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腕力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2021-01-11 15:01:50|210|起点商标网
腕力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腕力训练器。



背景技术:

在训练腕力时,通常会选择腕力训练器,一般腕力训练器包含一外壳、一套环及一旋转球,外壳内具有一轨道段,套环可滑、动地设于轨道段,旋转球包含一球体及一轴体,轴体贯穿球体,且轴体的相对两端分别可转动地枢设于套环。而腕力训练球是应用陀螺仪原理,仅需以机械方式即可让腕力训练球开始转动,故使用者可用手掌握持并转动腕力训练球,使其在离心力和惯性力的作用下产生强大的旋转力量。因此,使用者可藉由此旋转力量来针对手部及肩部的肌肉进行锻炼。

但是现有的腕力训练器启动较为困难,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1)在球状转子的表面缠绕一根绳子,然后快速拉动绳子,球状转子产生旋转,从而使球状转子产生一个自转速度;然后此种操作方式非常容易卡线,尤其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具有相当的难度,很难使球状转子产生旋转;(2)将腕力训练器放在手掌上或者其它物体表面,使露在球状壳体外的球状转子的边缘与手掌或其他物体表面产生快速摩擦,从而使球状转子产生旋转;但是只有熟练玩家才能使球状转子达到所需的自转速度。另外,在使用时,由于球状转子高速转动,球状转子暴露在球壳外面,很容易摩到手指,发生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腕力训练器,能够快速启动,适用于不同阶段的玩家,并且由于不直接接触球壳,避免球状本体磨手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腕力训练器,包括外壳、及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的球芯本体,所述外壳上设置驱动装置,使得所述球芯本体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球芯本体的转动轴之间动力传递和断开的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包括滑动传动装置和手动启动装置,所述滑动传动装置位于输出轴与转动轴之间,所述手动启动装置位于外壳内远离球芯本体位置处,所述手动启动装置驱动滑动传动装置向球芯本体方向运动,使得输出轴与转动轴之间实现传动。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传动装置与球芯本体之间设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自然状态下,所述输出轴与转动轴之间断开,当所述滑动结构受到手动启动装置作用下发生移动时,所述弹性元件受压产生弹性形变;当所述手动启动装置解除对滑动结构的作用时,所述弹性元件的弹性形变推动滑动结构回位。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传动装置包括滑动结构、传动端和传动离合结构,所述滑动结构位于外壳内,所述输出轴、传动端、传动离合结构和转动轴依次连接,所述传动离合结构随着滑动结构向球芯本体的滑动实现动力传递,将所述传动端从输出轴获取的动力传递给转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结构为套在电机上的滑动套,所述输出轴的端部为传动端,所述滑动套带动电机移动,所述输出轴的端部向转动轴移动,通过所述传动离合结构将输出轴的动力传递给转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启动装置包括手动压杆和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滑动套远离球芯本体的端部,所述凸块的上侧斜面上压靠有手动压杆,所述手动压杆一端位于外壳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结构为滑动块,所述滑动结构为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朝向电机和球芯本体的两端中央分别设有连接套和传动连杆,所述传动连杆的端部为传动端,所述连接套朝向输出轴的端部设有异型孔,所述输出轴配合插入连接套的异型孔内,在滑动块向球芯本体移动过程中,所述输出轴与连接套始终套合在一起,而所述传动端靠向转动轴并通过传动离合结构将动力传递给转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设启动按钮,所述启动按钮位于手动压杆的正下方,所述外壳内设启动按钮,所述启动按钮位于手动压杆的正下方,随着手动压杆下压,推动凸块带动滑动套向球芯本体移动,直至输出轴与转动轴建立动力传递连接,所述手动压杆继续向下移动而压动启动按钮,所述启动按钮控制电机通电产生动力。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启动装置包括推杆、滑道和滑块,所述滑动块远离球芯本体的端部侧边设有推杆,推杆的端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通过滑道伸出外壳,通过拨动滑块沿着滑道移动,使得推杆推动滑动块向球芯本体移动,完成滑块的进给行程。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上处于滑块的进给行程终点的部分设有侧按钮,所述滑块在其进给行程的终点触碰侧按钮,使得侧按钮控制对应的电机通电产生动力并传递到转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滑道内设有两个相向移动的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设有手动转块,所述手动转块的下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伸入滑道中央且处于外壳内的端部设有启动转钮,所述滑道内设有两个相向移动的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设有手动转块,所述手动转块的下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伸入滑道中央且处于外壳内的端部设有启动转钮,所述手动转动手动转块,所述手动转块推动两个滑块相向移动,推动两个推杆相向移动,完成两个滑块的进给行程,在滑块的进给行程终点,启动转钮的转动幅度达到控制对应电机通电启动的需要。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手柄、至少1个球形壳体,所述球形壳体位于手柄的端部并与手柄连通,所述球芯本体位于球形壳体内,所述球芯本体的支撑圈由球形壳体内的限位环约束住,所述转动轴与支撑圈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圈在球形壳体内转动,使得球芯本体的球芯绕着转动轴转动,并依靠套在球芯外并铰接在转动轴两端的支撑圈,实现球芯在球芯壳体内绕着垂直于转动轴的支撑圈的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球形壳体的上端设有将球芯本体暴露出来的圆形开口,在球芯本体上设置能漏出在圆形开口中央的复位槽,所述复位槽用于将球芯本体的转动轴转动至与电机输出轴位于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球芯本体的支撑圈上设有凹孔,所述凹孔位于转动轴靠向电机的端部,使得传动离合结构靠向球芯本体的端部伸入凹孔,实现与转动轴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离合结构包括设在转动轴靠近电机的端部异型孔和对应配合插入异型孔的接头,所述接头设在传动端,随着滑动传动结构向球芯本体运动,所述接头伸入凹孔并配合插入异型孔内,实现传动端到转动轴的动力传递。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离合结构包括从动摩擦片和主动摩擦片,所述从动摩擦片设在转动轴靠近电机的端部且处于凹孔内,所述主动摩擦片设在传动端,随着滑动结构向球芯本体移动,所述主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依靠摩擦力接合在一起,实现传动端到转动轴的动力传递。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体的积极有益效果为:

