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管切条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切条机,尤其涉及一种竹管切条机。
背景技术:
竹子,又名竹。品种繁多,有毛竹、麻竹、箭竹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茎多为木质,也有草本,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竹子被砍下后,也就形成竹管,为了方便竹管后续的使用,都会将竹管切成条。
目前,大多数都是通过机器将竹管切成条,首先需要将竹管放置在机器上,启动机器,人再用手推动竹管移动进行完全的切割,使得竹管被切成条,竹管推动过程中,人的手容易与机器接触,手也就容易被机器弄伤,且竹管数量较多,每次切条都需要推动,时间一长,人的手易酸痛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将竹管推动进行切条,避免手被弄伤,且工作效率高的竹管切条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需要用手推动竹管被机器切成条,手易与机器接触被弄伤,且不断的推动,手易酸痛导致工作效率低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将竹管推动进行切条,避免手被弄伤,且工作效率高的竹管切条机。
技术方案:一种竹管切条机,包括有:机架,所述机架内一侧安装有电机;剖切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两侧之间,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用于将竹管切成条;支撑组件,安装于所述机架内一部,其与所述剖切组件接触配合,用于使竹管的放置。
作为优选,剖切组件包括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的数量为两个,其转动式的安装于所述机架其中一部,且靠近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皮带轮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绕在两个所述皮带轮之间;滑动架,所述滑动架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机架外两侧之间,其远离所述机架的一侧边缘位置固接有凹形推块;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式的穿接于靠近所述皮带轮的所述滑动架一部,其与所述传动带外侧铰接连接;锥形组合刀,所述锥形组合刀固接于靠近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机架内两侧之间,其与所述凹形推块接触配合。
作为优选,支撑组件包括有:滑槽,所述滑槽开于靠近所述滑动架的所述机架内部;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式的放置于所述滑槽内;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其中一侧与靠近所述锥形组合刀的所述滑槽一侧之间;异形支撑杆,所述异形支撑杆滑动式的穿接于所述第二滑块中部,其远离所述电机的端部与所述凹形推块接触配合;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套装于所述异形支撑杆上,其一端与朝向所述凹形推块的所述第二滑块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异形支撑杆中部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夹紧组件,夹紧组件包括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四块,其每两个为一组,每组所述安装板固接于靠近所述锥形组合刀的所述机架外两侧;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安装于每侧两块所述安装板之间;异形连杆,所述异形连杆固接于所述传动组件上;l型导套,所述l型导套滑动式的套装于远离所述传动组件的所述异形连杆端部;夹板,所述夹板固接于远离所述异形连杆的所述l型导套端部,两块所述夹板相互接触配合;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套装于远离所述传动组件的所述异形连杆一部,其一端与远离所述夹板的所述l型导套外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远离所述夹板的所述异形连杆一部固定连接;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固接于靠近所述异形连杆的所述安装板一侧,其与所述l型导套接触配合,且所述限位杆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部与所述传动组件滑动配合。
