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用于神经科肢体协调的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11 15:01:12|265|起点商标网
一种用于神经科肢体协调的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训练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神经科肢体协调的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经检索,专利文献一,中国专利文献cn108186286b,公开了一种用于神经科肢体协调的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方一端的座椅、位于底座的两侧的驱动装置以及位于底座上方另一端的腿部训练装置;驱动装置包括左驱动件和右驱动件,腿部训练装置包括左训练件和右训练件;左驱动件用于驱动右训练件,右驱动件用于驱动左训练件;座椅上设有超声波按摩件。本发明采用左手驱动锻炼右腿,右手驱动锻炼左腿的方式,符合人体神经系统组织,有利于病人上下肢的协调训练;训练针对性较强,具有较高的恢复效果;采用超声波按摩件对病人的大腿和颈椎进行超声按摩,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速率,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经检索,专利文献二,中国专利文献cn108392373a,公开了一种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一支架、一传动轴、一电机、两气缸和两手柄,所述传动轴水平设置且其两端分别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支架,且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传动轴同轴固定连接,两所述气缸相互啮合且均嵌套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活塞部中设置有一活塞腔、一活塞杆和两气孔,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插入至所述活塞腔内,且所述活塞杆在外部气泵的作用下能够在所述活塞腔内做活塞式往复运动。本发明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实用性较强,有效解决了现有康复训练设备结构复杂、稳定性差、功能单一、价格昂贵等问题。

上述两项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两种康复训练装置均为单独的上肢或者下肢训练,也只适用于上肢或者下肢受损的患者进行使用,而如果患者的上肢和下肢都出现了受损需要康复的情况时,就无法很好的同时来对上肢和下肢进行康复训练,使用时不够方便,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两种康复训练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拉伸的力度无法进行自主调节和更换,同时也就无法对不同阶段肢体进行相对应的拉伸力度的训练,而随着患者肢体的不断训练后,原有的拉伸力度就无法再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这样就导致了后续的康复训练效果较差;3.两种康复训练装置都是采用单一的运行方式,要么是患者自身人力驱动,要么是外部外力驱动,而患者肢体受损情况存在不同的差异,如果患者的肢体受损较为严重而无法依靠自身人力驱动时,则更加适合外力驱动,如果患者的肢体受损情况较轻可以依靠自身人力驱动时,外力驱动就没有使用的意义,上述两种康复训练装置无法很好的将二者结合起来,没有考虑到患者的受损程度的不同而需要使用的驱动方式的问题,使用时较为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神经科肢体协调的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和设在底座上的液压泵,所述液压泵通过液压缸和液压伸缩杆连接有面板,在面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康复训练机构,在面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康复训练机构,在底座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三康复训练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三组康复训练机构,将三种康复训练方式结合使用,即可有效帮助肢体受损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其兼容性强,康复训练效果好,使用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康复训练装置使用时不方便、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神经科肢体协调的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和设在底座上的液压泵,所述液压泵通过液压缸和液压伸缩杆连接有面板,在面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康复训练机构,在面板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康复训练机构,在底座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三康复训练机构;

所述第一康复训练机构包括固设在面板上表面的固定块和长形板,固定块和长形板相对设置,在固定块上设有柱体,在柱体上连接有第一弹力绳,在第一弹力绳远离柱体的一端连接有把手,在长形板上滑配连接有臂板;

所述第二康复训练机构包括连接在面板下平面的第二弹力绳,在第二弹力绳远离面板的端部连接有腿板;

所述第三康复训练机构包括固设在底座上表面的电动推缸和底板,电动推缸和底板相对设置,在底板上滑配连接有滑动板,电动推缸和滑动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弹力绳,电动推缸面向滑动板的一端设有伸缩杆,伸缩杆远离电动推缸的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滑动板,在滑动板远离第三弹力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踩踏板。

上述康复训练装置,在长形板的上表面固设有滑轨,滑轨的横截面呈上大下小的燕尾形结构,在滑轨上滑配连接有滑块,在滑块的下端开设有与燕尾形的滑轨相适配的燕尾槽,滑块的燕尾槽能在燕尾型的滑轨进行前后滑动,在滑块的上表面连接臂板,在滑轨的两端设有第一限位块。

