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滚筒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领域,尤其是一种双滚筒洗衣机。
背景技术:
洗衣机是一种能够洗涤衣物的家用电器,干衣机则是一种能够干燥衣物的家用电器。近年来,集洗衣和干衣功能于一体的洗干一体机也已经广泛使用。在下文中,为便于说明,将洗衣机、干衣机以及集洗衣和干燥功能于一体的洗干一体机统称为洗衣机。
洗衣机一般分为波轮式和滚筒式,波轮式洗衣机的电机轴与洗涤筒轴一般均为竖直设置,为顶开门式;滚筒式的电机轴与洗涤筒轴一般均为水平设置,有顶开门式和前开门式。传统的滚筒洗衣机一般采用前开门式,直接安装在地面上使用。由于洗衣机的衣物投入口比较低,用户在将衣物放入洗衣机中和从洗衣机中取出衣物造成了很多的不方便。
一般情况下,每个家庭只拥有一台洗衣机,为了洗涤不同类型的衣物,要使用或开动洗衣机若干次。例如,衣物可能分为成人衣物以及内衣和儿童衣物,为了洗涤后两者和前者,需要使用两次洗衣机。因此,需要花费很多的洗涤时间且消耗很多的能量。而且考虑到节约能量,当洗涤少量衣物时,使用现有技术中的大型洗衣机不是优选的。大型洗衣机中设置的洗涤过程一般消耗大量的水,耗电量也大。
还有,由于洗涤过程预期的衣物量较大,所以洗涤时间相对较长。此外,大型洗衣机设置有洗涤过程,预期的主要是一般衣物,可能不适合洗涤诸如内衣或幼儿衣物等精细的衣物。而且,在经常洗涤少量衣物的情况下,大型洗衣机也是不合适的。消费者为了洗涤适当大的装载量的衣物而将衣物收集若干天或更长时间。考虑到卫生方面的因素,将内衣、儿童衣物以及类似物件长时间放置是无益的。如果这样的衣物长时间放置,污垢将粘附在衣物上,导致污垢不能彻底清除的问题。
因此,提供在传统的大型洗衣机的基础上,增设一容量小得多的小型洗衣机的必要性增大。然而,尽管是小型的,但考虑到空间利用情况,在一个家庭里设置两台洗衣机并不是优选的。
在先前的专利中,我们提供与本申请结构类似的双滚筒洗衣机,但是其驱动部件采用了直驱电机,即直接在两个外筒后部分别设置有直驱电机,直驱电机功率大,但是价格昂贵,但是电机容易烧坏,而皮带轮式的普通电机价格便宜,功率低是经济型的选择,但是噪音较大,我们在皮带传动的基础上,将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一体连接设计,减震降噪效果明显。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经济型且减震降噪效果好的双滚筒洗衣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双滚筒洗衣机,其包括:第一外筒、第二外筒、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上分别设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连为一体,第一外筒和/或第二外筒上设有配重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外筒内设有第一滚筒,所述第一电机通过传动部件与第一滚筒驱动连接;第二外筒内设有第二滚筒,所述第二电机通过传动部件与第二滚筒驱动连接。
进一步,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上下设置,第一电机设置于第一外筒的左上、或右上部;第二电机设于第二外筒的左下、或右下部。
进一步,在水平方向上第一电机的至少部分与第一外筒相重合,在竖直方向上第一电机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外筒相重合;在水平方向上第二电机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外筒相重合,在竖直方向上第二电机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外筒相重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相对外壳的中心设置于左右相反、上下相对的对角线位置。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经连接件相连为悬挂总成,悬挂总成经减震件安装于洗衣机外壳内;第一洗涤单元和/或第二洗涤单元上设有配重结构,配重结构至少对应匹配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所设电机的重量。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电机设于第一外筒的外筒底的外周,第二电机设于第二外筒的外筒底的外周;配重结构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外筒和/或第二外筒的前端,设于第一外筒和/或第二外筒的前端的配重结构的质量大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质量之和;优选的,第一外筒的下端外周处设有配重件,配重件的质量大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质量之和。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经连接件相连,连接件包括将第一外筒的筒口侧与第二外筒的筒口侧相连接的前连接件,配重结构包括前连接件。
在上述方案中,悬挂总成与至少一个减震件的一端相连,各减震件的另一端均与外壳相连,各减震件对悬挂总成施加外力的合力为弹性吊装力,弹性吊装力方向与第一外筒的轴线和第二外筒的轴线共处的平面的交点为弹性中心;配重结构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大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之和。