作为优选,传动组件包括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式的连接于靠近所述安装板的所述机架两部之间,其位于每侧两块所述安装板之间;齿轮,所述齿轮固定套装于所述转轴两端;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滑动式的穿接于远离所述机架与所述凹形推块的每侧两块所述安装板一部之间,其与所述齿轮啮合;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滑动式的穿接于远离所述机架与所述电机的每侧两块所述安装板一部之间,其与所述齿轮啮合,且所述第二齿条远离所述第一齿条的一侧与所述异形连杆端部固定连接;滑杆,所述滑杆滑动式的穿接于远离所述安装板的所述限位杆一部,其朝向所述安装板的端部与靠近所述异形连杆的所述第二齿条端部固定连接;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套装于所述滑杆上,其一端与靠近所述异形连杆的所述第二齿条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朝向所述安装板的所述限位杆内一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卡位组件,卡位组件包括有:l型连杆,所述l型连杆固接于远离所述机架的所述第一滑块一侧;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滑动式的放置于远离所述机架且靠近所述第一齿条的所述l型连杆外一侧;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连接于所述l型连杆内部与远离所述第一齿条的所述第三滑块一侧之间;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接于远离所述机架与所述第一齿条的所述第三滑块一侧;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接于远离所述限位杆的所述机架外一侧,其与所述连接块配合;凹槽,所述凹槽开于远离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四弹簧的所述第一齿条一侧,其与所述第三滑块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启动电机使得凹形推块向左移动至最大行程,再将竹管放置在异形支撑杆上,再次启动电机反转,可使凹形推块推动竹管向右移动通过锥形组合刀被切成条,如此,则无需人们手推动竹管移动切成条,避免手被弄伤,且还省力,工作效率高。
2、通过夹紧组件的作用,能对竹管进行收集后使其掉落至收集容器内,避免竹管分散不能掉落至收集容器内。
3、通过卡位组件的作用,能使得第一齿条向左移动,夹板也就带动竹条向右移动掉落至收集容器内,无需人手推动第一齿条移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1机架,2电机,3剖切组件,31皮带轮,32传动带,33滑动架,34第一滑块,35凹形推块,36锥形组合刀,4支撑组件,41滑槽,42异形支撑杆,43第二滑块,44第一弹簧,45第二弹簧,5夹紧组件,51夹板,52l型导套,53异形连杆,54限位杆,55第三弹簧,56安装板,6传动组件,61第一齿条,62第二齿条,63滑杆,64转轴,65齿轮,66第四弹簧,7卡位组件,71l型连杆,72第三滑块,73第五弹簧,74连接块,75限位块,7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进行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竹管切条机,包括有机架1、电机2、剖切组件3和支撑组件4,机架1顶部与前部之间设有剖切组件3,机架1内侧上部设有支撑组件4,支撑组件4与剖切组件3配合,机架1内后侧面下部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剖切组件3连接。
剖切组件3包括有皮带轮31、传动带32、滑动架33、第一滑块34、凹形推块35和锥形组合刀36,机架1顶部前后两侧之间滑动式的设有滑动架33,滑动架33顶部右侧中部固接有凹形推块35,凹形推块35与支撑组件4配合,机架1内前后两侧面右侧上部之间固接有锥形组合刀36,锥形组合刀36与凹形推块35配合,机架1前部下侧左右两部都转动式的连接有皮带轮31,左右两侧皮带轮31之间绕有传动带32,滑动架33前侧竖直滑动式的设有第一滑块34,第一滑块34后侧面与传动带32外侧右部铰接连接,右侧皮带轮31的轴端部与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支撑组件4包括有异形支撑杆42、第二滑块43、第一弹簧44和第二弹簧45,机架1内部中间横向开有滑槽41,滑槽41内滑动式的设有第二滑块43,第二滑块43右侧面中部与滑槽41右侧面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45,第二滑块43中部竖直滑动式的设有异形支撑杆42,异形支撑杆42与凹形推块35配合,异形支撑杆42中部与第二滑块43顶部之间绕接有第一弹簧44。
首先操作人员将收集容器放置在机架1右侧,再启动电机2反转,电机2反转带动剖切组件3向左移动,剖切组件3向左移动与支撑组件4脱离,支撑组件4向左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剖切组件3向左移动至最大行程时,关闭电机2,将竹管放在支撑组件4上,再启动电机2反转使得剖切组件3向右移动,剖切组件3向右移动带动竹管向右移动,剖切组件3则对竹管进行切割,同时,剖切组件3向右移动与支撑组件4接触使其向右移动,当支撑组件4向右移动复位时,关闭电机2,剖切组件3停止向右移动,也就说明竹管被切成条,竹条则掉落至收集容器内,当还需要将竹管切成条时,按上述操作,即可再次将竹管切成条。当全部的竹管都被切成条后,也就可以不用启动电机2了。
当收集容器放置好后,启动电机2反转,电机2反转带动右侧皮带轮31反转,右侧皮带轮31反转通过左侧皮带轮31带动传动带32反转,传动带32反转带动第一滑块34反转,第一滑块34反转带动滑动架33向左移动,滑动架33向左移动带动凹形推块35向左移动,凹形推块35向左移动与支撑组件4脱离,支撑组件4也就向左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滑动架33向左移动至最大行程时,关闭电机2,将竹管放置在支撑组件4上,且使竹管左端移动至凹形推块35内,再启动电机2反转,第一滑块34反转则带动滑动架33向右移动,滑动架33向右移动带动凹形推块35向右移动,凹形推块35向右移动带动竹管向右移动与锥形组合刀36接触,锥形组合刀36则对竹管进行切割成条,随着凹形推块35不断的向右移动,凹形推块35与支撑组件4接触使其向右移动,且使得支撑组件4向下移动与竹管脱离,凹形推块35向右移动至原位时,竹管也就完全被切成条,竹条则掉落至收集容器内,此时,第一滑块34继续反转通过滑动架33带动凹形推块35向左移动至最大行程,关闭电机2,按上述操作,即可再次将竹管切成条。当全部的竹管都切成条时,关闭电机2,且使凹形推块35复位。
