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泡泡玩具的波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玩具吹泡泡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吹泡泡玩具的波箱。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自动吹泡泡机玩具非常火爆,深受广大家长与小朋友的喜爱,这种吹泡泡机形状类似照相机,通过电池为内置电机供电,由电机驱动风轮及导液装置,进而使刮液杆转动将泡泡液刮涂成膜,受风机吹风将成膜的泡泡液吹出形成泡泡。如中国发明专利cn210433992u,一种自动吹泡泡玩具用牙箱,又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4364898u,连续气泡发泡装置,这两者中的牙箱(波箱)均采用上述原理,其利用独立的风道进行导风,形成水平出泡的方式,在这种结构下,直通式导风加上水平出泡容易导致气泡间断产生,并且泡泡液在气泡发生器出口积存,容易形成积泡,且多余的积液容易滴落,泡泡液消耗极大,使用时体验感较差。另外,这种结构使牙箱(波箱)整体尺寸偏大,从气泡出口到对称的壳体边缘长度有85mm,导致整个吹泡泡玩具厚度较大,无法进一步缩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气泡间断、出泡口积液、整体尺寸无法缩减的吹泡泡玩具波箱。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吹泡泡玩具的波箱,具有壳体,壳体中设置有动力机构及风道,以及由动力机构所驱动的风轮,风道的两端分别对接气泡发生器及风轮,气泡发生器中具有刮液杆,所述壳体后方具有多个容置槽,动力机构及风轮均位于对应的容置槽中,动力机构通过第一转动轴穿过风道与刮液杆连接,动力机构通过第二转动轴驱动导液装置,导液装置位于壳体后方。
上述气泡发生器包括大槽体,发生部及盖体,发生部与盖体均呈环形,发生部位于大槽体中,盖体于大槽体上方契合连接,发生部中心具有通孔上沿与风道连通,发生部边缘具有拦截上沿,且通孔上沿与拦截上沿之间为小槽体。
上述通孔上沿往通孔中心方向延伸有两个突出的卡位件,第一转动轴穿过两个卡位件之间,刮液杆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转动,且刮液杆的长度不小于小槽体的直径。
上述小槽体中具有泡泡液入口与入液插柱连通,所述大槽体中具有泡泡液出口与出液插柱连通,拦截上沿具有缺口,且缺口与泡泡液出口之间设置有导液槽。
上述壳体与气泡发生器之间配置有上下均为敞口的连接件,风道位于连接件中,且连接件上部的一侧具有导风件。
上述壳体中具有上部与侧部敞口的导风槽,导风槽具有弧形窄口与侧部敞口对应,导风槽侧部的敞口对应风轮,导风槽上部的敞口对应连接件,即连接件与导风槽作为风道的导风路径。
上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及传动齿轮组,所述电机具有左右两个动力输出轴,并分别驱动对应位置的风轮及传动齿轮组,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均与传动齿轮组联动。
上述导液装置包括槽座,与第二转动轴连接的转轮,转轮位于槽座中,转轮上具有挤压柱,槽座侧壁开设有导液管入口及导液管出口,导液管由导液管入口穿入槽座中,沿槽座内壁且绕过挤压柱外侧,而后从导液管出口穿出。
上述导液管一端与泡泡液容器连接,另一端与气泡发生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侧向供风,纵向出风的风道结构设计,利用导风槽弧形窄口积聚导风,利用连接件上的导风件中向上延伸的弧形面往发生部的中心导风,合理避开刮液杆转动的中心区域,使风流对应发生部中心通孔位置由刮液杆旋转所形成泡膜,能够使风流垂直向上作用于泡膜,进而连续不断产出泡泡,区别于现有技术中水平供泡所存在的供泡间断,出泡口积液,刮液杆中心容易产生小气泡等缺陷问题,本发明可以实现供泡不间断,气泡发生器中不积泡、不积液,刮液杆中心不会产生小气泡等效果。另外,纵向设计的波箱结构能够有效缩短气泡出口到对称的壳体边缘的长度,该长度可缩减至60mm,且刮液杆驱动结构与风道共用空间,可进一步缩小波箱的整体体积,波箱可以在玩具泡泡机中具备更合理的布置位置,缩减玩具泡泡机的尺寸,使其更为雅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气泡发生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导风槽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导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中,壳体1、风道2、气泡发生器3、风轮4、刮液杆5、电机7、槽座8、导风槽11、连接件13、入液插柱a、出液插柱b、大槽体31、发生部32、盖体33、第一转动轴51、第二转动轴52、泡泡液入口61、泡泡液出口62、转轮80、挤压柱81、导液管入口82、导液管出口83、导风件131、通孔上沿321、拦截上沿322、小槽体320、导液槽621、缺口3221、卡位件3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吹泡泡玩具的波箱,如图1所示,具有壳体1,壳体1中设置有动力机构及风道2,以及由动力机构所驱动的风轮4,风道2的两端分别对接气泡发生器3及风轮4,气泡发生器3中具有刮液杆5,上述特征均为现有技术所具有的,其整体的原理是利用动力机构驱动风轮4及刮液杆5,刮液杆5在气泡发生器3中刮液形成泡膜,风道导风作用于成型的泡膜,能够产出泡泡。