在上述方案中,设于第一外筒和/或第二外筒筒口侧的配重结构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大致等于第一洗涤外筒后部所设第一电机、第二外筒后部所设第二电机、第一外筒的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重量差、第二外筒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重量差的力矩之和。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可以为普通的具有连通筒内外脱水孔的筒状结构;也可以为,在洗衣机执行洗涤程序时形成盛水容器的无孔内筒。同时,上述的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可以为普通滚筒洗衣机的筒状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的任一仅对滚筒进行支撑的支撑架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双滚筒洗衣机,包括:第一外筒、第二外筒、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内分别设有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第一电机通过传动部件与第一滚筒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通过传动部件与第二滚筒驱动连接。所述传动部件优选采用皮带轮,本发明中两个滚筒均采用皮带传动,结构简单,降低了洗衣机成本,且在皮带传动的基础上,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一体连接,减震降噪效果明显。
通过在第一外筒和/或第二外筒上设置于电机重量相匹配对应的配重结构,以抵消洗衣机两个外筒的前后重量偏差,进而在洗衣机工作时稳定机体,同时给予各组件足够的空间使其不被所产生的机械震动互相影响,并降低其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
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效果显著,示意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至图5是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中双滚筒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双滚筒洗衣机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说明:
1、第一洗涤单元;2、第二洗涤单元;3、连接件;4、外壳;5、配重结构;6、减震件;10、悬挂总成;101、第一外筒;102、第一内筒;103、第一电机;104、第一皮带轮;105、第一皮带;106、第一外筒底;201、第二外筒;202、第二内筒;203、第二电机;204、第二皮带轮;205、第二皮带;206、第二外筒底;31、前连接件;32、后连接件;51、上配重件;52、下配重件;61、挂簧;62、减震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滚筒洗衣机,包括:第一洗涤单元1、第二洗涤单元2、第一外筒101、第二外筒201、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所述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内分别设有第一内筒102和第二内筒202,所述第一电机103通过传动部件与第一内筒102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03通过传动部件与第二内筒202驱动连接。
本发明中,第一洗涤单元1中包括第一内筒102、第一外筒101、第一电机103以及连接第一内筒101并传递第一电机103驱动力的第一皮带轮104及第一皮带105;第二洗涤单元2中包括第二内筒202、第二外筒201、第二电机203以及连接第二内筒201并传递第二电机203驱动力的第二皮带轮204及第二皮带205。
本发明中,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均未采用直驱电机,而是通过传动部件传送驱动动力,从而降低了双滚筒洗衣机的成本,使得双滚筒洗衣机更加经济化。且本发明采用的电机采用传动部件传送动力,对电机具有保护作用,避免了负载过大造成电机损坏。
本双滚筒洗衣机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内筒102的第一皮带轮104和连接所述第二内筒202的第二皮带轮204,所述第一电机103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104,所述第二电机203的驱动端设置有第二皮带轮204,所述传动部件包括传动皮带,所述第一皮带轮104与所述第一皮带105通过传动皮带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204与所述第二皮带205轮通过传动皮带驱动连接。本发明的双滚筒洗衣机采用皮带传送动力,如此,在负载过大时,皮带打滑,从而保护了电机,使得整机运行稳定,延长了双滚筒洗衣机的寿命。
所述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电机103安装在第一外筒101上远离所述第二外筒201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机203安装在第二外筒201上远离所述第一外桶的一侧。