初始时,第一弹簧44与第二弹簧45为压缩状态,当电机2启动时,凹形推块35向左移动与锥形组合刀36脱离,因第二弹簧45的作用,第二滑块43也向左移动带动异形支撑杆42向左移动,凹形推块35继续向左移动时,凹形推块35与异形支撑杆42脱离,此时,第二滑块43也就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因第一弹簧44的作用,异形支撑杆42向上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此时,操作人员将竹管放在异形支撑杆42上,竹管带动异形支撑杆42向下移动,第一弹簧44压缩,当凹形推块35向右移动,凹形推块35带动竹管向右移动通过锥形组合刀36被切成条,进而凹形推块35与异形支撑杆42接触时,凹形推块35使得异形支撑杆42进一步的向下移动,异形支撑杆42与竹管脱离,同时,凹形推块35还带动异形支撑杆42向右移动,异形支撑杆42向右移动带动第二滑块43向右移动,第二弹簧45压缩,当凹形推块35复位时,异形支撑杆42也就复位停止移动。如此,可使竹管放置被切成条。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夹紧组件5,夹紧组件5包括有夹板51、l型导套52、异形连杆53、限位杆54、第三弹簧55、安装板56和传动组件6,机架1外前后两侧面上部右侧都固接有两块安装板56,左右两侧安装板56之间设有传动组件6,右侧安装板56右侧面中部固接有限位杆54,限位杆54右部外侧与传动组件6滑动配合,传动组件6上固接有异形连杆53,异形连杆53上部内端滑动式的套有l型导套52,l型导套52内端固接有夹板51,前后两侧夹板51相互接触配合,夹板51位于锥形组合刀36右侧,l型导套52下部与限位杆54接触配合,前侧l型导套52外前侧面上部与前侧异形连杆53上部之间绕接有第三弹簧55,后侧l型导套52外后侧面上部与后侧异形连杆53上部之间也绕接有第三弹簧55。
传动组件6包括有第一齿条61、第二齿条62、滑杆63、转轴64、齿轮65和第四弹簧66,左右两侧安装板56上部外侧之间滑动式的设有第二齿条62,第二齿条62右端固接有滑杆63,滑杆63右部贯穿限位杆54右部外侧与其滑动配合,第二齿条62右端与限位杆54内右侧面外侧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66,第四弹簧66套在滑杆63上,机架1前后两部右侧上部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转轴64,转轴64位于左右两侧安装板56之间,转轴64前后两端都固接有齿轮65,齿轮65位于第二齿条62下方与其啮合,左右两侧安装板56下部外侧之间滑动式的设有第一齿条61,第一齿条61位于齿轮65下方与其啮合。
初始时,第三弹簧55为压缩状态,当竹管被切成条时,竹条掉落至前后两侧夹板51之间,此时,操作人员推动传动组件6运作,传动组件6运作带动异形连杆53向右移动,异形连杆53向右移动带动l型导套52向右移动,l型导套52向右移动带动夹板51向右移动,l型导套52向右移动在限位杆54上滑动,l型导套52向右移动一定距离时,因第三弹簧55的作用,l型导套52向内移动继续与限位杆54接触,l型导套52带动夹板51向内移动,前后两侧夹板51向内移动将竹条夹紧固定,夹板51向右移动带动竹条向右移动,当l型导套52向右移动至限位杆54右部时,限位杆54使得l型导套52向外移动,第三弹簧55压缩,l型导套52向外移动带动夹板51向外移动,夹板51向外移动将竹条松开,竹条则掉落至收集容器内,松开传动组件6复位,传动组件6复位带动异形连杆53向左移动复位,也就使得夹板51向内移动复位,同时还向左移动复位。如此,可避免竹条分散导致不能掉落至收集容器内。
当竹条掉落至前后两侧夹板51之间时,操作人员推动第一齿条61向左移动,第一齿条61向左移动带动齿轮65正转,齿轮65正转带动第二齿条62向右移动,第二齿条62向右移动带动滑杆63向右移动,第四弹簧66压缩,同时,第二齿条62向右移动还带动异形连杆53向右移动,也就使得夹板51将竹条夹紧带动其向右移动,进而夹板51向右移动将竹条松开时,竹条掉落至收集容器内,松开第一齿条61,因第四弹簧66的作用,第二齿条62向左移动带动异形连杆53向左移动复位,也就使夹板51向左移动复位,同时,第二齿条62通过齿轮65带动第一齿条61向右移动复位。
实施例3
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卡位组件7,卡位组件7包括有l型连杆71、第三滑块72、第五弹簧73、连接块74和限位块75,机架1外左侧面下部固接有限位块75,第一滑块34前侧面固接有l型连杆71,l型连杆71外前侧面上部滑动式的设有第三滑块72,第三滑块72前侧面下部固接有连接块74,连接块74与限位块75配合,第三滑块72底部与l型连杆71内部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73,第一齿条61底部左侧开有凹槽76,凹槽76与第三滑块72配合。
当竹条掉落至前后两侧夹板51之间时,还需要对竹管进行切条,此时,第一滑块34继续反转带动滑动架33向左移动,同时,第一滑块34反转还带动l型连杆71向上移动,l型连杆71向上移动带动第三滑块72向上移动,第三滑块72向上移动插入凹槽76内,第一滑块34继续反转则带动l型连杆71向左移动,l型连杆71向左移动带动第三滑块72向左移动,第三滑块72通过凹槽76带动第一齿条61向左移动,也就使得夹板51将竹条夹紧带动其向右移动,当夹板51向外移动将竹条松开时,连接块74也就与限位块75接触,限位块75使得连接块74向下移动,连接块74向下移动带动第三滑块72向下移动,第三滑块72向下移动带动第三滑块72向下移动,第五弹簧73压缩,第三滑块72向下移动与凹槽76脱离,夹板51则向左移动复位,且第一齿条61也向右移动复位,随着第一滑块34继续反转,连接块74则与限位块75脱离,因第五弹簧73的作用,第三滑块72向上移动带动连接块74向上移动复位。如此,则无需操作人员手拉动第一齿条61使夹板51带动竹条向右移动掉落至收集容器内,方便快捷。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