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悬浮绳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绳索编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海洋悬浮绳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海水密度随着深度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海洋用绳由于使用长度较长,绳索自重大,对连接件损耗大,存在断裂的危险,同时因为自重问题,进行海洋现场作业时所需要的动力大,极大限制了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至少解决以上提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一方面,一些实施例公开了海洋悬浮绳,该海洋悬浮绳包括夹芯部和依次套设在夹芯部的缓冲层、稳固层和包覆层,其中:
夹芯部包括支撑芯和布设在支撑芯周围的多个配重夹芯,多个配重夹芯均匀布设;
缓冲层包括受力层和布设在受力层外围的多个浮性泡棉,多个浮性泡棉均匀布设;
稳固层由无捻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
包覆层由耐磨纤维编织而成。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海洋悬浮绳,支撑芯为聚丙烯纤维无捻丝束。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海洋悬浮绳,配重夹芯为配重链。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海洋悬浮绳,缓冲层的受力层由聚丙烯纤维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而成。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海洋悬浮绳,受力层的编织结构为16编斜纹或24编斜纹。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海洋悬浮绳,浮性泡棉为聚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泡棉。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海洋悬浮绳,稳固层的编织结构为12编斜纹或16编斜纹。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海洋悬浮绳,包覆层由半数正向加捻耐磨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绳股,与半数反向加捻耐磨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绳股交叉编织而成。
一些实施例公开的海洋悬浮绳,包覆层的编织结构为24股及以上的偶数股斜纹。
另一方面,一些实施例公开了海洋悬浮绳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
(1)取设定数量及重量的配重夹芯和支撑芯,利用具有一定结构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将配重夹芯布设在支撑芯周围,形成夹芯部;
(2)将一定纤度和强度的聚丙烯纤维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在夹芯部上形成受力层;
(3)利用具有一定结构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将一定数量的浮性泡棉布设在受力层外围;
(4)将一定纤度的无捻聚乙烯单丝在浮性泡棉上编织形成稳固层;
(5)取设定数量的耐磨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捻成半数正向绳股和半数反向绳股,在稳固层外围进行编织,正向编织使用反向加捻绳股,反向编织使用正向加捻绳股,即可编织得到海洋悬浮绳。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海洋悬浮绳的制作方法得到的海洋悬浮绳,采用夹芯部作为增重部件,夹芯部设置支撑芯,用于稳固多根配重夹芯;缓冲层的浮性泡棉作为增加直径和平衡重量的浮性部件,两个部件相互组合,使得绳索可以在不同深度的水中悬浮,降低因绳索自重所带来的拉力及连接部件的损坏,同时可提高海洋悬浮绳的柔软性,减小作业动力,提高作业效率;控制受力层的材质和编织结构,使其作为悬浮绳的关键受力部件,可以满足不同作业条件下的工作负荷;稳固层能够稳固浮性泡棉和其它部分,减小海洋悬浮绳成型后的皮芯滑动率,提高实用性;最外层的包覆层能够起到包覆和耐磨作用,保护海洋悬浮绳内部在使用过程中不被磨损,提高海洋悬浮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海洋悬浮绳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2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3实施例3外层送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实施例4外层送线组件横向剖面图