进一步的,在臂板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设有插座,在插座的外侧中部开设有插槽,在插槽内固设有永磁体,另设有与插槽内的永磁体相吸配的磁铁插块,所述磁铁插块能插入插座外侧的插槽内并与插槽内固设的永磁体相吸,在磁铁插块外端固设有弹性绷带;在臂板上还铺设有橡胶垫。

更进一步的,第三弹力绳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顶块,在每个顶块的下端均固设有吸附块;在电动推缸和滑动板的顶部均开设有插槽,在插槽内固设有永磁体,两块吸附块能分别插入电动推缸和滑动板顶部开设的插槽内,吸附块采用磁性材料制作并能与电动推缸和滑动板顶部插槽内的永磁体相吸。

上述康复训练装置,所述电动伸缩杆远离电动推缸的一端固设有连接块,在连接块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插孔,在滑动板面向电动推缸的一端开设有内腔,所述连接块能插配在滑动板上开设的内腔中,在滑动板的侧面开设有第二插孔,当连接块插入到滑动板上开设的内腔后,所述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相互贯通并能将插杆贯插入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中。

作为优选方案,在底板上开设有滑槽,在滑动板的下端设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柱,滑动板通过滑柱能在滑槽内来回滑动;所述滑槽与滑柱均采用燕尾型或倒t型的滑配结构,在滑槽的端部卡装有第三限位板。

更优选的,在踩踏板上开设有两个插孔,在两个插孔内插设有外框架,外框架的两个支脚能活动插设在踩踏板上开设的两个插孔内,踩踏板上开设的两个插孔均为通孔,外框架的两个支脚上设有能与插孔相适配的插柱。

上述康复训练装置,在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板,在液压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板,在第二转动板和第一转动板的一侧设置转轴以实现第二转动板和第一转动板的铰接连接,使第二转动板能绕转轴相对于第一转动板进行翻转旋转,实现面板的翻转功能,使面板能具有水平位状态或竖直位状态。

进一步的,在面板的底部一侧固设有第一支架套环,在面板底部相对于液压伸缩杆的另一侧固设有第二支架套环,同时在第一转动板的一侧固设有与第一支架套环相适配的第一支架固定环,在第一转动板相对于液压伸缩杆的另一侧固设有与第二支架套环相适配的第二支架固定环;当面板呈水平位时,第一支架套环的孔与第一支架固定环的孔相互贯通,使用插销能贯穿插入第一支架套环与第一支架固定环的通孔中;当面板呈竖直位时,第二支架套环的孔与第二支架固定环的孔相互贯通,使用插销能贯穿插入第二支架套环与第二支架固定环的通孔中。

作为优选方案,在固定块的顶部开设螺孔,在柱体的底部固设螺杆,所述螺杆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在固定块的螺孔中;所述第二弹力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通过螺钉连接在面板的下表面,所述腿板通过套接的方式活动连接在第二弹力绳的下端,所述第二弹力绳的下端还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腿板的下方。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神经科肢体协调的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在面板的上方设有上肢康复训练组件,以及在底座的上方设有两种不同的下肢康复训练组件,较好的解决了传统肢体协调康复训练装置只能对单独的上肢或者下肢进行训练的问题,在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时,患者可以利用第一弹力带进行上肢的康复训练操作,接着患者的腿部可以穿过第二弹力绳放置在腿板上,进行下肢上下拉伸康复训练操作,当患者的腿部用力下压时即可带动腿板下降,然后腿部放松后在第二弹力绳的作用下即可回弹,以此往复即可实现腿部上下的拉伸训练,最后当患者将脚部放在踩踏板上时,即可借助滑动板在底板上来回滑动而实现腿部的前后伸缩康复训练,如此将三种康复训练方式结合在一起,即可帮助肢体受损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训练操作,其兼容性较强,使用时更加的方便;