本实施例的壳体1后方具有多个容置槽,动力机构及风轮均位于对应的容置槽中,用于固定动力机构及风轮的位置。动力机构通过第一转动轴51穿过风道2与刮液杆5连接,动力机构通过第二转动轴52驱动导液装置,导液装置位于壳体1后方,按层次分布为动力机构处于中间位置,其两边分别为气泡发生器3与导液装置,结构紧凑。
具体的,如图2所示,气泡发生器3包括大槽体31,发生部32及盖体33,发生部32与盖体33均呈环形,以便气泡从发生部32中心产生,并从环形的盖体33中心喷出。发生部32位于大槽体31中,盖体33于大槽体31上方契合连接,发生部32中心具有通孔上沿321与风道2连通,发生部32边缘具有拦截上沿322,且通孔上沿321与拦截上沿322之间为小槽体320,小槽体320中具有泡泡液入口61与入液插柱a连通,入液插柱a与导液装置的导液管连接,通过导液装置供液,泡泡液可以从泡泡液入口61进入小槽体320中,进而在刮液杆5的旋转带动下,能够在发生部32中心形成泡膜。小槽体320敞口向上,因此泡膜形成后,发生部32中心通孔连接风道2会垂直向上供风,则泡泡会向上喷出。
为了避免发生部32与大槽体31积液,大槽体31中具有泡泡液出口62与出液插柱b连通,拦截上沿322具有缺口3221,且缺口3221与泡泡液出口62之间设置有导液槽621,则位于小槽体320中的泡泡液会通过缺口3221流出,并顺着导液槽621流向泡泡液出口62,进而从出液插柱b流出,出液插柱b可以通过导液管连接泡泡液容器,或分流回导液装置中,形成供液、回液循环,大幅降低泡泡液的消耗。
通孔上沿321往通孔中心方向延伸有两个突出的卡位件3210,第一转动轴51穿过两个卡位件3210之间,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刮液杆5通过第一转动轴51以两卡位件3210之间为圆心转动,即刮液杆5中心处于通孔上沿321的边缘上,需要刮液杆5的长度不小于小槽体320的直径,这样在转动时,刮液杆5旋转才能够覆盖整个通孔上沿321,使泡泡液在通孔上沿321上形成泡泡膜。
壳体1与气泡发生器3之间配置有上下均为敞口的连接件13,如图3、图4所示,风道2位于连接件13中,壳体1中具有上部与侧部敞口的导风槽11,导风槽11具有弧形窄口与侧部敞口对应,导风槽11侧部的敞口对应风轮4,导风槽11上部的敞口对应连接件13,即连接件13与导风槽11作为风道2的导风路径,导风槽11、连接件13与气泡发生器3中的发生部32中间的连通处相连接形成整个风道2,则风道2属于侧部进风,而后经过导风槽11的弧形窄口聚风向上,最后从发生部32的通孔上沿321喷出,将覆盖于通孔上沿321上的泡泡膜吹起形成泡泡,形成纵向出泡结构,能够实现出泡连续均匀,不间断。
为了使风道2中向上的风流避开刮液杆5转动的圆心位置,避免刮液杆5支点位置形成积泡,则连接件13上部的一侧具有导风件131,导风件131具体位于第一转动轴51两侧,导风件131具有向上延伸的弧形引风面,能够对风流往风道2中心进行导向,从而避开风流垂直向上吹向刮液杆5与第一转动轴51的连接区域(旋转支点位置),则刮液杆5以第一转动轴51作为支点的旋转中心区域所具有的泡泡液不受风流影响,不会形成小气泡。
动力机构包括电机7及传动齿轮组,传动齿轮组为多个齿轮相互啮合联动,能够形成多个动力输出端,且对多个动力输出端进行导向,该部分现有技术多有应用,本实施例中传动齿轮组的组合可如图6所示,但并不限于这种组合方式;电机7为双轴电机,即电机7具有左右两个动力输出轴,并分别驱动对应位置的风轮4及传动齿轮组,第一转动轴51与第二转动轴52均与传动齿轮组联动,则电机7一端带动风轮4旋转,另一端通过传动齿轮组带动第一转动轴51,第二转动轴52旋转,进而使刮液杆5转动,使导液装置转动。
如图5所示,导液装置包括槽座8,与第二转动轴52连接的转轮80,转轮80位于槽座8中,转轮80上具有挤压柱81,槽座8侧壁开设有导液管入口82及导液管出口83,导液管一端与泡泡液容器(图中未示出)连接,另一端与气泡发生器3连接,主要通过导液装置的将泡泡液从泡泡液容器中吸出,并供往气泡发生器3中完成出泡。
具体的,导液管(图中未示出)由导液管入口82穿入槽座8中,沿槽座8内壁且绕过挤压柱81外侧,而后从导液管出口83穿出。传动齿轮组联动第二转动轴52旋转,则转轮80在第二转动轴52带动下,在槽座8中旋转,转轮80旋转带动挤压柱81旋转,而由于导液管沿槽座8内壁且绕过挤压柱81外侧,因此转轮81旋转经过导液管使会对导液管进行滑动挤压,优选配置两个挤压柱81,这样在转轮80不断旋转下,能够均匀且高效的挤压导液管,将导液管中的泡泡液送出。导液装置的结构在现有技术中已有应用,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