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康复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肢康复医疗装置。
背景技术:
下肢康复医疗装置是专门针对人体下肢因为疾病或灾祸等某些原因而造成下肢无法灵活运动而设置的一种康复医疗装置。随着经济的发展,下肢康复医疗装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说,大多数的下肢康复医疗装置功能比较单一性,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多种康复功能的下肢康复医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肢康复医疗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康复医疗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拉环,所述底座靠近支撑杆的一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中心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支撑柱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均活动连接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上均设置有绑带,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平台,所述平台的前后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挡板。
所述平台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力绳,所述弹力绳远离固定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平板。
所述底座远离支撑杆的一端的顶面活动连接有座椅底座,所述座椅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顶端传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与壳体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丝杆靠近电机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远离丝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端贯穿壳体的上表面,且延伸至活动板的底部与之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座椅。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且开设有与滚轮相适应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座椅可活动调节,且在活动调节处设置有稳定套。
优选的,所述座椅的侧面固定设置有控制按钮,且数量为三个。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与活动杆的连接处均开设有竖槽,所述壳体与升降杆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壳体与竖杆连接处开设有凹槽,且与竖杆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平台与弹力绳的连接处开设有孔,所述挡板的表面均设置有固定带。
优选的,所述座椅底座的底面设置有滑槽,所述底座与座椅底座的连接处设置有滑轨,且与滑槽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下肢康复医疗装置,通过设置转轴、传动杆、脚踏板和绑带等结构,在使用时,将患者的脚通过绑带固定在脚踏板上,然后用力踩脚踏板,使得传动杆运转,从而能够使得患者的膝关节能够做往复弯曲运动,从而达到一种膝关节康复效果。
2.该下肢康复医疗装置,通过设置平台、弹力绳、运动平板、挡板和固定带等结构,在使用时,将患者的腿平放在平台上,再将患者双脚通过固定带绑在挡板的一侧,分别放置在平台两侧的活动板上,然后用力将挡板推向远离平台的一侧,当到了极限的时候,不再用力从而使得双腿和双脚又慢慢靠近平台,由此让双脚和双腿做左右来回分合的直线往复运动,从而达到腿部肌肉及踝关节等处的康复效果。
3.该下肢康复医疗康复装置,通过设置控制按钮、座椅、电机、丝杆、活动套、活动板、缓冲弹簧、活动杆和升降杆等结构,在使用时,通过控制按钮启动电机,使得丝杆旋转,从而带动活动套上升,使得活动杆和升降杆同时上升,进一步的,活动板上升使得座椅也上升,同理可使得座椅下降,通过在座椅底座和底座连接处设置滑轨和滑槽,可使得座椅能够在底座的上表面来回移动,从而达到了座椅可根据患者的身高自由调节与支撑柱之间的空间和距离的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台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升降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支撑杆;3、横杆;4、支撑柱;5、转轴;6、传动杆;7、脚踏板;8、绑带;9、平台;10、挡板;11、拉环;12、座椅底座;13、壳体;14、固定杆;15、座椅;16、弹力绳;17、活动平板;18、电机底座;19、电机;20、丝杆;21、活动套;22、活动杆;23、升降杆;24、活动板;25、缓冲弹簧;26、稳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下肢康复医疗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轮,且开设有与滚轮相适应的卡槽,底座1顶面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顶端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横杆3,横杆3远离支撑杆2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拉环11,此处设置拉环11是为了让患者在想站立的时候可通过拉环11站起来,底座1靠近支撑杆2的一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中心处设置有转轴5,转轴5远离支撑柱4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传动杆6,传动杆6远离支撑柱4的一端均活动连接有脚踏板7,脚踏板7上均设置有绑带8,在使用时,将患者的脚通过绑带8固定在脚踏板7上,然后用力踩脚踏板7,使得传动杆6运转,从而能够使得患者的膝关节能够做往复弯曲运动,从而达到一种膝关节康复效果,支撑柱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平台9,平台9的前后两侧均活动连接有挡板10,挡板10的表面均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是为了固定患者的双脚而设置的。
平台9内壁的左右两侧之间设置有固定杆14,,固定杆14的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弹力绳16,平台9与弹力绳16的连接处开设有孔,弹力绳16的弹力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弹力绳16远离固定杆14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动平板17,在使用时,将患者的腿平放在平台9上,再将患者双脚通过固定带绑在挡板10的一侧,分别放置在平台9两侧的活动板24上,然后用力将挡板10推向远离平台9台的一侧,当到了极限的时候,不再用力从而使得双腿和双脚又慢慢靠近平台9,由此让双脚和双腿做左右来回的直线往复运动,从而达到腿部肌肉及踝关节等处的康复效果。
底座1远离支撑杆2的一端的顶面活动连接有座椅底座12,座椅底座12的底面设置有滑槽,底座1与座椅底座12的连接处设置有滑轨,且与滑槽相适配,通过在座椅底座12和底座1连接处设置滑轨和滑槽,可使得座椅15能够在底座1的上表面来回移动,在此处还设有固定结构,由于滑动固定机构为现有技术,便不再详细阐述,座椅底座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壳体13,壳体13内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电机底座18,电机底座1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19,电机19的顶端传动连接有丝杆20,丝杆20的顶端与壳体13的顶端活动连接,丝杆20靠近电机19的一端活动连接有活动套21,活动套21远离丝杆20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活动杆22,壳体13的内壁与活动杆22的连接处均开设有竖槽,活动杆22的顶侧均固定连接有升降杆23,壳体13与升降杆23的连接处开设有通孔,升降杆23的顶端贯穿壳体13的上表面,且延伸至活动板24的底部与之固定连接,活动板24底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壳体13与竖杆连接处开设有凹槽,且与竖杆相适配,此处设置竖杆和凹槽,是为了使得座椅15的整体更加稳固,活动板24的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缓冲弹簧25,缓冲弹簧2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座椅15,座椅15可活动调节,且在活动调节处设置有稳定套26,座椅15的侧面固定设置有控制按钮,且数量为三个,其中第一按钮是启动电机19并控制其双向旋转的,第二按钮是控制座椅15进行角度调节的,第三按钮是停止电机19的运作功能的,控制按钮与被控制物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就不做详细介绍,通过电机19控制丝杆20旋转,带动活动套21上升或下降的原理,可达到座椅15上升或下降的效果,此处改变了传统的座椅15采用气缸升降的方式,降低了座椅15出现伤人事故的概率。
在使用时,通过将患者的腿平放在平台9上,再将患者双脚通过固定带绑在挡板10的一侧,分别放置在平台9两侧的活动板24上,然后用力将挡板10推向远离平9台的一侧,当到了极限的时候,不再用力从而使得双腿和双脚又慢慢靠近平台9,由此可以让双脚和双腿做左右来回分合的直线往复运动,通过控制按钮启动电机19,使得丝杆20旋转,从而带动活动套21上升,使得活动杆22和升降杆23同时上升,进一步的,由于活动板24与升降杆23是固定连接的,所以活动板24也随之上升,从而使得座椅15也上升,同理可使得座椅15下降,从而可以使得座椅15可根据患者的身高自由调节与支撑柱4和平台9之间的空间和距离,从而达到多项下肢功能康复的效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