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叠收纳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收纳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卷叠收纳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升,除了会为生活用品或电子设备等进行消费,也会根据自身的爱好购买一些化妆品、和名贵衣物等物品。
其中,化妆品具有器皿装载,可直接放置于收纳盒内进行收纳;而名贵的衣物则通常会被直接悬挂于衣柜中进行收纳,以减少折叠对衣物的影响。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衣物的悬挂过程始终会受到重力作用,若是将衣物长时间悬挂,容易导致衣物长期受力而出现变形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衣物收纳过程中出现变形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卷叠收纳装置及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卷叠收纳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卷叠收纳装置,包括芯柱、卷叠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芯柱呈长条柱状,所述卷叠组件有多组,多组所述卷叠组件用于沿芯柱的周向卷叠于芯柱上;所述卷叠组件包括卷叠板和支撑件,相邻两组所述卷叠组件中的两块卷叠板转动连接,且处于展开状态时最靠近芯柱的卷叠组件中的卷叠板与芯柱相连接;多组所述卷叠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多块所述卷叠板可处于同一平面;所述支撑件设于卷叠板上,所述支撑件远离自身相连卷叠板的一端设为抵接部;所述卷叠组件与芯柱处于卷叠状态时,所述抵接端抵接于芯柱外侧壁或抵接于处于相邻内圈的卷叠板表面,以使所述卷叠板与芯柱之间或卷叠板与相邻内圈的卷叠板之间形成有收纳腔;所述连接组件用于保持卷叠组件与芯柱之间的卷叠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卷叠组件展开,将需要收纳的衣物放置于卷叠板上;再以芯柱为起始端对卷叠组件进行卷叠,因卷叠板上支撑件的设置,使得卷叠后的卷叠组件与芯柱可形成类螺旋状且用于对衣物进行收纳的收纳腔;接着使用连接组件保持卷叠组件与芯柱之间的卷叠状态,以对衣物进行稳定收纳;相比于对衣物进行折叠或悬挂,本方案能够有效减少衣物起皱和变形的情况,保持收纳中衣物的良好外观形态。
优选的,所述芯柱呈棱柱体状,所述卷叠组件与芯柱处于卷叠状态时,沿垂直于所述芯柱侧壁自芯柱中心向外排布的所述卷叠板与芯柱侧壁相平行;多组所述卷叠组件将芯柱卷叠不低于一圈时,处于最外围的多块卷叠板围设形成有棱柱外框体,所述棱柱外框体的侧棱数量与芯柱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棱柱外框体的侧棱数量与芯柱相同,即使得芯柱外部卷叠每一层中卷叠组件的数量与芯柱的侧壁数量相同,从而便于实现芯柱与卷叠组件之间的卷叠。
优选的,多块所述卷叠板与自身相连支撑件的抵接端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支撑件具有相同的厚度尺寸,便于制造;同时,能够使得卷叠组件与芯柱卷叠后形成腔内高度一致的收纳腔。
优选的,所述芯柱沿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正多边形,所述棱柱外框体的截面形状与芯柱截面成相似关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棱柱外框体的截面与芯柱截面为相似的正多变形,使得卷叠组件与芯柱呈卷叠状态的外部轮廓更加美观。
优选的,所述卷叠板上的所述支撑件有两个,两个所述支撑件沿芯柱的长度方向分别设于卷叠板的两端;多块所述卷叠板处于同一平面时,位于多块所述卷叠板同一端的多个支撑件呈直线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叠板两端均设有支撑件,在卷叠组件与芯柱呈卷叠状态时,两个支撑件能够保持卷叠板与芯柱侧壁之间或卷叠板与相邻内圈卷叠板之间收纳腔的稳定性;同时,位于卷叠板两端的两个支撑件可对卷叠板用于承托衣物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能够对放置于卷叠板上的衣物实现一定的限位作用。
