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混凝土砌块生产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混凝土砌块生产模具。
背景技术:
小型混凝土砌块是我国多高层建筑市场的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在民用建筑中应用广泛。而制造这样的混凝土砌块需要专门的模具。混凝土砌块的种类较多,需要多种模具。人工操作和自动化操作需要的模具也不相同。现有的模具成本高,通用性和互换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横截面大体呈工字型的砌块和匚字型的砌块提供一种建筑用混凝土砌块生产模具。
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建筑用混凝土砌块生产模具,包括底板、分别设置在底板两个相对侧边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分别设置在底板的另外两个侧边的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设置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上的顶板、从外部框住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的外框架;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顶板围成与混凝土砌块外形对应的空间。
底板为平板状,底板上表面设置与砌块的卯对应的呈工字型排布的凸条,称为第一凸条、第二凸条、第三凸条,第三凸条设置在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之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设置在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两端;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分别设置在第三凸条的两侧;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围成截面为工字型的造型空间。
底板的第三凸条上设置垂直于底板的底面的隔板,隔板两端延伸到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的外侧边缘位置;隔板将底板和凸条分成两部分、并将工字型的造型空间分割成两个匚字型的造型空间。
第三凸条上对应隔板的位置设置隔板槽,隔板放置在隔板槽内。
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底面分别设置至少一道定位沟槽,底板上对应位置设置定位凸起;或者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底面设置定位凸起,底板上对应位置设置定位沟槽。
外框架为一个整体,顶板设置在外框架顶部。
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截面为匚形、分别背靠在第三凸条的两侧;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的匚形凹槽内分别设置支撑框架,顶板设置在支撑框架的顶端;所述外框架为设置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外侧的至少一个四边形结构;四边形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且两端伸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边沿的两根固定条,以及可拆卸的连接两根固定条的两根连接条。
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外侧均设置把手。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为平板状,其两端或者一端设置折边;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截面为匚形、分别背靠在第三凸条的两侧,匚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模具结构简单、拆卸安装方便、定位简单稳固可靠。从而制造成本、安装成本都比较低。。既可采用人工操作方式、又可以采用机械自动化设置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具实施例1。
图2是图1爆炸图。
图3是模具实施例2爆炸图。
图4是模具实施例3爆炸图。
图5是模具实施例4爆炸图.。
图6是模具实施例5。
图7是模具实施例5爆炸图。
图8是模具实施例6爆炸图。
图9是模具实施例7爆炸图。
图10是砌块实施例1。
图11是图10另一方向视图。
图12是砌块实施例2。
图13是图12另一方向视图。
图14是砌块实施例3。
图15是图14另一方向视图。
图16是砌块实施例4。
图17是砌块实施例5。
其中1是第一侧板、2是第二侧板、3是第三侧板、4是第四侧板、5是底板、6是外框架、7是隔板、8是砌块、9是支撑框架、10是定位沟槽、21是折边、51是第一凸条、52是第二凸条、53是第三凸条、55是隔板槽、56是定位凸起、60是顶板、61是把手、62是固定条、63是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所示,一种建筑用混凝土砌块生产模具,包括底板5、分别设置在底板5两个相对侧边的第一侧板1以及第二侧板2、分别设置在底板5的另外两个侧边的第三侧板3以及第四侧板4、设置在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上的顶板60、以及从外部框住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的外框架6,底板5、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顶板60围成与混凝土砌块外形对应的空间。外框架6可以是整体,也可是各自独立组合而成;将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位置固定起来。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不需要与底板5固定,只需要放置在底板5预定的位置上,用外框架6套在外面即可固定。无论是人工还是采用自动化设备,组装和拆卸本模具都十分的方便。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底板5为平板状,底板5上表面设置与砌块8的卯对应的呈工字型排布的凸条,称为第一凸条51、第二凸条52、第三凸条53,第三凸条53设置在第一凸条51和第二凸条52之间。优选第一凸条51和第二凸条52平行分布,第三凸条53垂直第一凸条51和第二凸条52。第三凸条53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凸条51和第二凸条52。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分别设置在第一凸条51和第二凸条52的两端;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分别设置在第三凸条53的两侧。底板5、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围成截面为工字型的造型空间。第一凸条51和第二凸条52定位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凸53条定位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造型空间的工字型截面大于凸条排布成的工字型,从而使砌块边沿出现榫卯结构。凸条固定设置在底板5上。这种情况适应于大体形状为工字型的砌块8。
