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推训练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训练器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卧推训练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能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其中,通过训练器械进行身体训练已经成为了主要途径之一,训练器械是为了让有训练需求的人士达到辅助训练,强身健体的效果而使用的运动器械。
日常常见的训练器械比如漫步机、蝴蝶扩胸机等都包括固定不动端以及与固定不动端连接的活动端,活动端由使用者驱动,活动端可以与固定端铰接,从而实现活动端的往复运动,达到训练肌肉的效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训练器械上的活动端与固定端铰接,且一般较为灵活,即使用者可较为轻松的驱使活动端运动,但是若需要高强度的训练,比如用于军队训练,则无法有效的达到训练目标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器械适用于强度要求较高的训练,本申请提供一种卧推训练器械。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卧推训练器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卧推训练器械,包括底座,在底座上竖向设置有第一支撑柱,在底座的另一侧竖向设置有第二支撑柱,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托架,托架与第一支撑柱铰接,在托架与第一支撑柱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托架转动角度的转动限位机构,托架另一端活动搭设于第二支撑柱上且设置有用于推举托架的推举机构,在推举机构的下方设置用供使用者躺持的支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躺在支撑板上,向上举起推举机构,推举机构带动托架上下移动,同时托架通过转动限位机构限制自身的转动角度,使得使用者举起推举机构的活动范围受限,便于使用者施加更加的推力,进而提升训练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柱上竖向固接有相对设置的两个耳板,在托架靠近第一支撑柱的一端固接有卡设配合于两个耳板之间的外套筒,在外套筒内同轴设置有内套筒,在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均匀固接有若干连接板,在连接板上固定有弹性材质的限位块,在相邻两个限位块之间留设有空间,在两个耳板上分别开设有与内套筒对应的第一让位孔以及与限位块数量对应的第二让位孔,在内套筒内穿设有转动支撑于两个第一让位孔内的转轴,在相邻两个限位块的空间内穿设有连接于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让位孔内的限位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架以转轴为轴转动,相邻两个限位块之间的空间限位轴活动,使托架的转动角度处于一个范围内,限位块为弹性材质,使得限位块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与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的空隙适配,在限位块上开设有供连接板卡接的卡接槽,在限位块沿自身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限位轴周面适配的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上设置卡接槽,方便将限位块安装在连接板上,凹槽与限位轴的周面适配,便于限位块均匀受力,有利于提升限位块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内套筒内嵌设有轴承,轴承外圈与内套筒过盈配合,轴承内圈与转轴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可替代转轴直接与内套筒接触,避免转轴被内套筒磨损,有利于提升转轴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凸出外套筒且弹性挤压于耳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弹性挤压于耳板上,使得限位块与耳板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阻力,该摩擦阻力在使用者推起推举机构时作用于托架上,使得托架不易转动,进而提升了训练强度。
