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部件和模型部件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型部件和模型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被称作所谓的塑胶模型(日文:プラモデル;注册商标)那样的组装模型的部件(也称作配件),例如玩具的面部上色时,进行有:一处一处地由人的手涂色,或利用在上色部位设有开口部的面罩由喷雾器进行涂装(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也提出了一种利用包括多个印刷机和传送带的上色装置使涂装自动化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3-342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475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实施像颜色阶段性地变深那样的渐变需要技术含量,使品质稳定较为困难。另外,在使用涂装用的上色装置的情况下,还存在附加的设备投资、设备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稳定的品质实施了渐变的模型部件和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是一种模型部件,其具有:
第1层,其由第1颜色的第1材料形成;以及
第2层,其覆盖所述第1层的至少一部分,由与所述第1颜色不同的第2颜色的第2材料形成,
所述第2层含有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形成得比其他的部分薄的区域,
所述区域含有所述第1层暴露于所述第2层的表面的部分。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以稳定的品质实施了渐变的模型部件和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对应的模型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对应的模型部件的构造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所对应的模型部件的构造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所对应的模型部件的构造的另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所对应的模型部件的剖面构造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所对应的模型部件的剖面构造的另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另外,在进行本说明书的说明时,在各图中,使用相对于纸面而言的上下左右方向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部件(或者配件)的上下左右方向。另外,本发明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成形材料例示了聚苯乙烯,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并不排除利用其他的材质(聚乙烯、abs等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金属等)。
[实施方式1]
首先,按照图1的流程图对发明的实施方式所对应的模型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s101中,进行1次成形,该1次成形用于形成构成模型部件的骨架部分的1次成形层。作为1次成形层的成形材料(原材料)能够使用通用聚苯乙烯(gpps)或者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接着,在s102中,进行2次成形,该2次成形用于在1次成形层的上侧以将1次成形层覆盖的方式形成2次成形层。2次成形层的成形材料能够使用增强聚苯乙烯(kps)。2次成形层形成模型部件的外侧表面,其厚度局部地不同,形成得较薄的部分以在其下侧形成的1次成形层的颜色可被透视到的程度的薄度形成。另外,1次成形层从形成得较薄的部分的一部分暴露于2次成形层的表面。
在上述的工序中,1次成形层的成形材料和2次成形层的成形材料至少颜色不同。与2次成形层相比,1次成形层能够是深度较高的颜色。例如,在模型部件构成人偶的面部、身体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相对于构成表面的2次成形层是肤色,1次成形层能够是较深的肤色、或者较深的橙色、较深的粉色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像这样以不同的颜色的成形材料形成1次成形层和2次成形层,在上侧较薄地形成2次成形层,使位于该2次成形层之下的颜色不同的1次成形层可被透视到,从而能够表现渐变。
另外,对于各成形层的成形材料的材质,由于是使1次成形层和2次成形层相互结合而一体化,因此能够采用共用的材质。在上述的例子中,kps、gpps、hips的性质存在不同,但作为聚苯乙烯,使用了共用的材料。除聚苯乙烯以外,也可以共用地使用例如abs树脂、聚乙烯(pe)等。另外,也可以在一部分层使用不同的材质的原材料。
