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胸大肌及腹肌训练器械的制作方法

2021-01-11 13:01:44|481|起点商标网
胸大肌及腹肌训练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健身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胸大肌及腹肌训练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通过健身器械进行身体训练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健身途径之一,健身器械是为了让有健身需求的人士达到辅助训练,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使用的运动器械。

比如训练胸大肌常用的杠铃,经过推举杠铃增加胸部肌肉厚度;又如训练腹肌的收腹运动机或者俯卧撑支架等,这类器械同样使用方便。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杠铃和收腹运动机主要针对训练者身体的单一部位强化训练,若训练者想训练身体的多个部位,还需要花费时间更换训练器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训练者在训练胸大肌的同时,腹肌也能得到训练,本申请提供一种胸大肌及腹肌训练器械。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胸大肌及腹肌训练器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胸大肌及腹肌训练器械,包括底座,在底座上竖向固接有两个支撑柱,在两个支撑柱之间连接有支撑梁,在支持柱上设置有座椅,在底座顶部设置有一端与底座铰接的托架,在座椅上方设置有供使用者拉持以竖向提升托架的动力机构,在动力机构与托架之间设置有用于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动力机构包括竖向设置于支撑梁两侧的两个驱动杆,在驱动杆上水平固接有握杆,驱动杆的顶端向靠近支撑梁的方向弯折且竖向固接有竖轴,竖轴转动连接于支撑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坐在座椅上,背靠训练器,双手握持握杆,将两个握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拉持,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至托架上,进而驱使托架上升,从而达到同时锻炼胸大肌和腹肌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分别与驱动杆铰接的第一连杆,在两个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同一个第二连杆,在第二连杆背离第一连杆的一端固接有第三连杆,在第三连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垂直固接有第四连杆,在第四连杆的两端分别竖向转动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转动连接于支撑梁上,在两个安装板上转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五连杆,第五连杆位于安装板的下方,使得安装板上形成有呈三角形排布的三个转动连接点,第五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托架远离托架与底座铰接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机构将动力依次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第六连接杆传递至托架上,实现了托架上升下降的过程,传动机构整体空间利用合理,使用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呈v字型,三个转动连接点分别位于安装板的三个端角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呈v字型具有节省生产成本且使用效果较好的特点。

优选的,所述驱动杆上竖向固接有挡板,挡板位于握杆的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可供使用者前臂贴靠,便于使用者施力。

优选的,所述座椅包括水平固接于支撑柱上的底板以及竖向固接于支撑柱上的背板,背板位于底板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背板可供使用者依靠,便于使用者施力。

优选的,所述托架包括与底座铰接的延长梁以及固接于延长梁端部用于与传动机构连接的抬升梁,在延长梁上设置有配重机构,配重机构包括沿延长梁长度方向设置的滑轨,在滑轨上设置有配重块,在配重块上固接有与滑轨滑移连接的滑块,在配重块上设置有对滑块在滑轨上滑动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自主选择训练强度,通过改变配重块的位置,进而改变力矩,让使用者体验不同的拉力强度。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内设置有腔室,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腔室内并朝向滑轨的方向与配重块滑移连接的限位杆,限位杆的上下两端分别穿透配重块的上下内壁,在配重块的上表面固接有用于封挡腔室的封板,限位杆穿设于封板且与封板滑移连接,在限位杆的周面固接有限位片,限位片位于配重块的腔室内,在限位杆上还套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位于限位片与封板之间,在滑轨的上表面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容纳限位杆下端插入卡设的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对配重块滑动时,首先抓住限位杆的端部抬升限位杆,从而使限位片朝封板的方向位移,并使压缩弹簧弹性压缩,当限位杆的下端移动到与插孔对位的位置时,使得限位杆的下端在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下稳定的插设在插孔内,从而限制了滑块与滑轨的相互滑移,使得托架抬升过程中,滑块稳定的保持在滑轨对应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固定在滑轨上的齿条,滑轨内开设有安装腔,在安装腔内设置有转动轴,在转动轴上同轴固接有从动齿轮,在安装腔一侧开设有用于使从动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的连通槽,在安装腔下表面开设有容纳转动轴的限位槽,在限位槽内设置有支撑转动轴的支撑弹簧,在从动齿轮朝向限位槽的一侧固接有若干个限位凸起,在安装槽的底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凸起的配合槽,在配重块内设置有带动转动轴向限位槽内移动并使限位凸起与配合槽相互卡设的驱动机构,当限位凸起与配合槽相互卡位时,从动齿轮与齿条保持啮合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配重块与滑轨相互滑移时,会带动从动齿轮与齿条的相互啮合,使用者若要将配重块在滑轨的位置进行定位时,可通过驱动机构对转动轴进行下压,从而使支撑弹簧弹性伸缩,而从动齿轮朝向安装腔底壁的一侧与安装腔底壁相互贴靠,并使从动齿轮上的限位凸起与安装腔底壁的配合槽相互配合,从而限制了从动齿轮的自由转动,虽然从动齿轮在限位凸起和配合槽相互配合时移动了一端距离,但是还是保持着齿条和从动齿轮相互啮合的状态,而从动齿轮的无法转动也限制了滑块与滑轨的持续滑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配重块内的转动辊,转动辊的轴线与限位杆的轴线相互垂直,限位杆的上端时刻抵触在转动辊的外周面,在转动辊的外周面沿转动辊的轴向开设有容纳转动轴上端使支撑弹簧保持自然状态的切面,在转动辊的一端设置有带动转动辊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初始状态时,转动轴的上端位于转动辊的切面内,当配重块移动到需要固定的位置时,使用者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转动辊转动,使得转动轴的上端在切面内壁的导向下抵触在转动辊的外周面上,从而带动转动轴向限位槽内的方向位移,实现限位凸起与配合槽的相互对位;而且转动辊设置在配重块内,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不但不会减轻配重块整体的重量,而且还具有传动的作用,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使用者操作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同轴设置在转动辊一端的传动齿轮以及与传动齿轮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在主动齿轮的一侧固接有转盘,转盘与配重块转动连接,在转盘背离主动齿轮的一侧固接有扶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对配重块进行移动时,可通过扶柄的扶持对配重块进行移动,然后若对配重块位置进行定位时,可通过扶柄带动转盘转动,并通过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的啮合传动,从而带动转动辊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效率高,便于维护。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托架、动力机构以及传动机构,使用者坐在座椅上,背靠训练器,双手握持握杆,将两个握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拉持,通过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至托架上,进而驱使托架上升,从而达到同时锻炼胸大肌和腹肌的效果;