优选的,所述托架包括与外套筒固接的延长梁以及固接于延长梁远离第一支撑柱一端的抬升梁,抬升梁活动搭设于第二支撑柱上,在延长梁上设置有配重机构,配重机构包括沿延长梁长度方向设置的滑轨,在滑轨上设置有配重块,在配重块上固接有与滑轨滑移连接的滑块,在配重块上设置有对滑块在滑轨上滑动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自主选择训练强度,通过改变配重块的位置,进而改变力矩,让使用者体验不同的拉力强度。
优选的,所述配重块内设置有腔室,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腔室内并朝向滑轨的方向与配重块滑移连接的限位杆,限位杆的上下两端分别穿透配重块的上下内壁,在配重块的上表面固接有用于封挡腔室的封板,限位杆穿设于封板且与封板滑移连接,在限位杆的周面固接有限位片,限位片位于配重块的腔室内,在限位杆上还套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位于限位片与封板之间,在滑轨的上表面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容纳限位杆下端插入卡设的插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对配重块滑动时,首先抓住限位杆的端部抬升限位杆,从而使限位片朝封板的方向位移,并使压缩弹簧弹性压缩,当限位杆的下端移动到与插孔对位的位置时,使得限位杆的下端在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下稳定的插设在插孔内,从而限制了滑块与滑轨的相互滑移,使得托架抬升过程中,滑块稳定的保持在滑轨对应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滑轨的长度方向固定在滑轨上的齿条,滑轨内开设有安装腔,在安装腔内设置有转动轴,在转动轴上同轴固接有从动齿轮,在安装腔一侧开设有用于使从动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的连通槽,在安装腔下表面开设有容纳转动轴的限位槽,在限位槽内设置有支撑转动轴的支撑弹簧,在从动齿轮朝向限位槽的一侧固接有若干个限位凸起,在安装槽的底壁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凸起的配合槽,在配重块内设置有带动转动轴向限位槽内移动并使限位凸起与配合槽相互卡设的驱动机构,当限位凸起与配合槽相互卡位时,从动齿轮与齿条保持啮合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配重块与滑轨相互滑移时,会带动从动齿轮与齿条的相互啮合,使用者若要将配重块在滑轨的位置进行定位时,可通过驱动机构对转动轴进行下压,从而使支撑弹簧弹性伸缩,而从动齿轮朝向安装腔底壁的一侧与安装腔底壁相互贴靠,并使从动齿轮上的限位凸起与安装腔底壁的配合槽相互配合,从而限制了从动齿轮的自由转动,虽然从动齿轮在限位凸起和配合槽相互配合时移动了一端距离,但是还是保持着齿条和从动齿轮相互啮合的状态,而从动齿轮的无法转动也限制了滑块与滑轨的持续滑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配重块内的转动辊,转动辊的轴线与限位杆的轴线相互垂直,限位杆的上端时刻抵触在转动辊的外周面,在转动辊的外周面沿转动辊的轴向开设有容纳转动轴上端使支撑弹簧保持自然状态的切面,在转动辊的一端设置有带动转动辊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初始状态时,转动轴的上端位于转动辊的切面内,当配重块移动到需要固定的位置时,使用者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转动辊转动,使得转动轴的上端在切面内壁的导向下抵触在转动辊的外周面上,从而带动转动轴向限位槽内的方向位移,实现限位凸起与配合槽的相互对位;而且转动辊设置在配重块内,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不但不会减轻配重块整体的重量,而且还具有传动的作用,结构简单,大大提高了使用者操作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同轴设置在转动辊一端的传动齿轮以及与传动齿轮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在主动齿轮的一侧固接有转盘,转盘与配重块转动连接,在转盘背离主动齿轮的一侧固接有扶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对配重块进行移动时,可通过扶柄的扶持对配重块进行移动,然后若对配重块位置进行定位时,可通过扶柄带动转盘转动,并通过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的啮合传动,从而带动转动辊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效率高,便于维护。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托架、推举机构、转动限位机构和支撑板,使用者躺在支撑板上,向上举起推举机构,推举机构带动托架上下移动,同时托架通过转动限位机构限制自身的转动角度,使得使用者举起推举机构的活动范围受限,便于使用者施加更加的推力,进而提升训练效果;