包括上述的至少两个阶段的成形工序的模型部件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用例如多色成形装置来实施。在各成形工序中,使用对应于各工序的成形模具。具体而言,使成形材料流入成形模具的浇道槽、用于使各部件成形的成形空间(腔室),形成成形物,在冷却后从成形模具取出成形物。将在1次成形中制作出的成形物分别安装于下一成形工序的成形模具,然后执行2次成形。图1表示工序数是2的情况的例子,但是该工序数仅用于说明,也可以在1次成形前或者2次成形后设置追加的成形工序。使用多色成形装置的成形方法其本身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省略更加详细的说明。
图2是用于对按照图1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模型部件的构造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图2的(a)是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所对应的两个阶段的成形工序制作出的作为人偶玩具的面部的一部分的模型部件20的一例的图。在模型部件20的眼下的面颊的区域21含有表现红晕的1次成形层的暴露部分。该区域21存在于左右的面颊的位置。孔22是供眼的模型部件插入的插入孔,在实施方式2对眼的模型部件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2的(b)是例示地表示模型部件20的通过区域21的a-a'剖面的剖视图。如剖视图所示,2次成形层202以覆盖1次成形层201的方式形成,在2次成形层202的表面形成有凹凸,并且厚度根据位置而不同。2次成形层202是形成模型的表面的成形层,具有对应于模型的期望的外形的表面。模型部件20是人偶玩具的面部的一部分,因此利用2次成形层的表面的凹凸表现鼻部、面颊等。
若对1次成形层201和2次成形层202进行比较,则1次成形层201构成为含有是2次成形层202的相似形状(使2次成形层202缩小了的形状)的部分和不是相似形状的部分。在1次成形层201的相似形状的部分,2次成形层202的厚度保持为预定值。另一方面,不是相似形状的部分相比于相似形状的部分隆起(形成凸状),由此,2次成形层202形成得比预定值薄。在此,预定值相当于无法从外侧透过2次成形层观察到1次成形层的颜色的2次成形层的厚度中最薄的厚度。在与区域21相当的部分,特别是2次成形层202的厚度较薄,并且在1次成形层201形成有突起203。该突起203的顶端暴露于2次成形层202的表面,形成区域21的面颊的红晕。
可知2次成形层202的厚度根据模型部件20的部位而不同。例如,若对厚度d1、d2、d3进行比较,则d1>d2≈d3。在此,假设d1具有无法从2次成形层202的表面透视到1次成形层201的区域的厚度(相当于上述的预定值的厚度)。另外,d2、d3均具有能够从2次成形层202的表面透视到1次成形层201的区域的最薄部的厚度。d2、d3薄于d1的预定值的厚度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d1、d2、d3的数值能够分别设为d1=d1(例如,1毫米)、d2=d3=d2(例如,0.5毫米)。其中,这仅是一例,也可以根据使用的原材料的性质(透过率)使d1、d2的值进一步地减小或者增大。或者,在根据部位而想要改变基层的透视程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区域内的最薄值设为不同的值。例如,也可以是,d2是0.5毫米,相对于此,d3为0.7毫米。
像这样将2次成形层202形成为局部较薄,从而能够从模型部件20的外侧透过2次成形层202观察到位于该2次成形层202内侧的1次成形层201的色调。另外,在1次成形层201形成突起203,从而能够使1次成形层具有的颜色直接暴露于模型部件20的表面。
此时,对暴露于模型部件20的表面的突起203的顶端部分的大小、突起203的数量、突起203的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在模型部件20的表面表现任意的色彩。例如,使顶端部缩小,密集地配置许多突起,从而能够表现腮红(胭脂)。
图2的(c)是用于对能够从模型部件20的外侧透过2次成形层202观察到1次成形层201的色调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如图2的(c)所示,区域21形成于2次成形层202的厚度形成得较薄的位置。另外,形成于1次成形层201的突起203也能够从模型部件20的外侧确认到。
此时,在区域21中,2次成形层202的厚度从最薄值的d2变化至基层无法被透视到的d1,从而区域21的颜色从最薄值处最深地透视到基层的1次成形层201的颜色的部位,逐渐变浅,向2次成形层202自身的颜色变化,因此观察者能够在模型部件20的表面观察到渐变。
渐变的外观能够根据从d2向d1的变化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根据厚度的变化程度是急剧还是平缓,从深色向浅色的变化方式不同,因此能够实现不同的渐变表现。例如,在想要在局部表现出深色的情况下,使从d2向d1的变化急剧即可。另一方面,在想要从深色经过浅色向2次成形层202的原材料颜色变化的情况下,使从d2向d1的变化平缓。例如,设想是这样的状况:在以厚度是d2的位置为中心的圆形区域中,从中心沿径向增加厚度,在距离中心为半径r的位置处厚度为d1,在这样的状况的情况下,若增大半径r则变化会变得平缓,若减小半径r则变化会变得急剧。
另外,若为相同的成形材料,则d1的值必然是固定的,但是d2的值能够设为可变,因此也可以根据想要表现的渐变的形态来变更d2的值。在试图附加渐变的区域中,试图表现的颜色可以比最深值浅的情况下,例如能够将d2的值设为0.7毫米而不是0.5毫米。
