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2021-01-14 12:01:30|204|起点商标网
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梁是房屋建筑、桥梁建筑等工程结构中基本的承重构件,应用范围极广。相关技术中,对于两个混凝土梁的对接连接,可通过在对接处将两根梁的纵筋对应连接,然后在对接处浇筑混凝土包覆纵筋。若需要连接的两根混凝土梁的纵筋之间存在位置偏差,则需要由现场施工人员逐一进行钢筋校准,导致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梁、连接组件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施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梁,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设有浇筑槽,浇筑槽的槽口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第一侧面,浇筑槽一端贯通至混凝土结构在第一方向一端的端面;还包括预制骨架结构,包括多个埋设在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埋箍筋,预埋箍筋的端部伸出第一侧面,第一侧面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

可选地,浇筑槽的内壁设有凹槽或凸起。

可选地,多个预埋箍筋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预制骨架结构还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预埋纵筋,预埋纵筋埋设于预制混凝土结构中且连接多个预埋箍筋。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及两个上述的混凝土梁,两个混凝土梁的沿第一方向的端面抵接,两个混凝土梁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连接件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现浇混凝土结构包括叠合层以及凸设于叠合层的凸出部;叠合层与两个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第一侧面贴合,凸出部置于两个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槽中;预埋箍筋伸出第一侧面的端部伸入叠合层中。

可选地,连接件还包括连接骨架结构,连接骨架结构包括连接纵筋,连接纵筋埋设于叠合层中,两个混凝土梁的预埋箍筋通过连接纵筋连接。

可选地,预埋箍筋包括首端和尾端,首端和尾端均伸出第一侧面且间隔设置;连接骨架结构还包括多个埋设于叠合层中的箍筋帽,首端和尾端通过箍筋帽连接。

可选地,连接骨架结构还包括埋设于凸出部中的附加连接筋,附加连接筋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呈预设角度。

可选地,附加连接筋埋设于凸出部的远离叠合层的一端。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两个混凝土梁的端部抵接,使两个混凝土梁的浇筑槽连通,且两个混凝土梁的第一侧面的朝向基本相同;

制作连接件,通过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混凝土梁。

可选地,步骤制作连接件,通过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混凝土梁包括:

制作连接骨架结构;