具体的,所述双滚筒洗衣机包括外壳4,所述外壳4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所述外壳4内位于所述第一外筒101顶部两侧形成有两个第一容纳空间108,所述外壳4内位于所述第二外筒201底部两侧形成两个第二容纳空间209,所述第一电机103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8内,所述第二电机203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09内。本双筒洗衣机的外筒为圆柱筒体,其安装在外壳4内后,与外壳4自然地形成有适于容纳电机的空间,电机容纳在这些自然形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了外壳4内的空间,结构设计合理。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6所示,所述第一电机103设置在任一所述的第一容纳空间108内,所述第二电机203设置在外壳4内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08呈对角线设置的第二容纳空间209内。该方案中,两个电机呈对角线布置,两个电机均工作时,两者相互牵制,具有减震降噪的效果。
具体的,所述第一外筒101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挂簧61,所述挂簧61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外筒10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壳4上,所述第一电机103与所述挂簧61错位设置。通过第一电机103与挂簧61错位设置,第一电机103和挂簧61相互不影响。第一电机103安装在第一外筒101的筒壁上位于第一外筒101后部的一侧。
再者,所述第二外筒201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减震杆62,所述减震杆6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外筒10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壳4上,所述第二电机203与所述减震杆62错位设置。通过,第二电机203与减震杆62错位设置,第二电机203和减震杆62相互不影响。
所述第一电机103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筒101上两侧挂簧61之间的筒壁上,所述第二电机203设置在所述第二外筒201上两侧减震杆62之间筒壁上。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通过连接件3连接为一体,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上位于所述连接件3的两侧形成有两个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三容纳空间内。
其中,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由上至下设置在外壳4内,两者之间的连接处的连接件3的两侧分别与外壳4之间形成了所述的两个第三容纳空间,所述两个电机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第三容纳空间内。该实施例合理利用了外壳4内部空间,结构设计紧促,不影响外壳4的结构。外壳4的结构可保持先前的规格,不必要增大设计来容纳两个电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和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电机的安装进行说明。
本实施中,双滚筒洗衣机包括外壳4,所述外壳4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第一电机103通过安装架紧固在所述第一外筒101上,第二电机203通过安装架安装在第二外筒201上。
在另一种可替代的方案中,电机也可以紧固在外壳4上,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均通过安装架固定在外壳4上。
实施例四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至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第一电机103与第二电机203之间、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分别与洗衣机外壳4左右两侧、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分别与洗衣机外壳4上下两端、第一外筒101与第二外筒201之间距离关系的限定,在能够有效地降低洗衣机成本,并产生明显降噪效果的前提下,达到不影响洗衣机正常工作且不降低工作效率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经连接件相连为悬挂总成,悬挂总成经减震件安装于洗衣机外壳4内;第一、二电机分别位于第一洗涤单元左上侧或右上侧、第二洗涤单元左下侧或右下侧的位置,且第一电机103与洗衣机外壳4之间的最小距离及第二电机203与洗衣机外壳4之间的最小距离,均大于第一外筒101与第二外桶201之间的最小距离d。