(2)、该用于神经科肢体协调的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在固定块的顶部利用螺杆和柱体进行连接,使得柱体可以进行自主装卸,所以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康复程度不同,来更换对应的不同弹力的第一弹力绳进行使用,且第二弹力绳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面板,也可以实现自主装卸,最后滑动板和电动推缸的顶部通过吸附块连接顶块,同样可以实现自主装卸的功能,从而可以根据患者肢体康复程度的不同,来更换相对应的第二弹力绳和第三弹力绳进行使用,这样可调节不同拉伸力度的作用,较好的满足了患者不同康复阶段的使用需求,功能性较强;

(3)、该用于神经科肢体协调的康复训练装置,通过在第一弹力绳的把手外部设有辅助滑动的臂板,以及在第三弹力绳的下方设有辅助驱动的电动推缸,当患者在初期进行上肢康复训练而上肢无力时,可以选择将手臂放置在臂板上,然后再握住把手做拉伸康复训练,以此借助臂板的前后滑动来辅助患者进行上肢训练,避免患者手臂出现用力过度的情况,而随着康复程度的不断上升,则可以脱离臂板直接握住把手进行自主人力康复拉伸训练,同时当患者在初期进行下肢康复训练而下肢无力时,可以将电动推缸和滑动板连接在一起,使得患者在进行腿部伸缩训练时,利用电动推缸进行辅助推动训练,而随着康复程度的不断上升,则可以将电动推缸和滑动板断开连接,直接利用踩踏板借助第三弹力绳进行自主人力康复训练,两种康复训练模式可以灵活的进行切换,以此来满足患者的不同康复需求,实用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液压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转动板和第二转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面板展开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支架套环和第一支架固定环连接图;

图6为本发明的踩踏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动推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柱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弹性绷带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橡胶垫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长形板、滑轨与滑块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中,底座-1、液压泵-2、液压缸-3、液压伸缩杆-4、连接板-5、面板-6、固定块-7、柱体-8、螺杆-9、第一弹力绳-10、把手-11、长形板-12、滑轨-13、滑块-14、臂板-15、橡胶垫-16、第一限位块-17、第二弹力绳-18、腿板-19、第二限位块-20、底板-21、滑槽-22、第三限位板-23、滑动板-24、插杆-25、踩踏板-26、电动推缸-27、伸缩杆-28、连接块-29、第一插孔-30、吸附块-31、顶块-32、第三弹力绳-33、外框架-34、第二插孔-35、弹性绷带-36、磁铁插块-37、插座-38、第一转动板-39、第二转动板-40、转轴-41、第一支架套环-42、第二支架套环-43、第一支架固定环-44、第二支架固定环-45、插销-4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神经科肢体协调的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安装有液压泵2,所述液压泵2通过液压缸3和液压伸缩杆4连接面板6。在面板6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康复训练机构,在面板6下表面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二康复训练机构,在底座1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三康复训练机构。

所述第一康复训练机构包括固定块7、柱体8、第一弹力绳10、把手11、长形板12、臂板15和弹性绷带36。

所述第二康复训练机构包括第二弹力绳18、腿板19和第二限位块20。

所述第三康复训练机构包括底板21、电动推缸27、伸缩杆28、第三弹力绳33、外框架34和踩踏板26。

在面板6顶部的一端通过粘接或螺钉连接的方式固设有长形板12,在面板6顶部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与长形板12相对应,且固定块7与长形板12设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固定块7的顶部设有柱体8,在柱体8上固定连接第一弹力绳10,在第一弹力绳10远离柱体8的一端连接有把手11。

在面板6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弹力绳18,在第二弹力绳18的下端连接有腿板19。

在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缸27,在电动推缸27的顶部设有顶块32,在顶块32上固定连接第三弹力绳33,所述底座1的顶部还固设有底板21,所述底板21与电动推缸27对应设置,且底板21与电动推缸27设在同一条直线上。在底板21上滑动连接有滑动板24。

