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减震民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减震民宅。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成为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绿色建筑中的减震性能是人们关心的一大热点。
现有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630882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轻型房屋的抗震结构,其包括基座、主抗震体、水平抗震板和多个竖直抗震柱,所述主抗震体、水平抗震板和竖直抗震柱均由弹性材料构成;主抗震体包括梯台形状的下抗震体、弧球状的中抗震体和弧球状的上抗震体,且上抗震体的弧面直径小于中抗震体的弧面直径;基座的底部中心设置有弧形凹槽,上抗震体置于弧形凹槽内;所述水平抗震板水平固接在下抗震体和中抗震体交界处;多个竖直抗震柱穿过水平抗震板和下抗震体,其一端固接于基座,另一端埋设于下抗震体下的地层。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方案施工过程复杂,导致工程造价较高,采用抗震主体后导致民宅的工程造价大幅提高,并不适用一般民宅的建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减震民宅,在保证民宅抗震性能的基础上,达到降低民宅的工程造价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减震民宅,包括基础和墙体,基础水平设置,基础的顶端设置有墙体,墙体垂直基础,所述基础和墙体之间设置有阻尼器,阻尼器设置有若干个,每个阻尼器均竖直设置,每个阻尼器的两端与墙体和基础之间均设置有固定组件,墙体和基础之间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至少设置有两组,所有阻尼器均位于相邻两组伸缩杆内,伸缩杆远离阻尼器的一侧设置有防护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基础震动时基础的震动传递至与基础固定连接的阻尼器,经过阻尼器的减震作用后传递至与阻尼器固定连接的墙体,通过阻尼器的减震减小震动对墙体的破坏;利用伸缩杆对防护垫进行支撑,使伸缩杆和防护垫共同保护阻尼器,提升阻尼器的使用寿命,通过避免杂物进入基础和墙体之间;阻尼器、伸缩杆和防护垫造价低、使用简单,在保证民宅抗震性能的基础上,达到降低民宅的工程造价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均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和基础固定连接,第二杆和墙体固定连接,第一杆远离基础基础的一端开设有伸缩槽,第二杆远离墙体墙体的一端插入伸缩槽内,第二杆和伸缩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杆设置为第一杆和第二杆,将第二杆远离基础的一端插入第一杆的伸缩槽内,利用伸缩槽对第二杆进行限位作用,使第一杆和第二杆相对滑动时,第二杆相对第一杆稳定滑动;同时在第一杆和和第二杆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进一步提升第一杆和第二杆相对滑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槽和滑块,滑槽开设在伸缩槽的侧壁,滑槽竖直设置,滑槽贯穿伸缩槽侧壁的顶端,滑块与第二杆固定连接,滑块位于滑槽内,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杆相对第二杆滑动时,滑块在滑槽内沿滑槽的轨迹滑动,利用滑槽对滑块的限位作用,使第一杆在伸缩槽内稳定滑动,提升第一杆在伸缩槽内滑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设置为t型的滑槽,滑块设置为与滑槽相适配的t型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t型的滑槽和t型滑块的限位作用,使第二杆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时,滑块始终位于滑槽内,进一步提升滑块在滑槽内滑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内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滑槽远离基础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块与限位块抵接,限位块限制滑块继续滑动,限位块阻止滑块与滑槽分离,限制阻止第一杆与第二分离,进一步提升第一杆与第二杆之间滑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块与限位块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另一端限位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当滑块在滑槽滑动时,滑块靠近或远离限位块,滑块拉伸或挤压减震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减缓滑块在滑槽内的靠近或远离,进一步加强减震结构的隔振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