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仿生固定翼的制作方法

2021-01-11 16:01:59|221|起点商标网
一种仿生固定翼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生固定翼。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固定翼航模一直沿用战斗机、民航等真机机为原型制作,但是航模和真机差距较大,外形较单一,结构复杂,为了方便使用因此产生了通过仿生、重新设计使枯燥的航模更具亲和力的新型固定翼航模,对学习者友好、安全,针对这种固定翼航模,大致可分为固定翼航模和旋翼航模等,其中,固定翼航模一般包括机身、位于机身内的起落架支撑和机轮,机轮可以在机身上伸缩,机翼、尾翼、平飞螺旋桨和控制系统等,尾翼一般包括平尾和垂尾,现有的平尾尾翼较为广泛,虽然目前市场上也存在着以各种各样的固定翼航模,但大多数的连接方式较复杂,不易于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仿生固定翼,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主翼和尾翼连接方式较复杂,不易于安装和拆卸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仿生固定翼,包括机身,机身呈流线型,机身右侧设置有第一凹陷,其特征在于,机身右侧的底部开设有横向的第一凹槽,第一凹陷的左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开口均朝右设置,第一凹槽内插接设置有尾翼,尾翼的位于机身右侧的下方且与机身右侧互相垂直,机身左侧的上部开设有前后贯穿的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顶部高于左右两端,弧形凹槽内插接固定有主翼,主翼的上下两侧壁分别与弧形凹槽的上下两侧壁接触设置,机身上设置有若干通孔,通孔位于弧形凹槽的下方,弧形凹槽的底部间隔设置有竖向的孔洞,孔洞位于通孔的左侧且与通孔间隔设置,第一凹陷底壁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凹陷,第二凹陷内插接有呈三角形的起落架,起落架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起落架轮,起落架轮本体平行于机身。

机身上弧形凹槽内插设有主翼,机身的右侧第一凹槽内插设有尾翼,因此主翼和尾翼分别位于机身的前部和尾部,方便固定翼的正常使用,在拆卸尾翼时,分别将第三凹槽和第一凹槽互相垂直设置,将第三凹槽插入到第一凹槽内,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间的配合,将尾翼固定在机身右侧,通过弧形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的配合将主翼固定在机身上,通过这种连接方式,使得尾翼和主翼与机身之间的配合更加方便,在拆卸时将尾翼上的第三凹槽从第一凹槽内拆下,使得尾翼与机身之间的拆分和安装较为方便,第二凹槽处为电机安装位,主翼安装于弧形凹槽内,形成凸凹翼型,弧形凹槽下面通孔为舵机安装位,第一凹槽处为水平尾翼安装位,第一凹槽与尾翼呈90°安装,起落架呈三角形,起落架顶部啮合后嵌入弧形槽下方的孔洞内,底部方形第三凹陷嵌入机身最底的第四凹陷内,相互契合形成定位,起落架轮两两黏贴后由硬轴串起后粘在三角形起落架最底面,分别垂直于起落架且平行于机身,与第一凹槽处下方小圆凸起形成前三点起落架,第二凹槽为尾翼拉杆限位器安装的工艺槽,相扣安装后起到限位作用,主翼弯曲后插入机身弧形槽形成主翼翼型;主翼上的虚线为副翼合页,主翼上的第三凹槽为电机安装槽,第四凹槽为限位槽用以插入机身弧形凹槽后形成限位,第三凹槽与机身上的第二凹槽形成十字限位固定电机;机翼削尖设计增加稳定性,减轻重量,此为水平尾翼,尾翼上的第三凹槽与机身处第一凹槽垂直相扣,用轻质胶水粘合形成完整尾翼,尾翼上的虚线为舵面合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主翼前后两侧的宽度相同且小于中部的宽度,尾翼前后两侧的宽度相同且小于中部的宽度,尾翼的左侧开设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的开口与第一凹槽相对且插入到第一凹槽内,主翼的左侧的中部开设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五凹槽,第五凹槽是切断让位,工艺封;虚线为活动合页(铰链),虚线外侧窄边是副翼,第五凹槽保证虚线外窄边的活动灵活不与其他地方粘连干涉的作用,第四凹槽由左右连通的两部分组成,其中左侧部分的宽度大于右侧部分的宽度,尾翼左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倒角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互相垂直,主翼的设置使其与机身之间的配合更准确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凹槽与第三凹槽的深度相同且第一凹槽的上下两侧壁分别与尾翼左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设置,第三凹槽的前后两侧壁分别与机身后侧的表面接触设置,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之间的配合实现尾翼与机身之间的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通孔包括间隔设置在弧形凹槽下方的第一通孔和间隔设置在第一通孔下方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能更方便舵机进行安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凹陷倾斜设置在第一凹陷的底壁上且开口与第一凹陷的底壁平齐,起落架的左右两侧壁分别与第二凹陷的左右两侧壁接触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起落架底部的上侧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第三凹陷,所述孔洞的正下方间隔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四凹陷,所述第三凹陷垂直插入到第四凹陷内,实现起落架与机身之间的配合。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拆卸时将尾翼上的第三凹槽从第一凹槽内拆下,再将主翼从弧形凹槽内拆下,使得尾翼和主翼与机身之间的拆分和安装较为方便;