优选的,多组所述卷叠组件与芯柱处于卷叠状态时,位于所述卷叠板一端的所有所述支撑件相拼合以封闭收纳腔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卷叠组件与芯柱处于卷叠状态中,多个支撑件相拼合能够对收纳腔的端部进行封闭,从而形成完全封闭的收纳腔,能够实现对衣物的密封收纳,减少衣物外漏和外物进入收纳腔的情况。
优选的,位于相邻两块所述卷叠板同一端的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设有可收展的限位件,相邻两块所述卷叠板处于同一平面时,所述限位件处于自然展开状态;相邻两块所述卷叠板与芯柱呈卷叠状态时,所述限位件处于收折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卷叠组件展开时,限位件能够使得卷叠板能够的形成平铺状态,且可减少相邻两块卷叠板展开弯折过度而受损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和插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最远离芯柱的卷叠组件设为末端组件,所述连接板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连接于末端组件沿芯柱长度方向的两端;所有所述卷叠组件卷叠于芯柱形成有卷叠柱体,两个所述连接板分别用于与卷叠柱体的两端面相贴合;所述插板设于连接板上,且所述卷叠柱体的两端设有与插板相配合的插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叠组件与芯柱相卷叠形成卷叠柱体时,利用插板与插槽的配合,实现末端组件与卷叠柱体之间的相对固定,从而有效保持卷叠组件与芯柱之间的卷叠状态。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形状与大小适配于卷叠柱体的端面,所述插板位于连接板的外边缘,所述插槽设于卷叠柱体最外围的卷叠组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卷叠柱体的端面相适配,可对卷叠柱体两端的间隙起到良好的遮蔽作用,减少粉尘通过卷叠柱体端部间隙进入用于收纳衣物的收纳腔中,以保持收纳腔中衣物的清洁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卷叠收纳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卷叠收纳方法,采用上述中任意一种卷叠收纳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卷叠组件展开于平面上;
s2、将衣物放置于沿芯柱长度方向排布的两排支撑件之间的卷叠板上;
s3、以芯柱作为起始端沿卷叠组件的排布方向进行卷叠;
s4、至所有卷叠组件与芯柱卷叠形成卷叠柱体,使用连接组件保持卷叠组件与芯柱之间稳定的卷叠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卷叠组件展开,将需要收纳的衣物放置于卷叠板上;再以芯柱为起始端对卷叠组件进行卷叠,因卷叠板上支撑件的设置,使得卷叠后的卷叠组件与芯柱可形成类螺旋状且用于对衣物进行收纳的收纳腔;接着使用连接组件保持卷叠组件与芯柱之间的卷叠状态,以对衣物进行稳定收纳;相比于对衣物进行折叠或悬挂,本方案能够有效减少衣物起皱和变形的情况,保持收纳中衣物的良好外观形态。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能够有效减少衣物起皱和变形的情况,保持收纳中衣物的良好外观形态;
能够使芯柱与卷叠组件之间便于卷叠,且卷叠后形成的卷叠柱体的外部轮廓美观;
能够对收纳腔进行良好的密封,有效外部粉尘进入收纳腔的情况,保持收纳腔内部良好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卷叠组件与正六棱柱芯柱卷叠一圈形成卷叠柱体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卷叠组件相对芯柱处于展开状态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用于展示首端衔接件内衔接板的活动段翻折贴合于固定块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卷叠柱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卷叠组件与正五棱柱芯柱卷叠一圈形成卷叠柱体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卷叠柱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卷叠组件与正四棱柱芯柱卷叠一圈形成卷叠柱体