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腹腔术后防肠粘连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11 13:01:38|290|起点商标网
一种腹腔术后防肠粘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腹腔术后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腹腔术后防肠粘连装置。



背景技术:

患者在进行腹腔手术后发生肠粘连的概率高达90%左右,并且即使是微创手术也无法避免肠粘连的发生。有较多的患者因肠粘连而再次住院,为了预防肠粘连或减少肠粘连对患者的影响,通常手术后医生会建议患者早日下床运动,适当的运动会促使肠道蠕动,减少肠粘连的发生,并且即使发生了肠粘连,适当的下床运动会减小肠粘连对患者的影响,使肠粘连不影响患者肠道的基本功能。

患者术后由于疼痛,通常拒绝下床运动,这就造成肠道发生错误的粘连,影响肠道的基本功能,此时便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所以术后通常由家属或医护人员督促患者进行运动,但患者躺在病床上之后便不想运动,增加了锻炼的难度,而对于下床运动的患者,通常需要家属或医护人员的搀扶才可进行正常的行走,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医院场地有限,不利于患者的行走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腹腔术后防肠粘连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术后下床运动困难,及患者锻炼场地有限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包括床体,床体上端铰接有床板,床板左侧拆卸连接有支撑盒,床板上设有多个可上下移动且上下轴向的支撑柱,床体内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多个位于床板左方且前后轴向的滚轮,床体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环,转环上设有推杆,推杆经连杆与床板铰接连接,转环内同轴设有可前后移动的移环,当移环移动时,转环转动并经连杆带动床板摆动;

所述的床体前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控制盒,控制盒内设有与转环同轴且可前后移动的滑动环,控制盒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凹形块,两个凹形块凹口相对,右侧的凹形块与滑动环固定连接,左侧的凹形块后端经楔形块滑动连接有开口向后且凹形的插块,支撑盒可插入插块的凹口内,两个凹形块之间滑动连接有前大后小且可插入其凹口内的等腰梯形块,控制盒内设有位于滑动环后方且与转环同轴的连接环,连接环左端设有左右方向的连接杆,连接杆自由端经拉杆铰接有t形的滑块,滑块与插块滑动连接,当右侧的凹形块推动等腰梯形块向左移动时,左侧的凹形块带动插块向后移动,支撑盒插入插块内并与床板分离;当连接环转动时,支撑盒向右或向左移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床板、支撑盒、滚轮的设置,使患者无需下床便可进行行走锻炼,减少了对医院空间的占用,满足了患者的锻炼要求,并且随时可停止,降低患者对锻炼的抵抗情绪,减小医护人员督促患者锻炼时的难度,支撑柱、固定带的设置,对患者的位置进行支撑与限定,无需医护人员的搀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控制柱、控制块、连接槽、通槽的设置,简化了操作步骤,只需通过操控控制柱的移动与转动,便可实现对床板摆动与支撑盒移动的控制,从而使患者完成由平躺至站立的改变,按摩球的设置,使患者在进行行走锻炼的同时对患者脚底进行按摩,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进一步降低患者对行走锻炼的抵触,促进患者术后早日进行行走锻炼,减少肠粘连或使肠粘连不影响患者肠道的正常功能,防止因肠粘连错误而导致的二次手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轴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发明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4是本发明的剖切轴测图。

图5是本发明图4中a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图4中b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图4中c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7给出,包括床体1,床体1上端铰接有床板2,床板2左侧拆卸连接有支撑盒3,床板2上设有多个可上下移动且上下轴向的支撑柱4,床体1内前后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多个位于床板2左方且前后轴向的滚轮5,床体1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环6,转环6上设有推杆7,推杆7经连杆8与床板2铰接连接,转环6内同轴设有可前后移动的移环9,当移环9移动时,转环6转动并经连杆8带动床板2摆动;

