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建筑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支撑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工程中常使用支撑架来辅助施工,现有的支撑架大多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而且支撑架大多为固定结构,施工人员不便于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支撑架进行调节。
根据专利文献申请号201620084772.2一种建筑用支撑架,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安装有电动升降装置,电动升降装置的上方安装有槽钢托顶,所述电动升降装置包括竖直安装在底座上的丝杠,丝杠的外部螺纹套接有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与槽钢托顶转动支撑连接,所述丝杠的下端与底座转动支撑连接,底座的底部与丝杠底部对应的位置安装有压力传感器,虽然支撑架体高度可调,但是支撑架的倾斜度调节不便。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建筑用支撑架,实现支撑架的倾斜度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建筑用支撑架,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用支撑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顶部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并排垂直安装有两个调节气缸,两个所述调节气缸的顶部均安装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均相对设有滑槽,两个所述连接杆的顶部通过万向球活动安装有支撑板,且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侧和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分别对称安装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侧分别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连接有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每个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每个所述第二调节杆远离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均通过转轴连接有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远离每个所述转轴的一端均与每个所述滑槽滑动连接,且每个所述转轴均通过第三螺栓与每个所述第一调节杆、每个所述第二调节杆和每个所述支撑杆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的下方并排垂直安装有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的底端外壁上均设有皮带槽,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通过传动带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的底端安装有蜗轮,所述第一丝杠的底端贯穿所述蜗轮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内底板通过滚珠轴承呈转动连接,且所述蜗轮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一端水平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子与所述蜗杆呈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的顶端均贯穿所述底座延伸至其外侧由下到上依次安装有连接块和限位块,所述第一丝杠和所述第二丝杠的顶端外壁上均套接有升降套筒,每个所述升降套筒的外侧均套接有固定套筒,每个所述固定套筒的底部均与所述底座的顶部相连。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连接块的外壁均与每个所述升降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升降套筒的顶部均安装有减震组件,每个所述减震组件的底部均设有安装座,每个所述安装座的内底板上均内嵌有螺旋减震弹簧,每个所述螺旋减震弹簧的顶部均安装有安装板,每个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中心处均安装有安装杆,每个所述安装杆的顶部均贯穿每个所述安装座延伸至其外侧安装有第一橡胶板,每个所述第一橡胶板的顶部均与所述升降板的底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由下到上依次安装有第二橡胶板和防滑板。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个顶角处逐一安装有滚轮,且所述底座的底部并排对称安装有液压伸缩支撑脚。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螺栓、每个所述第二螺栓和每个所述第三螺栓均为手柄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其一,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支撑架的角度调节,通过启动调节气缸,可以使支撑板在水平方向上倾斜合适的角度,通过松动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由于支撑板通过万向球与连接杆活动连接,在转轴的作用下,可以调节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角度,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角度,将支撑板调节至便于支撑建筑的角度,拧紧第一螺栓、第二螺栓和第三螺栓,通过支撑杆稳固支撑板,实现了支撑架的角度调节,便于支撑建筑,适用范围广;
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电机工作,驱动蜗杆转动,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转动,由于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通过传动带呈传动连接,实现了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转动,通过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不断旋转,带动连接块升降,通过连接块带动升降套筒升降,进而实现了支撑板的高度调节,便于支撑板支撑建筑,通过升降套筒和固定套筒保护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实现了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的防尘,降低了第一丝杠和第二丝杠损坏的可能性;