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卷叠柱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卷叠组件与正六棱柱芯柱卷叠两圈形成卷叠柱体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卷叠柱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卷叠组件与正五棱柱芯柱卷叠两圈形成卷叠柱体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卷叠柱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卷叠组件与正四棱柱芯柱卷叠两圈形成卷叠柱体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卷叠柱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卷叠组件与截面呈梯形的芯柱卷叠一圈形成卷叠柱体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卷叠收纳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芯柱;2、卷叠组件;21、卷叠板;22、支撑件;221、外支板;222、内支板;223、抵接板;23、插槽;3、连接组件;31、延伸板;32、连接板;33、插板;4、首端衔接组件;41、衔接板;411、固定段;412、活动段;42、固定块;5、限位纸板;6、第一标准组件;7、第一衔接组件;8、补偿衔接组件;9、第二标准组件;10、末端组件;11、收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卷叠收纳装置。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卷叠收纳装置,包括芯柱1、卷叠组件2和连接组件3,其中,芯柱1呈长条形柱状;卷叠组件2有多组,多组卷叠组件2呈线性排布,且多组卷叠组件2相对于芯柱1存在卷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其中,当多组卷叠组件2与芯柱1处于卷叠状态时,可形成有卷叠柱体。同时,连接组件3用于使卷叠组件2与芯柱1卷叠形成稳定的卷叠柱体。
芯柱1为正n棱柱,n≥3;相应的,卷叠柱体为与芯柱1棱边呈一一对应状的正棱柱状,以使得整个卷叠收纳装置在卷叠状态下更加美观。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芯柱1为正六棱柱,同时,芯柱1为内部中空、两端封闭的柱体。具体的,芯柱1由纸板通过折叠、卷绕与粘接形成。
参照图1和图2,芯柱1的一个侧壁连接有首端衔接组件4,展开的多组卷叠组件2最靠近芯柱1的一个卷叠组件2与首端衔接组件4相连接,以此实现卷叠组件2与芯柱1的连接。
参照图2,首端衔接组件4包括衔接板41和固定块42。其中,衔接板41的长度方向与芯柱1的长度方向相同,且衔接板41靠近芯柱1的侧沿与芯柱1的一条侧棱相连接。本实施例中,衔接板41与芯柱1侧壁为一体成型的纸板,以使衔接板41与芯柱1连接稳定。
参照图2和图3,衔接板41上压制有沿芯柱1长度方向设置的压痕,以形成有均呈矩形板状的固定段411和活动段412;其中,固定段411位于衔接板41靠近芯柱1的一侧,固定段411与芯柱1固定连接,且固定段411与相近的芯柱1一侧壁处于同一平面。活动段412位于衔接板41远离芯柱1的一侧,且活动段412能够绕压痕相对固定段411进行翻折;同时,活动段412所处矩形板的面积与芯柱1一个矩形侧壁的面积相同。
参照图2和图3,固定块42有两个,两个固定块42沿衔接板41的长度方向分别安装在固定段411的两端,且固定块42靠近芯柱1的一侧与芯柱1相连接。同时,将两个固定块42相背离的侧壁设为外侧端面,两个固定块42上的外侧端面分别与芯柱1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面相平齐。
参照图2和图3,当衔接板41的活动段412绕压痕沿靠近芯柱1的方向翻转至与临近的芯柱1侧壁相平行时,衔接板41与芯柱1侧壁形成有类u形槽体;相应的,固定块42的外侧端面呈四边形状,且固定块42外侧端面的形状适配于衔接板41与芯柱1侧壁所形成类u形槽体的端部开口,达到对该类u形槽体端部开口进行封闭的效果。
参照图2和图3,卷叠组件2包括卷叠板21和支撑件22,其中,卷叠板21均呈矩形板状,且相邻两组卷叠组件2中的两块卷叠板21相靠近的边缘为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多块卷叠板21为同一矩形纸板沿卷叠板21的排布方向压制多条压痕形成,以使得相邻两块卷叠板21能够沿压痕进行翻折。