所述的床体1前端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控制盒10,控制盒10内设有与转环6同轴且可前后移动的滑动环11,控制盒10内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凹形块12,两个凹形块12凹口相对,右侧的凹形块12与滑动环11固定连接,左侧的凹形块12后端经楔形块滑动连接有开口向后且凹形的插块13,支撑盒3可插入插块13的凹口内,两个凹形块12之间滑动连接有前大后小且可插入其凹口内的等腰梯形块14,控制盒10内设有位于滑动环11后方且与转环6同轴的连接环15,连接环15左端设有左右方向的连接杆16,连接杆16自由端经拉杆17铰接有t形的滑块18,滑块18与插块13滑动连接,当右侧的凹形块12推动等腰梯形块14向左移动时,左侧的凹形块12带动插块13向后移动,支撑盒3插入插块13内并与床板2分离;当连接环15转动时,支撑盒3向右或向左移动。

为了使床板2与支撑盒3拆卸连接,所述的支撑盒3内铰接有前后方向的摆杆19,支撑盒3内左端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可与摆杆19后侧接触的压杆20,压杆20左端贯穿支撑盒3,床板2左端开设有开口向左的插槽,支撑盒3内右端滑动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可与摆杆19前侧接触的插杆21,插杆21右端贯穿支撑盒3且可插入插槽内,摆杆19前端设有位于其左侧的弹簧片22。

为了使支撑柱4可上下移动,所述的床板2上开设有多个与支撑柱4一一对应的t形槽,支撑柱4位于t形槽内,t形槽侧壁上开设有上下方向的滑槽23,t形槽侧壁上开设有与支撑柱4同轴的环槽24,支撑柱4下端设有可插入滑槽23内且可在环槽24内移动的限位块25。

为了使移环9可前后移动,所述的床体1内设有两个前后相对且可与床板2下端接触的底座26,后侧的底座26与转环6转动连接,前侧的底座26左右两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滑杆27,滑杆27后端与移环9固定连接,移环9与转环6螺纹连接,移环9内同轴螺纹连接有螺纹环28,螺纹环28与前侧的底座26转动连接,螺纹环28内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槽29,两个连接槽29开口相对,螺纹环28内同轴设有控制柱30,控制柱30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可插入连接槽29内的控制块31。

为了使滑动环11可前后移动,所述的连接环15内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前后贯通的通槽32,滑动环1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插入通槽32内的滑动杆33,控制块31前端面可与滑动杆33后端面接触,左侧的凹形块12与控制盒10前侧壁之间设有拉簧34。

为了当右侧的凹形块12推动等腰梯形块14向左移动时,支撑盒3插入插块13内并与床板2分离,所述的压杆20左端面为弧形面,插块13右端经倒l形杆35连接有位于滚轮5右方的固定块36,固定块36上端面可与压杆20左端面接触。

为了便于支撑盒3的摆动与移动,所述的床体1前后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限位槽37,限位槽37由前后轴向的弧形槽与左右方向的直槽组成,支撑盒3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位于限位槽37内的限位柱38。

为了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所述的床板2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固定带39,后侧的固定带39内表面设有魔术母贴40,前侧的固定带39外表面设有魔术子贴41,控制柱30前端贯穿控制盒10且设有手轮42。

为了增加患者舒适度,所述的滚轮5上设有多个按摩球43,支撑柱4上端设有软垫44,软垫44上开设有拉槽。

本发明在使用时,设置螺纹环28与移环9的螺纹连接具有自锁性,移环9与转环6的螺纹连接不具有自锁性;

初始状态为患者躺在床板2上正常休息,患者的腿部位于支撑盒3上,控制块31插入连接槽29内,等腰梯形块14右端插入右侧的凹形块12内,插杆21插入插槽内,床板2与支撑盒3连接在一起;

在患者需要进行锻炼时,向上拉动患者腋下所对应的软垫44,支撑柱4向上移动,限位块25同步在滑槽23内向上移动,在限位块25上端面与环槽24上侧壁接触时,转动软垫44,使限位块25插入环槽24内,此时,支撑柱4伸出t形槽的长度被确定,使用固定带39对患者胸部进行固定;