图5实施例5外层送线组件横向剖面图
图6实施例5外层送线组件的外层送线通道剖面示意图
图7实施例6内层送线组件端面示意图
图8实施例7送线预排组件横向剖面图
实施例附图中部件的尺寸没有依照相同的比例绘制,以便突出其特点,各部件的尺寸及比例关系以说明书公开的文字内容为准。
附图标记
1内层送线组件2外层送线组件
3送线预排组件4固定支架
10管状部件11分线部件
20外层送线通道21第一环状部件
22第二环状部件30第一预排组件
31第二预排组件110分线孔
1101中心分线孔1102夹心分线孔
210第一连续凹槽220第二连续凹槽
300内过线孔310外过线孔
3001中心过线孔3002夹心过线孔
800夹芯部8001配重链
8002支撑芯801缓冲层
8010受力层8011浮性泡棉
803稳固层804包覆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专用的词“实施例”,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中性能指标测试,除非特别说明,采用本领域常规试验方法。应理解,本申请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申请公开的内容。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作为本申请中其它未特别注明的试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均指本领域内普通技术人员通常采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文所用的术语“基本”和“大约”用于描述小的波动。例如,它们可以是指小于或等于±5%,如小于或等于±2%,如小于或等于±1%,如小于或等于±0.5%,如小于或等于±0.2%,如小于或等于±0.1%,如小于或等于±0.05%。浓度、量和其它数值数据在本文中可以以范围格式表示或呈现。这样的范围格式仅为方便和简要起见使用,因此应灵活解释为不仅包括作为该范围的界限明确列举的数值,还包括该范围内包含的所有独立的数值或子范围。例如,“1~5%”的数值范围应被解释为不仅包括1%至5%的明确列举的值,还包括在所示范围内的独立值和子范围。因此,在这一数值范围中包括独立值,如2%、3.5%和4%,和子范围,如1%~3%、2%~4%和3%~5%等。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仅列举一个数值的范围。此外,无论该范围的宽度或所述特征如何,这样的解释都适用。
在本文中,包括权利要求书中,所有连接词,如“包含”、“包括”、“带有”、“具有”、“含有”、“涉及”、“容纳”等被理解为是开放性的,即是指“包括但不限于”。只有连接词“由……构成”和“由……组成”是封闭连接词。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申请内容,在下文的具体实施例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申请同样可以实施。在实施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一些方法、手段、仪器、设备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凸显本申请的主旨。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属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文述及的第一、第二仅为表述不同的部分,并不表示其先后顺序,本文述及的多个,通常包括两个以上的数量,例如2个、3个、4个、5个、6个、7个、8个、9个、10个,以及10以上的数量。
一些实施方式中,海洋悬浮绳包括夹芯部和依次套设在夹芯部的缓冲层、稳固层和包覆层,其中,夹芯部包括支撑芯和均匀布设在支撑芯周围的多个配重夹芯,缓冲层包括受力层和均匀布设在受力层外围的多个浮性泡棉,稳固层由无捻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包覆层由耐磨纤维编织而成。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支撑芯为聚丙烯纤维无捻丝束。通常聚丙烯纤维无捻丝并丝成束即可作为支撑芯,例如可以将多跟聚丙烯纤维无捻丝并丝成束,作为夹芯部的支撑芯,有效地填充在多条配重链中间形成的空隙中,稳定夹芯部的结构。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海洋悬浮绳的配重夹芯为配重链。通道配重链可以采用配重链条、铅链,配重链条或者铅链可以打折弯曲,适合用于编织绳索中作为配重链。通道配重链条设置为多根,均匀设置在支撑芯周围。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海洋悬浮绳的缓冲层的受力层由聚丙烯纤维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而成。通常受力层由若干纤维在夹芯部外围编织得到,即,编织受力层过程中,以夹芯部作为芯部,在夹芯部上编织得到包覆在夹芯部的受力层。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受力层的编织结构为16编斜纹或24编斜纹。