固定螺栓,固定板水平设置,固定板和阻尼器固定连接,阻尼器顶端的固定板与墙体抵接,固定螺栓穿过固定板与墙体固定连接,阻尼器底端的固定板与基础抵接,固定螺栓穿过固定板与基础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组件固定阻尼器时,首先将两固定板分别与阻尼器的两端固定,然后再利用固定螺栓与穿过固定板与基础或墙体固定连接,利用固定螺栓将固定板与基础或墙体固定连接,提升阻尼器与基础或墙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螺栓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防松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防松垫圈,避免固定螺栓在震动过程松动,提升固定板与基础或墙体之间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墙体和基础之间设置若干个阻尼器,并在阻尼器两侧设置伸缩杆,在保证民宅抗震性能的基础上,达到降低民宅的工程造价的目的;
2.在滑槽远离基础的设置限位块,避免滑块与滑槽分离,提升第一杆与第二杆滑动时的稳定性;
3.在固定板与固定螺栓之间设置防松垫片,进一步提升固定螺栓与固定板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旨在显示滑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基础;11、墙体;12、阻尼器;13、伸缩杆;131、第一杆;132、第二杆;133、伸缩槽;2、滑动组件;21、滑槽;22、滑块;23、限位块;24、减震弹簧;3、固定组件;31、固定板;32、固定螺栓;33、防松垫圈;4、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减震民宅,包括基础1和墙体11,基础1水平设置,基础1的顶端设置有墙体11,墙体11垂直基础1,基础1和墙体11之间设置有阻尼器12,阻尼器12设置有若干个,每个阻尼器12均竖直设置,每个阻尼器12的两端与墙体11和基础1之间均设置有固定组件3,墙体11和基础1之间设置有伸缩杆13,伸缩杆13设置有两组,所有阻尼器12均位于两组缩杆13内,每个伸缩杆13均与墙体11平行,伸缩杆13远离阻尼器12的一侧设置有防护垫4,防护垫4为橡胶材质制成的防护垫4,防护垫4竖直设置,防护垫4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基础1和墙体11固定连接。当地基震震动时,基础1将震动传递至阻尼器12,阻尼器12减小震动的幅度,然后在传递至墙体11,阻尼器12减震时伸缩杆13伸缩,同时利用伸缩杆13和防护垫4保护阻尼器12,为阻尼器12的减震提供空间,由于阻尼器12和刚板制成的伸缩杆13造价低、使用简单,在保证民宅抗震性能的基础上,达到降低民宅的工程造价的目的
参照图1和图2,伸缩杆13包括第一杆131和第二杆132,第一杆131和第二杆132均竖直设置,第一杆131的底端与基础1固定连接,第一杆131的顶端开设有伸缩槽133,第二杆132的顶端与墙体11固定连接,第二杆132的底端位于伸缩槽133内;第二杆132与伸缩槽133之间设置有滑动组件2,滑动组件2包括t型的滑槽21、t型的滑块22、t型的限位块23和减震弹簧24,滑槽21竖直开设在伸缩槽133的侧壁,滑槽21贯穿伸缩槽133的顶端,滑块22与第二杆132的侧壁固定连接,滑块22位于滑槽21内,滑块22与滑槽21相适应,滑块22与滑槽21滑动连接,限位块23与滑槽21固定连接,限位块23位于滑槽21远离基础1的一端,减震弹簧24设置于限位块23与滑块22之间,减震弹簧24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23和滑块22固定连接。当阻尼器12减震时使第一杆131与第二杆132相对滑动,第二杆132在伸缩槽133内滑动,第二杆132带动滑块22在滑槽21内滑动,滑块22滑动挤压或拉伸减震弹簧24,提升伸缩杆13的减震能力。
参照图2,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板31、固定螺栓32和防松垫片,固定板31水平设置,固定板31和阻尼器12固定连接,阻尼器12顶端的固定板31与墙体11抵接,固定螺栓32穿过固定板31与墙体11固定连接,阻尼器12底端的固定板31与基础1抵接,固定螺栓32穿过固定板31与基础1固定连接,防松垫片位于固定螺栓32和固定板31之间。使用固定组件3将阻尼器12分别与基础1和墙体11固定时,首先将固定板31与基础1或墙体11抵接,然后再将防松垫圈33放置在固定板31处,利用固定螺栓32穿过防松垫圈33和固定板31后与基础1或墙体1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民宅的基础1震动时,基础1将震动传递至与基础1固定连接的阻尼器12,经过阻尼器12的减震作用后传递至与阻尼器12固定连接的墙体11,通过阻尼器12的减震作用减小震动对墙体11的破坏,阻尼器12减震时使第一杆131与第二杆132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使第二杆132在伸缩槽133内滑动,第二杆132带动滑块22在滑槽21内滑动,滑块22在滑动过程中拉伸或挤压减震弹簧24,当滑块22滑动至与限位块23抵接时,滑块22停止滑动,滑块22阻止第一杆131与第二杆132分离,综上,通过上述步骤,阻尼器12和刚板制成的伸缩杆13造价低、使用简单,在保证民宅抗震性能的基础上,达到降低民宅的工程造价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