本实施例中,第一外筒101与洗衣机外壳4左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左,第一外筒101与洗衣机外壳4右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1右;第二外筒201与洗衣机外壳4左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2左,第二外筒201与洗衣机外壳4右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为d2右;d1左和d2左中的最小值为dmin左;d1右和d2右中的最小值为dmin右。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03设于第一外筒101左侧时,第一电机103与洗衣机外壳4左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d1左与dmin左的比值大于0.8;第一电机103设于第一外筒101右侧时,第一电机103与洗衣机外壳4右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d1右与dmin右的比值大于0.8;第二电机203设于第二外筒201左侧时,第二电机203与洗衣机外壳4左侧壁之间的距离d2左与dmin左的比值大于0.8;第二电机203设于第二外筒201右侧时,第二电机203与洗衣机外壳4右侧壁之间的距离d2右与dmin右的比值大于0.8。以使得工作时外筒与洗衣机外壳4均拥有足够的空间,进而在其工作时,不会彼此之间相互碰撞而导致元件的损坏,同时不需要扩大外壳4以造成材料及空间的浪费。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03至少部分低于第一外筒101的顶端高度;第二电机203至少部分高于第二外筒201的底端高度,以使得电机至少部分在竖直方向上与外筒相重合,以缩减整个悬挂总成的竖直高度,令双滚筒洗衣机的整机高度降低。
本实施例中,洗衣机外壳4上安装有处于第一外筒101上方、不与第一外筒101相连的顶部组件,第一外筒101与顶部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电机103与顶部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洗衣机外壳4上安装有处于第二外筒201下方向、不与第二外筒201相连的底部组件,第二外筒201与顶部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电机203与底部组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以此在不影响洗涤单元正常工作的的情况下,优化了洗衣机内两处洗涤单元在洗衣机外壳4内,及洗涤单元内的空间排布。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电机103设置于第一外筒101的左侧、第二电机203设置于第二外筒201的左侧;或者,第一电机103设置于第一外筒101的右侧、第二电机203设置于第二外筒201的右侧,利用在第一洗涤单元1和/或第二洗涤单元2上加装的配重结构5进行调平处理,同样可达到对两个洗涤单元分别、或同时工作的使用效果(未在附图中注明)。
实施例五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至四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第一洗涤单元1和/或第二洗涤单元2上增加设置了配重结构5,并对配重结构5进行限定,其配重结构5至少对应匹配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所设电机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经连接件相连为悬挂总成10,悬挂总成10经减震件6安装于洗衣机外壳4内。第一电机103及第二电机203分别设于第一外筒101的外筒底的外周与第二外筒201的外筒底的外周;配重结构5的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外筒101和/或第二外筒201的前端,设于第一外筒101和/或第二外筒201的前端的配重结构5的质量大于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的质量之和;优选的,第一外筒101的下端外周处设有配重件,配重件的质量大于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质量之和。以此更好的平衡洗衣机外壳4内各组件的分配,使用更经济的方式,达到到在各组件在未工作时重量分布均匀,同时使得各组件均能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经连接件3相连,连接件3包括将第一外筒101的筒口侧与第二外筒201的筒口侧相连接的前连接件31,配重结构5包括前连接件31。
悬挂总成10与至少一个减震件6的一端相连,各减震件6的另一端均相连洗衣机外壳4,各减震件6对悬挂总成10施加外力的合力为弹性吊装力,弹性吊装力方向与第一外筒101的轴线和第二外筒201的轴线共处的平面的交点为弹性中心;配重结构5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大于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之和,设于第一外筒101和/或第二外筒201筒口侧的配重结构5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大致等于第一外筒101后部所设第一电机103、第二外筒201后部所设第二电机203、第一外筒101的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重量差、第二外筒201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重量差的力矩之和,进而稳定在洗衣机工作时稳定机体,同时给予各组件足够的空间使其不被所产生的机械震动互相影响,并降低其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
实施例六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双滚筒洗衣机,包括外壳4,设置在外壳4内上下设置的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相连构成悬挂总成10,悬挂总成10经减震机构安装于外壳4内,悬挂总成10上设有用于调整悬挂总成10的重心的配重结构5,从而能实现双滚筒洗衣机在各种工况下的洗涤、漂洗、脱水时振动稳定性及低噪音性能。