制作现浇混凝土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梁,其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和预埋骨架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设有浇筑槽,浇筑槽一端贯通至预制混凝土结构在第一方向一端的端面。在需要连接两个混凝土梁时,使两个混凝土梁的被浇筑槽贯通的端部对接即可将对接的两个混凝土梁对接定位,而不需要通过伸出混凝土梁的纵筋校准对焦;两个混凝土梁的浇筑槽连通以便于在其中浇筑混凝土,现浇的混凝土覆盖两个混凝土梁并与预埋骨架结构连接,待现浇的混凝土固化后,两个混凝土梁即被固定连接在一起。因此,对接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梁,无需将纵筋一一校准对接,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混凝土梁的纵筋也无需伸出端部,在设计阶段,无需考虑梁端出筋可能造成的钢筋碰撞问题,有助于简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v向的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沿图4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两个混凝土梁端部抵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连接纵筋和箍筋帽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8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梁的预制骨架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混凝土梁;11-预制混凝土结构;111-浇筑槽;112-凸起;113-第一侧面;12-预制骨架结构;121-预埋箍筋;121a-第一段;121b-第二段;121c-第三段;122-预埋纵筋;2-连接件;21-现浇混凝土结构;211-叠合层;212-凸出部;22-连接骨架结构;221-连接纵筋;222-附加连接筋;223-箍筋帽;l1-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混凝土梁是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承重构件。工作中,梁主要承受剪力,剪力的施加将会使梁内产生应力,具体的,在梁顶部主要表现为压应力,梁底部主要表现为拉应力。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但抗拉强度较低。因此,混凝土梁内通常还设置有钢筋笼作为骨架结构。通过混凝土结构提供梁的抗压能力,通过钢筋笼提供梁的抗拉能力。具体的,钢筋笼包括多个沿梁的长度方向连续设置的纵筋,使得梁的拉力能够沿纵筋传递;钢筋笼还包括连接受拉区纵筋和受压区纵筋的箍筋,箍筋通常为闭口结构,即箍筋的首尾通常相连,纵筋连接于箍筋的内侧。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混凝土梁1,其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11和预制骨架结构12。其中,预制混凝土结构11设有浇筑槽111,浇筑槽111的槽口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11的第一侧面113。需要说明的是,槽口是用于现场浇筑混凝土所预留的开口,其连通外界与浇筑槽111。第一侧面113可以是图1所示的工作状态下混凝土梁1的上表面。浇筑槽111一端贯通至预制混凝土结构11在第一方向l1一端的端面,具体的,第一方向l1与混凝土梁1的长度延伸方向大致相同。第一侧面113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l1,例如,第一侧面113与第一方向l1的夹角范围可为[0°,20°]。可以理解,浇筑槽111具有两个与外界空间连通的开口,且这两个开口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11的两个不同的表面上。其中一个开口为浇筑槽111的槽口,用于浇筑混凝土,并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11的第一侧面113;另一个开口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11在第一方向l1一端的端面,用于与另一个梁的端面对应的开口对准;所述的第一侧面和所述的端面可以垂直。预制骨架结构12包括多个埋设在预制混凝土结构11中的预埋箍筋121,预埋箍筋121的端部伸出第一侧面11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梁,其包括预制混凝土结构,预制混凝土结构设有浇筑槽,浇筑槽的槽口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第一侧面,浇筑槽一端贯通至预制混凝土结构在第一方向一端的端面;混凝土梁还包括预制骨架结构,预制骨架结构包括多个埋设在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埋箍筋,预埋箍筋的端部伸出第一侧面,第一侧面基本平行于第一方向。浇筑槽具有两个与外界空间连通的开口,且这两个开口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两个不同的表面上,其中一个为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第一侧面的槽口,另一个位于预制混凝土结构在第一方向一端的端面。在需要连接两个混凝土梁时,可以使两个混凝土梁的被浇筑槽贯通的端部抵接,从而使两个混凝土梁的浇筑槽连通,即,混凝土梁在第一方向一端的开口用于使两个混凝土梁的浇筑槽连通,从而两个浇筑槽拼接形成一个体积更大的槽。同时,使两个混凝土梁的第一侧面的法线方向基本保持一致,即,使两个混凝土梁的浇筑槽的槽口的朝向基本一致。那么,在施工现场可以通过槽口向两个浇筑槽中浇筑混凝土,并使现浇的混凝土覆盖两个混凝土梁的第一侧面,使现浇的混凝土与两个混凝土梁的预埋箍筋连接。待现浇的混凝土固化后,两个混凝土梁即被固定连接在一起。因此,对接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梁时,无需将混凝土梁的纵筋一一校准对接,从而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混凝土梁的纵筋也无需伸出端部,在设计阶段,无需考虑梁端出筋可能造成的钢筋碰撞问题,有助于简化设计。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浇筑槽111的内壁设有凹槽或凸起112。浇筑槽111的内壁即为浇筑槽111与预制混凝土结构11相邻的壁面。具体的,可以在浇筑槽111的一个内壁设置凹槽或凸起112,也可以在浇筑槽111的两个以上的内壁设置凹槽或凸起112。两个混凝土梁1的浇筑槽111连通后,向连通后的浇筑槽111中浇筑混凝土时,现浇的混凝土将会与浇筑槽111的内壁直接接触,并随着现浇的混凝土的固化而与混凝土梁结合。在浇筑槽111的内壁设置凹槽或凸起112,有利于增加浇筑槽111的壁面与现浇的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浇筑槽111与现浇的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度,提高连接强度。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预埋箍筋121沿第一方向l1间隔分布,换言之,多个预埋箍筋121大致沿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预制骨架结构12还包括沿第一方向l1设置的预埋纵筋122,预埋纵筋122埋设于预制混凝土结构11中且连接多个预埋箍筋121。预埋纵筋122将各个预埋箍筋121连接在一起,使预制骨架结构12形成整体,从而使混凝土梁的受力能够沿预制骨架结构12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埋箍筋121可以设置为开口箍筋结构,即预埋箍筋121包括首端和尾端,且首端与尾端间隔设置。例如,请参阅图3,预埋箍筋121包括第一段121a、第二段121b和第三段121c,其中,第一段121a和第二段121b相对且通过第三段121c连接。具体的,第一段121a和第二段121b可以大致平行,第三段121c可大致垂直于第一段121a和第二段121b。第一段121a远离第三段121c的一端为预埋箍筋的首端,第二段121b远离第三段121c的一端为预埋箍筋的尾端。第三段121c全部埋设于预制混凝土结构11中。第一段121a和第二段121b均部分埋设于预制混凝土结构11中,部分伸出第一侧面113。在连接两个混凝土梁时,向浇筑槽中浇筑混凝土之前,可通过箍筋帽连接预埋箍筋的首尾两端,从而使箍筋帽和预埋箍筋整体形成封闭的箍筋结构。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使预埋箍筋为闭口的箍筋,即预埋箍筋的首端和尾端连接。那么在现场浇筑混凝土时,则无需再通过箍筋帽连接预埋箍筋的首端和尾端。

