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脚手架的防坠落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脚手架的防坠落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物理平台,用于实现在高空载人载物。现有技术中,市场上普通使用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防坠落连接装置需要依赖弹簧力作为紧锁的驱动力,在弹簧弹力下降时缺乏相关的安全措施,安全性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脚手架的防坠落连接装置,安全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脚手架的防坠落连接装置,包括:
升降柱,其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升降柱上设有防坠齿;
附墙底座,所述附墙底座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板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升降导轨,所述升降柱沿所述升降导轨滑动,所述连接座内设有第一腔,所述第一腔上设有竖直贯通的第一滑孔;
防坠机构,其包括滑动杆、第一连杆、弹簧、滑动座和防坠杆,所述滑动杆与第一滑孔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的上部穿出所述第一滑孔与第一连杆铰接,所述滑动座设于所述连接座的顶面,所述滑动座上设有横向贯通的第二滑孔,所述防坠杆沿所述第二滑孔滑动,所述防坠杆靠近所述升降柱的端部设置有防坠卡口,所述防坠杆的另一端部伸向所述滑动杆远离所述升降柱的一侧并与第一连杆铰接;所述滑动杆于所述第一腔内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弹簧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一腔的顶壁之间并驱使所述第一限位块向所述第一腔的底壁移动,使得所述防坠卡口与所述防坠齿保持卡接;所述滑动杆的下部伸出所述第一腔并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动腔;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座、杠杆和连接件,所述支座固接在所述连接座的底面,所述支座上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杠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滑动杆可滑动地铰接于所述滑动腔内、中部与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另一端部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一铰接部到所述滑动腔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到所述杠杆与所述连接件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
滑动杆自下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滑动杆通过第一连杆带动防坠杆沿第二滑孔滑动先远离所述防坠齿,后靠近所述防坠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脚手架的防坠落连接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附墙底座通过螺栓与外设的建筑的墙体进行固定,外设的脚手架与升降柱固定,脚手架上设置有外设的电动葫芦;提升状态下,电动葫芦上的环链与外设的钢丝绳连接,钢丝绳在电动葫芦的下方跨过脚手架后与连接件连接,并为连接件提供一个向下的拉力,该拉力通过杠杆放大驱使滑动杆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带动第一连杆向上转动,驱使防坠杆脱离防坠齿,从而脚手架能够顺利提升;当弹簧的弹力下降时,弹簧向上移动的距离增大,滑动杆继续向上移动,通过第一连杆带动防坠杆向防坠齿移动并卡接在防坠齿上,阻碍升降柱继续移动,从而弹簧弹力下降时能够阻止升降柱继续移动,提高安全性。
此外,采用利用杠杆放大连接件所受到的拉力,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需要调整杠杆的増力倍数时较为方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连接部为环状结构。呈环状结构的连接部更便于与外设的电动葫芦等提拉装置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连接件自所述第二铰接部向连接部延伸的过程中外径逐渐变大。由此,连接件的整体强度更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些子方案,所述防坠齿为圆柱体,所述卡口呈弧形,卡口的开口大小小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由此,防坠齿的强度更高,卡口更易与防坠齿卡接或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未提升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升状态下的机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升状态下弹簧弹力下降时的机构简图。
附图中:
110-连接板;120-连接座;121-第一腔;122-第二滑孔;
200-升降柱;210-防坠齿;
310-滑动杆;311-第一限位块;312-滑动腔;320-第一连杆;330-防坠杆;340-弹簧;
410-连接件;411-连接部;420-支座;430-杠杆;421-第一铰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不定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表示三个并列方案,例如,a和/或b表示a方案、b方案或者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有含有多个并列特征的短句,其中的定语所限定的是最接近的一个特征,例如:设置在a上的b、c、与d连接的e,其所表示的是b设置在a上,e与d连接,对c并不构成限定;但对于表示特征之间关系的定语,如“间隔设置”、“环形排布”等,不属于此类。定语前有“均”字的,则表示是对该短句中所有特征的限定,如均设置在a上的b、c、d,则表示b、c和d均设置在a上。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脚手架的防坠落连接装置,包括升降柱200、附墙底座、防坠机构和驱动机构。
