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涂覆隔绝材料或类似物的机械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模具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通常分为上模具和下模具,由于上模具和下模具分别为独立的部件,因此在进行铸造时,上模具和下模具拼合后,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便存在缝隙,当金属液注入模具内后,若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缝隙没有进行密封,则会导致金属液通过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缝隙流出,造成铸造缺陷,甚至铸造失败。
而目前,对于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缝隙的密封通常是通过工人使用刷子,粘附密封泥,再向上模具与下模具的接缝处涂刷密封泥,使得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的间隙被密封泥封堵,从而实现密封,这样的方式,工人需要多次粘附密封泥,进行多次涂刷,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具密封装置,目的在于目前工人通过刷子向上模具与下模具接缝处涂刷密封泥时,需要多次粘附密封泥再进行多次涂刷而导致的涂刷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模具密封装置,包括机壳,机壳上设有供模具凸缘伸入的凹口,凹口侧壁上设有滚动部,滚动部通过与模具凸缘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而滚动,凹口侧壁上还设有涂刷部,机壳内设有用于将流体吸入机壳内并使流体将涂刷部润湿的出液机构,出液机构由滚动部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工作人员通过将凸缘对准凹口,而后沿着模具凸缘移动本装置,通过滚动部与凸缘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滚动部转动,滚动部的转动驱动出液机构将密封泥吸入机壳内并将涂刷部润湿,使得本装置沿着模具凸缘运动的同时通过涂刷部将密封泥涂刷在凸缘接缝处,避免模具内的金属液流出。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手工涂刷,本装置使用更为方便,涂刷效率更高,无需工作人员多次用刷子去粘密封泥。
进一步,所述出液机构包括储液腔、与储液腔连通的套筒和与滚动部连接的传动部,传动部可被滚动部驱动而转动,套筒内滑动且密封连接有活塞板,活塞板远离传动部一侧的套筒与储液腔连通,活塞板与储液腔连通处设有弹性膜,所述活塞板由传动部驱动而在套筒内做往复直线运动。通过上述设计,滚动部的转动通过传动部传递至活塞板上,并使得活塞板做直线往复运动,进而使得套筒内的压强不断增大和减小,从而使得弹性膜不断的凸起和收缩,进而使得储液腔内的压强不断增大和减小,从而对密封泥进行吸取和排放。
进一步,所述传动部包括转轴、套管、传动轴和往复丝杠,套管远离滚动部的一侧沿轴向开有盲孔,传动轴通过滑键滑动连接于盲孔内,所述滑键用于避免传动轴与套管发生相对转动,转轴与套管之间以及传动轴与往复丝杠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往复丝杠与活塞板螺纹连接,转轴与滚动部固定连接且连接于滚动部的滚动轴心处,活塞板与套筒之间设有避免活塞板发生转动的滑键,所述往复丝杠远离转轴的一端与机壳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远离往复丝杠的一端设有使滚动部位置可调的浮动机构。通过上述设计,使得当本装置用于不同模具时,由于模具凸缘厚度不一,因此通过浮动机构使得滚动部的位置可调,进而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凸缘,并且通过套管与传动轴的滑动连接,避免保证了动力的传递。
进一步,所述浮动机构包括开于机壳壁上的条形通孔,条形通孔内滑动连接有轴承,转轴与轴承内孔过盈配合,转轴远离滚动部的一端设有限位凸台,轴承与条形通孔壁之间设有弹性件。通过上述设计,使得转轴可以在条形通孔内滑动,并通过弹性件施加的弹力使得滚动部始终紧贴于凸缘上,保证滚动部与凸缘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所述涂刷部位于构成储液腔壁的凹口侧壁上,且涂刷部位于储液腔外,所述储液腔远离涂刷部的一侧壁上设有进液管,进液管内设有只允许液体进入储液腔内的单向阀,所述储液腔内还设有挡板,挡板将设有涂刷部的凹口侧壁与储液腔隔开,且挡板与设有涂刷部的凹口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挡板上设有出液口,出液口内设有只允许液体流出储液腔的单向阀,设有涂刷部的凹口侧壁上设有出液孔,所述涂刷部围绕于出液孔周围。通过上述设计,使得储液腔内压强减小时,通过进液管将密封泥吸入储液腔,储液腔内压强增大时,储液腔内的密封泥通过出液口进入挡板与设有涂刷部的凹口侧壁之间的间隙中,再通过出液孔流动至机壳外,使得涂刷部上粘附密封泥。