2.通过设置配重机构和限位机构,使用者可自主选择训练强度,通过改变配重块的位置,进而改变力矩,让使用者体验不同的拉力强度;
3.通过设置驱动机构和驱动组件,使用者可较为方便的操作限定配重机构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卧推训练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为展示转动限位机构所做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为展示限位杆与限位块配合关系所做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配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配重机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配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滑块安装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2体现驱动机构与转动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a处的细节放大图,并体现从动齿轮与安装腔底壁的卡位结构;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2体现限位凸起与配合槽卡位关系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2体现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0、第一支撑柱;100、耳板;1000、第一让位孔;1001、第二让位孔;11、第二支撑柱;110、缓冲垫;12、加强梁;2、托架;20、延长梁;21、抬升梁;3、推举机构;30、连接杆;31、握杆;32、防护套;4、转动限位机构;40、外套筒;41、连接板;42、内套筒;43、限位块;430、卡接槽;431、凹槽;44、轴承;45、限位轴;46、限位环;47、转轴;48、第一防护盖;49、第二防护盖;490、让位槽;491、螺母;492、封盖;5、支撑板;50、支腿;6、配重机构;60、滑轨;600、插孔;61、滑块;610、安装腔;611、连通槽;612、限位槽;613、配合槽;62、配重块;620、壳体;621、配重单元;622、让位槽;63、扶手;64、防脱片;65、腔室;7、限位机构;70、限位杆;71、封板;72、限位片;73、压缩弹簧;74、安装帽;75、齿条;76、转动轴;77、支撑弹簧;78、从动齿轮;79、限位凸起;8、驱动机构;80、转动辊;800、切面;9、驱动组件;90、传动齿轮;91、主动齿轮;92、转盘;93、扶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卧推训练器械。
实施例1
参照图1,卧推训练器械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设置有一组器械使用单元,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组;器械使用单元包括竖向固接于与底座1一端的第一支撑柱10以及对应固接于底座1另一端的第二支撑柱11,第二支持柱11平行设置有两个。
在第一支撑柱10与第二支撑柱11之间设置有托架2,托架2一端搭设于第二支撑柱11上,在第二支撑柱11的顶端还固接有缓冲垫110,缓冲垫110采用橡胶材质,使得托架2带来的冲击可由缓冲垫110进行缓冲消减,托架2包括延长梁20和抬升梁21,延长梁20与抬升梁21垂直固接,其固接点位于抬升梁21的中心位置,抬升梁21的两端活动搭设于第二支撑柱11上,在抬升梁21背离延长梁20的一侧设置有供使用者推举托架2的推举机构3,推举机构3包括固接于抬升梁21上的连接杆30,连接杆30设置有两个且向背离延长梁20的方向延伸,两个连接杆30呈八字开口状,在两个连接杆30相背的一侧各固接有一握杆31,在握杆31上套设有防护套32。
在第一支撑柱10顶端的两侧分别竖向固接有一耳板100;在耳板100与延长梁20之间连接有转动限位机构4,通过转动限位机构4实现延长梁20相对耳板100上下转动,同时通过转动限位机构4限制延长梁20的转动行程;在两个第二支撑柱11之间还固接有加强梁12,在推举机构3的下方设置有供使用者躺持的支撑板5,支撑板5一端搭设于加强梁12上,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将支撑板5与加强梁12焊接固定,支撑板5另一端的底部竖向固接有支腿50,从而实现支撑板5的平稳支撑。