参照图2和图3,当卷叠组件2相对芯柱1处于展开状态时,所有的卷叠板21均可以处于同一平面中。并且,处于展开状态中最靠近芯柱1的卷叠组件2中的卷叠板21与衔接板41的活动段412边缘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衔接板41与卷叠板21由同一块纸板压制压痕形成,以使得衔接板41的活动段412与卷叠板21可相对压痕进行翻折。
参照图2和图3,每块卷叠板21上的支撑件22有两个,两个支撑件22分别沿芯柱1的长度方向安装于卷叠板21的两端;并且,在多块卷叠板21处于同一平面时,处于多块卷叠板21同一端的支撑件22呈直线排布。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2由纸板拼合而成;具体的,支撑件22包括外支板221、内支板222和抵接板223。
参照图2和图3,外支板221位于支撑件22沿芯柱1长度方向远离另一支撑件22的一侧,内支板222位于支撑件22沿芯柱1长度方向靠近另一支撑件22的一侧;外支板221与内支板222的形状与大小均相同,且外支板221与内支板222相互平行。同时,外支板221与芯柱1端面相平齐,以使得卷叠组件2与芯柱1形成的卷叠柱体端面呈平齐状。
参照图1和图2,抵接板223连接于外支板221与内支板222远离卷叠板21的端沿,且抵接板223平行于支撑件22相连的卷叠板21;同时,所有支撑件22的抵接板223与自身相连卷叠板21之间的距离均相同。抵接板223远离自身相连卷叠板21的表面为抵接端,当卷叠组件2与芯柱1卷叠形成卷叠柱体时,抵接板223的抵接端抵接于芯柱1的侧壁或处于相邻内圈的卷叠板21,从而使得卷叠板21与芯柱1或卷叠板21与相邻内圈的卷叠板21之间形成有腔内高度相同的收纳腔11。
参照图1和图2,卷叠柱体内的收纳腔11围绕芯柱1呈类螺旋排布,用于对衣物进行收纳。并且,当卷叠组件2与芯柱1卷叠形成卷叠柱体时,位于卷叠板21同一端的支撑件22相拼接形成与收纳腔11端部开口相适配的类螺旋条,用于对收纳腔11的端部开口进行封闭。
参照图2和图3,相邻两个卷叠板21同一端的支撑件22之间安装有限位件,本实施例中,限位件为压制有压痕的限位纸板5;限位纸板5连接于相邻两个支撑件22的抵接板223上,且限位纸板5上的压痕与相邻两块卷叠板21上的压痕长度方向相同。以使得卷叠板21相对芯柱1进行卷叠时,限位纸板5能够沿自身压痕进行翻折进入收折状态;同时,当相邻两块卷叠板21处于同一平面时,限位纸板5展开呈自然平板状,对相邻两块卷叠板21上的支撑件22进行拉紧。
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卷叠组件2围绕芯柱1卷叠一圈形成卷叠柱体时,卷叠组件2的数量为n-1组;其中,第1组至第n-2组的卷叠组件2均相同。下面为方便描述,将第1组至第n-2组的卷叠组件2设为第一标准组件6,将n-1组卷叠组件2设为末端组件10。第一标准组件6的卷叠板21与末端组件10的卷叠板21大小、形状均相同,同时在卷叠柱体中,首端衔接件中固定块42、第一标准组件6中支撑件22、末端组件10中的支撑件22依次相连可形成闭合的正n边形环。
参照图1和图4,当芯柱1为正六棱柱,即n=6时,卷叠组件2总计有5组;其中,第一标准组件6有4组,末端组件10有1组。并且在卷叠柱体中,首端衔接件中固定块42、第一标准组件6中支撑件22、末端组件10中的支撑件22依次相连可形成闭合的正六边形环。
参照图5和图6,,芯柱1为正五棱柱,即n=5时,卷叠组件2总计有4组;其中,第一标准组件6有3组,末端组件10有1组。并且在卷叠柱体中,首端衔接件中固定块42、第一标准组件6中支撑件22、末端组件10中的支撑件22依次相连可形成闭合的正五边形环。
参照图7和图8,芯柱1为正四棱柱,即n=4时,卷叠组件2总计有3组;其中,第一标准组件6有2组,末端组件10有1组。并且在卷叠柱体中,首端衔接件中固定块42、第一标准组件6中支撑件22、末端组件10中的支撑件22依次相连可形成闭合的正四边形环。
参照图1,连接组件3用于使卷叠组件2与芯柱1卷叠形成稳定的卷叠柱体,具体的,连接组件3包括延伸板31、连接板32和插板33。其中,延伸板31的一端与末端组件10中的卷叠板21相连接,且延伸板31用于贴合在卷叠柱体最外围的卷叠板21上。连接板32有两块,两块连接板32分别转动连接于延伸板31沿卷叠柱体长度方向的两个端沿,本实施例中,连接板32与延伸板31为同一块纸板,且连接板32与延伸板31之间压制有压痕,使得连接板32与延伸板31能够沿压痕进行翻折。
