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肺活量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部分。潮气量是指一次呼吸周期中肺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在潮气量之外再吸入的最大气量为补吸气量,在潮气量之外再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补呼气量,最大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为余气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受年龄、性别、身材、呼吸肌强弱及肺和胸廓弹性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说,身体越强壮,它就越大。研究表明,它与最大吸氧量存在很高的相关。常用作评价人体素质的指标。目前,在使用肺活量训练用训练装置时,软管会与训练装置脱落。
因此,发明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通过在固定板外壁两侧设置弹簧,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设置滑板,在固定板外壁一侧设置第一支撑杆,在固定块外壁设置第一滑槽,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本体,所述训练装置本体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外壁远离训练装置本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外壁远离第一连接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内部贯穿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于固定块内部,所述连接管贯穿于第一连接块内部,所述连接管与训练装置本体连通,所述连接管与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与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之间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块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固定板外壁远离滑板一侧与固定块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外壁两侧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固定板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固定板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固定块外壁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滑槽滑动运动,所述固定块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连通,所述第二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两侧均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一端与滑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杆远离固定板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远离滑杆一端与支撑板外壁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训练装置本体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训练装置外壁远离第一连接块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合夹。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板对称分布于固定块外壁两侧。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形,所述第一连接块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大小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数量设置为两组,每组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对称分布于弹簧两侧。
优选的,所述弹簧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宽度小于第二滑槽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滑槽对称分布于固定块外壁两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通过在固定板外壁两侧设置弹簧,弹簧的加入,使滑板可以复位,同时增大滑板与物品之间的摩擦阻力,两组第一支撑杆的加入,增加了弹簧的稳定性,第一滑槽宽度小于第二滑槽宽度,使滑块在第二滑槽内部滑动运动时,不会从第二滑槽中滑出,支撑板的加入,增加了滑套和滑杆的稳定性,滑板的加入,使物品固定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上的稳定性大大增加,该训练装置在与软管连接时,可以有效防止软管脱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块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块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滑槽主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训练装置本体、2第一连接块、3固定块、4第二连接块、5连接管、6滑板、7固定板、8支撑板、9弹簧、10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一滑槽、13第二滑槽、14滑块、15滑杆、16滑套、17底座、18卡合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本体1,所述训练装置本体1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2,所述第一连接块2外壁远离训练装置本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外壁远离第一连接块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4,所述第二连接块4内部贯穿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贯穿于固定块3内部,所述连接管5贯穿于第一连接块2内部,所述连接管5与训练装置本体1连通,所述连接管5与第一连接块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5与固定块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5与第二连接块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2与第二连接块4之间滑动连接有滑板6,所述滑板6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块3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固定板7外壁远离滑板6一侧与固定块3之间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外壁两侧设有第一支撑杆10,所述第一支撑杆10一端与固定板7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0远离固定板7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杆11,所述固定块3外壁开设有第一滑槽12,所述第二支撑杆11与第一滑槽12滑动运动,所述固定块3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2与第二滑槽13连通,所述第二滑槽13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4,所述第二支撑杆11一端与滑块1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7两侧均设有滑杆15,所述滑杆15一端与滑板6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5远离固定板7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套16,所述滑套16远离滑杆15一端与支撑板8外壁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训练装置本体1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17,所述训练装置外壁远离第一连接块2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合夹18,增加该训练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板6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板6对称分布于固定块3外壁两侧,可以防止软管脱落。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板6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弧形,所述第一连接块2的截面形状设置为圆形,所述第一连接块2与第二连接块4大小相同,使软管可以与第一连接块2和第二连接块4套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杆10的数量设置为两组,每组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10对称分布于弹簧9两侧,增加弹簧9和滑板6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簧9一端与固定板7固定连接,所述弹簧9另一端与固定块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2宽度小于第二滑槽13宽度,防止滑块14从第二滑槽13内部滑出。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滑槽12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滑槽12对称分布于固定块3外壁两侧,增加弹簧9和滑板6的稳定性。
实施方式具体为:当使用该训练装置,需要安装物品时,用手拿住物品,套在第二连接块4外壁,在第二连接块4外壁滑动,当到达滑板6外壁时,物品挤压滑板6,使两个滑板6向固定块3方向运动,滑板6带动固定板7,固定板7挤压弹簧9,同时固定板7带动第一支撑杆10,弹簧9的加入,使滑板6可以复位,同时增大滑板6与物品之间的摩擦阻力,第一支撑杆10挤压第二支撑杆11,使第二支撑杆11摆动运动,第二支撑杆11自身摆动,同时在第一滑槽12内部滑动运动,两组第一支撑杆10的加入,增加了弹簧9的稳定性,第二支撑杆11带动滑块14运动,滑块14在第二滑槽13内部滑动运动,第一滑槽12宽度小于第二滑槽13宽度,使滑块14在第二滑槽13内部滑动运动时,不会从第二滑槽13中滑出,滑板6同时带动滑杆15左右往复运动,滑杆15在滑套16内部滑动运动,支撑板8的加入,增加了滑套16和滑杆15的稳定性,当物品套在第一连接块2外壁时,停止对物品的用力,当物品完全套在第一连接块2和第二连接块4上时,两个滑板6通过弹簧9的挤压力,对物品进行挤压,使物品固定在第一连接块2和第二连接块4上的稳定性大大增加,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软管与训练装置连接时,容易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使用该训练装置,需要安装物品时,用手拿住物品,套在第二连接块4外壁,在第二连接块4外壁滑动,当到达滑板6外壁时,物品挤压滑板6,使两个滑板6向固定块3方向运动,滑板6带动固定板7,固定板7挤压弹簧9,同时固定板7带动第一支撑杆10,第一支撑杆10挤压第二支撑杆11,使第二支撑杆11摆动运动,第二支撑杆11自身摆动,同时在第一滑槽12内部滑动运动,第二支撑杆11带动滑块14运动,滑块14在第二滑槽13内部滑动运动,滑板6同时带动滑杆15左右往复运动,滑杆15在滑套16内部滑动运动,当物品套在第一连接块2外壁时,停止对物品的用力,当物品完全套在第一连接块2和第二连接块4上时,两个滑板6通过弹簧9的挤压力,对物品进行挤压,使物品固定在第一连接块2和第二连接块4上的稳定性大大增加。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