板22和后直立板23以及所述前直立板22和后直立板23之间一体连接有的呈平铺状设置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下中心板21,进一步,所述下中心板21设置在所述前直立板22的下端和后直立板23的下端之间,使得下龙骨2也是一个u型槽体,但是一个正放的状态,同时,为了对下龙骨进一步改进,所述前直立板22的上端一体连接有向后翻卷的前卷边板220,所述后直立板23的上端一体连接有向前翻卷的后卷边板230,前直立板22和后卷边板230前后间隔分布,并优选在前直立板22和后直立板23之间的区域内,并可以是呈向上方拱起的弧形卷边结构。更进一步,所述左卷边板120分别同前直立板22和后直立板23上下贴靠住,所述右卷边板130也分别同前直立板22和后直立板23上下贴靠住,他们之间贴靠的地方,可以就是卷边板的贴靠,左卷边板120的底部贴靠在前直立板22的顶部和后直立板23的顶部上,右卷边板130的底部在左卷边板120靠右的位置贴靠在前直立板22的顶部和后直立板23的顶部上。这种贴靠的设计,让整体结构的紧密度提升,如果不贴靠,还是可以较好地使用的,但不要上下隔开太大,不然晃动会比较厉害,结构的稳定性会受到很大影响,上下间距要控制在3cm以内,最好就是贴靠住,也就是0。
具体地,左右悬挂板如何悬挂住下龙骨的设计如下:
所述左悬挂板a2上设置有前后排布以分别供所述前卷边板220和所述后卷边板230卡入挂接住的挂接槽b,所述右悬挂板a3上也设置有前后排布以分别供所述前卷边板220和所述后卷边板230卡入挂接住的挂接槽b,这种挂接槽b设置在各个悬挂板靠下的位置,因为,悬挂板主体部分都是上下间经过上龙骨侧方的,起到悬挂臂的作用,而挂接槽b是需要在上龙骨的靠下的区域去悬挂下龙骨,而且根据下龙骨的设计,左悬挂板a2和右悬挂板a3均可以采用整体呈矩形状的板结构,或者说是整体接近于矩形状的结构,主要是悬挂板靠下的部分是需要能进入到下龙骨的u型槽中的,特别是悬挂板位于挂接槽b以下的部分,例如,左悬挂板a2的前后长度应控制在下龙骨的前直立板22和后直立板23的前后间隔距离以内,并尽量保持相一致,使得悬挂板可以更好地跟u型槽式的下龙骨进行匹配,使悬挂板更好地卡入到槽口朝上的下龙骨的u型槽中,由于设置了前卷边板220和后卷边板230,能很好地被利用供挂接槽b来进行挂接,所述一块悬挂板上的前后靠前侧边和靠后侧边的位置各开设一个挂接槽b以分别用于卡入前卷边板220和后卷边板230并挂接在前卷边板220和后卷边板230,而且,优选前后这两个挂接槽b,前侧的一个是沿着悬挂板的前侧边沿向后开设的槽,后侧的一个是沿着悬挂板的后侧边沿向前开设的槽,也即一个开口朝前和一个开口朝后的两个槽,挂接槽b的上侧槽边是直线型的槽边并优选是水平的,挂接槽b靠下的槽边优选为弧线型的槽边,进一步为偏离直线型的槽边方向拱起的弧线形槽边,直线型的槽边和弧线型的槽边形成上下间的槽间距由槽口至悬挂板上下区域方向逐渐变小的v型槽结构,前卷边板220和后卷边板230就卡入到前后这两个挂接槽b中,右悬挂板a3的具体的形状结构样式,参照左悬挂板a2并与左悬挂板a2左右呈镜像对称为宜。在上龙骨与下龙骨交叉出进行安装的时候,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悬挂式龙骨连接件a从上往下放置在上龙骨上并悬挂在上龙骨上,主悬挂支撑平板a1压靠在上龙骨1顶部位置,左悬挂板a2和右悬挂板a3分别处在上龙骨1的左右两侧区域,可以直接利用悬挂板、下龙骨和悬挂板具有的形变能力,用点力将前后卷边板卡入挂接槽b中即可,这里如果是向下直接卡入的方式,可以在悬挂板靠挂接槽b以下的边角部位形成一个方便卡入的引导部分,具体地,悬挂板前后两侧的挂接槽b的上下高度尽量保持一致,悬挂板靠其前后两个挂接槽b一下的部分形成一段前后长度从上往下逐渐缩小的板型结构,例如倒置的梯形结构,进一步为倒置的等腰梯形结构,或者整体形状类似于倒置的等腰梯形,但两个腰是弧形的,如图所示,这两个腰分别在悬挂板下侧的前后两个边角位置并向板外拱的弧形状,这样,悬挂板向下卡入到下龙骨的时候就有一个引导部5,通过前后两侧收窄的腰部自下往上分别挤入到前后卷边板的区域直至前后卷边板正好落入到前后的挂接槽b中即可;当然,也可以悬挂板设置上龙骨上以后,下龙骨水平方向的左右移动,可以直接让前后卷边板水平穿入到前后两个挂接槽b中,这种方式,适合边角的上下龙骨交叉处的安装,当然,这也是因为吊顶的结构是由很多龙骨组成的,即所述上龙骨1具有两根以上并左右间隔排布,所述下龙骨2具有两根以上并前后间隔排布,各个上龙骨1之间是优选保持平行的,各个下龙骨2之间是优选保持平行的,上下龙骨间是优选保持垂直的,这样就形成一个网格状的样式,以保证整个吊顶结构的稳定性。另外,对于上下龙骨的材质,可以采用金属板材制得,例如,铁皮板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