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瓶内出菇培养观赏杏鲍菇的方法与流程

2021-01-06 18:01:35|444|起点商标网
一种瓶内出菇培养观赏杏鲍菇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杏鲍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瓶内出菇培养观赏杏鲍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属侧耳科侧耳属食用菌,又名“刺芹侧耳”,是一种食药兼用珍稀食用菌。杏鲍菇菌盖浅灰色、菌柄乳白色,具有杏仁的香味和鲍鱼的口感,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一种理想的高蛋白质、低脂肪的营养品。同时由于其优雅的保龄球状的外形,从而具有了一定的观赏价值,但传统的固体基质栽培技术使其子实体无法长期保鲜新鲜状态,无法形成具有一定商品价值的观赏产品,导致其观察价值一直没被专门开发利用。

杏鲍菇现有栽培技术均是针对其食用价值的,生产中一般将液体菌种或固体菌种,直接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质进行袋栽或瓶栽出菇。该栽培方式生产效率高,对提高产量优势较大,但却不适于开发其观赏价值。主要表现为(1)利用固体基质栽培时,由于培养基质体积较大,一方面直接影响观赏效果,降低观赏价值,另一方面导致子实体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存在易于失水干枯、被杂菌污染发霉等现象;(2)固体培养基质透气性较好、失水速度快,不利于子实体长期保持新鲜状态;(3)杏鲍菇固体基质栽培,有观察价值的只有杏鲍菇子实体一种产品,观赏目标单一,导致观赏价值降低。

改瓶外出菇为瓶内出菇、改固体培养基质为液体培养基培养杏鲍菇是一种全新的技术,能够克服固体基质袋栽杏鲍菇所面临的问题,适合培养观赏杏鲍菇,其它资料上尚未查到有类似的培养方法;将杏鲍菇专门制作成一种产品实现其观赏价值,也是一种新颖的理念,少有报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实现杏鲍菇长期观赏价值的新方法,实现杏鲍菇观赏价值的最大化。

首先,本发明要解决的是固体基质容易失水和固体培养基质体积较大影响观赏效果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发明改变传统的固体培养基,开发新的适合杏鲍菇生长的液体培养基,不但不存在缺水问题,而且大大缩小了培养基体积,产品整体可观性大大加强。

其次,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杏鲍菇子实体直接暴漏于空气中易于腐烂变质,导致观赏期较短的问题。针对技术方法为采用专用培养瓶,使杏鲍菇在瓶内出菇,整个发育生长过程均处于无菌环境下,可大大增强杏鲍菇子实体保水和抗病虫能力,显著延长子实体的观赏期。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固体基质栽培观赏目标只有杏鲍菇子实体较为单一的问题。针对技术方法是液体培养基配方中加大迟效碳氮源比例,在发菌初期采用摇床震荡培养,在培养基中生成菌球,出菇后菌球和子实体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可明显增强观赏效果,迟效碳氮源可在较长时间内为菌丝提供能源,避免菌丝过早自融,能够显著延长菌丝球的观赏期。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四个问题是液体基质培养杏鲍菇不易现蕾,导致出菇率低的问题。针对方法一方面是在液体培养基质中加入杏鲍菇下脚料、棉籽壳和木屑等诱导出菇的诱导因子,另一方面是培养出成熟的菌丝层并结合低温、通风以及光照等条件进行催蕾。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五个问题是杏鲍菇子实体较大,在液体基质培养出菇过程中可能出现菌丝层不能承受子实体重量问题。针对方法是采用制作增稠液体培养基与增厚菌丝层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增加培养体系的支撑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瓶内出菇培养观赏杏鲍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1500ml液体培养基,按配方:杏鲍菇下脚料(鲜重)10%~20%、棉籽壳5%~10%、木屑5%~10%、马铃薯10%~15%、玉米粉2%~4%、麦麸5%~8%、豆粕2%~4%、酵母粉0.2%~0.5%、葡萄糖1%~2%、磷酸二氢钾0.05%~0.15%、氯化镁0.05%~0.15%、碳酸钙0.05%~0.15%、琼脂0.10%~0.15%、其余为水,备好各原料;其中木屑优选阔叶木屑;

(2)将木屑、棉籽壳反复冲洗干净,加入3000ml蒸馏水文火煮沸50-60min,然后用纱布过滤,得滤液1;为避免出现烧干水的情况,在文火煮沸过程中可随机补充水份;体积维持在1000ml左右即可;

(3)将去皮后的马铃薯与杏鲍菇下脚料切成丁,与麦麸混合,加1000ml蒸馏水煮沸15-20min后用纱布过滤,得滤液2;

