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出风结构以及衣物护理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衣物护理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道出风结构以及衣物护理机。
背景技术:
衣物护理机是通过蒸汽、高温、通风、抖动和烘干等方式,对衣物进行护理、除菌和除味的新一代消费品,适用于不耐洗衣物的护理和保养。现有的衣物护理机包括一套或多套风道循环系统;一般情况,风道出风口设置于箱体顶部或底部,蒸汽和热风自所述出风口吹出,这种设计结构相对简单,可实现对衣物的护理、熨烫和除菌。此设置中,由于现有的风道出风结构无特殊设置,所述出风口与衣服的距离较远,且出风口的出风速度较低,导致衣服表面空气速度较低,空气的利用率较低,导致衣物的护理、除异味和杀菌效率较低,因此必须通过延长护理时间、增加加湿量、烘干时间等来达到效果,这样不仅消耗更多的能源,也会带给消费者不好的体验,加速产品的老化。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其具有出风速度高、空气利用率高且护理效果好的优点。
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其包括依次连通的进风风道、增压风道、引风风道以及喷射风道;
所述进风风道内设置有风机;所述增压风道的流动横截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所述引风风道包括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增压风道相连通;所述出风口的数目至少为2,其沿所述引风风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引风风道延伸方向的两侧;
所述喷射风道的数目至少为2,其设置于所述引风风道延伸方向的两侧,并对应与所述引风风道的出风口相连通;两侧的所述喷射风道沿空气流动方向相互靠近;
所述引风风道以及所述喷射风道的流动横截面积均小于所述增压风道的流动横截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风道出风结构设置于衣物护理机内腔中,其充分利用流体力学特性,通过增压风道流动横截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的设置,提高风道内气体的压力,待护理的衣物置于所述衣物护理机内腔,且所述衣物的宽度方向为沿所述引风风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位于两侧喷射风道之间;所述引风风道的设置能够将风道内的气流延伸分散,出风口的设置拓宽了出风宽度,使得在工作时能够沿衣物的宽度对其进行全面护理,并结合两侧喷射风道的设置,使风道出风气流能够定向吹向衣物的前后表面,并沿衣物表面流动,实现定向塑形、除异味及杀菌等效果,同时提高气流利用效率,有助于节约能源;另外利用所述引风风道和所述喷射风道流动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增压风道流动横截面积的设置,在所述增压风道内经过增压的气体依次进入所述引风风道和所述喷射风道后,在风机功率不变所述风道出风结构内进风量不变的情况下,所述流动横截面积的减小能够增加流体速度,有效增加出风速度,进而有效增强了作用于衣物表面气流的速度和强度,有效塑形、除异味及除菌等效果,护理效果更佳,且能够缩短护理周期,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风道和/或所述增压风道的内壁表面设有整流结构,所述整流结构能够有效消除气体经过风机扇叶后所产生的涡流,并起到均流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引风风道的中部与所述增压风道底部相连通,其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增压风道两侧延伸,此设置能够避免所述引风风道两端内的空气出现较大的压力差,进而导致出风速度及力度不均衡,影响护理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引风风道包括分流板;所述分流板为截面呈半椭圆结构的片状曲面结构,所述分流板两侧边分别与两侧喷射风道相靠近的一侧的内壁表面固定连接,且所述半椭圆结构的焦点位于所述引风风道的外侧,所述分流板能够使所述引风风道内空气能够均匀地流向两侧的出风口,并进入所述喷射风道,同时截面呈半椭圆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小阻力,避免影响流道内气体流动速度及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出风结构还包括有增流结构;所述增流结构包括增流板以及步进电机;所述增流板的数目至少为2,其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引风风道延伸方向两侧,且位于所述喷射风道壁外侧;所述增流板与所述喷射风道壁之间形成增流风道;所述增流板可在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下沿所述喷射风道内空气流动方向运动,并可调整其与所述喷射风道内空气流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所述增流结构的设置能够引入所述风道出风结构外的气体,并可引导外部气体随所述喷射风道内的出风共同吹向待护理衣物表面,有效增加循环风量,提高护理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喷射风道以及所述增流风道的流动横截面积均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喷射风道出口处的截面宽度与入口处的截面宽度的比