2.通过设置配重机构和限位机构,使用者可自主选择训练强度,通过改变配重块的位置,进而改变力矩,让使用者体验不同的拉力强度;

3.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和驱动组件,使用者可较为方便的操作限定配重机构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胸大肌及腹肌训练器械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胸大肌及腹肌训练器械的后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配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体现实施例1中限位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体现实施例2中配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体现实施例2中滑块安装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体现驱动机构与转动轴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的细节放大图,并体现从动齿轮与安装腔底壁的卡位结构;

图9是体现限位凸起与配合槽卡位关系示意图;

图10是体现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0、支撑柱;11、支撑梁;110、套筒;2、座椅;20、底板;21、背板;3、托架;30、延长梁;31、抬升梁;4、动力机构;40、驱动杆;400、竖轴;41、握杆;42、挡板;5、传动机构;50、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第三连杆;53、第四连杆;54、安装板;55、第五连杆;56、第六连杆;57、肋板;6、配重机构;60、滑轨;600、插孔;61、滑块;610、安装腔;611、连通槽;612、限位槽;613、配合槽;62、配重块;620、壳体;621、配重单元;622、让位槽;63、扶手;64、防脱片;65、腔室;7、限位机构;70、限位杆;71、封板;72、限位片;73、压缩弹簧;74、安装帽;75、齿条;76、转动轴;77、支撑弹簧;78、从动齿轮;79、限位凸起;8、驱动机构;80、转动辊;800、切面;9、驱动组件;90、传动齿轮;91、主动齿轮;92、转盘;93、扶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胸大肌及腹肌训练器械。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胸大肌及腹肌训练器械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竖向固接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柱10,在两个支撑柱10的顶端之间水平固接有支撑梁11;在一个支撑柱10背离另一个支撑柱10的一侧设置有座椅2,座椅2包括水平固接于支撑柱10侧壁上的底板20以及竖向固接于支撑柱10侧壁上的背板21,背板21位于底板20的上方。

在底座1上还设置有托架3,托架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延长梁30以及垂直固接于延长梁30端部的抬升梁31,延长梁30远离抬升梁31的一端与底座1铰接,铰接点位于底座1靠近座椅2的一侧。

