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
背景技术:
圆盘式针织机中的送纱装置主要包括储纱筒和分纱筒装置,储纱筒用于对经入纱眼进入的纱线稍作储存,并通过导纱眼将纱线送出。
分纱筒装置通常包括芯杆和分纱套筒,分纱套筒套设于芯杆之外并能够以芯杆为轴转动。分纱筒装置用于防止在储纱筒快速转动送纱的过程中纱线在储纱筒上的打滑现象,并能够调节分纱疏密。
请参阅图1,公告号为cn104805576b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便拆式配装机构,其包括储纱筒、储纱筒防尘盖及分纱筒装置;其中分纱筒装置3包括芯杆34及分纱防尘盖31,芯杆34包括芯杆上段341、芯杆中段342及芯杆下段343;分纱防尘盖31呈筒状盖于芯杆34上。分纱筒装置3还包括分纱套筒35及轴承,分纱套筒35通过轴承套装于芯杆下段343的外周,分纱套筒35能以芯杆下段343为轴转动,且分纱套筒35的转动面呈圆锥面;纱线缠设于储纱筒2及分纱套筒35的外表面。
现有技术的分纱筒装置中,由于纱线较细,长期使用后易造成分纱套筒的表面磨损,常常需要更换,降低生产效率且带来额外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纱线较细,在长时间使用后易造成分纱筒装置的分纱套筒表面磨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包括分纱杆本体,所述分纱杆本体包括芯杆以及套设于所述芯杆外的分纱套筒,所述分纱套筒用于受驱绕所述芯杆转动以缠绕纱线;
所述分纱套筒上开设有沟槽,所述沟槽沿所述分纱套筒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沟槽内容纳有耐磨棒,所述耐磨棒凸出于所述沟槽的槽口设置。
可选的,所述分纱套筒的外侧壁设有凸台,所述凸台沿所述分纱套筒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凸台上开设有所述沟槽。
可选的,所述分纱套筒上设有至少三个凸台,三个所述凸台在所述分纱套筒上沿周向分布设置,且三个所述凸台呈等间距分布。
可选的,所述分纱套筒上开设有六个所述凸台。
可选的,所述耐磨棒呈圆柱形,所述沟槽的横截面呈圆弧形,所述沟槽的槽壁贴合包覆于所述耐磨棒的外壁。
可选的,所述沟槽的槽口的开口宽度小于所述耐磨棒的直径致使所述沟槽形成一个限位空间,所述耐磨棒容纳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可选的,所述沟槽的第一端贯穿所述外套筒的第一端的端面形成开口;所述沟槽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外套筒的第二端的端面内侧,致使所述外套筒的第二端的端面形成限位底座,所述耐磨棒的一端抵靠于所述限位底座上。
可选的,所述耐磨棒通过黏胶固定于所述沟槽内。
可选的,所述耐磨棒为陶瓷棒、氧化铝棒和氧化锆棒中的一种或多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通过在分纱套筒上设置耐磨棒以减少纱线对分纱套筒的摩擦,能够避免长期使用下造成的分纱套筒磨损,从而延长了分纱套筒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分纱筒装置的更换频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便拆式配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与储纱筒组合而成的送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缠绕纱线时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的仰视图。
上述图中:100、储纱筒;10、分纱杆本体;11、芯杆;12、分纱套筒;121、凸台;122、沟槽;123、耐磨棒;124、限位底座;20、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应用于圆盘式针织机中的送纱装置。其中该送纱装置包括储纱筒100以及本实施例提供的分纱筒装置,该分纱筒装置包括设置于储纱筒100的一侧的分纱杆本体10。
请结合参考图3至图5,本实施例中,分纱杆本体10包括芯杆11以及套设于芯杆11外的分纱套筒12;分纱套筒12用于受驱绕芯杆11转动用以缠绕纱线20,从而在储纱筒100快速转动送纱的过程中避免纱线20打滑,同时能够对分纱的疏密度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分纱套筒12上开设有沟槽122,该沟槽122沿分纱套筒12的延伸方向设置;沟槽122内容纳有耐磨棒123,耐磨棒123凸出于沟槽122的槽口设置。
具体地,芯杆11采用金属制成;分纱套筒12为塑胶材质,其通过注塑工艺包覆于芯杆11的外侧。
耐磨棒123为陶瓷棒、氧化铝棒和氧化锆棒中的一种或多种,藉由这些硬质材料的选用以达到耐磨的目的。
请结合参考图6、图7,其中,该分纱套筒12的外侧壁还可以进一步地设置有凸台121,凸台121沿分纱套筒12的延伸方向设置,凸台121上开设有前述的沟槽122。
凸台121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大耐磨棒123与分纱套筒12外侧壁之间的落差,确保纱线20能够完全与耐磨棒123接触而非与分纱套筒12接触,从而避免分纱套筒12被磨损;另一方面能够增大纱线20缠绕时的张紧力,从而能够进一步地防止纱线20打滑。
具体地,该分纱套筒12上设有至少三个凸台121,三个凸台121在分纱套筒12上沿周向分布设置,且三个凸台121呈等间距分布,以均匀纱线20缠绕时的受力。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分纱套筒12上开设有六个凸台121;基于此,分纱套筒12的横截面形成一个正六边形,藉由正六边形的性质使得该分纱套筒12较为接近于圆柱体,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达到耐磨目的,同时也能够确保纱线20缠绕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耐磨棒123通过黏胶固定于沟槽122内。
其中,耐磨棒123呈圆柱形,沟槽122的横截面呈圆弧形,使得沟槽122的槽壁能够完全贴合包覆于耐磨棒123的外壁,使耐磨棒123不易脱落。
可以理解的是,该耐磨棒123也可以是棱柱与半圆柱的结合,其棱柱形的部分埋设于沟槽122内,而沟槽122的形状相应地也为棱柱形以与耐磨棒123相匹配;耐磨棒123半圆柱的部分凸出于沟槽122的槽口设置,用于与纱线20接触。
进一步地,沟槽122的槽口的开口宽度小于耐磨棒123的直径致使沟槽122形成一个限位空间,耐磨棒123容纳于限位空间内,确保耐磨棒123不会在纱线20缠绕过程中移位。
在本实施例中,沟槽122的第一端贯穿外套筒的第一端的端面形成开口,该开口能够在分纱筒装置的装配过程中为耐磨棒123的插入提供避让位置。沟槽122的第二端延伸至外套筒的第二端的端面内侧,致使外套筒的第二端的端面形成限位底座124,而耐磨棒123的一端抵靠于限位底座124上;该限位底座124能够对耐磨棒123起稳定的支撑作用,从而进一步避免了耐磨棒123脱落。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磨损分纱筒装置,通过在分纱套筒12上设置耐磨棒123以减少纱线20对分纱套筒12的摩擦,从而能够避免长期使用下造成的分纱套筒12磨损,延长了分纱套筒12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分纱筒装置的更换频率,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