所述升降柱20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升降柱200上沿竖直方向均布有若干个防坠齿210;所述防坠齿210为圆柱体,防坠齿210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升降柱200上。
所述附墙底座位于升降柱200的右侧,所述附墙底座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板110和连接座120,所述连接板110用于与外设的建筑墙体连接,所述连接板110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与墙体通过螺栓连接的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连接座120的左侧设有竖直设置的升降导轨,所述升降柱200沿所述升降导轨上下滑动,所述连接座120内设有第一腔1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121沿前后方向贯通竖直形成了孔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形成第一腔121,如用端盖封闭槽体开口的方式形成第一腔121,所述第一腔121上设有竖直贯通的第一滑孔;
所述防坠机构包括滑动杆310、第一连杆320、弹簧340、滑动座和防坠杆330,所述滑动杆310与第一滑孔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310的上部穿出所述第一滑孔与第一连杆320铰接,所述滑动座固接在所述连接座120的顶面,所述滑动座上设有横向贯通的第二滑孔122,所述防坠杆330沿所述第二滑孔122滑动,所述防坠杆330靠近所述升降柱200的端部设置有防坠卡口,所述卡口呈圆弧形,卡口的开口大小小于所述圆柱体的直径。
所述防坠杆330的另一端部伸向所述滑动杆310的右侧并与第一连杆320铰接;第一连杆320斜向右上方伸出,所述滑动杆310于所述第一腔121内设有第一限位块311,所述弹簧340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块311与所述第一腔121的顶壁之间并驱使所述第一限位块311向所述第一腔121的底壁移动,使得所述防坠卡口与所述防坠齿210保持卡接;所述滑动杆310的下部伸出所述第一腔121并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动腔312;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支座420、杠杆430和连接件410,所述支座420固接在所述连接座120的底面,所述支座420上设有第一铰接部421,所述杠杆430的左端部与所述滑动杆310可滑动地铰接于所述滑动腔312内,具体的,滑动腔312内可以设置有沿前后方向穿出所述滑动腔312的腔壁伸出的连接杆,所述杠杆430的左端部与连接杆铰接以实现可滑动地铰接;所述杠杆430的中部与所述第一铰接部421铰接,所述杠杆430的右端部与所述连接件410铰接.所述第一铰接部421到所述滑动腔312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铰接部421到所述杠杆430与所述连接件410的铰接点之间的距离,以放大连接件410的作用力便于克服弹簧340力使得滑动杆310向上移动。所述连接件410包括连接部411和第二铰接部,所述连接部411为环状结构。呈环状结构的连接部411更便于与外设的电动葫芦等提拉装置连接。
使用时,附墙底座通过螺栓与外设的建筑的墙体进行固定,外设的脚手架与升降柱200固定,脚手架上设置有外设的电动葫芦;进一步的,杠杆430的中部还设有若干个铰接孔;连接件410所受到的拉力通过杠杆430放大至滑动杆310,从而需要改变杠杆430的放大倍数时,仅需将杠杆430调整至使用不同的铰接孔与支座420铰接,其铰接的具体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在支座420上焊接销轴,并在销轴的端面上设置螺孔,销轴穿过铰接孔并用螺钉将杠杆430限制在销轴上。
在非提升状态下,参照图1,弹簧340使滑动杆310保持在其行程的下端,此时第一连杆320斜向右上方伸出,防坠杆330与防坠齿210保持卡接状态,可以理解的,弹簧340的弹力需要预设为足以承受整个外设的脚手架以及施工人员的重量;
提升状态下,参照图2,电动葫芦上的环链与外设的钢丝绳连接,钢丝绳在电动葫芦的下方跨过脚手架后与连接件410连接,具体的可以钩接于连接部411内,形成动滑轮式的提拉结构;在该状态下,电动葫芦收起环链即可提起脚手架;
电动葫芦收起环链时,连接件410受到向下的拉力,通过杠杆430放大驱使滑动杆310克服弹簧340的弹力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带动第一连杆320向上转动,驱使防坠杆330脱离防坠齿210,可以理解的,通过调整第一铰接部421与杠杆430铰接的位置,能够改变拉力的放大程度,从而保证脚手架在提拉状态下防坠杆330能够脱离防坠齿210。
参照图3,当弹簧340的弹力下降时,弹簧340向上移动的距离增大,滑动杆310继续向上移动,通过第一连杆320带动防坠杆330向防坠齿210移动并卡接在防坠齿210上,阻碍升降柱200继续移动,从而弹簧340弹力下降时能够阻止升降柱200继续移动,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的,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第一限位块311与连接腔的底壁之间还设有间隙。假使在非提升状态下弹簧340弹力出现下降,在防坠杆330脱离防坠齿210后,滑动杆310受到弹簧340的作用力能够继续向下伸,从而防坠杆330能够伸到防坠齿210的左方,通过防坠杆330与防坠齿210的底面抵接实现制动。该状态下施工人员应该尽快离开脚手架转移至安全位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各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