具体的,所述的第一洗涤单元1包括第一外筒101和同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外筒101内的第一内筒102以及驱动第一内筒102转动的第一电机103,所述第二洗涤单元2包括第二外筒201和同轴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外筒201内的第二内筒202以及驱动第二内筒202转动的第二电机203,所述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两侧分别通过减震件6悬挂在外壳4上,所述第一外筒101和第二外筒201通过连接件3相连构成悬挂总成10。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均可以为普通的滚筒洗涤装置;也可以为将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设置为在执行洗涤程序时构成盛水容器的无孔滚筒。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可以为直驱电机,也可以为皮带轮电机。例如:在电机为直驱电机时,直驱电机同轴安装于外筒底的外侧,直驱电机的转子经穿过外筒底的电机轴与内筒相连;洗涤单元包括直驱电机、电机轴,和安装于外筒上用于支撑电机轴的轴套、安装座等等,还可以包括用于电机输出动力进行可调节分配的减速离合器等。还例如:在电机为皮带轮电机时,皮带轮电机包括安装于外筒外部的电机,外筒底外侧同轴安装的皮带轮,电机的输出轴经皮带与皮带轮传动连接;第一洗涤单元1包括电机,和安装于外筒上用于支撑电机轴的轴套、安装座等等,还可以包括用于电机输出动力进行可调节分配的减速离合器等。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如图2所示,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直接连接为一体,例如,将第一洗涤单元1的第一外筒101和第二洗涤单元2的第二外筒201直接由一体件构成,或者在第一外筒101上设置连接部使第二外筒201与连接部相连以使二者直接相连等等。也可以如图1所示,经连接件3连接为一体,以形成悬挂总成10。相连后的悬挂总成10重心较高、总重较大,存在着运行过程中难平衡、振动过大等问题,因此需在第一洗涤单元1和\或第二洗涤单元2上设置较大质量的配重结构5。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悬挂总成10上设置配重结构5,其目的一是对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相连后形成的悬挂总成10进行配平,以减小洗衣机运行过程中的偏心振动;目的二是对悬挂总成10整体进行增重,提高抗振惯性,减小振动幅度。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双滚筒洗衣机驱动悬挂总成10经配重结构5调平后需满足以下配平条件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配平条件如下:
第一配平条件
在竖直上下方向上,悬挂总成10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低于第一洗涤单元1的旋转轴线、高于第二洗涤单元2的旋转轴线,总成的重心位于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所组成悬挂总成10的中间位置,以保证整机运行的平稳性。上述的第一洗涤单元1的旋转轴线为第一内筒102的轴线,第二洗涤单元2的旋转轴线为第二内筒202的轴线。
优选地,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悬挂总成10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位于第二洗涤单元2旋转轴线与第二洗涤单元2上边界,悬挂总成10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位于整体高度中间偏下方的位置,相对降低了重心的高度,使得整机运行时更为平稳,避免了洗衣机在脱水时产生较大振动、噪音等问题。上述的第二洗涤单元2上边界为第二外筒201的最顶端。
在水平左右方向上,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相连后,第一洗涤单元1的旋转轴线和第二洗涤单元2的旋转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中,悬挂总成10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与上述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小于10mm。优选地,悬挂总成10上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与第二洗涤单元2的旋转轴线所处的竖直垂面小于10mm,且与第一洗涤单元1的旋转轴线所处的竖直垂面小于10mm。
在水平前后方向上,所述悬挂总成10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第一洗涤单元1重心在第一洗涤单元1旋转轴线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小于20mm,或者所述悬挂总成10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第二洗涤单元2重心在第二洗涤单元2旋转轴线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小于20mm的位置。优选地,所述悬挂总成10的重心在第一洗涤单元1旋转轴线、或第二洗涤单元2旋转轴线方向上位于第一洗涤单元1重心和第二洗涤单元2重心之间的位置。上述的第一洗涤单元1重心,为构成第一洗涤单元1的全部组件和在第一洗涤单元1上设置的、或与第一洗涤单元1连接的配重结构5的总体的重心;第二洗涤单元2重心,为构成第二洗涤单元2的全部组件和在第二洗涤单元2上设置的、或与第二洗涤单元连接的配重结构5的总体的重心。