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受力层由若干纤维进行正向和反向加捻、正向编织使用反向绳股、反向编织使用正向绳股,编织得到。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当海洋悬浮绳的直径不大于12mm时,受力层绳股可使用无捻纤维进行编织。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浮性泡棉为聚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材质的泡棉,多个浮性泡棉均匀排列在受力层外围。通常浮性泡棉的规格可以根据悬浮绳的直径和悬浮水层的深度进行选择,例如,作为可选实施方式,海洋悬浮绳的直径不大于12mm,浮性泡棉的数量通常不低于4根;作为可选实施方式,海洋悬浮绳的直径大于12mm,浮性泡棉的数量通常不低于6根。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稳固层的编织结构为12编斜纹或16编斜纹。稳固层的编织节距通常根据浮性泡棉的形变情况确定,例如以浮性泡棉不弯折作为确定编织节距的依据。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包覆层由半数正向加捻耐磨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绳股,与半数反向加捻耐磨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绳股交叉编织而成。通常包覆层的质量不大于整个悬浮绳质量的15%。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包覆层的编织结构为24股及以上的偶数股斜纹。包覆层的编织节距应该足够紧密,以确保悬浮绳在打弯或则打结时还能够将稳固层包覆在其中,防止稳固层外露。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海洋悬浮绳的制作方法包括:
(1)取设定数量及重量的配重夹芯和支撑芯,利用具有一定结构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将配重夹芯布设在支撑芯周围,形成夹芯部;例如,可以用具有合适结构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进行布设支撑芯和配重夹芯,使其以规则的方式排列均匀,形成结构稳定规则的夹芯部;多层夹芯送线装置的结构包括送线通孔的数量、形状和空间布设方式等;
(2)将一定纤度和强度的聚丙烯纤维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在夹芯部上形成受力层;
(3)利用具有一定结构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将一定数量的浮性泡棉布设在受力层外围;例如,可以采用具有合适结构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将包覆有受力层的夹芯部作为芯部,将多个浮性泡棉布设在芯部外围;
(4)将一定纤度的无捻聚乙烯单丝在浮性泡棉外编织形成稳固层;
(5)取设定数量的耐磨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捻成半数正向绳股和半数反向绳股,在稳固层外围进行编织,正向编织使用反向加捻绳股,反向编织使用正向加捻绳股,即可编织得到海洋悬浮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包括:内层送线组件、固定支架、外层送线组件和送线预排组件,其中:
内层送线组件包括一个具有贯穿其两端的内层送线通道的管状部件,其出口端设置有包括多个分线孔的分线部件;通常管状部件为具有贯穿其两个端面的中部通孔,该中部通孔即可作为内层送线通道,用于穿过编织绳索的编织线,分线部件设置在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可以将管状部件中的每一个编织线分别通过每一个分线孔,成为单独的编织线,在分线部件的作用下进行有序排列,多个单独的编织线形成有序、规则排列的编织线芯部;通常第一分线部具有一定数量的分线孔贯穿其两个端面,以便内层送线通道中的编织线能够无阻碍的分别单独穿过该分线孔;为了便于调整分线孔的数量以适应不同编织绳索的编织需求,通常将分线部件设置为独立的部件,与管状部件之间可拆卸连接,通过更换具有不同分线孔结构的分线部件,即可快速的实现分线孔结构的调整,例如分线孔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的调整;
固定支架的一端设置与内层送线组件固连,用于将内层送线组件固定安装在编织机上;通常固定支架的一端与内层送线组件固连,另一端形成一定的结构,能够与编织机上的安装部位适配,被固定安装在编织机上,为编织机提供所需的具有多层夹芯结构的编织绳芯;