(4)将滤液1和滤液2混合得到混合液;

(5)将玉米粉和豆粕粉碎,过100目筛,与琼脂、酵母粉、葡萄糖、磷酸二氢钾、氯化镁、碳酸钙充分混合,缓慢加入到步骤(4)所得混合滤液中小火煮沸20min,定溶为1500ml,得到液体培养基;

(6)取150ml步骤(5)所得液体培养基置于培养瓶中,121℃下灭菌30min,降温至25℃,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等无菌环境下,接入杏鲍菇斜面母种;

(7)将接种后的培养瓶置于震荡培养箱中避光培养,较低的温度利于健壮菌丝的形成,但会延长菌丝球形成周期,一般温度设在18℃~20℃之间培养8~10d后,液体培养基质变得清澈透明,内有大量大小均匀、圆形的菌丝球生成,可进入下一阶段培养;

(8)再将生成大量菌丝球的液体培养瓶置于培养箱中黑暗条件下静止培养,为满足液体发酵出菇的要求,需要形成较厚实的菌丝层,因此培养温度设置为20℃,不超过22℃,培养12~16d后在培养基表面有一层浓密的气生菌丝生成,;再进行6-10d的后熟培养,当菌丝浓白、菌丝层厚实,表明菌丝达生理成熟,可进入下一步的催蕾管理阶段;

(9)再将菌丝达生理成熟的杏鲍菇培养瓶移入彻底杀菌消毒的菇房或培养室,逐步降低温度控制在12℃~16℃之间,增加散射光强度达600~900lx,保持每天通风次数4~5次,每次20~30min;由于培养瓶滤菌瓶盖有限的透气性,不能满足催蕾期对氧气的需求,可通过松动瓶盖(注意不要完全拧开)的方式,增加通风效果又避免杂菌进入瓶内;经12~18d后,有原基形成并逐步分化出幼蕾;现蕾后提升温度到16℃~18℃,培养4~6d之后,幼蕾逐步分化生成幼菇,最后将栽培瓶盖拧紧完成培养过程,后即可进入观赏期。

优选的,步骤(2)和步骤(3)所用纱布为六层纱布。

优选的,步骤(6)所述培养瓶为锥形瓶,锥形瓶设置有瓶盖,瓶盖和瓶口螺纹连接;锥形瓶瓶口内径为30mm,底部内径85mm,瓶身高度148mm,在距离瓶底部1/4处设置加液参考线。

优选的,所述培养瓶底部加液线以下设置有夹层,夹层底部安装冷水入口,夹层上部安装冷水出口。

优选的,所述夹层厚度为2-4mm。

优选的,所述瓶盖内径为35mm,瓶盖中间设置有直径20mm的圆形滤菌透气膜。

优选的,步骤(6)的接种方法为:将豆粒大小菌种块用灭菌后的接种耙切成3-4小块,一次性接入液体培养基中,这样既可促进菌丝早发,利于形成大小一致的菌丝球,又可降低污染概率。

培养出大小均匀、形状呈圆形的健壮杏鲍菇菌丝球,是观赏杏鲍菇的一项重要指标。将接种后的培养瓶置于震荡培养箱中避光培养,结合不同培养基质和调控转速来控制菌丝球大小,转速过小会导致菌丝球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转速过大会导致菌丝球较小,培养基粘壁现象严重,壁上增生过多气生菌丝,均会降低观赏价值。因此,本发明优选的,步骤(7)震荡培养箱的转速为120~160r/min。在此范围内转速越大菌球越小,转速越小菌球越大。

发明采用液体基质培养杏鲍菇,对液体培养基质的要求较高,既要有利于诱导杏鲍菇出蕾提高出菇率,又要与菌丝层共同起到支撑子实体的作用,还要长时间内满足杏鲍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为满足以上要求,在配制过程中需分别加入能够促进杏鲍菇现蕾的诱导因子,可长时间提供营养的多种迟效碳氮源,以及适量的琼脂提高培养基质的粘度以增加支撑力。

本发明还进行了专用培养瓶的设计,在杏鲍菇传统的瓶栽技术中栽培瓶均为圆柱形,这种栽培瓶并不适合观赏杏鲍栽培生产。本发明采用高硼硅玻璃为材料;瓶体设计成锥形结构,下部空间大利于容纳较多培养基,而上部空间较小,在总空间体积不变情况下相对增加了高度,为杏鲍菇子实体的生长留出足够的空间,且较小的上部空间能够有效防止杏鲍菇子实体发生大角度倾斜;瓶体下部加装了夹层水冷却系统,当温度较高时可通过加冷水起到冷却作用。