第二配平条件
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洗涤单元1的旋转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5度;第二洗涤单元2的旋转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5度。
在水平方向上,第一洗涤单元1的旋转轴线和第二洗涤单元2的旋转轴线共处的平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85度。
第三配平条件
所述的减震机构至少包括受外力可产生轴线弹性伸缩的减震件6,减震件6的一端与悬挂总成10相连、另一端与外壳4相连,减震件6与悬挂总成10相连处为悬挂总成10的吊装点;悬挂总成10上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与吊装点在第一洗涤单元1的旋转轴线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小于30mm;且悬挂总成10上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与吊装点在第二洗涤单元2的轴线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小于30mm。上述的减震件6为可在轴向上产生伸缩位移的减震部件,例如:减震弹簧、减震挂簧、气压杆、液压杆等等现有可实现轴向弹性伸缩移动的任一或组合的部件。
所述的减震机构可以包括多个减震件6,悬挂总成10与多个减震件6的一端相连,各减震件6的另一端均与外壳4相连,以增强悬挂总成10的支撑稳定性。各减震件6对悬挂总成10施加外力的合力为弹性吊装力,弹性吊装力方向与第一洗涤单元1的轴线和第二洗涤单元2的轴线共处的平面的交点为弹性中心。通过调整设置在第一洗涤单元1和\或第二洗涤单元2前端的配重结构5的重量和位置,使得双滚筒洗衣机悬挂总成10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位置发生移动,悬挂总成10上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与弹性中心之间的距离小于30mm;优选的,悬挂总成10上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与弹性中心在第一洗涤单元1的旋转轴线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小于25mm,且悬挂总成10上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与弹性中心在第二洗涤单元2的旋转轴线上的投影之间的距离小于25mm。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得出悬挂总成10设置配重结构5后的重心:
第一种方式
不设配重结构5时,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2单元分别的初始重心g初;在第一洗涤单元1和\或第二洗涤单元2上设置用于调平的配重结构5后,计算得出设置配重结构5后悬挂总成10的重心位置g总,第一洗涤单元1质点的坐标为m1(x1;y1;z1),第二洗涤单元2质点的坐标为m2(x2;y2;z3),配重结构5质点的坐标为m3(x3;y3;z3),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悬挂总成10的重心坐标为g总为:
x总=∑mi*xi/∑mi=(m1*x1+m2*x2+m3*x3)/(m1+m2+m3);
y总=∑mi*yi/∑mi=(m1*y1+m2*y2+m3*y3)/(m1+m2+m3);
z总=∑mi*zi/∑mi=(m1*z1+m2*z2+m3*x3)/(m1+m2+m3);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增加了配重结构5后,双滚筒洗衣机悬挂总成10的重心是否满足双滚筒洗衣机悬挂总成调平后上述调平条件中的任一,若不满足上述调平条件任一范围内,则通过调整配重结构5质点x轴、y轴、z轴方向上的坐标x3、y3、z3和\或调整配重结构5质点的重量m3,使其满足上述实施例中洗衣机悬挂总成10调平条件的至少一种状况。
上述第一洗涤单元1质点为构成第一洗涤单元1的各组件总成的重心位置,第二洗涤单元2质点为第二洗涤单元2的各组件总成的重心位置,配重结构5质点为配重结构5的各组成部分总成的重心位置。上述的各质点坐标值为在水平左右方向的x轴、在水平前后方向的y轴、在竖直上下方向的z轴上相对基准点的距离,所述的基准点可以为认为设定的任一位置。
第二种方式
通过悬挂法得出悬挂总成的初始重心和设置配重结构5后系统总成的重心,用细绳吊挂初始悬挂总成10,悬挂总成10的重心通过细绳,再选择另外一个位置悬挂一次,两次细绳方向的交点就是悬挂总成10的初始重心g初。再通过细绳吊挂设置了配重结构5的悬挂总成10,设置了配重结构5的悬挂总成10的重心通过细绳,再选择另外一个位置悬挂一次,多次细绳方向的交点就是设置了配重结构5的悬挂总成10的重心g总。
实施例八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双滚筒洗衣机,其包括相连为一体、构成悬挂总成10的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所述悬挂总成10与至少一个减震件6的一端相连,各减震件6的另一端均与外壳4相连,以使得悬挂总成10吊装于外壳4内。各减震件6对悬挂总成10施加外力的合力为弹性吊装力,弹性吊装力方向与第一洗涤单元1的旋转轴线和第二洗涤单元2的旋转轴线共处的平面的交点为弹性中心。配重结构5的重量大于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的重量之和;配重结构5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大于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之和。