具体参照图2和图3,转动限位机构4包括固接于延长梁20一端的外套筒40,外套筒40为两端开口的筒体机构,外套筒40的轴线方向与延长梁20的轴线方向垂直,在外套筒40的内壁上朝向外套筒40的轴芯方向均匀固接有三个连接板41,连接板41与外套筒40的轴线方向平行,在三个连接板41背离外套筒40的一端固接有同一个内套筒42,内套筒42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且与外套筒40轴线重合,在每个连接板41沿外套筒40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卡接有一限位块43,限位块43为弹性块。
参照图2和图4,限位块43整体呈梯形块状,限位块43形状和大小与外套筒40和内套筒42之间的空间适配,限位块43的侧面凸出外套筒40,使得限位块43弹性挤压于与耳板100上,在限位块43上开设有供连接板41卡设的卡接槽430,在限位块4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切面为圆弧形的凹槽431,相邻两个限位块43之间留设有空间;在内套筒42内嵌设有一轴承44,轴承44的外圈与内套筒42过盈配合。
再次参照图2和图3,在两个耳板100上分别对应开设有一个第一让位孔1000和三个第二让位孔1001,第一让位孔1000位于中心,三个第二让位孔1001环绕第一让位孔1000均匀设置,在三个第二让位孔1001内分别穿设有一个限位轴45,限位轴45穿设于相邻两个限位块43之间的空间,使得限位轴45有一定的活动区间,限位轴45的两端分别向两侧凸出两个耳板100,在同一个限位轴45的两端分别套设有用于限制限位轴45轴向移动的限位环46,两个限位环46分别位于两个耳板100相背的一侧,在轴承44内穿设有一转轴47,转轴47与轴承44的内圈过盈配合,在转轴47一端垂直固接有第一防护盖48,第一防护盖48设置于一个耳板100的外侧,在另一个耳板100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防护盖49,在第二防护盖49的中心位置设置有让位槽490,转轴47垂直穿入让位槽490,且在转轴47端部的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在让位槽490内设置有螺母491,螺母491与转轴47螺接,在让位槽490上还安装有封盖492,通过封盖492将螺母491封闭在让位槽490内。
当延长梁20竖向转动时,仅允许限位轴45在相邻两个限位块43之间的空间活动,同时限位块43具有一定的弹性,可进行弹性形变,使得限位轴45刚性接触,提升了限位轴45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和图5,为了使训练器械适用于不同训练强度需求的使用者,在每个延长梁20的上表面上还设置有配重机构6;配重机构6包括沿延长梁20的长度方向固接在延长梁20上表面的滑轨60,滑轨60上滑移连接有滑块61,滑块61的上表面固接有配重块62,配重块62朝向移动方向两侧各固接有一扶手63,从而便于操控配重块62在滑轨60上滑动,而且配重块62还上设置有对滑块61滑动位置进行固位的限位机构7。
参照图5和图6,配重块62内部开设圆柱状的腔室65,腔室65的轴线方向与滑轨60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腔室65的上方为开口设置;限位机构7包括同轴设置在腔室65内的限位杆70,限位杆70的下端穿透配重块62并指向滑轨60的上表面,限位杆70的上端高出配重块62的上表面;配重块62位于腔室65开口上方设置有环形的封板71,封板71通过若干螺栓固定在腔室65开口的边沿处,限位杆70的上端穿过封板71并与封板71滑移连接;限位杆70的周面还同轴固接有环状的限位片72,限位片72位于腔室65内;限位杆70上还套设有压缩弹簧73,压缩弹簧73的上端抵靠在封板71的下表面,压缩弹簧73的下端抵靠在限位杆70的上表面;而滑轨60的上表面沿滑轨60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容纳限位杆70下端插入的插孔600。
限位杆70的上端还螺纹连接有安装帽74,安装帽74的纵截面呈t型,从而增加了手部与限位杆70的握持面积,提高了对限位杆70操作的便捷性。