在长形板12上固设有滑轨13,如图9至图11所示,滑轨13呈长条状并凸出长形板12的上表面,滑轨13的横截面呈上大下小的燕尾形结构,所述滑轨13的顶部通过嵌合的方式滑动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的下端开设有与燕尾形滑轨13相适配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的横截面也呈上大下小的倒梯形结构,滑块14的燕尾槽能与燕尾型的滑轨13进行滑动配合,在滑块14的上表面连接有臂板15,当将滑块14穿设到滑轨13上后,在滑轨13的两端镶嵌连接第一限位块17,以防止滑块14从滑轨13的两端滑出。在臂板15上表面的两侧分别固设有插座38,在插座38的外侧中部开设有插槽,在其插槽内固设有永磁体,另设有与插槽内的永磁体相吸配的磁铁插块37,所述磁铁插块37能插入插座38外侧的插槽内并与插槽内固设的永磁体相吸,在磁铁插块37外端固设有弹性绷带36。具体参见图9所示,所述弹性绷带36位于臂板15的上方,通过在长形板12的顶部增设可滑动的臂板15,使得患者在初期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时,可以将手臂放置在臂板15上,以此借助臂板15的滑动来引导和规整第一弹力绳10的拉伸方向,并有助于减轻拉动第一弹力绳10的力度,在后续康复程度较好时,则可以选择脱离臂板15的辅助,直接拉动把手11进行第一弹力绳10的拉伸训练。

所述臂板15位于第一弹力绳10的对侧,设置在面板6上的两个第一康复训练机构分别对应患者的左右手设置。还可以在臂板15的顶部覆盖一层橡胶垫16,通过在臂板15上铺设橡胶垫16,可以增加患者手臂的放置舒适度。

在固定块7的顶部开设螺孔,在柱体8的底部固设有螺杆9,所述螺杆9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在固定块7的螺孔中,通过螺纹旋合连接固定块7和柱体8,使得柱体8以及与柱体8固定连接的第一弹力绳10方便进行更换,以此来更换具有不同拉力系数的第一弹力绳10,从而可以适应患者的上肢进行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在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时能更加具有针对性。

在液压泵2的顶部固定连接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和液压泵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液压缸3的内部滑配连接液压伸缩杆4,所述液压伸缩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转动板39,具体如图3所示。通过在底座1和面板6之间采用液压伸缩杆4进行连接,可以利用液压泵2来驱动液压缸3及其内部的液压伸缩杆4进行上下升降,从而可以调节面板6的高度,这样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进行使用,其兼容性较强。

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弹力绳18的顶部固定连接顶板,所述顶板通过螺钉连接在面板6的下表面,所述腿板19通过套接的方式活动连接在第二弹力绳18的下端,所述第二弹力绳18的下端还连接有第二限位块20,所述第二限位块20位于腿板19的下方,设于面板6下方的两个第二康复训练机构分别对应患者的左右腿。即左右两个腿板19呈对称式分布在液压伸缩杆4的两侧,通过在面板6的底部设有第二弹力绳18并结合腿板19,使得患者可以将腿部放置在腿板19上,并通过腿部的用力程度不同来实现腿部的上下升降康复训练,患者在使用时较为方便。

所述电动推缸27和滑动板24的顶部均通过磁力吸附的方式连接吸附块31,具体的,在电动推缸27和滑动板24的顶部均开设有插槽,在其插槽内固设有永磁体,两块吸附块31能分别插入电动推缸27和滑动板24顶部开设的插槽内,吸附块31采用磁性材料制成并能与电动推缸27和滑动板24顶部插槽内的永磁体相吸。为便于连接,第三弹力绳33的两端分别与顶块32连接,吸附块31的上端连接固设在顶块32的下端,参见图1、图6和图7所示。第三弹力绳33的一端连接固定在电动推缸27上方的顶块32上,第三弹力绳33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在滑动板24上方的顶块32上。通过在电动推缸27和滑动板24的顶部均采用磁力吸附的连接方式,方便更换不同拉力系数的第三弹力绳33,从而可以适应患者的下肢进行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在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时更有针对性,更换操作第三弹力绳33时更为方便。

