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工程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用工程铲。
背景技术:
铁铲有肩。迄今所知最早的铲为木制,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就出土过木铲。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铲多为石制,也有少量骨制。商周时期出现青铜铲,肩部中央有方形銎,可插柄使用。春秋时期出现铁铲,战国时期铁铲更普遍。四川汉代墓多出土执铲陶俑,铲肩宽且平,与现代铲锹形似。在现代的工业生产中也广泛运用到铁铲,传统的铁铲长度固定,这样放置的时候需要较大的空间,虽然现有的铁铲的铲柄有的也可以调节长度,但是长度的调节过于繁琐,需要将固定的螺栓拆除,然后再将两段手柄相应插入,然后固定螺栓容易丢失,影响下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工程铲,其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方便调节,方便放置。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用工程铲,包括铲柄、手柄和铲头,所述铲柄包括杆一和杆二,所述杆一插接在杆二中,所述手柄与杆二远离杆一一端连接,所述杆一插接在杆二内部的径向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卡块,所述卡块底部与凹槽底部之间连接设有弹簧,所述杆二远离手柄的侧壁上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通孔,位于所述通孔一侧并且远离手柄的杆二侧壁上转动设有拉环,所述拉环为u型结构,所述拉环与杆二连接处与通孔分别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拉环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卡块接触的顶板,所述铲头与杆一远离杆二一端活动插接。
作为改进:所述铲头包括设置在后端的与杆一活动插接的插杆,所述插杆上套接设有一侧无盖的插筒,所述插筒内壁与杆一外部接触。
作为改进:靠近所述铲头的插杆侧壁上设有与拉环同侧的固定轴。
作为改进:所述卡块伸出通孔的一端为弧形结构。
作为改进:两个所述顶板靠近杆二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杆二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通过转动拉环,使得顶板与卡块相接触,并将卡块向内压动,同时压缩弹簧,此时便可将杆一伸入杆二中,然后利用拉环反向转动扣在固定柱上,从而实现加工杆一个杆二的位置的固定,调节简单,占用空间较小,并且铲头可进行随意更换,并且通过插筒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用工程铲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用工程铲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铲柄、2-手柄、3-铲头、4-杆一、5-杆二、6-凹槽、7-卡块、8-弹簧、9-拉环、10-顶板、11-插杆、12-插筒、13-固定轴、1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多用工程铲,包括铲柄1、手柄2和铲头3,所述铲柄1包括杆一4和杆二5,所述杆一4插接在杆二5中,所述手柄2与杆二5远离杆一4一端连接,所述杆一4插接在杆二5内部的径向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内设有卡块7,所述卡块7底部与凹槽6底部之间连接设有弹簧8,所述杆二5远离手柄2的侧壁上设有与卡块7相配合的通孔14,位于所述通孔14一侧并且远离手柄2的杆二5侧壁上转动设有拉环9,所述拉环9为u型结构,所述拉环9与杆二5连接处与通孔14分别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拉环9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用于与卡块7接触的顶板10,所述铲头3与杆一4远离杆二5一端活动插接。
所述铲头3包括设置在后端的与杆一4活动插接的插杆11,所述插杆11上套接设有一侧无盖的插筒12,所述插筒12内壁与杆一4外部接触。
靠近所述铲头3的插杆11侧壁上设有与拉环9同侧的固定轴13。
所述卡块7伸出通孔14的一端为弧形结构。
两个所述顶板10靠近杆二5侧壁之间的距离与杆二5直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使用时,卡块7伸出通孔14外部,将铲头3插入杆一4中,并且插筒12套在杆一4外部,并与杆一4紧密接触,使用完毕后,转动拉环9,随之拉环9的转动,使得顶板10与卡块7弧形结构的一端接触,从而下压卡块7,弹簧8压缩,顶板10与杆二5外侧壁接触,从而将卡块7压入通孔14内部,然后向下磕动铲头3,由于卡块7远离弹簧8的一端为圆弧形结构,从而可以使得杆一4伸出杆二5中,当杆一4无法移动后,此时,反方向转动拉环9,此时拉环9将固定轴13钩住,另外,在制作时,可使得当杆一4无法移动后,此时,反方向转动拉环9,此时拉环9正好可将固定轴13钩住,这样更加稳固,在放置时不易杆一4不会轻易伸出,更加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凡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