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梳体的植粒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梳的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梳体植粒机的植粒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城市化、科技化、人性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形象,越来越多的女生喜欢烫bobo头和卷发梨花头。由于经常去造型店花费不菲,所以目前很多人会自己购买造型用的圆梳。授权公告号为cn202874241u的中实用新型专利《圆梳》(申请号:cn201220533479.1)即披露了一种这样的结构,其包括梳齿、梳架和手柄,梳架采用金属材质,梳架为中空设计,梳架上设有多个立体通风小气孔,梳齿间隔排列在梳架上,梳齿采用陶瓷材质,在梳齿上设有猪鬃毛。
目前在类似的圆梳中,一般都包括一个筒体a,如图1所示,筒体a上间隔布置有多个通孔a1,如果筒体a采用塑料材质,则猪鬃毛可以成束的直接插置在通孔a1中并固定;而如果筒体a采用如专利cn202874241u中的金属材质,则猪鬃毛无法直接插置在筒体a上,需要如图3所示,预先在筒体a的通孔a1种植如图2所示的植毛颗粒b,如图2所示,植毛颗粒b具有能穿过通孔a1并与通孔a1内壁相匹配的本体b1及设于本体b1顶部与筒体a上表面相卡的凸圈b2,本体b1上开有上端口露出凸圈b2上的植毛孔b3。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方式将植毛颗粒b种植在筒体a上,而由于筒体a上通孔a1数量较多,人工种植速度极慢,且由于人为因素的存在,很容易存在漏植现象,即有的通孔中未种植植毛颗粒,这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梳子的生产效率,也导致产品的质量稳定性较差。
因此,提供一种梳柄的金属筒体自动植粒机显得尤为必要,而提供一种植粒机构则必不可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稳定性的梳体的植粒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梳体的植粒机构,包括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筒体转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用于承载筒体的转筒、托板、第二气缸及支撑件,所述托板通过滑块、滑轨能沿筒体轴向来回移动地设于操作平台上,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托板上,所述转筒连接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筒体可脱卸的套置于转筒外周,所述第二气缸与托板相连接并用于驱动托板移动,所述支撑件与转筒相对并间隔布置,所述转筒端部的中央部位开有向外延伸的转动环,对应的,所述支撑件的中部开有供转动环转动插置其中的轴孔;
植毛颗粒转移机构,能垂直筒体轴向来回移动且上下移动的设于作平台上方并靠近转筒布置,用于将植毛颗粒转移并插置在筒体的通孔中;以及
梳体输出机构,所述操作平台上开有位于筒体转动机构的转筒下方的输出口,所述梳体输出机构用于在转筒后退状态下将筒体夹紧从而将筒体自转筒上取下并置于输出口中。
优选地,所述筒体侧壁上开有自端部向内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转筒与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连接处具有直径大于转筒直径并与转筒端面相抵的装配面,该装配面上具有沿径向延伸的限位筋,植粒状态下,所述限位筋插置在定位槽中,以防止筒体相对于转筒转动
优选地,所述梳体输出机构包括第二夹爪及能驱动该第二夹爪开合的第十一气缸,所述第二夹爪能开合的位于支撑件的侧部并能将转筒夹持其中。在植粒完毕后,第十一气缸驱动第二夹爪将筒体夹紧,转筒相对于支撑件后退即可与筒体分离,此时,第二夹爪打开,筒体即可下落并通过输出口输出。
优选地,所述植毛颗粒转移机构包括竖直布置的取物针及能上下移动的设于该取物针上的压板,所述取物针向下移动插入植毛颗粒中,所述取物针向上移动带动植毛颗粒向上移动,所述取物针再次向下移动将植毛颗粒插入筒体的通孔中,所述取物针再次向上移动在压板作用下将植毛颗粒留置在筒体的通孔中。
为了便于装配,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一高于转筒的支架,该支架上设置有一支座,该支座上设置有能驱动植毛颗粒转移机构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该第三气缸的活塞杆朝下布置,所述支座能垂直筒体轴向来回移动地设于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能驱动支座来回移动的第五气缸。