1、本装置外壳上设置驱动装置,使得腕力训练器的球芯本体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能够快速启动,适用于不同阶段的玩家,并且由于不直接接触球壳,避免球状转子摩手发生危险。

2、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用于控制电机输出轴与球芯本体的转动轴离、合的开关,需要启动时,手动操控开关,电机输出轴与球芯本体的转动轴接合,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球芯本体转动,松开开关,电机输出轴与球芯本体的转动轴分离,能够实现先将输出轴与转动轴接合,再将电机通电进行动力传递,一键实现两步操作,便捷高效。

3、本装置即可以是单球腕力训练器,也可以是双球腕力训练器,可供不同使用者选择不同的腕力训练器,适用范围广。

4、本装置在传动离合结构中提供两种方式,也就是结构简单、便于加工的插接传动式与接合高效的摩擦传动式,且摩擦传动式能够避免插接时异型孔不容易与对应配合形状的传动端插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球壳,2-第一球芯,3-手柄,4-手动压杆,5-第二球壳,6-第二球芯,7-转动轴,8-限位环,9-支撑圈,10-弹簧,11-输出轴,12-电机,13-滑动套,14-凸块,15-启动按钮,16-电池,17-从动摩擦片,18-主动摩擦片,19-传动连杆,20-滑动块,21-连接套,22-推杆,23-滑道,24-滑块,25-手动转块,26-启动转钮,27-侧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腕力训练器,包括外壳、及安装在外壳内部的球芯本体,外壳上设置驱动装置,使得球芯本体由驱动装置驱动转动,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2、用于控制电机12的输出轴11与球芯本体的转动轴7之间动力传递和断开的开关,起到控制驱动装置电驱动转动轴7转动的作用,形成一个无需人工手动转动的腕力训练器启动方式。