外层送线组件的整体为圆台形环状部件,套设在内层送线组件上,圆台形环状部件的小直径端与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固连;通常圆台形环状部件包括两个端部,其中一个端部的直径大于另一个端部的直径,以形成圆台形部件;为了将其设置在内层送线组件外部,通常在圆台形部件的中央部位设置贯通的空腔,以便将内层送线组件设置在该空腔中,为此圆台形部件通常设定为圆台形环状部件,该圆台形环状部件具有小直径端和大直径端,小直径端与内层送线组件相互适配,以便将外层送线组件与内层送线组件的小直径端固定连接,通常外层送线组件的小直径端也是编织线的出口端;圆台形环状部件内部的空腔通常为圆台形,外层送线组件和与其固连的内层送线组件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空间,通常可以将固定支架设置在该空间中,与内层送线组件固连;通常,圆台形环状部件包括第一环状部件和适配地套设在第一环状部件外侧的第二环状部件,第一环状部件的外表面上布设有沿其母线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连续凹槽,第二环状部件的内表面上布设有沿其母线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二连续凹槽;第二环状部件套设在第一环状部件上固连在一起,形成外层送线部件,第一连续凹槽与第二连续凹槽相对应,形成多个封闭的外层送线通道;通常第一连续凹槽与第二连续凹槽的结构相互适配,以便形成一定形状和结构的外层送线通道,例如,第一连续凹槽与第二连续凹槽为半圆形凹槽,则形成圆形连续通道,第一连续凹槽和第二连续凹槽为半椭圆形凹槽,则形成椭圆形连续通道;通常外层送线通道间隔设置,以便将多根编织线分别从不同的外层送线通道中穿过,在其约束调整下从其出口端穿出,按照出口端外层送线通道的排列方式,形成规则排列的编织线,布设在内侧送线组件中穿出的编织绳芯部外,以形成夹芯结构编织绳索的方式排列;
送线预排组件设置在内层送线组件出口端,具有与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分线孔相连通的多个内过线孔,和与外层送线通道相连通的多个外过线孔。为了将从内侧送线组件和外层送线组件中排列的具有一定排列方式的编织线进一步排列,使其排列方式更为稳定,结构更为紧密,防止其在后序编织工艺中变形,通常设置送线预排组件与内层送线组件和外层送线组件的出口端相互适配,而且送线预排组件上设置有多个分线孔,与内层送线通道和外层送线通道一一对应;例如可以将送线预排组件与内层送线组件的端部连接,以便将其安装固定在内侧送线组件上;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送线预排组件与内层送线组件之间设定为可拆卸连接,以便更换具有不同分线孔结构的送线预排组件;通常送线预排组件的分线孔结构包括分线孔数量、分线孔形状和分线孔的布设位置。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分线部件与管状部件之间可拆卸连接。例如,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可拆卸连接。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外层送线组件与管状部件的出口端可拆卸连接。例如采用螺纹连接方式可拆卸连接。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外层送线通道与外层送线组件底面之间的夹角设定在45~75°之间,外层送线通道的高度不低于0.65m。通常外层送线通道平行于第一环状部件的母线表面,也平行于第二环状部件的母线平面,外层送线通道与外层送线组件底面之间的夹角,即为第一环状部件母线与其底面之间的夹角,或者第二环状部件母线与其底面之间的夹角;通常该夹角设定在45~75°之间;夹角过小可能会造成编织线弯折,而夹角过大则增大外层送线组件出口端与编织点的距离,对编织线的预排和稳固效果不好,影响夹芯悬浮绳的结构稳定性。
外层送线通道的高度通常即为外层送线组件的高度,即圆台形环状部件的高度,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通常该高度设定为不小于0.65m,可使得外层送线组件的出口端靠近编织点,入口端不高于编织盘面,可以在编织盘面上方形成一个稳固的送线通道,可以形成预排列稳固的夹芯,进入后续编织工艺。
通常外层送线组件与编织点的距离不大于3cm,防止距离过大造成夹芯结构不稳定,影响编织绳索的结构稳定性。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外层连续通道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弧形。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分线部件的多个分线孔包括中心分线孔和设置在该中心分线孔周围的夹心过线孔,送线预排部件上设置的多个内过线孔包括中心过线孔和设置在该中心过线孔周围的夹心过线孔。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多个外层送线通道等间隔设置。等间隔设置的外层送线通道可以使得从中穿过的编织线形成等间距均匀的排列结构。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送线预排组件包括第一预排部件和与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预排部件,其中,第一预排部件上设置有多个内过线孔,第二预排部件上设置有多个外过线孔。通常第一预排部件和第二预排部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组合,以便将具有不同的内过线孔结构的第一预排部件与具有不同的外过线孔结构的第二预排部件相互配合,组合为所需结构的送线预排组件。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送线预排组件的内过线孔的内径不大于与其连通的内侧送线组件的分线孔的内径,送线预排组件的外过线孔的内径不大于与其连通的外层送线组件的外层送线通道的内径。