另外,对在2次成形中使用的原材料的颜色为一种颜色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多种颜色的原材料叠加在一起使用。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形成人偶玩具的表面的2次成形层的颜色是肤色,1次成形层的颜色是橙色或者粉色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在1次成形层之下再形成黑色层,以增添阴影。此时,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调整层的厚度,从而能够调整阴影的增添方式。
[实施方式2]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与人偶玩具的面部的一部分、即眼下的面颊的区域之间的关连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相对于此,以下通过与作为该面部的一部分的眼的构造之间的关连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模型玩具是眼的构造体,能插入图2的(a)所示的人偶玩具的面部的插入孔22。图3是表示眼的构造体30的外观的一例的图。该构造体30配置有面向模型玩具20的表面侧的有色透明的透镜构件32,能够透视到构造体30的内部。另外,从透镜构件32的一部分暴露有用于表现眼珠的光泽的光泽构件33、34。在透镜构件32的内侧配置有瞳孔构件35。透镜构件32例如由橙色的透明的材料形成,根据其厚度,从外部感知到的颜色的深度不同。例如,具有这样的感知:厚度较厚的部分具有相对较深的橙色。
作为透镜构件32的成形材料(原材料)能够使用例如透明(或者半透明)的通用聚苯乙烯(gpps)。另外,作为光泽构件33、光泽构件34、瞳孔构件35的各成形层的成形材料能够使用不透明的聚苯乙烯(ps)或者增强聚苯乙烯(kps)。
若适用于实施方式1所示的图1的流程图,则在本实施方式中,在s101中,光泽构件33、光泽构件34、瞳孔构件35的各成形层作为1次成形层由不透明的聚苯乙烯(ps)或者增强聚苯乙烯(kps)依次成形。各层使用不同的颜色的成形材料,因此在每种成形材料的成形工序中成形,但是在此为了简单总称为1次成形层。之后,在1次成形层的上侧以覆盖该成形层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由通用聚苯乙烯(gpps)成形透镜构件32作为2次成形层。
图4表示分别单独地表示了构成构造体30的构件的图。图4的(a)表示透镜构件32的构造。在透镜构件32设有用于使光泽构件33、34暴露于表面的开口321、322,并且厚度形成为不同。
图4的(b)表示光泽构件33的构造。光泽构件33构成为包括要暴露于透镜构件32的表面的部分331、332和除此以外的位于透镜构件32的内侧的部分333等。位于透镜构件32的内侧的部分333具有与透镜构件32的内侧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包括平坦部、台阶、凹部),根据该形状决定透镜构件32的厚度。在光泽构件33的中央设有用于使瞳孔构件35贯穿的孔334。另外,在光泽构件33设有用于使光泽构件34贯穿的孔335。光泽构件33能够由例如白色的不透明的材料形成。
图4的(c)表示光泽构件34的构造。光泽构件34构成为包括突起部341、342,该突起部341、342能贯穿光泽构件33和透镜构件32,暴露于透镜构件32的表面,光泽构件34能够由与光泽构件33不同的颜色(例如黄色)的不透明的材料形成。
图4的(d)表示瞳孔构件35的构造。瞳孔构件35构成为包括贯穿于光泽构件33的孔334的突起部351。突起部351的端部由透镜构件32覆盖。另外,瞳孔构件35能够包括形成眼的轮廓的构件352。瞳孔构件35能够由与光泽构件33、34不同的颜色(例如黒色)的不透明的材料形成。
图5的(a)表示使图4的(a)至(d)所示的各构件结合起来的状态的构造体30,图5的(b)是例示地表示图5的(a)的构造体30的b-b'剖面的剖视图。如该剖视图所示,透镜构件32的厚度根据部位而不同,由此能够表现眼珠的颜色的深浅。例如,在瞳孔构件35的突起部351的端部附近,透镜构件32逐渐变薄,伴随于此,原材料颜色(橙色)逐渐变浅,瞳孔构件35的颜色逐渐增强。
另外,在光泽构件33的暴露于透镜构件32的表面的突起部332的附近,透镜构件32形成得较厚,另一方面,在光泽构件34的暴露于透镜构件32的表面的突起部341的附近,透镜构件32形成得较薄。如此,在突起部的周边也对透镜构件32的厚度进行改变,从而能够表现眼珠内的渐变。
另外,图5的(c)是例示地表示图5的(a)的构造体30的c-c'剖面的剖视图。如该剖视图所示,可知,在光泽构件33的暴露于透镜构件32的表面的突起部331的周边的位置,透镜构件32的厚度连续地变化。具体而言,在突起部331的周围厚度较薄,随着朝向外侧而厚度增加。由此,对突起部331的暴露于透镜构件32的表面的部分的轮廓周围实施渐变,因此能够期待该部分的轮郭模糊的视觉效果。
像这样,使透镜构件32的厚度不同,阶段性地或者逐渐地变厚(薄),从而能够表现眼珠的颜色的深浅。
接着,参照图6对透镜构件32的背面侧的构造进行说明。图6的(a)表示透镜构件32的背面侧的构造的一例。图6的(b)是例示地表示图6的(a)的透镜构件32的d-d'剖面的剖视图。图6的(c)是例示地表示图6的(a)的透镜构件32的e-e'剖面的剖视图。如这些剖视图所示,透镜构件32的厚度根据部位而不同,其厚度的变化存在呈阶梯状阶段性地变化和连续地逐渐变化。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以稳定的品质实施了渐变的模型部件和其制造方法。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