请参阅图4,基于上述的混凝土梁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其包括连接件2及两个上述的混凝土梁1,通过连接件2将两个混凝土梁1固定连接在一起,以形成尺寸更大的受力结构,从而满足工程需要。其中,两个混凝土梁1的沿第一方向l1一端的端面抵接,具体的,两个混凝土梁1的浇筑槽在第一方向l1上的端部的开口对接,使得两个混凝土梁1的浇筑槽连通,形成一个更大的槽,两个混凝土梁1的位于第一侧面的槽口拼接形成一个更大的槽口。连接件2包括现浇混凝土结构21,现浇混凝土结构21包括叠合层211以及凸设于叠合层211的凸出部212。叠合层211与两个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第一侧面贴合,预埋箍筋121伸出第一侧面的端部伸入叠合层211中。凸出部212置于两个混凝土梁1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槽中,具体的,凸出部212的表面与浇筑槽的内壁贴合。

可以理解,连接件2可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具体的,使得两个混凝土梁1的浇筑槽连通后,向两个混凝土梁1的浇筑槽中浇筑混凝土,并使浇筑的混凝土覆盖两个混凝土梁1的第一侧面,从而浇筑的混凝土包覆预埋箍筋121的凸出于第一侧面的端部。待浇筑的混凝土固化后,两个混凝土梁1即被连接在一起,且现浇的混凝土形成连接件2。具体的,覆盖在第一侧面上现浇混凝土形成叠合层211,位于浇筑槽中的现浇混凝土形成凸出部21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2及两个上述的混凝土梁1,通过连接件2将两个混凝土梁1连接在一起,可形成体积更大的受力结构。可以理解,连接组件所包含的混凝土梁1的个数可以多于两个。连接件2与混凝土梁1的结合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连接件2的表面与混凝土梁的浇筑槽内壁和第一侧面贴合,通过现浇的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表面结合实现连接;另一方面,混凝土梁1的预埋箍筋121伸入到连接件2的叠合层211中,通过预埋箍筋121与叠合层211的结合实现连接。连接时,通过对接的两个混凝土梁的贯通有浇筑槽的端部抵接即能够定位,无需将混凝土梁1的纵筋一一调整并对接,从而节省了调整和对接纵筋所需要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效率。同时,预埋纵筋不需要凸出于混凝土梁的端部,从而在设计混凝土梁1时,无需考虑梁端纵筋凸出可能带来的钢筋碰撞问题。

