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建筑幕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一般的玻璃幕墙系统能实现的幕墙跨度小,受力薄弱,安全性能差不能适应大跨度幕墙的缺点。现有的常规大跨度铝包钢玻璃幕墙,立柱进深大,笨重不美观,大量占用室内空间,横梁立柱比例不协调等问题。很多大跨度玻璃幕墙,室外还有大装饰线条,还需要设置龙骨固定大装饰线条,室内室外不能兼顾。综上所述,现有的玻璃幕墙系统有的受力薄弱实现不了大跨度,能实大跨度的玻璃幕墙系统,进深大,占用室内空间,不美观不协调,不经济。
诸如需要建造带有大片的大分格大跨度幕墙系统的建筑结构。例如,立柱间距2160mm,立柱跨度高至17m,且顶部为钢结构仅能承受水平荷载,故幕墙立柱为受压立柱,受力形式非常不利。建筑师考虑室内效果和实际使用感受,要求室内的幕墙钢立柱进深不大于200mm。针对此类玻璃幕墙系统,采用传统的常规玻璃幕墙系统做法无法满足受力要求,采用传统的铝包钢系统,计算立柱进深需600mm以上才能满足受力要求,室内进深很大,显得非常笨重。且大幅度占用室内空间,浪费室内面积,且室内立柱很大,横梁却较小,很不协调,既不经济,又不美观,也无法满足建筑师对幕墙轻盈美观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大跨度幕墙系统,具有良好的安装适应性和稳定性,能够根据建筑要求满足大跨度建筑幕墙的受力需求,具有较高的室内进深,减少了室内空间的占用,提升了室内面积的利用率、安装便捷性、协调性、经济性、美观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跨度幕墙系统,包括龙骨支撑系统,以及铺设在所述龙骨支撑系统上的若干个面板,所述龙骨支撑系统包括跨设在室内与室外的立柱系统,所述立柱系统和与其垂直连接有横梁构成组合支架;所述立柱系统与横梁之间的夹角形成收纳所述面板的支撑收纳区,若干个所述面板通过若干个锁定安装结构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收纳区内形成幕墙。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立柱系统包括若干根纵向设置的立柱,相邻的立柱通过若干块连接板固定连接构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立柱系统中的若干根立柱包括室内立柱和室外立柱,所述室内立柱通过所述连接板与相邻的所述室外立柱连接成一体构成立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锁定安装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立柱系统中的其中一侧立柱上的l形的纵向基座,以及与所述纵向基座衔接的压板,所述纵向基座和与其衔接的所述压板之间形成收纳固定面板的夹持槽;或/和,所述锁定安装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与所述立柱交叉的所述横梁上的t形或l形的横向基座,以及与所述横向基座衔接的压板,所述纵向基座和与其衔接的所述压板之间形成收纳固定面板的夹持槽。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相邻的所述纵向基座和所述横向基座之间构成的夹角区域为支撑收纳所述面板的所述支撑收纳区。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位于所述面板一侧的所述立柱或/和所述横梁上罩设有扣板;或/和所述,位于所述面板另一侧的所述立柱或/和所述横梁上罩设有扣盖。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设置所述扣板的所述立柱或/和所述横梁,与其罩设衔接的扣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间隔的抵靠条;或/和,所述扣板外侧设置有与所述扣板中心轴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支撑卡条。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扣板采用c形盖板、u形盖板、槽型盖板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扣板外侧的包边与所述纵向基座或横向基座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扣盖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扣盖采用c形扣盖、u形扣盖、槽型扣盖中的一种或多种;或/和,所述扣盖外侧的侧边与设置在所述纵向基座或横向基座上的压板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一种大跨度幕墙系统的安装方法:
步骤一,构成龙骨支撑系统;将平行设置的室内立柱和室外立柱通过若干块连接板连接固定成一体式立面结构的立柱系统,在立柱系统中室内立柱的相对侧设置有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两侧的横梁,所述横梁与所述室内立柱垂直连接固定构成龙骨支撑系统;
步骤二,在龙骨支撑系统上安装纵向基座和横向基座,构成若干个收纳面板的支撑收纳区;组合支架中相邻交叉设置的室内立柱与横梁之间构成支撑收纳区,支撑收纳区上的室内立柱上设置有纵向基座,支撑收纳区上的横梁上设置有横向基座,横向基座上设置有与横梁平行的分隔支板;