其中,开关包括滑动传动结构和手动启动结构,电机12输出轴11与球芯本体的转动轴7之间设有滑动传动结构,外壳内远离球芯本体的部分设有手动启动结构,手动启动结构远离球芯本体的部分向外伸出外壳形成凸起,通过手动触碰凸起,手动启动结构驱动滑动传动结构靠向球芯本体,使得电机12输出轴11与球芯本体的转动轴7之间实现传动,电机12带动球芯本体绕着转动轴7转动。

进一步地,滑动传动结构包括滑动结构、传动端和传动离合结构,滑动结构设在外壳内,输出轴11、传动端、传动离合结构和转动轴7依次连接,传动离合结构随着滑动结构向球芯本体的滑动实现动力传递,将传动端从输出轴11获取的动力传递给转动轴7。

而为了保证滑动结构的自动回位,在滑动结构与球芯本体之间设有弹簧10、橡胶圈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套在传动离合结构外侧,在弹性元件自然状态下,电机12的输出轴11与球芯本体的转动轴7之间动力断开,而在滑动结构受到手动启动结构作用下产生移动的情况下,弹性元件受压产生弹性形变,在手动启动结构解除对滑动结构的作用情况下,弹性元件的弹性形变推动滑动结构回位。

而滑动结构有两种,其一,滑动结构为套在电机12上的滑动套13,输出轴11的端部为传动端,滑动套13带动电机12移动,输出轴11的端部向转动轴7移动,通过传动离合结构将输出轴11动力传递给转动轴7。

对应这种滑动结构,手动启动结构包括手动压杆4和凸块14,凸块14设在滑动套13远离球芯本体的端部,凸块14的上侧斜面上压靠有手动压杆4,手动压杆4的伸出外壳形成手动启动结构远离球芯本体的部分向外伸出外壳的凸起,而在外壳内处于手动压杆4的正下方设有启动按钮15,随着手动压杆4下压,推动凸块14带动滑动套13向球芯本体移动,直至输出轴11与转动轴7建立动力传递连接,手动压杆4继续向下移动而压动启动按钮15,启动按钮15控制电机12通电产生动力,动力由传动离合结构传递给转动轴7。

其二,滑动结构为滑动块20,滑动块20朝向电机12和球芯本体的两端中央分别设有连接套21合传动连杆19,传动连杆19的端部为传动端,连接套21朝向输出轴11的端部设有异型孔,输出轴11配合插入连接套21的异型孔内,在滑动块20向球芯本体移动过程中,输出轴11与连接套21始终套合在一起,而传动端靠向转动轴7并通过传动离合结构将动力传递给转动轴7。

对于这种滑动结构,对应地,手动启动结构包括推杆22、滑道23和滑块24,滑动块20远离球芯本体的端部侧边设有推杆22,推杆22的端部设有滑块24,滑块24自外壳上的滑道23伸出外壳,通过拨动滑动沿着滑道23移动,使得推杆22推动滑动块20向球芯本体移动,完成滑块24的进给行程,而在滑道23上处于滑块24的进给行程终点的部分设有侧按钮27,滑块24在其进给行程的终点触碰侧按钮27,使得侧按钮27控制对应的电机12通电产生动力,使得动力自电机12传递到转动轴7。

又进一步地,针对双头的腕力训练器,在滑道23内设有两个相向移动的滑块24,两个滑块24之间设有手动转块25,手动转块25的下端设有转轴,转轴伸入滑道23中央且处于外壳内的端部设有启动转钮26,手动转动手动转块25,手动转块25推动两个滑块24相向移动,推动两个推杆22相向移动,完成两个滑块24的进给行程,在滑块24的进给行程终点,启动转钮26的转动幅度达到控制对应电机12通电启动的需要。其中,为了适应上述双头的腕力训练器,电机12为双出轴电机,电机12设在外壳中部且两个输出轴11分别相向延伸。

也可以设置电机12为单出轴电机,电机12设在外壳内且输出轴11朝向球芯本体延伸,如果是单头的腕力训练器,则设置一个单出轴电机12,如果是双头的腕力训练器,则设置两个单出轴电机12,且这两个单出轴电机12的输出轴11相向延伸。