参照图1,连接板32的形状、大小均适配于卷叠柱体长度方向的端面,以使得连接板32能够对卷叠柱体两端的间隙起到遮蔽作用。插板33数量有两个,两个插板33分别位于连接板32不相邻的两个侧沿上,且插板33与连接板32之间压制有压痕,以使得插板33与连接板32之间能够沿压痕进行翻折;相应的,位于卷叠柱体最外围的卷叠组件2上设有与插板33相配合的插槽23,利用插板33与插槽23的配合,实现末端组件10与卷叠柱体之间的相对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卷叠收纳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将卷叠组件2展开,将需要收纳的衣物放置于卷叠板21上;再以芯柱1为起始端对卷叠组件2进行卷叠,因卷叠板21上支撑件22的设置,使得卷叠后的卷叠组件2与芯柱1可形成类螺旋状且用于对衣物进行收纳的收纳腔11。
在卷叠组件2与芯柱1相卷叠形成卷叠柱体时,继续翻转卷叠柱体以使延伸板31包覆贴合在卷叠柱体最外围的卷叠板21上,将两个连接板32翻折贴合在卷叠柱体的两端。再利用插板33与插槽23的配合,实现末端组件10与卷叠柱体之间的相对固定,保持卷叠组件2与芯柱1之间的卷叠状态,以对衣物进行稳定收纳。
实施例2:
参照图9和图1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卷叠收纳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卷叠组件2围绕芯柱1卷叠两圈形成卷叠柱体,此时,卷叠组件2的数量为2n-1组;其中,第1组至第n-2组的卷叠组件2均相同,第n-1组卷叠组件2用于衔接第n组卷叠组件2,且第n+1组至第2n-2组的卷叠组件2均相同。
下面为方便描述,将第1组至第n-2组的卷叠组件2设为第一标准组件6,将第n-1组卷叠组件2设为第一衔接组件7,将第n组设为补偿衔接组件8,将第n+1组至第2n-2组的卷叠组件2设为第二标准组件9,将第2n-1组卷叠组件2设为末端组件10。在卷叠柱体中,首端衔接件中固定块42、第一标准组件6中支撑件22、第一衔接组件7的支撑件22、补偿衔接组件8中支撑件22、第二标准组件9中的支撑件22、末端组件10中的支撑件22依次相连可形成环绕两周且呈闭合状的正n边形环。
参照图9和图10,当芯柱1为正六棱柱,即n=6时,卷叠组件2总计有11组;其中,第一标准组件6有4组,第一衔接组件7有1组,补偿衔接组件8有1组,第二标准组件9有4组,末端组件10有1组。并且在卷叠柱体中,首端衔接件中固定块42、第一标准组件6中支撑件22、第一衔接组件7的支撑件22、补偿衔接组件8中支撑件22、第二标准组件9中的支撑件22、末端组件10中的支撑件22依次相连可形成环绕两周且呈闭合状的正六边形环。
参照图11和图12,当芯柱1为正五棱柱,即n=5时,卷叠组件2总计有9组;其中,第一标准组件6有3组,第一衔接组件7有1组,补偿衔接组件8有1组,第二标准组件9有3组,末端组件10有1组。并且在卷叠柱体中,首端衔接件中固定块42、第一标准组件6中支撑件22、第一衔接组件7的支撑件22、补偿衔接组件8中支撑件22、第二标准组件9中的支撑件22、末端组件10中的支撑件22依次相连可形成环绕两周且呈闭合状的正五边形环。
参照图13和图14,当芯柱1为正四棱柱,即n=4时,卷叠组件2总计有7组;其中,第一标准组件6有2组,第一衔接组件7有1组,补偿衔接组件8有1组,第二标准组件9有2组,末端组件10有1组。并且在卷叠柱体中,首端衔接件中固定块42、第一标准组件6中支撑件22、第一衔接组件7的支撑件22、补偿衔接组件8中支撑件22、第二标准组件9中的支撑件22、末端组件10中的支撑件22依次相连可形成环绕两周且呈闭合状的正四边形环。
实施例3:
参照图1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卷叠收纳装置,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芯柱1为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四棱柱,相应的,当卷叠组件2与芯柱1卷叠形成的卷叠柱体也为截面呈等腰梯形的四棱柱。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卷叠收纳方法。
参照图16,一种卷叠收纳方法,采用上述任意一种卷叠收纳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卷叠组件2展开于平面上,以使处于展开卷叠组件2上的卷叠板21处于同一平面。
s2、将衣物放置于沿芯柱1长度方向排布的两排支撑件22之间的卷叠板21上,利用卷叠板21对衣物进行承托。
s3、以芯柱1作为起始端沿卷叠组件2的排布方向进行卷叠,因卷叠板21上支撑件22的设置,使得卷叠后的卷叠组件2与芯柱1可形成类螺旋状且用于对衣物进行收纳的收纳腔11。
s4、至所有卷叠组件2与芯柱1卷叠形成卷叠柱体,继续翻转卷叠柱体以使延伸板31包覆贴合在卷叠柱体最外围的卷叠板21上;将两个连接板32翻折贴合在卷叠柱体的两端,再将插板33与相适配的插槽23相插接。以此实现末端组件10与卷叠柱体之间的相对固定,保持卷叠组件2与芯柱1之间的卷叠状态。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