参照图5,每个滑轨60的两端还设置有防脱片64,防脱片64固定在延长梁20的上表面,并且防脱片64的尺寸大于滑轨60截面尺寸,从而限制了滑块61与滑轨60端部的脱离,提高了训练器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躺在支撑板5上,双手握持握杆31,然后向上推举握杆31,在转动限位机构4的限制作用下,延长梁20可向上转动一定的角度,然后因受到限位块43的限制作用,无法继续转动,从而通过限位块43提供阻力,提升推举机构3的推举难度,同时由于限位块43凸出外套筒40一部分,使得限位块43弹性挤压于耳板100上,增加了延长梁20的转动阻力,从而提升了训练难度;当使用者需要进一步增加训练强度时,可将限位杆70向上拔出插孔600,然后手持扶手60向靠近抬升梁21的一侧移动配重块62,随后松开限位杆70,使其限位杆70重新插入对应的插孔600中,进而使配重块62位置固定,即通过力矩改变使用者的训练强度。
实施例2
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配重块62包括壳体620以及配重单元621;参照图8和图9,滑块61的上表面沿滑块61的高度方向开设有一安装腔610,安装腔610开设的位置位于滑轨60的一侧。
再次参照图7和图8,限位机构7包括固接在滑轨60朝向安装腔610一侧的齿条75,齿条75的长度与滑轨60长度相同;滑块61的一侧开设有容纳齿条75并与安装腔610相互连通的连通槽611,从而满足滑块61与滑轨60相互滑移时,齿条75并不会与滑块61相互干涉;安装腔610内沿安装腔610的高度方向立设有转动轴76,并且安装腔610的底面上开设有容纳转动轴76下端部的限位槽612,限位槽612内放置有对转动轴76进行支撑的支撑弹簧77;转动轴76上同轴固接有从动齿轮78,在初始状态下,转动轴76在支撑弹簧77的支撑下,使得从动齿轮78与安装腔610的底面留有空隙,并使从动齿轮78与齿条75相互啮合;当滑块61与滑轨60相互滑移时,会通过齿条75与从动齿轮78的相互啮合带动从动齿轮78以转动轴76的轴线为轴自由转动。
参照图9和图10,从动齿轮78的下表面以从动齿轮78的中心为圆心均匀固接有六个半球状的限位凸起79,而安装腔610的底面上与六个限位凸起79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容纳限位凸起79的配合槽613,并且配重块62内还设置有带动转动轴76下移使限位凸起79插入进对应配合槽613从而限制从动齿轮78转动的驱动机构8;参照图10和图11可知限位凸起79与配合槽613的配合状态。
参照图9和图10,配重块62包括壳体620以及插放在壳体620内的配重单元621;转动轴76的上端穿入进壳体620内并与壳体620滑移连接;驱动机构8包括设置于壳体620内并与壳体620内壁转动连接的转动辊80,转动辊80位于转动轴76的正上方,并使转动轴76的上端面时刻抵触在转动辊80的外周面上,并且转动轴76轴线的延长线与转动辊80的轴线垂直且干涉;转动辊80的周面沿转动辊80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切面800,从而减少了转动辊80局部的半径,而转动轴76位于初始状态时,转动轴76的上端抵靠在转动辊80的切面800区域,使得支撑弹簧77处于自然状态。
参照图7和图12,在转动辊80的一端还设置有驱动转动辊80转动的驱动组件9;驱动组件9包括同轴固接在转动辊80一端的传动齿轮90,壳体620与传动齿轮90贴靠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与传动齿轮90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91,壳体620外壁上设置有与主动齿轮91同轴固接的转盘92,转盘92与壳体620外壁转动连接;转盘92背离主动齿轮91的一侧还固接有扶柄93,使得使用者可通过扶柄93带动转盘92转动,并通过主动齿轮91与传动齿轮90的啮合传动,进而实现对转动辊80的转动。
参照图9,配重单元621的下表面与转动辊80和驱动组件9干涉的位置开设有一让位槽622,使得配重单元621与壳体620相互插接后,并不会影响到驱动机构8的正常工作,而且使用者还可通过配重单元621的拆卸对驱动机构8进行维护,提高了维护效率。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者使用配重块62时,可握持扶柄93并带动配重块62在滑轨60上滑动,此时从动齿轮78在与齿条75的相互啮合下自由的在安装腔610内转动,当使用者需要对滑块61与滑轨60滑动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时,使用者可转动扶柄93,带动转盘92转动,并通过主动齿轮91和传动齿轮90的相互啮合带动转动辊80转动;转动轴76初始状态时,转动轴76的上端位于转动辊80的切面800处,随着转动辊80的转动,使得转动轴76在限位槽612的限位下朝向限位槽612底部的方向位移,并带动支撑弹簧77弹性压缩,同时从动齿轮78下表面的限位凸起79会卡设在对应的配合槽613内,从而限制了从动齿轮78的自由转动,而此时从动齿轮78与同样保持与齿条75相互啮合的状态,进而也限制了滑块61与滑轨60的相对滑动;而使用者仅需要对扶柄93进行操作即可实现配重块62在滑轨60上相对位置的固定,操作简单,效果显著。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