综上,针对单头的腕力训练器和双头的腕力训练器,概括地说,外壳包括手柄3和位于手柄3的端部并与手柄3连通的球形壳体,球形壳体内设有球芯本体,球芯本体的支撑圈9由球形壳体内的限位环8约束住,支撑圈9在球形壳体内转动,使得球芯本体的球芯绕着转动轴7转动,并依靠套在球芯外并铰接在转动轴7两端的支撑圈9,实现球芯在球芯壳体内绕着垂直于转动轴7的支撑圈9的轴线转动。

为了避免在球芯通过支撑圈9绕着垂直于转动轴7的支撑圈9的轴线做圆周运动,而在使用后再次启动时难以对应地将转动轴7端部与传动离合结构实现稳定连接,在球形壳体的上端设有将球芯本体暴露出来的圆形开口,在球芯本体上设置能漏出在圆形开口中央的复位槽,复位槽用于将球芯本体的转动轴7转动至与电机12输出轴11位于同一直线上。

而手柄3内设有电池16和供给电池16放置的电池腔,电机12的电源输入端与电池16电连接。

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球芯本体的,在球芯本体的支撑圈9上对应转动轴7靠向电机12的端部设有凹孔,使得传动离合结构靠向球芯本体的端部伸入凹孔,实现与转动轴7的连接。

传动离合结构有两种,其一,传动离合结构包括设在转动轴7靠近电机12的端部异型孔和对应配合插入异型孔的接头,接头设在传动端,随着滑动传动结构向球芯本体运动,接头伸入凹孔并配合插入异型孔内,实现传动端到转动轴7的动力传递。其二,传动离合结构包括从动摩擦片17和主动摩擦片18,从动摩擦片17设在转动轴7靠近电机12的端部且处于凹孔内,主动摩擦片18设在传动端,随着滑动结构向球芯本体移动,主动摩擦片18和从动摩擦片17依靠摩擦力接合在一起,实现传动端到转动轴7的动力传递。

综上所述,针对上述技术方案,以下以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一:

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头、双电机、按压启动、插接传动式自驱动式腕力训练器,其结构为:外壳为哑铃状且中间部分为筒状的手柄3,手柄3的两端分别设有球形壳体,球形壳体包括第一球壳1和第二球壳5,球形壳体和手柄3都是中空的且内部相互连通,球形壳体与手柄3的接合处设有向内聚拢的聚拢环,聚拢环远离球状壳体的端部设有弹簧10,弹簧10的另一端抵靠有滑动套13,滑动套13内套有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11朝向临近的球状壳体,通过推动滑动套13,电机12能够可在外力作用下向球形壳体移动,在外力消失后由弹簧10的弹力复位,这样就实现对输出轴11与转动轴7之间传动的离合控制;

而球状壳体内嵌入有球芯本体,球芯本体包括第一球芯2和第二球芯6,球芯本体包括支撑圈9、球芯和转动轴7,其中球芯就是现有的腕力训练器的球芯,支撑圈9也是现有的腕力训练器支撑圈9,支撑圈9由球形壳体内的限位环8约束住,支撑圈9在球形壳体内转动,使得球芯本体的球芯绕着转动轴7转动,并依靠套在球芯外并铰接在转动轴7两端的支撑圈9,实现球芯在球芯壳体内绕着垂直于转动轴7的支撑圈9的轴线转动;

而为了让电机12驱动球芯转动,则设置在支撑圈9外侧开有一个凹孔,支撑圈9内侧对应凹孔的部分铰接有转动轴7,这样使得转动轴7的朝向手柄3的端部伸入凹孔但又不伸出凹孔,以避免支撑圈9在限位环8约束下转动时转动轴7产生阻碍作用,而为了让电机12的输出轴11与转动轴7产生可控制的离合式接合结构,同时考虑到转动轴7的强度问题,将转动轴7加粗,并且在转动轴7朝向电机12的端部设置一个诸如三角形孔、四边形孔、六边形孔等样式的异型孔,将输出轴11的端部对应地加工成能够配合插入到这个异型孔内的形状,这样输出轴11就能通过对应插入转动轴7的异型孔,与转动轴7形成稳定地传动连接,配合离合控制,就能良好地控制这种双头、双电机12、插接传动式的腕力训练器了。