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还包括连接骨架结构22,连接骨架结构22包括连接纵筋221。具体的,连接纵筋221与预埋纵筋122的方向可以大致相同,换言之,连接纵筋221的长度方向大致沿第一方向l1延伸,例如,连接纵筋2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l1的夹角范围为[0°,20°]。连接纵筋221埋设于叠合层211中,两个混凝土梁1的各个预埋箍筋121通过连接纵筋221连接。那么,预埋箍筋121位于混凝土梁1的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部分可以通过预埋纵筋122连接,预埋箍筋121位于叠合层211中的部分可以通过连接纵筋221连接,使得连接件2的受力可以在混凝土梁1中传递,也可以在叠合层211中传递,有助于提高连接组件整体的承载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预埋箍筋121包括首端和尾端,首端和尾端均伸出第一侧面113且间隔设置。连接骨架结构还包括多个埋设于叠合层211中的箍筋帽223,首端和尾端通过箍筋帽223连接。可以理解,由于预埋箍筋121的端部伸入到叠合层211中,那么连接预埋箍筋121两端的箍筋帽223也位于叠合层211中。具体的,浇筑形成现浇混凝土结构前,先通过箍筋帽223将预埋箍筋121的首端和尾端连接在一起,箍筋帽223和预埋箍筋121整体形成封闭的箍筋结构,例如,可以是大致呈矩形的封闭箍筋结构。然后浇筑混凝土,使箍筋帽223被包覆在浇筑的混凝土中。通过箍筋帽223和预埋箍筋121所形成的封闭箍筋结构,实现对预埋纵筋122或连接纵筋221的约束,有助于提高连接组件的承载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5,连接骨架结构22还包括埋设于凸出部212中的附加连接筋222,附加连接筋22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l1呈预设角度,具体的,附加连接筋22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l1可以大致平行,例如,附加连接筋22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l1的夹角范围为[0°,20°]。附加连接筋222可用于在凸出部212中传递拉力,从而提高凸出部212的承载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l1,附加连接筋222的长度与凸出部212的长度大致相等,预埋纵筋122的长度与混凝土梁1的长度大致相等。可以理解,在第一方向l1上,附加连接筋222与预埋纵筋122存在重合段,重合段的位置大致为浇筑槽111沿第一方向l1所在的一段。重合段处的连接组件内部既有预埋纵筋122,又有附加连接筋222。那么,当其中一个混凝土梁1的拉应力沿预埋纵筋122传递,传递至两个混凝土梁1的浇筑槽所在的一段时,附加连接筋222也可以起到拉力传递的作用,使得拉力可以继续传递给另一个混凝土梁1。换言之,附加连接筋222可以在两个混凝土梁1的预埋纵筋122之间起到传力的过渡作用,使得即使两个混凝土梁1的预埋纵筋122不直接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实现力在两个预埋纵筋122之间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附加连接筋222埋设于凸出部212的远离叠合层211的一端,可以理解,由于连接纵筋221埋设在叠合层211中,那么,附加连接筋222与连接纵筋221分别位于连接件的相对两端,从而有助于提高连接件各处的抗拉能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可用于制作形成上述的连接组件,包括步骤s11及s12:

s11.两个混凝土梁的端部抵接,使两个混凝土梁的浇筑槽连通,且两个混凝土梁的第一侧面的朝向基本相同;

具体的,请参阅图6,两个混凝土梁1的在第一方向l1上的端面抵接,并使浇筑槽111连通,浇筑槽111连通是指,两个混凝土梁1的浇筑槽111拼合形成一个更大的槽。两个混凝土梁1的第一侧面113的朝向基本相同,换言之,两个混凝土梁1的第一侧面113的法线方向基本一致,例如,两个混凝土梁1的第一侧面113的法线方向的夹角范围可为[0°,20°];

s12.制作连接件,通过连接件连接两个混凝土梁;

具体的,步骤s12包括步骤s121和s122;

s121.制作连接骨架结构;