步骤三,在龙骨支撑系统的支撑收纳区内固定安装面板;在支撑收纳区内铺设面板,且支撑收纳区上的纵向基座和横向基座外侧设置有抵压住面板的压板,压板与对应连接的纵向基座或横向基座之间构成了限位固定住面板的夹持槽;而相连设置的纵向基座和横向基座构成矩形框结构围绕面板的外边夹持定位住铺设在所述支撑收纳区内的所述面板;
步骤四,对室内立柱、室外立柱、横梁、面板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将扣板罩设固定在室内立柱以及位于室内立柱同一侧的横梁面上,将扣盖罩设固定在所述室外立柱以及位于室外立柱同一侧的横梁面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技术背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一种大跨度幕墙系统,其采用大进深的通高组合钢架确保受力满足需要。通过将组合钢架式的龙骨支撑系统内外分置,减小室内的进深,通过连接板固定前后室内立柱和室外立柱确保有效传力,通过在连接板两侧嵌入纵向基座固定面板,通过室内外两侧的室内立柱和室外立柱设置压板或压盖进行美化个稳定安装,从而实现了幕墙的结构安全可靠,外观轻盈,型材装饰面外观质感好,不占用室内空间,经济效益高,为建筑幕墙提供安全,轻盈,美观的建筑幕墙系统。
1、幕墙系统采用组合钢架式的龙骨支撑系统实现通高组合钢架受力,通高组合钢架受力强度高,安全性好,能适应超高幕墙跨度;
2、避免了压盖作为室外装饰线条单独设立受力龙骨,节约材料;
3、组合钢架式的龙骨支撑系统将立柱分别位列室内和室外,室内截面小,立柱进深小,美观轻盈,轻巧不笨重;
4、因室内截面小,减少室内空间的占用,经济效益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一种大跨度幕墙系统的组合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大跨度幕墙系统龙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大跨度幕墙系统的玻璃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室内装饰扣盖及横梁线条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竖向装饰扣盖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局部放大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局部放大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8是图7中局部放大结构的示意图一;
图9是图7中局部放大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10是图5中局部放大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11是图10中局部放大结构的示意图二;
图12是大跨度幕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龙骨支撑系统,10-立柱系统,11-组合支架,111-纵向支柱一,112-纵向支柱二,113-连接板,114-纵向基座,115-纵向插槽一,116-纵向插槽二,117-垫片,12-横梁,121-横向基座,122-横向插槽一,123-分隔支板,124-横向插槽二,2-面板,3-压板,31-衔接卡条,32-衔接卡槽,33-衔接插条,4-扣板,41-抵靠条,42-凹槽,421-支撑卡条,5-扣盖,51-横向扣盖,511-外弧面,52-纵向扣盖。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底、顶等),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12所示,一种大跨度幕墙系统,包括龙骨支撑系统1,龙骨支撑系统1包括,跨设在室内与室外的立柱系统10,以及与立柱系统10垂直连接有横梁12,立柱系统10与横梁12构成组合支架11;立柱系统10与横梁12之间的夹角形成收纳面板2的支撑收纳区,若干个面板2通过若干个锁定安装结构固定设置在支撑收纳区中形成幕墙。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面板2材质不限,可以使玻璃面板、亚克力面板、金属面板、木板等。本实用新型优选玻璃面板。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立柱系统10包括若干根纵向设置的立柱,立柱系统10中的若干根立柱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室内立柱112和室外立柱111,室内立柱112通过若干块连接板113与相邻且平行设置的室外立柱111连接成一体构成h形、日字形、井字形、田字形的立面结构,但不仅限于此,还可以是其他矩形或多边形的金属钢材质的框架结构。更具体的,室内立柱112和室外立柱111采用方钢结构,连接板113采用钢板结构,且室内立柱112的横截面小于室外立柱111的横截面。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锁定安装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连接板两侧且与立柱系统10中的室内立柱112固定贴合的l形的纵向基座114,以及与横梁靠近室外立柱111的一面贴合的t形或l形的横向基座121,此处优选t形的横向基座121。