其三,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橡胶板缓冲吸收震动,在震动力的作用下,安装杆向下压动安装板,安装板向下压动螺旋减震弹簧,通过螺旋减震弹簧减轻震动,当震动消失时,在弹力的作用下,安装板回到原位置,有效的缓冲了震动,提高了支撑架的稳定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和支撑板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组件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套筒和固定套筒结构剖视图。
图中:1、底座;11、滚轮;12、液压伸缩支撑脚;2、升降组件;21、驱动电机;22、蜗杆;23、蜗轮;24、皮带槽;25、第一丝杠;26、第二丝杠;27、固定套筒;28、升降套筒;281、连接块;29、限位块;3、升降板;31、调节气缸;4、支撑板;41、第二橡胶板;42、防滑板;5、连接杆;51、第一调节杆;511、第一连接件;512、第一螺栓;52、第二调节杆;521、第二连接件;522、第二螺栓;53、支撑杆;54、转轴;55、第三螺栓;56、滑槽;6、减震组件;61、安装座;62、螺旋减震弹簧;63、安装板;64、安装杆;65、第一橡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着重参照附图1-4,一种建筑用支撑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升降组件2,所述升降组件2的顶部安装有升降板3,所述升降板3的顶部并排垂直安装有两个调节气缸31,两个所述调节气缸31的顶部均安装有连接杆5,两个所述连接杆5的两侧均相对设有滑槽56,两个所述连接杆5的顶部通过万向球活动安装有支撑板4,且每个所述连接杆5的两侧和所述支撑板4的底部分别对称安装有第一连接件511和第二连接件521,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511和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件521的内侧分别通过第一螺栓512和第二螺栓522连接有第一调节杆51和第二调节杆52,每个所述第一调节杆51和每个所述第二调节杆52远离每个所述第一连接件511和每个所述第二连接件521的一端均通过转轴54连接有支撑杆53,每个所述支撑杆53远离每个所述转轴54的一端均与每个所述滑槽56滑动连接,且每个所述转轴54均通过第三螺栓55与每个所述第一调节杆51、每个所述第二调节杆52和每个所述支撑杆53相连,所述底座1底部的四个顶角处逐一安装有滚轮11,且所述底座1的底部并排对称安装有液压伸缩支撑脚12,每个所述第一螺栓512、每个所述第二螺栓522和每个所述第三螺栓55均为手柄螺栓,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由下到上依次安装有第二橡胶板41和防滑板4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滚轮11实现支撑架的移动,通过液压伸缩支撑脚12稳固支撑架,第一螺栓512、第二螺栓522和第三螺栓55均为手柄螺栓,便于第一螺栓512、第二螺栓522和第三螺栓55的松紧,通过防滑板42增大支撑板4与建筑之间的摩擦力。
请着重参照附图3-4,所述升降组件2的下方并排垂直安装有第一丝杠25和第二丝杠26,所述第一丝杠25和所述第二丝杠26的底端外壁上均设有皮带槽24,所述第一丝杠25和所述第二丝杠26通过传动带呈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25的底端安装有蜗轮23,所述第一丝杠25的底端贯穿所述蜗轮23延伸至所述底座1的内底板通过滚珠轴承呈转动连接,且所述蜗轮23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杆22,所述蜗杆22的一端水平安装有驱动电机21,所述驱动电机21的输出端通过转子与所述蜗杆22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25和所述第二丝杠26的顶端均贯穿所述底座1延伸至其外侧由下到上依次安装有连接块281和限位块29,所述第一丝杠25和所述第二丝杠26的顶端外壁上均套接有升降套筒28,每个所述升降套筒28的外侧均套接有固定套筒27,每个所述固定套筒27的底部均与所述底座1的顶部相连,每个所述连接块281的外壁均与每个所述升降套筒28的内壁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21工作,驱动蜗杆22转动,通过蜗杆22带动蜗轮23转动,由于第一丝杠25和第二丝杠26通过传动带呈传动连接,实现了第一丝杠25和第二丝杠26的转动,通过第一丝杠25和第二丝杠26的不断旋转,带动连接块281升降,通过连接块281带动升降套筒28升降,进而实现了支撑板4的高度调节,便于支撑板4支撑建筑,通过升降套筒28和固定套筒27保护第一丝杠25和第二丝杠26,实现了第一丝杠25和第二丝杠26的防尘,降低了第一丝杠25和第二丝杠26损坏的可能性,通过限位块29限制升降高度。
请着重参照附图4,两个所述升降套筒28的顶部均安装有减震组件6,每个所述减震组件6的底部均设有安装座61,每个所述安装座61的内底板上均内嵌有螺旋减震弹簧62,每个所述螺旋减震弹簧62的顶部均安装有安装板63,每个所述安装板63的顶部中心处均安装有安装杆64,每个所述安装杆64的顶部均贯穿每个所述安装座61延伸至其外侧安装有第一橡胶板65,每个所述第一橡胶板65的顶部均与所述升降板3的底部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当升降板3受到震动时,通过第一橡胶板65缓冲吸收震动,在震动力的作用下,安装杆64向下压动安装板63,安装板63向下压动螺旋减震弹簧62,通过螺旋减震弹簧62减轻震动,当震动消失时,在弹力的作用下,安装板63回到原位置,有效的缓冲了震动,提高了支撑架的稳定性,通过第二橡胶板41保护支撑板4。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首先通过启动调节气缸31,可以使支撑板4在水平方向上倾斜合适的角度,通过松动第一螺栓512、第二螺栓522和第三螺栓55,由于支撑板4通过万向球与连接杆5活动连接,在转轴54的作用下,可以调节第一调节杆51和第二调节杆52的角度,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杆51和第二调节杆52的角度,将支撑板4调节至便于支撑建筑的角度,拧紧第一螺栓512、第二螺栓522和第三螺栓55,通过支撑杆53稳固支撑板4,之后通过驱动电机21工作,驱动蜗杆22转动,通过蜗杆22带动蜗轮23转动,由于第一丝杠25和第二丝杠26通过传动带呈传动连接,实现了第一丝杠25和第二丝杠26的转动,通过第一丝杠25和第二丝杠26的不断旋转,带动连接块281升降,通过连接块281带动升降套筒28升降,进而实现了支撑板4的高度调节,便于支撑板4支撑建筑,当升降板3受到震动时,通过第一橡胶板65缓冲吸收震动,在震动力的作用下,安装杆64向下压动安装板63,安装板63向下压动螺旋减震弹簧62,通过螺旋减震弹簧62减轻震动,当震动消失时,在弹力的作用下,安装板63回到原位置,有效的缓冲了震动,提高了支撑架的稳定性。
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