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正反螺旋凸纹罗拉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横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针织横机正反螺旋凸纹罗拉棍装置。
背景技术:
罗拉是针织横机中用于牵拉编织物的装置,其作用是将针床编织出的织物牵引下拉。由于罗拉与针床具有一定的距离,而编织物在针床成圈时纱线和线圈都处于绷紧状态,织物的线圈在成圈后脱离针床的针钩,由于纱线具有弹性存在,所以成圈后织物就会从织片的两边往中间收缩。现有的罗拉,见图1,对成圈后的织物只能施加一个向下的牵引力,这种现象不利于织物的编织成圈、翻针,容易导致翻针漏针。由于现有的罗拉装置只能起到往下牵拉织物,而不能对织物起到既能往下牵拉又能对织物左右牵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既能对织物垂直上下牵拉又能同时对织物左右牵拉的针织横机正反螺旋凸纹罗拉棍装置,使织物线圈相对于针床保持垂直上下状态,有利保证了织物的编织成圈、翻针不易漏针。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针织横机正反螺旋凸纹罗拉棍装置,包括第一罗拉棍和第二罗拉棍,所述第一罗拉棍与第二罗拉棍的表面由外往内相对旋转接触后牵拉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罗拉棍表面均布有完整齿型,所述第二罗拉棍表面从中间往两端开设有正反螺旋状的凸纹,所述凸纹与完整齿型接触牵拉编织物。本实用新型将夹持在两罗拉棍之间的编织物保证有往下的牵拉力又有对夹持在中间的编织物有往左右牵拉的力,使得夹持在中间的编织物上下左右都处于张紧的状态,使织物线圈相对于针床保持垂直上下状态,有利保证了织物的编织成圈、翻针不易漏针。
进一步,所述第二罗拉棍中部的凸纹长度大于两侧螺旋状凸纹的长度,保证有往下的牵拉力。
进一步,所述凸纹上设有与完整齿型啮合的齿纹。
或者,所述凸纹为光滑表面。
进一步,所述第二罗拉棍在凸纹之间为光滑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夹持在两罗拉棍之间的编织物保证有往下的牵拉力又有对夹持在中间的编织物有往左右牵拉的力,使得夹持在中间的编织物上下左右都处于张紧的状态,使织物线圈相对于针床保持垂直上下状态,有利保证了织物的编织成圈、翻针不易漏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罗拉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牵拉编织物的受力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牵拉编织物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牵拉编织物的受力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牵拉编织物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参见图2-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织横机正反螺旋凸纹罗拉棍装置,包括第一罗拉棍1和第二罗拉棍2,所述第一罗拉棍1与第二罗拉棍2的表面由外往内相对旋转接触后牵拉编织物,所述第一罗拉棍1表面均布有完整齿型,所述第二罗拉棍2表面从中间往两端开设有正反螺旋状的凸纹3,所述凸纹3与完整齿型接触牵拉编织物。
本实施例所述第二罗拉棍2中部的凸纹长度大于两侧螺旋状凸纹的长度,保证有往下的牵拉力。所述凸纹3上设有与完整齿型啮合的齿纹。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编织物4夹持在第一罗拉棍1和第二罗拉棍2中部,此时凸纹上的齿纹与完整齿型啮合,第一罗拉棍1逆时针转动,第二罗拉棍2顺时针转动,中部的凸纹3与完整齿型产生对编织物的向下牵拉力,中部两侧的螺旋状的凸纹3与完整齿型产生对编织物的左右牵拉力,从而保证夹持在两罗拉棍之间的编织物有往下的牵拉力又有对夹持在中间的编织物有往左右牵拉的力,使得夹持在中间的编织物上下左右都处于张紧的状态,使织物线圈相对于针床保持垂直上下状态,有利保证了织物的编织成圈、翻针不易漏针。
实施例二
参见图5-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述凸纹3为光滑表面。即本实施例所述第二罗拉棍2表面光滑无齿型从中间往两端设有正反螺旋状的凸纹3。
其余结构和功能均可以参考实施例一。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