具体的,所述植毛颗粒转移机构还包括连接架、第四气缸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架为回字形并设于第三气缸下方,所述第四气缸设于连接架的边框中并活塞杆朝下布置,所述连接板设于第四气缸活塞杆上,所述取物针间隔布置于连接板上,所述连接架的下边框构成所述的压板,该压板上开有供取物针穿过的通孔。采用上述结构,以将取物针上的植毛颗粒留置在筒体上,完成植粒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梳体植粒机构可在植粒完毕后,先通过梳体输出机构将梳体夹紧,筒体转动机构后退即可使筒体与转筒分离,此时,梳体输出机构将梳体松开,梳体即可自输出口输出,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背景技术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背景技术中植毛颗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背景技术中植毛颗粒种植在筒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梳体植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梳体植粒机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筒体转动机构、植毛颗粒转移机构、梳体输出机构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筒体转动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筒体转动机构的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植毛颗粒转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植毛颗粒转移机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11所示,本实施例的梳体植粒机包括操作平台1、植毛颗粒输送机构2、筒体转动机构3、植毛颗粒转移机构4、筒体输送机构5及梳体输出机构6。本实施例的植粒结构包括上述筒体转动机构3、植毛颗粒转移机构4及梳体输出机构6。
其中,植毛颗粒输送机构2具有用于输送植毛颗粒b的输送通道21,该输送通道21的数量与筒体a轴向上每排通孔a1的数量相对应,输送通道21的输出端靠近植毛颗粒转移机构4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转动机构3能垂直输送通道21输出端来回移动地设于操作平台1上,筒体转动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1及用于承载筒体a的转筒32,转筒32连接于第一电机31的输出轴上,筒体a可脱卸的套置于转筒32外周。
本实施例的筒体转动机构3还包括托板33、第二气缸34、支撑件35,第一电机31设于托板33上,托板33通过滑块20a、滑轨20b能垂直输送通道21的输出部分来回移动地设于操作平台1上,第二气缸34与托板33相连接并用于驱动托板33移动,支撑件35与转筒32相对并间隔布置,转筒32端部的中央部位开有向外延伸的转动环321,对应的,支撑件35的中部开有供转动环321转动插置其中的轴孔351。采用这样的结构,能使筒体a转动更加稳定。筒体a侧壁上开有自端部向内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槽a2,转筒a与第一电机31输出轴的连接处具有直径大于转筒32直径并与转筒32端面相抵的装配面311,该装配面311上具有沿径向延伸的限位筋312,植粒过程中,限位筋312插置在定位槽a2中,以防止筒体a相对于转筒3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植毛颗粒转移机构4能沿输送通道21长度方向来回移动且上下移动的设于作平台1上方并靠近转筒32布置,用于将输送通道21输出端上的植毛颗粒b转移并插置在筒体a的通孔a1中。
具体的,植毛颗粒转移机构4包括竖直布置的取物针41及能上下移动的设于该取物针41上的压板42,取物针41向下移动插入输送通道21输出端上的植毛颗粒b中,取物针41向上移动带动植毛颗粒b向上移动,取物针41再次向下移动将植毛颗粒b插入筒体a的通孔a1中,取物针41再次向上移动在压板42作用下将植毛颗粒b留置在筒体a的通孔a1中。为了便于装配,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一高于转筒32的支架43,该支架43上设置有一支座44,该支座44上设置有能驱动植毛颗粒转移机构4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45,该第三气缸45的活塞杆朝下布置。支座44通过滑块50a、滑轨50b能沿输送通道21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地设于支架43上,支架43上设置有能驱动支座44来回移动的第五气缸46。
植毛颗粒转移机构4还包括连接架47、第四气缸48及连接板49,连接架47为回字形并设于第三气缸45下方,第四气缸48设于连接架47的边框中并活塞杆朝下布置,连接板49设于第四气缸48活塞杆上,取物针41间隔布置于连接板49上,连接架47的下边框构成上述压板42,该压板42上开有供取物针41穿过的通孔421。采用上述结构,以将取物针41上的植毛颗粒b留置在筒体a上,完成植粒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操作平台1上开有位于筒体转动机构3的转筒32下方的输出口100,梳体输出机构6用于在转筒32后退状态下将筒体a夹紧从而将筒体a自转筒32上取下并置于输出口100中。具体的,梳体输出机构6包括第二夹爪61及能驱动该第二夹爪61开合的第十一气缸62,第二夹爪61能开合的位于支撑件35的侧部并能将转筒32夹持其中。在植粒完毕后,第十一气缸62驱动第二夹爪61将筒体a夹紧,转筒32相对于支撑件35后退即可与筒体a分离,此时,第二夹爪61打开,筒体a即可下落并通过输出口100输出。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