通常内过线孔的内径不大于分线孔的内径,可以对分线孔中穿过的编织线进一步排列,使其排列结构更为稳定,外过线孔的内径不大于外层送线通道的内径,可以对外层送线通道中穿过的编织线进一步排列,使其结构更为稳定。
通常内过线孔的形状与内层送线组件的分线孔的形状相同,外过线孔的形状与外层送线组件的外层送线通道的形状相同。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送线预排组件的内过线孔的内径小于分线孔的内径,可以对分线孔中穿过的编织线进一步排列,使其排列结构更为稳定,外过线孔的内径小于外层送线通道的内径,可以对外层送线通道中穿过的编织线进一步排列,使其结构更为稳定。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第一环状部件与第二环状部件之间固定连接为一体化的外层送线组件。具有一体化结构的外层送线组件,其中形成的外层送线通道结构形状稳定,有利于其中穿行的编织线通过,并实现良好排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层夹芯送线装置的使用过程包括:
s1、设定外层送线组件的形状规格及外层送线通道的数量;
s2、将外层送线组件连接在内层送线组件上;
s3、选定合适的夹芯预排组件,按照要求将其固连在内层送线组件上;
s4、将内外层编织线按照要求穿过装置,开始进行编织。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技术细节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实施例公开的海洋悬浮绳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中,海洋悬浮绳包括夹芯部800,夹芯部800包括支撑芯8002和设置在其周围的多个配重链8001,在夹芯部800的外侧设置有缓冲层801,缓冲层801包括内侧的受力层8010和布设在受力层8010外围的多个浮性泡棉8011,缓冲层801外部设置有稳固层803将浮性泡棉稳定的保持在内部,形成稳固的内部结构,稳固层803无捻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包覆层804设置在稳固层803外部,包覆层804由耐磨纤维编织而成,将稳固层803包覆在内,防止其外露。
实施例2
图2为实施例2公开的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组成示意图。
实施例2中,用于编织绳索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包括内层送线组件1,内层送线组件1的外部套设有外层送线组件2,外层送线组件2整体为圆台形环状部件,其小直径端与内层送线组件1的出口端的侧面连接;在内层送线组件1的出口端的端面设置连接有送线预排组件3;内层送线组件1的下方设置固连有固定支架4。
利用本实施例2公开的多层夹芯送线装置作为布线装置,形成多层夹芯编织绳索。例如,编织绳索的直径为25mm,夹芯部的配重链为4根铅链,支撑芯为丙纶支撑芯,浮性泡棉为8根6mm泡棉,利用多层夹芯送线装置的布线方法包括:
(1)外层送线组件的外层送线通道设定为椭圆形,数量为八个,高度为0.7m;
(2)内层送线组件的分线部件选用具有一个中心分线孔和四个夹心分线孔的分线孔结构;
(3)利用固定支架将内层送线组件固定在编织盘面中心,内层送线通道底部入口端低于编织盘面约15cm,然后将外层送线组件连接在内层送线组件的出口端,外层送线送线组件的底部入口端与编织盘面相平,出口端距离编织节点3cm;
(4)选定含有四个夹心过线孔和一个中心过线孔的内过线孔结构的第一预排组件,选用具有八个直径为6.5mm的外过线孔的外过线孔结构的第二预排组件,第一预排组件和第二预排组件组合成合适的送线预排组件,将其连接在内层送线组件出口端上;
(5)将8根泡棉各穿过外层送线通道和外过线孔,4根铅链穿过内层送线通道、夹心分线孔和夹心过线孔,1根支撑芯穿过内层送线通道、中心分线孔和中心过线孔,进行编织,形成多层夹芯编织绳。
实施例3
图3为实施例3公开的外层送线组件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3中,外层送线组件2包括第一环状部件21和第二环状部件22,第二环状部件22套设在第一环状部件21外并与其固连,第一环状部件21与第二环状部件22之间设置有贯通其两个端面的外层送线通道20,外层送线通道20沿外层送线组件2的母线方向延伸,平行于母线所在表面;外层送线通道20与外层送线组件2底面之间的夹角为α。
实施例4
图4为实施例4公开的外层送线组件横向剖面图。
实施例4中,外层送线组件2包括第一环状部件21和第二环状部件22,第二环状部件22套设在第一环状部件21外并与其固连;第一环状部件2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续凹槽210,第二环状部件22的内表面上、与第一连续凹槽210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连续凹槽220,第一连续凹槽210为半圆形,第二连续凹槽220因为半圆形,第一连续凹槽210与第二连续凹槽220相互适配形成多个圆形外层送线通道20,多个圆形外层送线通道20位于同一个同心圆上。