通过将配重结构5至少匹配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以使得安装配重结构5后的悬挂总成10的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的筒口不会过度倾斜,以保证内部盛放的洗涤水不会自筒口溢流;同时,对两个电机进行匹配设置配重结构5,以对悬挂总成10的重心位置进行对应调整,使得悬挂总成10处于调平状态,以降低洗衣机运行过程中的振动。
本实施例中,配重结构5自身具有重心,配重结构5重心与弹性中心之间的距离和配重结构5重力之积为配重结构5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自身分别具有重心,第一电机103重心与弹性中心之间的距离和第一电机103重力之积为第一电机103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第二电机203重心与弹性中心之间的距离和第二电机203重力之积为第二电机203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03安装于第一外筒底106侧、第二电机203安装于第二外筒底206侧;优选的,为了提高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对悬挂总成10的转动惯量,以降低洗衣机运行过程中的偏心振动,将第一电机103设置于第一外筒底106的外周部、第二电机203设置于第二外筒底206的外周部。
为了适配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的重量,将配重结构5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外筒101的筒口侧、和/或第二外筒201的筒口侧,用于抵消悬挂总成10的前后不平衡。优选的,设于第一外筒101的筒口侧、和/或第二外筒201的筒口侧的配重结构5部分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大于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之和,以保证配重结构5至少用于抵消第一电机103和第二电机203安装后对悬挂总成10带来的偏心影响,使得悬挂总成10安装配重后符合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至少一种调平状态。
本实施例中,配重结构5对第一洗涤单元1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重量差、和/或第二洗涤单元2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重量差进行补偿匹配。配重结构5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大于第一电机103、第二电机203、第一洗涤单元1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重量差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之和,且配重结构5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大于第一电机103、第二电机203、第二洗涤单元2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重量差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之和。
上述的第一洗涤单元1后端部为第一洗涤单元1的第一外筒101的外筒底所处的一端,前端部为第一洗涤单元1的第一外筒101的外筒筒口所处的一端。第一洗涤单元1的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重量差为第一洗涤单元1的外筒底和外筒筒口、内筒底和内筒筒口、外筒底安装部件与外筒筒口安装部件、内筒底安装部件和内筒筒口安装部件之间的重量差之和。
上述的第二洗涤单元2后端部为第二洗涤单元2的第二外筒201的外筒底所处的一端,前端部为第二洗涤单元2的第二外筒201的外筒筒口所处的一端。第二洗涤单元2的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重量差为第二洗涤单元2的外筒底和外筒筒口、内筒底和内筒筒口、外筒底安装部件与外筒筒口安装部件、内筒底安装部件和内筒筒口安装部件之间的重量差之和。
当然,本发明实施例中,是以第一洗涤单元1的第一外筒101的筒口和第二洗涤单元2的第二外筒201的筒口都处于同一侧、第一洗涤单元1的第一外筒101的筒底和第二洗涤单元2的第二外筒201的筒底都处于相对的另一侧进行表述。做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可替换的变形,还可以将第一外筒101的筒口和第二外筒201的筒底同侧设置、第一外筒101的筒底和第二外筒201的筒口同侧设置。
优选的,为了保证安装配重后的悬挂总成10的第一洗涤单元1的旋转轴线呈筒口侧较高的倾斜延伸、第二洗涤单元2的旋转轴线呈自筒口侧较高的倾斜延伸,以保证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中的洗涤水不会自向上微倾的筒口溢流,可以进行如下设置:配重结构5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大于第一电机103、第二电机203、第一洗涤单元1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重量差、第二洗涤单元2后端部和前端部的重量差相对弹性中心的力矩之和。