值范围为1/12~1,所述增流风道流动横截面积最小处的截面宽度不小于所述喷射风道出口处截面宽度的1/6,进一步加强所述喷射风道出风速度和强度,同时增强所述增流风道的增流及增速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喷射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喷射风道、喉部以及第二喷射风道,所述第一喷射风道与所述引风风道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喷射风道的流动横截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喷射风道的流动横截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喉部为所述喷射风道内流动横截面积最小处,其截面宽度不小于所述喷嘴出口截面宽度的1/6。所述喷射风道缩-扩形状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大风道内气流速度,增强护理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增流风道入口处截面宽度与出口处截面宽度的比值范围为1~12,有助于确保增流及引流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喷射风道壁型线为贝塞尔曲线;每一所述增流板的截面型线为贝塞尔曲线,或其截面呈椭圆形。截面型线为贝塞尔曲线能够有效降低其对风道内气体所产生的阻力;截面呈椭圆形的设置,能够增强所述风道出口结构周围气体循环的同时有效减低阻力,并可以减弱甚至消除空气涡流。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风道出风结构设置于衣物护理机内腔中,其充分利用流体力学特性,通过增压风道流动横截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的设置,提高风道内气体的压力,待护理的衣物置于所述衣物护理机内腔,且所述衣物的宽度方向为沿所述引风风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位于两侧喷射风道之间;所述引风风道的设置能够将风道内的气流延伸分散,出风口的设置拓宽了出风宽度,使得在工作时能够沿衣物的宽度对其进行全面护理,并结合两侧喷射风道的设置,使风道出风气流能够定向吹向衣物的前后表面,并沿衣物表面流动,实现定向塑形、除异味及杀菌等效果,同时提高气流利用效率,有助于节约能源;另外利用所述引风风道和所述喷射风道流动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增压风道流动横截面积的设置,在所述增压风道内经过增压的气体依次进入所述引风风道和所述喷射风道后,在风机功率不变所述风道出风结构内进风量不变的情况下,所述流动横截面积的减小能够增加流体速度,有效增加出风速度,进而有效增强了作用于衣物表面气流的速度和强度,有效塑形、除异味及除菌等效果,护理效果更佳,且能够缩短护理周期,用户体验;在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所述喷射风道的进一步限定,进一步提高了出风速度及强度,同时结合所述增流结构的设置,有效引入所述风道出风结构外的气体,增加循环风量,提高护理效果。提升塑形、除异味及除菌等护理效果;另外,通过所述分流板、所述增流板形状的设置,减少结构对流体的阻力,避免能量损失,确保出风速度及强度,结合整流结构的设置,减弱或消除涡流,整体优化所述风道出口结构内的气体流动情况,提高护理效果。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衣物护理机,其包括护理机本体以及以上所述的风道出风结构,所述进风风道或所述增压风道贯穿固定于所述护理机本体,所述增压风道和/或所述喷射风道内设置有加热器和负离子发生器。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衣物护理机其出风结构设置合理,出风速度及强度高,气体循环效果好,衣物护理效果及护理效率高,有助于缩短护理周期,提升用户体验及节约能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风道出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a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b-b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c-c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增流结构工作过程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增流结构工作过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增流结构工作过程示意图三;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风道出风结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风道出风结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衣物护理机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风道出风结构与衣物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风道出风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a-a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b-b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c-c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其包括依次连通的进风风道10、增压风道20、引风风道30以及喷射风道40。