进一步,所述涂刷部为刷毛,所述滚动部为滚轮。通过上述设计,使得密封泥通过刷毛均匀地涂刷在凸缘接缝处,通过滚轮保证本装置运动的平稳。
附图说明
图1为上模具、下模具以及凸缘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壳1、滚轮2、转轴3、套筒4、套管5、传动轴6、活塞板7、往复丝杠8、握柄9、限位凸台10、条形通孔11、复位压簧12、轴承13、弹性膜14、隔板15、挡板16、出液口17、刷毛18、出液孔19、上模具20、凸缘21、下模具22。
实施例基本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模具密封装置,包括机壳1,机壳1右部一体成型有凹口,机壳1剖面呈凹口向右的“凹”字形,机壳1左壁上固定安装有握柄9,机壳1内部一体成型有两块隔板15,两块隔板15与机壳1壁围成储液腔,储液腔位于机壳1中部,机壳1左壁上一体成型有进液管,进液管与储液腔连通,进液管内固定安装有只允许液体流入储液腔内的单向阀,储液腔右壁上间隔均匀地开有出液孔19,出液孔19左侧的储液腔内一体成型有挡板16,挡板16上沿水平方向一体成型有出液口17,出液口17内固定安装有只允许液体流出储液腔的单向阀,挡板16与出液孔19之间留有间隙,凹口左壁上固定安装有刷毛18,刷毛18围绕于出液孔19周围。
机壳1内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为对称结构,因此本实施例以上半部分为例说明机壳1内部结构,凹口上壁上开有开口,开口内安装有滚轮2,滚轮2左边沿和右边沿处设有斜面,滚轮2中轴线位于机壳1内,滚轮2下部伸出开口,滚轮2同轴固定安装有转轴3,转轴3右端正对的机壳1右壁上开有条形通孔11,转轴3右端穿过条形通孔11,转轴3右端一体成型有限位凸台10,限位凸台10与机壳1右壁相抵,转轴3上同轴固定安装有轴承13,轴承13位于条形通孔11内并与条形通孔11滑动连接,轴承13上侧壁与条形通孔11上侧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复位压簧12,转轴3左端通过万向节同轴连接有套管5,套管5可绕着与转轴3的铰接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套管5沿轴向从左到右开有盲孔,盲孔内通过滑键滑动安装有传动轴6,传动轴6左端通过万向节同轴连接有往复丝杠8,机壳1内还固定安装有套筒4,往复丝杠8位于套筒4内,往复丝杠8上螺纹连接有活塞板7,活塞板7与套筒4滑动且密封连接,往复丝杠8左端与机壳1左内壁转动连接,套筒4与隔板15固定连接,隔板15上开有与套筒4连通的连通孔,连通孔内固定安装有弹性膜14。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由于本实施例中即可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为对称结构,因此本实施例以机壳1上半部分为例具体说明实施过程,工作人员手持握柄9将凹口对准上模和下模的接缝处,而后向着靠近上模和下模的接缝处的方向推动本装置,上模和下模的凸缘21与滚轮2上的斜面接触,上模的凸缘21与斜面接触后对滚轮2产生向上的分力,从而使得滚轮2带动转轴3和轴承13克服复位压簧12的弹力向上运动,使得两个滚轮2之间的间距可以随着模具凸缘21厚度的不同而变化,进而适应于多种不同的模具,保证滚轮2与模具凸缘21之间的接触,并通过复位压簧12对轴承13和转轴3施加向下的压力,转轴3进而对滚轮2施加向下的压力,进而增大滚轮2与模具凸缘2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滚轮2打滑。
而后工作人员手持握柄9,使本装置沿着模具凸缘21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滚轮2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转轴3转动,转轴3通过万向节带动套管5转动,套管5通过滑键带动传动轴6转动,传动轴6通过万向节带动往复丝杠8转动,往复丝杠8进而带动活塞板7在套筒4内做左右往复运动,当活塞板7向右运动时,活塞板7左侧的套筒4内压强减小,薄膜向套筒4内凹陷,进而使得储液腔的容积增大,压强减小,从而通过进液管向储液腔内吸入密封泥,当活塞板7向左运动时,活塞板7左侧的套筒4内压强增大,使得薄膜向储液腔内鼓起,进而使得储液腔内压强增大,将储液腔内的密封泥通过出液口17排出,并通过出液孔19流出至机壳1外,使得密封泥粘附在刷毛18上,在工作人员手持本装置沿模具凸缘21运动时,刷毛18便将密封泥均匀涂在上模具20与下模具22凸缘21的接缝处,从而对接缝处进行密封,避免模具内的金属液流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