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安装配重结构5对悬挂总成10前后端部之间的重量差进行调整,需要将配重结构5至少包括设于第一洗涤单元1和/或第二洗涤单元2筒口侧的配重件,以令配重件对悬挂总成10的重心前后位置进行调整,避免第一洗涤单元1和/或第二洗涤单元2的筒口过度朝下倾斜、洗涤水直接溢流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九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介绍了一种双滚筒洗衣机,其包括相连为一体、构成悬挂总成10的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第一洗涤单元1的重量不超过第二洗涤单元2的重量。通过将下部设置的第二洗涤单元2的重量大于上部第一洗涤单元1重量设置,使得相连的两个洗涤单元的重心偏下设置,以降低悬挂总成10的重心高度,进而达到降低双滚筒洗衣机的振动噪音的效果。同时,在双滚筒洗衣机工作运行过程中,由于两个洗涤单元相连,使得二者之间可相互提供减震配重功能,且由于总成重心下降至靠近下部第一洗涤单元1处,令互为配重的洗涤单元的减震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悬挂总成10的重心,将第一洗涤单元1的重量不超过第二洗涤单元2的重量的4/5,以使得两者相连后构成的悬挂总成10的重心处于下部的第一洗涤单元1上,令整个悬挂总成10的重心处于洗衣机的中下部,以提升洗衣机运行过程中的抗振动性。
本实施例中,悬挂总成10上设有配重结构5,用于将安装于外壳4内的悬挂总成10调整为满足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至少一个调平条件的调平状态。本实施例中,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仅为构成对其内负载分别进行洗涤、烘干等功能的组件,例如:外筒、内筒、电机等等。所以,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并不包括其上安装的配重结构5。
本实施例中,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可以经自身直接相连,也可以经独立设置的连接件3将二者相连。所述的连接件3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同时,连接件3还可以设置于洗涤单元的筒口侧、筒底侧中的任一或组合。本实施例中,配重结构5包括但并不一定仅限于连接件3;当然在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直接相连、并不设置连接件3时,配重结构5并不包括连接件3。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经连接件3相连时,第一洗涤单元1的重量不超过第二洗涤单元2、连接件3的重量的4/5,以保证相连为一体的悬挂总成10的重心处于下部的洗涤单元上,进而达到降低双滚筒洗衣机整体重心高度、减小振动的效果。通过调整配重结构5的重量和位置,使得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旋转轴线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保持于一定范围,避免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在运转时,前端筒口处发生向上翘头或者下沉的现象。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配重结构5包括设于第一洗涤单元1上的上配重件51,第一洗涤单元1的重量不超过第二洗涤单元2、上配重件51的总重量的3/4;优选的,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经连接件3相连,第一洗涤单元1的重量不超过第二洗涤单元2、上配重件51、连接件3的总重量的3/4。从而,使得上部第一洗涤单元1的洗涤容量要小于下部第二洗涤单元2的洗涤容量,令悬挂总成10的重心处于下部,以使得两个洗涤单元分别或共同工作时的振动可分别进行有效缓冲、进而降低双滚筒洗衣机工作运行的振动。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配重结构5包括设于第二洗涤单元2上的下配重件52,第一洗涤单元1的重量不超过第二洗涤单元2、下配重件52的总重量的4/5;优选的,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经连接件3相连,第一洗涤单元1的重量不超过第二洗涤单元2、下配重件52、连接件3的总量4/5。从而,使得上部第一洗涤单元1的洗涤容量要小于下部第二洗涤单元2的洗涤容量,令悬挂总成10的重心处于下部,以使得两个洗涤单元分别或共同工作时的振动可分别进行有效缓冲、进而降低双滚筒洗衣机工作运行的振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配重结构5包括设于设于第一洗涤单元1上的上配重件51,第二洗涤单元2上的下配重件52,第一洗涤单元1、上配重件51的重量之和不超过第二洗涤单元2、下配重件52的总重量的4/5;优选的,如图5所示,第一洗涤单元1和第二洗涤单元2经连接件3相连,第一洗涤单元1的重量不超过第二洗涤单元2、下配重件52、连接件3的总量4/5。从而,使得上部第一洗涤单元1的洗涤容量要小于下部第二洗涤单元2的洗涤容量,令悬挂总成10的重心处于下部,以使得两个洗涤单元分别或共同工作时的振动可分别进行有效缓冲、进而降低双滚筒洗衣机工作运行的振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