进风风道10内设置有风机16,增压风道20的流动横截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
引风风道30包括进风口32以及出风口34,进风口32与增压风道20相连通;出风口34的数目至少为2,其沿引风风道30的延伸方向设置,并对称地位于引风风道30延伸方向的两侧。
喷射风道30的数目至少为2,其对称地设置于引风风道30延伸方向的两侧,并对应与引风风道30的出风口34相连通;两侧的喷射风道30沿空气流动方向相互靠近。
引风风道30以及喷射风道30的流动横截面积均小于增压风道20的流动横截面积。
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风道出风结构设置于衣物护理机内腔中,其充分利用流体力学特性,通过增压风道流动横截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的设置,提高风道内气体的压力,待护理的衣物置于所述衣物护理机内腔,且所述衣物的宽度方向为沿所述引风风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位于两侧喷射风道之间;所述引风风道的设置能够将风道内的气流延伸分散,出风口的设置拓宽了出风宽度,使得在工作时能够沿衣物的宽度对其进行全面护理,并结合两侧喷射风道的设置,使风道出风气流能够定向吹向衣物的前后表面,并沿衣物表面流动,实现定向塑形、除异味及杀菌等效果,同时提高气流利用效率,有助于节约能源;另外利用所述引风风道和所述喷射风道流动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增压风道流动横截面积的设置,在所述增压风道内经过增压的气体依次进入所述引风风道和所述喷射风道后,在风机功率不变所述风道出风结构内进风量不变的情况下,所述流动横截面积的减小能够增加流体速度,有效增加出风速度,进而有效增强了作用于衣物表面气流的速度和强度,有效塑形、除异味及除菌等效果,护理效果更佳,且能够缩短护理周期,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风风道和/或所述增压风道的内壁表面设有整流结构50,整流结构50能够有效消除气体经过风机16扇叶后所产生的涡流,并起到均流的效果,具体地,整流结构50可以为整流板,其表面凸起固定有若干整流件,所述整流件为长条形或弦月形,整流均流效果好,能够有效消除气体涡流。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引风风道30中部与增压风道20底部相连通,其两端分别朝向增压风道20两侧延伸,此设置能够避免所述引风风道两端内的空气出现较大的压力差,进而导致出风速度及力度不均衡,影响护理效果。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34的数目为2,即出风口34为对称位于引风风道30两侧的、并沿引风风道3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狭长缝隙状结构,喷射风道30的数目为2,其对应与出风口34相连通,此设置使得所述风道出风结构内的气体能够均匀沿两狭长缝隙状的出风口进入喷射风道30进行加速,进而均匀地流向待护理的衣物表面,护理效果更佳。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引风风道30包括分流板36,分流板36为截面呈半椭圆结构的片状曲面结构,其位于引风风道30内并沿引风风道30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且分流板36两侧边分别与两侧喷射风道30相靠近一侧的内壁表面相连接,且所述半椭圆结构的焦点位于引风风道30的外侧,,分流板36的设置使引风风道30内空气能够均匀地流向两侧的喷射风道40,同时截面呈半椭圆的设置能够有效减小阻力,避免影响流道内气体流动速度及强度。进一步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半椭圆结构的长轴半径l1与短轴半径l2之比的范围为1.0~5.0,其分流效果更佳,且阻力更小。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出风结构还包括有增流结构60;增流结构60包括增流板62以及步进电机(图未示);增流板62的数目至少为2,其分别活动设置于引风风道30延伸方向两侧,且位于所述喷射风道壁外侧;增流板62与所述喷射风道壁之间形成增流风道64。请参照图5-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增流结构工作过程示意图一,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增流结构工作过程示意图二,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增流结构工作过程示意图三;如图所示,增流板62可在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下沿喷射风道40内空气流动方向运动,并可调整其与喷射风道40内空气流动方向所形成的角度,通过调整增流62的位置与角度,能够调整增流风道内的风量及流动方向,使引入的气流能够更好地吹向衣物表面。