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纬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纬小车。
背景技术:
在纺织机械领域,由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左右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这种方法称为经编,所使用的设备为经编机。
在编织时,从纬纱架上引出的若干根纬纱送入拉纬小车上,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拉纬小车进行纵向铺位动作。然而在目前的经编设备中,纵向铺纬的角度是固定的,即拉纬小车沿纵向移动的角度是一定的,此种设备结构形式限制了可编制织物的种类,使用灵活性差。
目前为了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可相对转动的横梁结构,通过横梁的转动可改变拉纬小车的拉纬距离和角度,然而现有的拉纬小车不能适用于此种横梁机构,在与铺纬小车配合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角度差异的存在导致了纱线张力不稳定的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拉纬小车,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拉纬小车,从而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拉纬小车,沿转动设置的横梁移动,包括角度调节装置、主体和夹紧部;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和夹紧部均安装于所述主体上,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与沿所述横梁移动的第二移动体固定连接,用于调节所述主体和夹紧部相对于所述横梁的水平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顶板和定心轴;
所述定心轴外围与所述顶板上的通孔结构转动贴合,所述通孔结构靠近所述横梁的一侧设置有沉头孔,所述定心轴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沉头孔适配的凸沿;
所述定心轴相对于所述凸沿的另一端设置有盖板,所述主体局部夹设于所述盖板与所述顶板之间,所述顶板与所述第二移动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部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以及带动二者同步相对靠近和远离的动力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关于一个水平面对称设置的两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中部转动设置,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分别固定于两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两所述连杆机构的另一端在动力源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相对靠近和远离。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转动设置,对称设置的两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源为缸体固定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轴线、转轴的轴线均与所述水平面重合,且活塞杆端部与所述转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设置有至少两组,且至少两组共用同一所述动力源。
进一步地,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贴合的夹紧面上设置有适配的凸起和凹陷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当横梁相对于其移动方向的角度发生变化时,为了保证拉纬小车和铺纬小车能够顺利的对纱线进行交替式的固定,设置角度调节装置,从而保证拉纬小车和铺纬小车上对纱线进行固定的部分可以保证相对固定的工作状态,避免因状态变化而使得纱线的张力发生波动,保证最终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变幅拉纬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横梁转动前后两个工作位置的比对示意图;
图3为拉纬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拉纬小车的角度调节装置和主体连接后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的俯视图;
图7为图3的正视图;
图8为夹紧部和动力装置连接后的俯视图;
图9为连杆机构与上下夹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分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转轴安装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拉纬小车导向机架100、第一支撑体101、第一连接板1011、第二支撑体102、横梁103、轨道1031、第二连接板1032、第一移动体104、侧壁1041、第二转轴105、端盖1051、拉纬小车200、角度调节装置201、顶板2011、定心轴2012、盖板2013、主体202、夹紧部203、上夹板2031、下夹板2032、动力装置204、动力源2041、第一连杆2042、第二连杆2043、转轴2044、导轨300、铺纬小车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属于“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
如图1~13所示,一种变幅拉纬装置,包括:拉纬小车导向机架100和拉纬小车200;拉纬小车导向机架100包括沿两平行导轨300直线移动的第一支撑体101和第二支撑体102,以及分别与二者连接的横梁103,拉纬小车200沿横梁103移动;横梁103与第一支撑体101转动连接,横梁103上沿长度方向移动设置有第一移动体104,第一移动体104与第二支撑体102转动连接;拉纬小车200上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201,用于调节拉纬小车200相对于横梁103的水平角度。
在本发明中,当两导轨300之间的距离设定完成时,横梁103相对于两导轨300之间的角度决定了拉纬小车200在横梁103上的移动距离和角度,从而决定了纬线在此移动方向上的铺设长度和铺设角度,通过上述角度的改变可获得不同的织物结构,增加了设备的灵活性。
在具体工作的过程中,第一移动体104可首先与横梁103完成安装,保证第一移动体104沿横梁103移动顺畅即可,随后通过横梁103与第一支撑体101的转动连接处和第二支撑体102与第一移动体104的转动连接处的相对转动来调节横梁103相对于两导轨300之间的角度,从而实现纬线的变幅输送;在上述步骤中,也可在第二支撑体102与第一移动体104的转动连接处调节完成后再进行第一移动体104与横梁103之间的安装,随后再进行横梁103与第一支撑体101之间的转动连接,上述过程均可实现本实施例中所要保护的方案。