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为平板状,其两端或者一端设置折边21,模具工作状态、平板面分别与第一凸条51和第二凸条52的外侧面接触。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截面为匚形、分别背靠在第三凸条53的两侧,匚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1和第一侧板2或者其折边21接触。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的两端的折边21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要保证整个模具造型的实现。优选,折边21长度大于第一凸条或者第二凸条的宽度。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两端或者一端也可以设置折边,折边21与第一侧板1或者其折边或者第二侧板2的折边21接触。这些折边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造型空间的工字型截面大于凸条排布成的工字型,从而使砌块边沿出现榫卯结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结构可以设置成相同的或者对称的。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的机构也可以是相同的或者对称的。
如图6-9所示,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底面分别设置至少一道定位沟槽10,底板5上对应位置设置定位凸起56。或者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底面设置定位凸起,底板上对应位置设置定位沟槽。底板5上的定位凸起56或者定位沟槽10长度方向保证了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在推进或者取出或者工作过程中左右位置始终正确。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的左右方向的定位机构。
如图1-5所示,外框架6可以为一个整体,顶板60设置在外框架6顶部。外框架6形状横截面与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外侧面横截面形状对应。外框架6形成轮廓为工字型且与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围起来的外轮廓相对应的空间;外框架6上设置把手61。顶板60的形状与砌块8底面的形状对应。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一侧紧挨第一凸条51、第二凸条52、第三凸条53从而限位,另一侧被外框架6限位,从而位置固定。把手方便人工或者机器取放。把手61可以用凸耳或者凹槽之类的代替,只要能实现目的即可。
如图6-9所示,外框架6可以是分开的。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截面为匚形、分别背靠在第三凸条53的两侧。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的匚形凹槽内分别设置支撑框架9,顶板60设置在支撑框架9的顶端。其中外框架6为设置在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外侧的至少一个四边形结构;四边形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上且两端伸出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边沿的两根固定条60,以及可拆卸的连接两根固定条62的两根连接条63。固定条62可以焊接在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上,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条63与固定条62之间连接方式有多种,比如螺栓连接,或者在固定条62两端设置槽,将连接条63两端放入槽内连接;或者采用互卯方式临时固定连接。固定条62可以是钢条、连接条63可以是角钢。顶板60可以是一个,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匚形凹槽内的两个支撑框架9;也可以是两块分开的顶板60。具体是一块还是两块顶板根据砌块上方的形状确定。
另外,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四侧板4外侧均设置把手61。方便拉动。支撑框架9外侧也可以设置把手61。
如图4-5、9所示,对于截面为匚字形的砌块8,可以在底板5的第三凸条53上设置垂直于底板1的底面的隔板7,隔板7两端延伸到第一凸条51和第二凸条52的外侧边缘位置;隔板7将底板5和凸条分成两部分、并将工字型的造型空间分割成两个匚字型的造型空间。一次可以造出两个匚字形砌块8。
第三凸条53上对应隔板7的位置设置隔板槽55,隔板7放置在隔板槽55内。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与隔板7相对应的位置也可以设置隔板槽55,用来进一步定位隔板7并稳固隔板7的位置。这种结构,隔板7与底板5是分开的,需要时,配合组装在一起。模具的制造比较简单。当然,也可以制造过程中将隔板7与底板5一起造出或者后期焊接在一起。
图1-5的模具的四个实施例。实施例1和实施例2顶板60不同。实施例3有隔板7.实施例4第一凸条51和第二凸条52的形状有不同之处。图10-17给出了5种砌块的实施例。实施例1和2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有u形孔。实施例3为匚字型截面的砌块。实施例4和实施例5与实施例1和2的不同之处在于工字型的两个平行边的长度。这些实施例中砌块8的模具,可以通过变化模具的底板5上第一凸条52、第二凸条53的长度以及形状、顶板60的形状等简单变化来实现。砌块的尺寸等变化,都可以通过模具简单变化实现。图6-8与图1-5不同之处在于外框架6以及底板5。
具体实施时,将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沿着定位凸起56滑动到其较大的平面靠着第一凸条51、第二凸条52的外侧面放置。有隔板7的先将隔板7放置在底板5的隔板槽55内。然后沿着定位凸起56移动放置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将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的位于中间的面背靠第三凸条53的外侧面放置。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与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接触。用外框架6从上部向下套在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的外部,或者先将固定条62和第一侧板1或者第二侧板2固定,再安装连接条63构成四边形的外框架6从而固定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第三侧板4。浇筑混凝土材料,砌块8成型后去掉外框架6,取出第一侧板1、第二侧板2、第三侧板3和第四侧板4和砌块8。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