所述电动推缸27面向滑动板24的一端设有伸缩杆28,所述伸缩杆28远离电动推缸27的一端固设有连接块29,在连接块29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插孔30。在滑动板24面向电动推缸27的一端开设有内腔,所述连接块29能插配在滑动板24上开设的内腔中,在滑动板24的侧面开设第二插孔35,当连接块29插入到滑动板24上开设的内腔中以后,所述第一插孔30和第二插孔35相互贯通并能将插杆25贯插入第一插孔30和第二插孔35中,通过在伸缩杆28的端部利用连接块29连接滑动板24,以可拆卸的方式满足患者下肢进行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在初期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时,可借助电动推缸27来进行辅助推动,在后期进行康复训练时即可脱离电动推缸27,单独借助第三弹力绳33进行康复训练,以适应不同程度康复训练的要求。

设在底座1上方的两个第三康复训练机构,分别对应患者的左右脚位置设置。

在底板21上开设有滑槽22,在滑动板24的下端设有与滑槽22相适配的滑柱,滑动板24通过滑柱能在滑槽22内来回滑动。所述滑槽22与滑柱可以采用燕尾型的滑配结构,也可以采用倒t型的滑配结构,以防止滑柱向上抽拔出滑槽22。当将滑柱滑配安装到滑槽22中以后,在滑槽22的端部卡装第三限位板23,以防止滑动板24滑出滑槽22中,在滑动板24远离第三弹力绳3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踩踏板26,在踩踏板26上设置有外框架34,通过在滑动板24的外侧连接踩踏板26,并在踩踏板26上设置外框架34,参见图6所示。具体的,在踩踏板26上开设有两个插孔,外框架34的两个支脚能活动插设在踩踏板26上开设的两个插孔内,优选的结构是,踩踏板26上开设的两个插孔均为通孔,外框架34的两个支脚上均设有能与插孔相适配的插柱,插柱的截面尺寸小于支脚,从而使插柱能插入插孔内,而支脚被限位在插孔外。通过将外框架34两个支脚上的插柱插入踩踏板26上的两个插孔内,从而实现外框架34与踩踏板26的活动连接,当患者将脚部放置在踩踏板26上后,将外框架34两个支脚的插柱插入踩踏板26上对应的两个插孔中,从而通过外框架34限位患者的脚踝部位,利于患者脚部发力前推滑动板24或后拉外框架34,当患者的脚踝部位后拉外框架34时,外框架34能带动踩踏板26向患者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滑动板24及第三弹力绳33向患者方向移动。实现拉伸或回缩第三弹力绳33。将外框架34活动插设在踩踏板26上的设置,能更方便患者的使用以及脚部的发力。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即本发明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在面板6的下表面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的方式固设有第二转动板40,在液压伸缩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板39,可参见图2至图5所示,在第二转动板40和第一转动板39的一侧通过铰链进行转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的图3中,铰链连接设置在第二转动板40和第一转动板39的右侧。具体的,在第二转动板40和第一转动板39的一侧设置转轴41以实现两者之间的铰接连接,使第二转动板40能绕转轴41相对于第一转动板39进行翻转旋转。通过在面板6的底部设置相互铰接连接的第一转动板39和第二转动板40,能实现面板6的翻转功能,使面板6能具有如图1至图3所示的水平位状态,也能具有如图4所示的竖直位状态,当面板6翻转呈竖向布设时,患者通过连接臂板15和把手11,还可实现手臂的竖向拉伸训练,类似于做引体向上或曲臂悬垂这样的康复训练动作,当手臂竖向拉伸时,其与手臂在水平位置作横向拉伸,其参与训练的肌肉和受训练的部位是不一样的,且当面板6翻转呈竖向布设时,患者的脚部还可以外蹬腿板19以使第二弹力绳18拉伸,从而使第二弹力绳18和腿板19还具有蹬放的训练功能,实用性更强。