而相应地,通过为了对滑动套13产生外力调节,两个电机12的相对端部上分别设置一个自上方向相对之间下方延伸的斜面,通过在这两个斜面上方设置一个下压的手动压杆4,手动压杆4伸出外壳,自外壳外按压手动压杆4,手动压杆4的下端挤压两个斜面做相对远离的运动,使得两个滑动套13带动两个电机12分别朝向两个球芯本体的转动轴7移动,这也就是完成了按压接合,而为了先完成接合再完成电机12的启动,外壳内处于两个斜面下方的位置处设置一个启动按钮15,使得手动压杆4先做挤压两个斜面的运动,然后再继续下移至抵压启动按钮15,在电机12的输出轴11完成与球芯本体的转动轴7稳定接合后,电机12启动,完成动力传动,当启动完成后,松开按压手动压杆4的手指,电机12立刻停机,而在弹簧10作用下,两个滑动套13带动两个电机12自动回位,此时用户需要握紧手柄3,摆动手腕,使得手柄3两端的腕力训练器同时发挥作用,从上述过程来看,这个启动过程,省时省力,用户能够极为方便地完成腕力训练器的启动,且相比单个腕力训练器,握持性好,不会有磨到手的危险,尤其是也比单个腕力训练器的锻炼力度能够达到更强。

而针对电机12的供电,在两个斜面,也就是形成两个斜面的两个凸块14的一侧设置电池16腔,电池16腔内设置可充电的电池16或者普通电池16都行。

而在使用时,需要先对转动轴7的异型孔端部与输出轴11进行找齐,也就是在使用后再次启动时需要转动轴7与输出轴11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在球形壳体的上端设有将球芯本体暴露出来的圆形开口,在球芯本体上设置能漏出在圆形开口中央的复位槽,在球形壳体上设置一个标示符号,复位槽为内六角孔,设置一个外置的外六角扳手即可插入调节,转动球芯,将转动轴7转动至与输出轴11调节到共线,当然此时最好地是设置整个外壳为透明,以便于无需标示符号即可通过肉眼观察,将转动轴7转动至与输出轴11调节到共线。

实施例二:

如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头、双电机、按压启动、摩擦传动式自驱动式腕力训练器,基于实施例一,对输出轴11与转动轴7之间的离合式接合方式进行了改进,也就是采用摩擦接合,避免插接时异型孔不容易与对应配合形状的输出轴11端部插接,在输出轴11和转动轴7上分别设置一个主动摩擦片18和从动摩擦片17,通过主动摩擦片18和从动摩擦片17接触时产生的摩擦作用,将动力传递给转动轴7,注意,从动摩擦片17和主动摩擦片18的直径小于凹孔的内径,使得动力传递给转动轴7的过程中,从动摩擦片17和主动摩擦片18均布与凹孔内壁接触。

实施例三:

如附图5和附图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头、单电机、旋转启动、插接传动式自驱动式腕力训练器,还是如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双头腕力训练器,而改进点在于电机12个数,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的双电机12,改为一个双出轴电机12,此时电机12的两个输出轴11相向延伸,但是这样电机12就难以移动,因此进一步地,在输出轴11与转动轴7之间设置一个过渡连接结构,也就是滑动块20、连接套21和传动连杆19,其中连接套21要始终套在输出轴11上,且连接套21与输出轴11之间也是通过异型孔及对应配合形状实现连接,连接套21能够相对输出轴11滑动,连接套21的另一端设置在圆块状的滑动块20上,滑动块20的另一端中央则设置一个传动连杆19,传动连杆19与转动轴7之间的连接则如实施例一中输出轴11与转动轴7的连接,这样就实现了一个电机12带动两个球芯转动的目的。