在支撑梁11上靠近座椅2的一端设置有动力机构4,动力机构4包括驱动杆40、握杆41以及挡板42,驱动杆40竖向设置有两个且位于支撑梁11的两侧,驱动杆40的顶端向靠近支撑梁11的方向弯折,并在弯折的端部竖向固接有竖轴400,相应的在支撑梁11的端部固接有用于供竖轴400穿设且与竖轴400转动连接的套筒110,从而使得驱动杆40可在保持竖直状态的竖轴400旋转;握杆41水平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接于两个驱动杆40上,两个握杆41相背设置以供使用者握持;挡板42竖向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固接于两个驱动杆40上,挡板42位于握杆41的下方,使用者坐在底板20上,背靠背板21,双手握持握杆41,前臂抵靠在挡板42上,挡板42可供使用者前臂施力。

在动力机构4与托架3之间设置有用于驱使托架3沿延长梁30的铰接端进行竖向翻转的传动机构5,传动机构5包括铰接于驱动杆40弯折段的第一连杆50,第一连杆50设置有两个,在第一连杆50远离驱动杆40的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杆51,第二连杆51呈c型,两个第一连杆50分别铰接于第二连杆51的两端,在第二连杆51背离自身c型开口的一侧固接有第三连杆52,在第三连杆52远离第二连杆51的一端垂直固接有第四连杆53,在第四连杆53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安装板54,安装板54呈v字型,其包括三个凸出的端角,第四连杆53的连接点位于安装板54的一个端角处,安装板54的另一个端角转动连接于支撑梁11上,在安装板54剩余的一个端角上转动连接有第五连杆55,第五连杆55竖向设置,其呈u型以连接两个安装板54,在第五连杆55底端竖向固接有第六连杆56,第六连杆56与抬升梁31铰接,最终使得抬升梁31可通过动力机构4做功,传动机构5传递动力,进而实现托架3整体沿轴竖向翻转的动作过程;为了提升第二连杆51与第三连杆52连接处的牢固性,在第二连杆51与第三连杆52的衔接处焊接固定有肋板57。

为了减少托架3对底座1的冲击,在底座1靠近自身铰接点位置的上表面固接有第一弹性垫12,在延长梁30靠近自身铰接点一端的下表面固接有用于与第一弹性垫12弹性接触的第二弹簧垫300,第一弹性垫12和第二弹性垫300配合使用达到缓冲减震的效果。

参照图1和图3,为了使训练器适用于不同训练强度需求的使用者,在每个延长梁30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配重机构6;配重机构6包括沿延长梁30的长度方向固接在延长梁30上表面的滑轨60,滑轨60上滑移连接有滑块61,滑块61的上表面固接有配重块62,配重块62朝向移动方向两侧各固接有扶手63,从而便于操控配重块62在滑轨60上滑动,而且配重块62还上设置有对滑块61滑动位置进行固位的限位机构7。

参照图3和图4,配重块62内部开设圆柱状的腔室65,腔室65的轴线方向与滑轨60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腔室65的上方为开口设置;上述限位机构7包括同轴设置在腔室65内的限位杆70,限位杆70的下端穿透配重块62并指向滑轨60的上表面,限位杆70的上端高出配重块62的上表面;配重块62位于腔室65开口上方设置有环形的封板71,封板71通过若干螺栓固定在腔室65开口的边沿处,上述限位杆70的上端穿过封板71并与封板71滑移连接;限位杆70的周面还同轴固接有环状的限位片72,限位片72位于腔室65内;限位杆70上还套设有压缩弹簧73,压缩弹簧73的上端抵靠在封板71的下表面,压缩弹簧73的下端抵靠在限位杆70的上表面;而滑轨60的上表面沿滑轨60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容纳限位杆70下端插入的插孔600。

限位杆70的上端还螺纹连接有安装帽74,安装帽74的纵截面呈t型,从而增加了手部与限位杆70的握持面积,提高了对限位杆70操作的便捷性。

参照图3,每个滑轨60的两端还设置有防脱片64,防脱片64固定在延长梁30的上表面,并且防脱片64的尺寸大于滑轨60截面尺寸,从而限制了滑块61与滑轨60端部的脱离,提高了健身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实际使用中,使用者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单个训练器械放置于面上、使用膨胀螺栓固定或者使用混凝土浇筑固定;若采用直接放置的同时打算进一步提高训练器械的稳定性,可将至少两组训练器械组合到一起,形成组合式训练器械,即把多个底座1焊接固定到一起,这样同时方便使用者将训练器械移动至其他的场地。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坐在座椅2上,双手握住握杆41并用于使双臂靠拢,驱动杆40转动带动第一连杆50向靠近使用者的方向移动,通过传动机构5的连杆传动,带动托架3向上翻转;当使用者需要对配重进行调整时,使用者可将配重块62向延长梁30与抬升梁31的方向移动,使得配重块62的重心靠近抬升梁31,力矩较大,对使用者抬起抬升梁31的负担也相对增加,提高了训练效果;使用者仅需握持限位杆70抬升限位杆70,带动压缩弹簧73弹性压缩,当配重块62移动的对应位置时,限位杆70在压缩弹簧73的弹性作用下紧紧的插设在插孔600内,从而限制了滑块61与滑轨60的相对滑动;该组合训练器可同时对使用者的胸大肌以及腹肌进行锻炼,使得使用者不用更换训练器材进而减少更换器材所需的时间,提高了训练功效。