进一步的,为了使面板6在水平位或竖直位均保持稳固,本实施方式还在面板6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套环42,在面板6底部相对于液压伸缩杆4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套环43,同时在第一转动板39的一侧固设有与第一支架套环42相适配的第一支架固定环44,在第一转动板39相对于液压伸缩杆4的另一侧固设有与第二支架套环43相适配的第二支架固定环45。即第一支架套环42和第一支架固定环44相对应,第二支架套环43和第二支架固定环45相对应,当面板6呈水平位时,如图3所示,第一支架套环42的孔与第一支架固定环44的孔相互贯通,使用插销46能贯穿插入第一支架套环42与第一支架固定环44的通孔中。当面板6呈竖直位时,如图4所示,第二支架套环43的孔与第二支架固定环45的孔相互贯通,使用插销46能贯穿插入第二支架套环43与第二支架固定环45的通孔中,以分别保持面板6在水平位或竖直位的相对稳固。使用插销46贯穿插入第一支架套环42与第一支架固定环44通孔中的状态如图5所示,为避免插销46插入孔中出现松脱现象,插销46优选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或者插销46与插孔采用紧配合的方式。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发明提出的康复训练装置时,患者可以根据自身肢体受损情况的不同程度来选择相对应的肢体康复训练模式,如图1所示,首先患者坐在康复训练装置的右侧,并位于左右两个底板21之间。然后当患者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时,在训练初期如果患者的上肢无力情况较为严重,则可以将手臂放置在臂板15上,并利用弹性绷带36辅助将手臂固定住,接着再用手握住把手11,随后将把手11向身体内侧的方向进行拉动,第一弹力绳10即可受力拉伸,如此即可借助臂板15的前后滑动来辅助患者进行上肢训练,以引导和规整弹力绳的位伸方向,避免拉伸过程中造成患者手臂的二次受伤。随着患者康复程度的不断上升,则可以脱离臂板15直接握住把手11进行自主人力康复拉伸训练,无需再借助臂板15进行滑动辅助,同时由于在面板6的底部采用了特殊的翻转结构,能将面板6翻转过来使其呈竖向布设,这样患者通过连接臂板15和把手11,即可实现手臂的竖向拉伸训练,类似于做引体向上或曲臂悬垂这样的康复训练动作。然后在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时,在患者初期进行下肢康复训练而下肢无力时,可以将电动推缸27和滑动板24连接在一起,将连接块29插入到滑动板24的内部,使得连接块29上的第一插孔30和滑动板24上的第二插孔30重合,接着在第一插孔30的内部插入插杆25即可完成电动推缸27的安装工作,患者将脚部放置在踩踏上,并放入在外框架34内固定好,即可使得患者在进行腿部伸缩训练时,从而可以利用电动推缸27进行辅助推动训练,而随着康复程度的不断上升,则可以将电动推缸27和滑动板24断开连接,直接利用踩踏板26借助第三弹力绳33进行自主人力康复训练,两种康复训练模式可以灵活的进行切换,以此来满足患者的不同康复需求,最后当患者进行腿部的上下康复训练时,患者将腿部穿过第二弹力绳18放置在腿板19上,然后患者的腿部用力向下压,在力的作用下即可带动腿板19下降,然后腿部放松后在第二弹力绳18的作用下即可回弹,以此往复即可实现腿部上下的拉伸训练,且当面板6翻转呈竖向布设时,患者的脚部还可以蹬腿板19使第二弹力绳18拉伸,从而使第二弹力绳18和腿板19还具有蹬放的训练功能,如此将三种康复训练方式结合在一起,即可帮助肢体受损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训练操作,其兼容性较强,使用时更加的方便,最后随着患者的康复程度不同,可以自由更换不同弹力系数的第一弹力绳10、第二弹力绳18和第三弹力绳33进行使用,在患者更换第一弹力绳10时,只需要逆时针旋转柱体8,将柱体8底部的螺杆9从固定块7上拆下来,并更换第一弹力绳10即可;在患者更换第二弹力绳18时,将第二弹力绳18顶部的螺钉拧下来,使得第二弹力绳18从面板6的底部脱落下来,并更换第二弹力绳18;在患者更换第三弹力绳33时,握住顶块32并用力向上拔,即可将磁铁材质的吸附块31从电动推缸27和滑动板24上拔出来,然后更换第三弹力绳33即可,这样就可以针对患者肢体康复程度的不同,来更换具有不同拉伸力度的弹力绳,较好的满足了患者不同康复阶段的使用需求,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性较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神经科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