具体的,如图1~图5所示,l形的纵向基座114包括相互垂直的侧板;其中一个侧板固定贴合在室内立柱112靠近室外立柱111的一面;另一面侧板固定贴合在连接板113的相邻面上;且两个侧面靠近室外立柱111的一侧上分别设置有纵向插槽一115和纵向插槽二116,贴合连接板113的侧板外侧设置的纵向插槽二116内插接设置有l形的压板3,压板3折角外侧凸侧与纵向基座114构成夹持槽。面板2的一侧边插入夹持槽内,面板2的侧边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纵向插槽一115和压板3上设置的衔接卡槽32对应插接的衔接卡条31,限位夹持定位住面板2。
具体的,如图1~图5所示,面板2的相邻的侧边,抵靠在l形的横向基座121的分隔支板123上,分隔支板123上靠近室外立柱111的一端设置有横向插槽二124,横向基座121连接有压板3,分隔支板123上的横向插槽二124与压板3中间设置的衔接卡条31插接固定。横向基座121位于分隔支板123且靠近室外基座111的一侧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抵靠面板2的横向插槽一121,横向插槽一121内插接有固定抵靠面板2的衔接卡条31。衔接卡条31采用的是三元乙丙橡胶条。通过横向基座121的分隔支板123与压板3之间构成夹持收纳面板2侧边的夹持槽。更具体的,相邻的纵向基座114和横向基座121之间构成的夹角区域为支撑收纳面板2的支撑收纳区。而相连设置的纵向基座114和横向基座121构成矩形框结构围绕面板2的外边夹持定位住铺设在支撑收纳区内的面板2。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室内立柱112远离面板2一侧以及与室内立柱112同侧的横梁12上罩设有扣板4。扣板4的立柱或/和横梁12与其罩设衔接的扣板4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间隔的抵靠条41。扣板4采用c形盖板、u形盖板、槽型盖板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用新型选用槽型盖板,槽型盖板两外侧的包边与纵向基座114或横向基座121连接固定。且,扣板4外侧面设置有与扣板4中心轴平行的凹槽42,凹槽42内设置有支撑卡条421。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室外立柱111远离面板2一侧以及与室外立柱111同侧的横梁12上罩设有扣盖5。扣盖5分别是罩设在室外立柱111上的纵向扣盖52,以及罩设在横梁12上的横向扣盖51。扣盖5与压板3连接。扣盖5采用c形扣盖、u形扣盖、槽型扣盖中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的,横向扣盖51采用c形扣盖,c形扣盖的断切面是扇形结构的。且横向扣盖51外侧的垂直的侧边与设置在纵向基座114或横向基座121上的压板3连接固定;横向扣盖51外弧面朝外并倾斜向下。纵向扣盖52采用槽型扣盖,槽型扣盖开口面从室外立柱111外侧至室内立柱112方向罩设在室外立柱111外部,且纵向扣盖52的外侧面与压板3上的对接,并通过衔接插条33分别连接纵向扣盖52的外侧面与压板3。
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一种大跨度幕墙系统的安装方法:
如图1~图12所示,根据幕墙的高度,室内立柱112,室外立柱111及中间的连接板113在工厂焊接制作成一体。先根据分格布置竖向组合立柱系统10,再在立柱系统10之间布置横梁12;横梁12与立柱系统10中的室内立柱112采用焊接。
将平行设置的室内立柱112和室外立柱111通过若干块连接板113连接固定成一体式立面结构的立柱系统10,在立柱系统10中室内立柱112的相对侧设置有分别位于连接板113两侧的横梁12,横梁12与室内立柱112垂直连接固定构成龙骨支撑系统1。
组合支架11中相邻交叉设置的室内立柱112与横梁12之间构成支撑收纳区,支撑收纳区上的室内立柱112上设置有纵向基座114,支撑收纳区上的横梁12上设置有横向基座121,横向基座121上设置有与横梁12平行的分隔支板123。在支撑收纳区内铺设面板2,且支撑收纳区上的纵向基座114和横向基座121外侧设置有抵压住面板2的压板3,压板3与对应连接的纵向基座114或横向基座121之间构成了限位固定住面板2的夹持槽;而相连设置的纵向基座114和横向基座121构成矩形框结构围绕面板2的外边夹持定位住铺设在支撑收纳区内的面板2。
对室内立柱112、室外立柱111、横梁12、面板2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将扣板4罩设固定在室内立柱112以及位于室内立柱112同一侧的横梁12上,将扣盖5罩设固定在室外立柱111以及位于室外立柱111同一侧的横梁12上。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案思想的具体支持,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在本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等同变化或等效的改动,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