在上述工作完成后,通过角度调节装置201进行拉纬小车200相对于横梁103角度的调节,从而保证拉纬小车200对纬线的夹紧部分相对于铺纬小车400的状态是固定的,从而保证铺纬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中,拉纬小车200还包括主体202和夹紧部203;角度调节装置201和夹紧部203均安装于主体202上,角度调节装置201与沿横梁103移动的第二移动体固定连接。如图3~7所示,本发明中,当横梁103相对于其移动方向的角度发生变化时,为了保证拉纬小车和铺纬小车能够顺利的对纱线进行交替式的固定,设置角度调节装置201,避免因状态变化而使得纱线的张力发生波动,保证最终产品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角度调节装置201包括顶板2011和定心轴2012;定心轴2012外围与顶板2011上的通孔结构转动贴合,通孔结构靠近横梁103的一侧设置有沉头孔,定心轴2012一端设置有与沉头孔适配的凸沿;定心轴2012相对于凸沿的另一端设置有盖板2013,主体202局部夹设于盖板2013与顶板2011之间,顶板2011与第二移动体固定连接。本优选方案中,通过定心轴2012的设置,使得主体202和夹紧部203相对于横梁103水平角度的调节更加方便快捷,具体的,在调节的过程中,可解除盖板2013和定心轴2012的连接,或者当二者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时,减少连接件的连接力,从而使得盖板2013和顶板2011对主体202的局部夹紧力减小,使得主体202可获得调整的空间;在调整完成后,重新建立盖板2013和定心轴2012的紧密连接关系,即可完成主体202和夹紧部203位置的重新确定。在本优选方案中,定心轴2012的凸沿夹设在顶板2011和横梁103的上第二移动体之间,实现了稳定的固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夹紧部203包括上夹板2031和下夹板2032,以及带动二者同步相对靠近和远离的动力装置204。本优选方案中同步的运动方式使得纱线的位置是固定的,避免在夹紧过程中造成纱线高度的变化,较好的对中性使得与铺纬小车的对接更加稳定可靠。
如图8和9所示,动力装置204包括关于一个水平面对称设置的两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中部转动设置,上夹板2031和下夹板2032分别固定于两连杆机构的一端,两连杆机构的另一端在动力源2041的作用下带动上夹板2031和下夹板2032相对靠近和远离。通过连杆机构作为带动上夹板2031和下夹板2032运动的执行结构,可通过杠杆远离可保证夹紧力的稳定性。
具体的,连杆机构包括端部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2042和第二连杆2043,第一连杆2042的中部转动设置,对称设置的两第二连杆2043另一端通过转轴2044转动连接,动力源2041为缸体固定设置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轴线、转轴2044的轴线均与水平面重合,且活塞杆端部与转轴2044连接。在工作的过程中,将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可在活塞杆端部伸缩带动转轴2044运动的过程中,通过转轴2044拉动第二连杆2043围绕不定点转动,由于第一连杆2042的中部转动设置,可在被拉动的同时围绕转动点转动,从而带动上夹板2031和下夹板2032相对靠近或远离。
在本优选方案中,第一连杆2042和第二连杆2043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包括曲度设计等,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动力装置204设置有至少两组,且至少两组共用同一动力源2041。通过上述设置,多组动力装置204可保证上下夹板之间夹紧力的均匀和稳定性,而动力源2041的共用可有效的降低设备的成本,同时还可提高连杆机构动作的同步性。
以上述实施例中,以连杆机构设置第一连杆2042和第二连杆2043两连杆为例,只需将两个动力装置204的转轴2044共用,并将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此共用的转轴2044连接即可实现动力源2041带动两连杆机构的工作。
为了保证对纱线更好的夹紧效果,上夹板2031与下夹板2032贴合的夹紧面上设置有适配的凸起和凹陷结构。如图10所示,展示了在上夹板2031上设置凹陷结构,在下夹板2032上设置凸起结构的示意图;当然还包括并未展示的在上夹板2031上设置凸起结构,在下夹板2032上设置凹陷结构的具体形式,两种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同时,在本优选方案中,还包括一组及以上凸起和凹陷结构的多种情形,通过凸起和凹陷结构的适配设置可保证对纱线的夹紧更加稳定,避免打滑现象的发生。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第一移动体104为u型结构,横梁103局部嵌设于u型结构内,u型结构的两个侧壁1041与横梁103的侧壁滑动连接。如图1、2和图11、12所示,本优选方案中,通过u型结构的第一移动体104的设置,使得横梁103相对于第一移动体104的滑动更加稳定,避免了晃动的发生。
具体地,侧壁1041上设置有滑块,横梁103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滑块移动的轨道1031。将侧壁1041与横梁103之间的滑动连接通过滑块和轨道1031适配的形式来体现,有效的保证了移动的直线度和稳定性,其中,导轨1031设置于横梁103上可延长相对滑动的范围,同时也可减小第一移动体104的体积。u型结构的底部中心位置与第二支撑体102转动连接,从而可保证相对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因第一移动体104受力的不均衡而引起卡死现象。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第一支撑体101上设置第一连接板1011,横梁103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板1011平行贴合的第二连接板1032,二者通过第二转轴105转动连接。通过板体贴合的方式可保证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可降低第二转轴105的长度,从而提高第二转轴105的结构强度,增加使用寿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横梁103的转动频率较低,因此板体贴合连接的方式可有效的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13所示,第二转轴105包括成阶梯状且同心设置的三级圆柱面,第一级圆柱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011外部,第二级圆柱面与第一连接板1011上的通孔贴合设置,第三级圆柱面与第二连接板1032上的通孔贴合设置,第二连接板1032相对于第一连接板1011的另一侧设置有端盖1051,端盖1051通过依次贯穿第一级圆柱面、第二级圆柱面的连接件1052与第二转轴105连接。本优选方案中,多级圆柱面的设置形式有效的保证了各个板材之间的定位稳定性和转动过程中的同心性,同时通过台阶面的限制,也保证了各个板材之间贴合程度的控制,从而更加便于转动调节。
为了便于润滑介质的添加,第三级圆柱面还与位于端盖1051上的通孔贴合,且端盖1051上的通孔贯穿端盖1051的厚度方向,从而便于润滑介质的添加,通过端盖1051与通孔之间的间隙可使得润滑介质进入到第二转轴105与各个板材之间的间隙内。
此种的连接形式同样适用于第二支撑体102与第一移动体104之间的连接,当然此处的连接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但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