实施例2

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配重块62包括壳体620以及配重单元621;参照图6和图7,滑块61的上表面沿滑块61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一安装腔610,安装腔610开设的位置位于滑轨60的一侧。

再次参照图5和图6,限位机构7包括固接在滑轨60朝向安装腔610一侧的齿条75,齿条75的长度与滑轨60长度相同;滑块6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齿条75并与安装腔610相互连通的连通槽611,从而满足滑块61与滑轨60相互滑移时,齿条75并不会与滑块61相互干涉;安装腔610内沿安装腔610的高度方向立设有转动轴76,并且安装腔610的底面上开设有容纳转动轴76下端部的限位槽612,限位槽612内放置有对转动轴76进行支撑的支撑弹簧77;转动轴76上同轴固接有从动齿轮78,在初始状态下,转动轴76在支撑弹簧77的支撑下,使得从动齿轮78与安装腔610的底面留有空隙,并使从动齿轮78与齿条75相互啮合;当滑块61与滑轨60相互滑移时,会通过齿条75与从动齿轮78的相互啮合带动从动齿轮78以转动轴76的轴线为轴自由转动。

参照图7和图8,从动齿轮78的下表面以从动齿轮78的中心为圆心均匀固接有六个半球状的限位凸起79,而安装腔610的底面上与六个限位凸起79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容纳限位凸起79的配合槽613,并且配重块62内还设置有带动转动轴76下移使限位凸起79插入进对应配合槽613从而限制从动齿轮78转动的驱动机构8;参照图8和图9可知限位凸起79与配合槽613的配合状态。

参照图7和图8,配重块62包括壳体620以及插放在壳体620内的配重单元621;上述转动轴76的上端穿入进壳体620内并与壳体620滑移连接;驱动机构8包括设置于壳体620内并与壳体620内壁转动连接的转动辊80,转动辊80位于转动轴76的正上方,并使转动轴76的上端面时刻抵触在转动辊80的外周面上,并且转动轴76轴线的延长线与转动辊80的轴线垂直且干涉;转动辊80的周面沿转动辊80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切面800,从而减少了转动辊80局部的半径,而转动轴76位于初始状态时,转动轴76的上端抵靠在转动辊80的切面800区域,使得支撑弹簧77处于自然状态。

参照图5和图10,在转动辊80的一端还设置有驱动转动辊80转动的驱动组件9;驱动组件9包括同轴固接在转动辊80一端的传动齿轮90,壳体620与传动齿轮90贴靠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与传动齿轮90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91,壳体620外壁上设置有与主动齿轮91同轴固接的转盘92,转盘92与壳体620外壁转动连接;转盘92背离主动齿轮91的一侧还固接有扶柄93,使得使用者可通过扶柄93带动转盘92转动,并通过主动齿轮91与传动齿轮90的啮合传动,进而实现对转动辊80的转动。

参照图7,上述配重单元621的下表面与转动辊80和驱动组件9干涉的位置开设有一让位槽622,使得配重单元621与壳体620相互插接后,并不会影响到驱动机构8的正常工作,而且使用者还可通过配重单元621的拆卸对驱动机构8进行维护,提高了维护效率。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者使用配重块62时,可握持扶柄93并带动配重块62在滑轨60上滑动,此时从动齿轮78在与齿条75的相互啮合下自由的在安装腔610内转动,当使用者需要对滑块61与滑轨60滑动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时,使用者可转动扶柄93,带动转盘92转动,并通过主动齿轮91和传动齿轮90的相互啮合带动转动辊80转动;转动轴76初始状态时,转动轴76的上端位于转动辊80的切面800处,随着转动辊80的转动,使得转动轴76在限位槽612的限位下朝向限位槽612底部的方向位移,并带动支撑弹簧77弹性压缩,同时从动齿轮78下表面的限位凸起79会卡设在对应的配合槽613内,从而限制了从动齿轮78的自由转动,而此时从动齿轮78与同样保持与齿条75相互啮合的状态,进而也限制了滑块61与滑轨60的相对滑动;而使用者仅需要对扶柄93进行操作即可实现配重块62在滑轨60上相对位置的固定,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连杆机构托架齿条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