2、机身结构的设置使其与主翼、尾翼和起落架之间的配合更加方便准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机身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尾翼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起落架和起落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身;2-尾翼;3-主翼;4-起落架;11-第一凹陷;12-第一凹槽;13-弧形凹槽;14-通孔;15-孔洞;16-第四凹陷;21-第三凹槽;31-第四凹槽;32-第五凹槽;41-起落架轮;42-第三凹陷;111-第二凹槽;112-第二凹陷;141-第一通孔;142-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一种仿生固定翼,包括机身1,机身1呈流线型,机身1右侧设置有第一凹陷11,其特征在于,机身1右侧的底部开设有横向的第一凹槽12,第一凹陷11的左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11,第一凹槽12和第二凹槽111的开口均朝右设置,第一凹槽12内插接设置有尾翼2,尾翼2的位于机身1右侧的下方且与机身1右侧互相垂直,机身1左侧的上部开设有前后贯穿的弧形凹槽13,弧形凹槽13的顶部高于左右两端,弧形凹槽13内插接固定有主翼3,主翼3的上下两侧壁分别与弧形凹槽13的上下两侧壁接触设置,机身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14,通孔14位于弧形凹槽13的下方,弧形凹槽13的底部间隔设置有竖向的孔洞15,孔洞15位于通孔14的左侧且与通孔14间隔设置,第一凹陷11底壁的中部开设有第二凹陷112,第二凹陷112内插接有呈三角形的起落架4,起落架4的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设置有起落架轮41,起落架轮41本体平行于机身1。

主翼3前后两侧的宽度相同且小于中部的宽度,尾翼2前后两侧的宽度相同且小于中部的宽度,尾翼2的左侧开设有第三凹槽21,第三凹槽21的开口与第一凹槽12相对且插入到第一凹槽12内,主翼3的左侧的中部开设有第四凹槽31,第四凹槽3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五凹槽32,第五凹槽32是切断让位,工艺封;虚线为活动合页(铰链),虚线外侧窄边是副翼,第五凹槽32是保证虚线外窄边的活动灵活不与其他地方粘连干涉的作用,第四凹槽31由左右连通的两部分组成,其中左侧部分的宽度大于右侧部分的宽度,尾翼2左侧的前后两端分别倒角设置,第一凹槽12与第三凹槽21互相垂直,主翼3的设置使其与机身1之间的配合更准确方便。

第一凹槽12与第三凹槽21的深度相同且第一凹槽12的上下两侧壁分别与尾翼2左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接触设置,第三凹槽21的前后两侧壁分别与机身1后侧的表面接触设置,通过第一凹槽12和第三凹槽21之间的配合实现尾翼2与机身1之间的固定。通孔14包括间隔设置在弧形凹槽13下方的第一通孔141和间隔设置在第一通孔141下方的第二通孔142,第二通孔142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能更方便舵机进行安装。第二凹陷112倾斜设置在第一凹陷11的底壁上且开口与第一凹陷11的底壁平齐,起落架4的左右两侧壁分别与第二凹陷112的左右两侧壁接触设置。

机身1上弧形凹槽13内插设有主翼3,机身1的右侧第一凹槽12内插设有尾翼2,因此主翼3和尾翼2分别位于机身1的前部和尾部,方便固定翼的正常使用,在拆卸尾翼2时,分别将第三凹槽21和第一凹槽12互相垂直设置,将第三凹槽21插入到第一凹槽12内,通过第一凹槽12和第三凹槽21之间的配合,将尾翼2固定在机身1右侧,通过弧形凹槽13和第四凹槽31之间的配合将主翼3固定在机身1上,通过这种连接方式,使得尾翼2和主翼3与机身1之间的配合更加方便,在拆卸时将尾翼2上的第三凹槽21从第一凹槽12内拆下,使得尾翼2与机身1之间的拆分和安装较为方便,第二凹槽111处为电机安装位,主翼3安装于弧形凹槽13内,形成凸凹翼型,弧形凹槽13下面通孔14为舵机安装位,第一凹槽12处为水平尾翼2安装位,第一凹槽12与尾翼2呈90°安装,起落架4呈三角形,起落架4顶部啮合后嵌入弧形槽下方的孔洞15内,底部方形第三凹陷42嵌入机身1最底的第四凹陷16内,相互契合形成定位,起落架轮41两两黏贴后由硬轴串起后粘在三角形起落架4最底面,分别垂直于起落架4且平行于机身1,与第一凹槽12处下方小圆凸起形成前三点起落架4,第二凹槽111为尾翼2拉杆限位器安装的工艺槽,相扣安装后起到限位作用,主翼3弯曲后插入机身1弧形槽形成主翼3翼型;主翼3上的虚线为副翼合页,主翼3上的第三凹槽21为电机安装槽,第四凹槽31为限位槽用以插入机身1弧形凹槽13后形成限位,第三凹槽21与机身1上的第二凹槽111形成十字限位固定电机;机翼削尖设计增加稳定性,减轻重量,此为水平尾翼2,尾翼2上的第三凹槽21与机身1处第一凹槽12垂直相扣,用轻质胶水粘合形成完整尾翼2,尾翼2上的虚线为舵面合页,起落架4底部的上侧设置有开口朝上的第三凹陷42,所述孔洞15的正下方间隔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四凹陷16,所述第三凹陷42垂直插入到第四凹陷16内,实现起落架4与机身1之间的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航模航模制作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