而上述过程中,还需要说明的是,滑动块20的如何被推动,这就是在滑动块20上偏心设置一个推杆22,推杆22的贴近手柄3内壁延伸至手柄3中央,在手柄3中央的壁面上设置一个沿着手柄3轴向延伸的滑道23,滑道23内设置有与推杆22相连的滑块24,通过推动两个滑块24在滑道23内相向移动,即可完成两个推杆22带动两个滑动块20分别向两个球芯本体移动的作用,而为了操作方便,在滑道23中央铰接有一个手动转块25,手动转动转动过程中能够推动两个滑块24相向移动,而同时为了方便在传动连杆19与转动轴7接合后,电机12再启动,在手动转块25的下端设置一个转轴,转轴伸入手柄3内且下端设置一个启动转钮26,当手动转块25转动90°,推动两个滑块24达到行程终点后,启动转钮26被带动启动,控制电机12通电,实现动力传递。

实施例四:

如附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头、单电机、旋转启动、摩擦传动式自驱动式腕力训练器,基于实施例三,如同实施例二对实施例的改进,将实施例三中输出轴11与转动轴7之间的离合式接合方式进行了改进,也就是采用摩擦接合,避免插接时异型孔不容易与对应配合形状的输出轴11端部插接,在传动连杆19和转动轴7上分别设置一个主动摩擦片18和从动摩擦片17,通过主动摩擦片18和从动摩擦片17接触时产生的摩擦作用,将动力传递给转动轴7,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从动摩擦片17和主动摩擦片18的直径小于凹孔的内径,使得动力传递给转动轴7的过程中,从动摩擦片17和主动摩擦片18均布与凹孔内壁接触。

实施例五:

如附图8和附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头、单电机12、按压启动、插接传动式自驱动式腕力训练器,是对实施例一的简化,如同将实施例从手柄3中间劈开,还是通过按压手动压杆4,挤压一个凸块14上侧的斜面,推动滑动套13带动电机12向球芯本体,电机12的输出轴11与球芯本体的转动轴7通过异型孔以及对应配合的端头形状,实现插接传动。

实施例六:

如附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头、单电机、按压启动、摩擦传动式自驱动式腕力训练器,是对实施例二的简化,如同将实施例从手柄3中间劈开,类似实施例二对实施例一的改进,这是对实施例五的改进,对输出轴11与转动轴7之间的离合式接合方式进行了改进,也就是采用摩擦接合,避免插接时异型孔不容易与对应配合形状的输出轴11端部插接,在输出轴11和转动轴7上分别设置一个主动摩擦片18和从动摩擦片17,通过主动摩擦片18和从动摩擦片17接触时产生的摩擦作用,将动力传递给转动轴7,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从动摩擦片17和主动摩擦片18的直径小于凹孔的内径,使得动力传递给转动轴7的过程中,从动摩擦片17和主动摩擦片18均布与凹孔内壁接触。

实施例七:

如附图11和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头、单电机、推动启动、插接传动式自驱动式腕力训练器,这是对实施例三的简化,如同将实施例三的结构自手柄3中央劈开,并取消手动转块25和启动转钮26,直接单方向推动一个滑块24在滑道23内移动,而为了在传动连杆19与转动轴7插接稳定后,电机12再通电进行动力传递,滑道23在滑块24的行程终点设置一个侧按钮27,使得推动滑块24到达行程终点后触发侧按钮27,使得电机12通电,因此这个侧按钮27可以直接是按钮开关,也可以是行程开关,当然基于这种滑块24触发进行电机12控制的方式,可以对实施例三进行改进,也就是取消启动转钮26,在两个滑块24的行程终点分别设置一个侧按钮27即可,两个侧开关可以同时控制电机12通电。

实施例八:

如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头、单电机12、推动启动、摩擦传动式自驱动式腕力训练器,这是对实施例四的简化,也可以说是对实施例七的改进,也就是传动连杆19与转动轴7的插接改为摩擦接合,避免插接时异型孔不容易与对应配合形状的输出轴11端部插接,在传动连杆19和转动轴7上分别设置一个主动摩擦片18和从动摩擦片17,通过主动摩擦片18和从动摩擦片17接触时产生的摩擦作用,将动力传递给转动轴7,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从动摩擦片17和主动摩擦片18的直径小于凹孔的内径,使得动力传递给转动轴7的过程中,从动摩擦片17和主动摩擦片18均布与凹孔内壁接触。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电机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