顺时针转动手轮42,控制柱30同步带动螺纹环28顺时针转动,螺纹环28带动移环9向后移动,移环9经螺纹带动转环6逆时针转动,推杆7经连杆8带动床板2向上摆动,支撑盒3同步向下摆动,限位柱38在限位槽37内移动,在支撑柱4对患者腋下支撑及固定带39对患者胸部固定的作用下,患者的位置被限定,患者的身体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向下滑动,在床板2为上下方向时,停止转动手轮42,此时,支撑盒3位于插块13凹口的正后方,患者脚部踩在滚轮5上;

向前拉动手轮42,控制柱30同步向前移动,控制块31从连接槽29内移出并逐渐插入通槽32内,在控制柱30向前移动一定距离后,控制块31前端与滑动杆33接触并向前挤压滑动杆33,滑动杆33带动滑动环11向前移动,右侧的凹形块12同步向后移动,右侧的凹形块12后侧壁与等腰梯形块14右端的倾斜面接触并带动等腰梯形块14向左移动;

等腰梯形块14左端插入左侧的凹形块12内并推动左侧的凹形块12向后移动,拉簧34受力拉伸,插块13同步向后移动并使支撑盒3逐渐插入插块13内,固定块36逐渐靠近并与压杆20接触,压杆20在固定块36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挤压摆杆19后端,摆杆19前端同步向下摆动并挤压弹簧片22,插杆2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逐渐从插槽内移出,在滑动杆33从通槽32内完全移出时,支撑盒3卡在插块13的凹口内,控制块31插入通槽32内,压杆20下端面与固定块36上端面接触,插杆21从插槽内完全移出,支撑盒3与床板2分离;

保持滑动杆33从通槽32内完全移出的状态并顺时针转动手轮42,连接环15同步转动,连接杆16经拉杆17带动滑块18向右移动,插块13同步带动支撑盒3与固定块36向右移动,支撑盒3远离患者腿部,患者可进行行走锻炼;

在患者锻炼结束后,保持控制块31插入通槽32内的状态,逆时针转动手轮42,连接环15带动插块13向左移动,支撑盒3同步向左移动,在支撑盒3位于床板2正下方时,停止转动手轮42,向后推动手轮42,控制块31从通槽32内移出,左侧的凹形块12在拉簧34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并推动等腰梯形块14向右移动,等腰梯形块14带动右侧的凹形块12向后移动,滑动环11带动滑动杆33向后移动并插入通槽32内;

插块13在左侧的凹形块12的作用下向前移动并带动固定块36向前移动,固定块36逐渐远离压杆20,摆杆19前端在弹簧片22的作用下向上摆动并推动插杆21插入插槽内,在控制块31从通槽32内完全移出时,凹形块12停止运动,支撑盒3与床板2连接在一起;

继续向后推动手轮42,控制块31插入连接槽29内,逆时针转动手轮42,螺纹环28同步逆时针转动,移环9向前移动并带动转环6顺时针转动,推杆7经连杆8带动床板2顺时针转动,支撑盒3同步转动,在床板2与底座26接触时,停止转动手轮42,此时患者再次平躺,锻炼完成。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床板、支撑盒、滚轮的设置,使患者无需下床便可进行行走锻炼,减少了对医院空间的占用,满足了患者的锻炼要求,并且随时可停止,降低患者对锻炼的抵抗情绪,减小医护人员督促患者锻炼时的难度,支撑柱、固定带的设置,对患者的位置进行支撑与限定,无需医护人员的搀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控制柱、控制块、连接槽、通槽的设置,简化了操作步骤,只需通过操控控制柱的移动与转动,便可实现对床板摆动与支撑盒移动的控制,从而使患者完成由平躺至站立的改变,按摩球的设置,使患者在进行行走锻炼的同时对患者脚底进行按摩,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进一步降低患者对行走锻炼的抵触,促进患者术后早日进行行走锻炼,减少肠粘连或使肠粘连不影响患者肠道的正常功能,防止因肠粘连错误而导致的二次手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可见,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腹腔术后防肠粘连装置,可以有效解决患者术后下床运动困难,及患者锻炼场地有限的问题,此结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肠粘连等腰梯形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