步骤s121包括步骤s1211、s1212、s1213;

s1211.在连通后的浇筑槽中放置附加连接筋;

具体的,附加连接筋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混凝土梁中的预埋纵筋的长度延伸方向大致相同,换言之,附加连接筋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大致相同。沿第一方向,附加连接筋的长度与连通后的两个浇筑槽的总长度大致相同,换言之,附加连接筋一端靠近第一个混凝土梁的浇筑槽内壁,另一端靠近第二个混凝土梁的浇筑槽内壁。附加连接筋位于连通后的浇筑槽的底部,即位于浇筑槽内的远离第一侧面的部位。

s1212.请参阅图7,在预埋箍筋121的凸出第一侧面113的端部设置连接纵筋221;

连接纵筋22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l1大致相同,连接纵筋221的数量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每一个连接纵筋221均可以与两个混凝土梁的各个预埋箍筋121依次相连。

s1213.设置箍筋帽223连接预埋箍筋121的首端和尾端;

具体的,箍筋帽223与预埋箍筋121连接并形成封闭的箍筋结构,该封闭的箍筋结构用于约束连接纵筋221和预埋纵筋。例如,连接纵筋221和预埋纵筋均与封闭的箍筋结构相连,并位于封闭的箍筋结构的内侧。具体的,箍筋帽223与预埋箍筋121连接形成大致呈矩形的封闭的箍筋结构,连接纵筋221和预埋纵筋均位于矩形的内侧。设置箍筋帽223后,还可以再设置至少一个连接纵筋221,使各个箍筋帽223通过连接纵筋221连接在一起。

s122.制作现浇混凝土结构。

具体的,向浇筑槽中浇筑混凝土,并使浇筑的混凝土覆盖两个混凝土梁的第一侧面113,直至预埋箍筋121的端部、箍筋帽223和连接纵筋221被包覆在浇筑的混凝土中;

浇筑过程中,浇筑槽的壁面可作为浇筑槽中的混凝土成型的模板,因此,浇筑时,只需为覆盖在第一侧面上的混凝土搭设模板即可。

现浇的混凝土固化后,位于浇筑槽中的部分形成凸出部,附加连接筋位于凸出部中;覆盖在第一侧面的部分形成叠合层,预埋箍筋121凸出第一侧面113的端部、连接纵筋221和箍筋帽223位于叠合层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的步骤s11和s12之前,该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预制混凝土梁;

其中,步骤s10包括步骤s101和s102:

s101.请参阅图8,制作预制骨架结构12;

具体的,将多个预埋箍筋21连接在预埋纵筋122上。预埋箍筋121可设置为开口箍筋,即预埋箍筋121包括首端和尾端,首端和尾端间隔设置,从而在首端和尾端之间形成开口,各个预埋箍筋的开口朝向大致相同。

s102.浇筑混凝土,形成预制混凝土结构;

具体的,请参阅图8,浇筑时,可使预埋箍筋121的开口朝上设置,在预制骨架结构12外侧架设模板,然后浇筑混凝土。直至预埋纵筋122全部被埋设在浇筑的混凝土中,各个预埋箍筋121的首端和尾端均露出于浇筑的混凝土的上表面。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后即形成预制混凝土结构,且此时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上表面即为第一侧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术语“预制”与“现浇”,是用于区分混凝土梁与连接件的成型顺序。即,先使混凝土梁成型,再通过浇筑混凝土连接两个已成型的混凝土梁。那么,相对于连接件的混凝土,混凝土梁本身所含有的混凝土必然是预先成型的。因此,混凝土梁为先成型的预制构件,连接件为后成型的现浇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凝土梁的成型可以在工厂内进行,成型后运输至需要使用梁的施工现场,则在现场只需要将两个混凝土梁连接在一起即可,如此,能够避免现场天气的变化影响混凝土梁的成型质量,使得混凝土梁的质量更加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预制混凝土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