增流结构60的设置能够引入所述风道出风结构外的气体,并可引导外部气体随喷射风道40内的出风共同吹向待护理衣物表面,有效增加循环风量,提高护理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中,所述流动横截面积定义为所述进风风道、所述增压风道、所述引风风道或所述喷射风道内气体流道的横截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喷射风道40以及增流风道64的流动横截面积均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且喷射风道40出口处的截面宽度r与入口处的截面宽度r的比值r/r范围为1/12~1,增流风道64流动横截面积最小处的截面宽度不小于喷射风道40出口处截面宽度的1/6,进一步加强喷射风道40出风速度和强度,同时增强增流风道64的增流及增速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增流风道64入口处截面宽度d与出口处截面宽度d的比值d/d范围为1~12,有助于确保增流及引流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喷射风道40壁面以及增流板62的截面型线均为贝塞尔曲线,能够有效降低阻力。
实施例2
请参照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风道出风结构局部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喷射风道40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喷射风道401、喉部402以及第二喷射风道403,第一喷射风道401与引风风道30相连通。第一喷射风道401的流动横截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减小,第二喷射风道403的流动横截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喉部402为喷射风道40内流动横截面积最小处,其截面宽度不小于喷嘴30出口截面宽度的1/6。作为一种可选实施方式,第二喷射风道403风道内壁的截面型线的扩张角γ不大于10°,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中,所述扩张角γ定义为第二喷射风道403风道内壁的截面型线与第二喷射风道403的截面中心线所形成的夹角,喷射风道40缩扩形状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大风道内气流速度,增强护理效果。
实施例3
请参照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风道出风结构局部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风道出风结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每一增流板62的截面均呈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方向与喷射风道40出风方向形成一锐角,其能够增强所述风道出口结构周围气体循环的同时有效减低阻力,并可以减弱甚至消除空气涡流。
本发明实施例1-3所述风道出风结构设置于衣物护理机内腔中,其充分利用流体力学特性,通过增压风道流动横截面积沿空气流动方向逐渐增大的设置,提高风道内气体的压力,待护理的衣物置于所述衣物护理机内腔,且所述衣物的宽度方向为沿所述引风风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位于两侧喷射风道之间;所述引风风道的设置能够将风道内的气流延伸分散,出风口的设置拓宽了出风宽度,使得在工作时能够沿衣物的宽度对其进行全面护理,并结合两侧喷射风道的设置,使风道出风气流能够定向吹向衣物的前后表面,并沿衣物表面流动,实现定向塑形、除异味及杀菌等效果,同时提高气流利用效率,有助于节约能源;另外利用所述引风风道和所述喷射风道流动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增压风道流动横截面积的设置,在所述增压风道内经过增压的气体依次进入所述引风风道和所述喷射风道后,在风机功率不变所述风道出风结构内进风量不变的情况下,所述流动横截面积的减小能够增加流体速度,有效增加出风速度,进而有效增强了作用于衣物表面气流的速度和强度,有效塑形、除异味及除菌等效果,护理效果更佳,且能够缩短护理周期,用户体验;在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所述喷射风道的进一步限定,进一步提高了出风速度及强度,同时结合所述增流结构的设置,有效引入所述风道出风结构外的气体,增加循环风量,提高护理效果。提升塑形、除异味及除菌等护理效果;另外,通过所述分流板、所述增流板形状的设置,减少结构对流体的阻力,避免能量损失,确保出风速度及强度,结合整流结构的设置,减弱或消除涡流,整体优化所述风道出口结构内的气体流动情况,提高护理效果。
实施例4
请参照图10-11,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衣物护理机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风道出风结构与衣物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衣物护理机,其包括护理机本体80以及实施例1-3任一所述的风道出风结构,进风风道10或增压风道20贯穿固定于护理机本体80,增压风道20和/或喷射风道40内设置有加热器和负离子发生器(图均未示)。使用时,待护理的衣物70悬挂固定于护理机本体80内腔中,且衣物70的宽度方向为沿引风风道30的延伸方向设置,并位于两侧喷射风道40之间,喷射风道40内的空气流动方向与衣物70表面形成一锐角β,以便更好地对衣物进行护理,提高塑形、除味及杀菌等护理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4所提供的衣物护理机其出风结构设置合理,出风速度及强度高,气体循环效果好,衣物护理效果及护理效率高,有助于缩短护理周期,提升用户体验及节约能源。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