实施例5
图5为实施例5公开的外层送线组件横向剖面图。
实施例5中,外层送线组件2包括第一环状部件21和套设在其外部的第二环状部件22;第一环状部件2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续凹槽210,第二环状部件22的内表面上、与第一连续凹槽210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第二连续凹槽220,第一连续凹槽210为半椭圆形,第二连续凹槽220也为半椭圆形,第一连续凹槽210与第二连续凹槽220相互适配形成多个椭圆形外层送线通道20,多个圆形外层送线通道20位于同一个同心圆上。
外层送线通道20的形状还可以为弧形,如图6所示;弧形的外层送线通道20的横截面为具有弧形边界的方形开口。弧形的外层送线通道20可以由第一连续凹槽210与第二连续凹槽220相互配合形成,也可以由第一连续凹槽210与第二环形部件22的内表面相互配合形成,也可以由第二连续凹槽220与第一环形部件21的外表面相互配合形成。
实施例6
图7为实施例6公开的内层送线组件端面示意图。
实施例6中,内侧送线组件包括管状部件10和设置在管状部件10端部并与其可拆卸连接的分线部件11,分线部件11上设置有多个分线孔110,多个分线孔110包括设置在中心位置的中心分线孔1101和设置在中心分线孔1101周围的多个夹心分线孔1102,多个夹心分线孔1102等间隔均匀分布,位于同心圆上。
实施例7
图8为实施例7公开的送线预排组件横向剖面图。
实施例7中,送线预排组件包括第一预排部件30和第二预排部件31,第二预排组件31可拆卸地套设在第一预排组件30上,第一预排部件30上设置有多个内过线孔300,内过线孔300包括设置在中心部位的中心内过线孔3001和设置在其周围、等间隔分布的多个圆形的夹心内过线孔3002,多个夹芯内过线孔3002的圆心位于同心圆上;第二预排部件31上设置有多个圆形的外过线孔310,多个外过线孔310等间隔均匀分布,多个外过线孔310的圆心位于同心圆上。
实施例8
实施例8中,海洋悬浮绳的夹芯部是其重量的主要部分,占比75%以上,是海洋悬浮绳下沉的关键部件,夹芯部包括配重夹芯和支撑芯,配重夹芯的数量根据其重量和悬浮绳使用工况进行选择;在夹芯层外编织有受力层,受力层是悬浮绳的关键受力部件,其外均匀分布有浮性泡棉,每根浮性泡棉之间留有一定空隙,经过稳固层编织后,会由圆形变为椭圆形,并且浮性泡棉的直径将变为其初始直径的65~80%。
实施例9
实施例9中,海洋悬浮绳的直径为16mm,工作负荷为0.5kn,工作环境海水密度约1.03g/cm3,海洋悬浮绳的整体线密度为420g/m;受力层原料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编织结构为16编斜纹;浮性泡棉材质选用低密度聚乙烯,直径为8mm;包覆层的材质选用耐磨聚酯纤维,半消光,编织结构为32编斜纹,依照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1)取3根铅链作为配重夹芯,每根铅链的线密度为110g/m,支撑芯使用20合840d聚丙烯纤维无捻丝束,利用多层夹芯送线装置进行布设排列;
(2)受力层原料选用1600d、35cn/dtex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每股7根,半数加反向50t/m,半数加正向50t/m,正向使用反捻股线,反向使用正捻股线,节距为45mm,在16股编织机上交叉编织形成布设在夹芯部外的受力层;
(3)取5根8mm的浮性泡棉,利用多层夹芯送线装置将其均匀排列在受力层21外;
(4)将450d的无捻聚乙烯单丝并股,每股30根,节距为60mm,在16股编织机上编织形成稳固层3;
(5)取1000d的半消光耐磨聚酯纤维,每股12合纤维捻成半数正向绳股和半数反向绳股,捻度为40t/m;
(6)正向编织使用反向加捻绳股,反向编织使用正向加捻绳股,即可在稳固层外侧编织出包覆层,最终形成海洋悬浮绳。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海洋悬浮绳的制作方法得到的海洋悬浮绳,采用夹芯部作为增重部件,夹芯部设置支撑芯,用于稳固多根配重夹芯;缓冲层的浮性泡棉作为增加直径和平衡重量的浮性部件,两个部件相互组合,使得绳索可以在不同深度的水中悬浮,降低因绳索自重所带来的拉力及连接部件的损坏,同时可提高绳索柔软性,减小作业动力,提高作业效率;控制受力层的材质和编织结构,使其作为该绳索的关键受力部件,可以满足不同作业条件下的工作负荷;稳固层能够稳固浮性泡棉和其它部分,减小编织绳索成型后的皮芯滑动率,提高实用性;最外层的包覆层能够起到包覆和耐磨作用,保护海洋悬浮绳内部在使用过程中不被磨损,提高海洋悬浮绳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和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细节,仅是示例性说明本申请的构思,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凡是对本申请公开的技术细节所做的没有创造性的改变,都与本申请具有相同的发明构思,都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