专用培养瓶上口内径为30mm,含盖外径40mm,底部内径85mm,高度148mm,在距离瓶底部1/4(约37mm)处设一加液参考线。

专用培养瓶瓶口采用gl45标准螺口,与其配套的是耐高温带无菌透气膜的瓶盖。瓶盖内径约35mm,瓶盖中间设一个直径约20mm的能滤菌的透气膜,瓶盖内径大小可适当调整,但要求一定要与瓶口密封,瓶盖深度15mm。

为避免使液体基质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环境下,加速菌球的自融,在培养瓶底部加液线以下部分设置有夹层,当温度高时可及时通冷却水降温。加层内厚度可设计为2-4mm几种不同规格。在夹层底部安装一冷水入口,夹层上部(冷水入口的对面)安装一冷水出口,当平时不用时可用胶塞封口,当需要冷却时可用胶管联接冷却水,进行冷却。

专用培养瓶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

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与杏鲍菇传统瓶栽技术完全不同的专用培养瓶,并改瓶外出菇为瓶内出菇,既减少了生产环节、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小了污染的概率,又避免子实体直接暴漏于外部环境中而造成的易于失水干枯和污染腐烂现象。

(2)本专利技术利用制作增稠液体培养基与增厚菌丝层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既增加培养体系的支撑力,满足了杏鲍菇液体培养瓶内出菇的要求,同时液体培养基的应用又避免了培养基质由于缺水而导致菇体干枯的现象,促使子实体长时间保持新鲜状态,可形成极具有观赏价值的杏鲍菇产品。

(3)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培养基质配方及培养工艺条件,调控菌丝球的大小,使其均匀分布于透明的发酵液体中,与生成的保龄球状子实体在菌丝层上下形成两种迥然不同的景观,与特制锥形专用培养瓶结合,可形成浑然一体的观赏佳品。

(4)本专利通过在液体培养基质中加入诱导出菇的诱导因子,辅以成熟的菌丝层培养技术,并结合低温、通风以及光照等条件进行催蕾,大大提高了液体基质培养杏鲍菇的出菇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杏鲍菇专用培养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适于杏鲍菇液体培养出菇的专用培养基配制

本实施例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杏鲍菇下脚料(鲜重)10%,棉籽壳5%,阔叶木屑5%,马铃薯10%,玉米粉2%,麦麸5%,豆粕2%,酵母粉0.2%,葡萄糖1%,磷酸二氢钾0.05%,氯化镁0.05%,碳酸钙0.05%,琼脂0.10%,其余为水。

配制方法为:

(1)按配方要求称取制备1500ml液体培养基的各成份,备用。

(2)将木屑、棉籽壳反复冲洗干净,放入3000ml蒸馏水文火煮沸50~60mim,在此过程中可随机补充水份,最后用6层纱布过滤。

(3)将去皮后的马铃薯与新鲜杏鲍菇下脚料切成丁,与麦麸混合,加1000ml蒸馏水煮沸15~20min后用6层纱布过滤。

(4)混合以上两种滤液。

(5)将玉米粉和豆粕粉碎,过100目筛与琼脂粉、酵母粉、葡萄糖以及各种无机盐充分混合,缓慢加入到混合滤液中小火煮沸20min,定溶为1500ml。

(二)专用培养瓶设计

专用培养瓶上口内径为30mm,含盖外径40mm,底部内径85mm,高度148mm,在距离瓶底部1/4(约37mm)处设一加液参考线。

专用培养瓶瓶口采用gl45标准螺口,与其配套的是耐高温带无菌透气膜的瓶盖。瓶盖内径约35mm,瓶盖中间设一个直径约20mm的能滤菌的透气膜,瓶盖内径大小可适当调整,但要求一定要与瓶口密封,瓶盖深度15mm。

为避免使液体基质长时间处于较高温度环境下,加速菌球的自融,可将培养瓶底部加液线以下部分设置成加层,当温度高时可及时通冷却水降温。加层内厚度可设计为2-4mm几中不同规格。在夹层底部安装一冷水入口,夹层上部(冷水入口的对面)安装一冷水出口,当平时不用时可用胶塞封口,当需要冷却时可用胶管联接冷却水,进行冷却。

(三)培养基灌装、灭菌与接种

液体基质培养观赏杏鲍菇,培养基灌装量可参考专用培养瓶的装液参考线,加液量约为150ml。装液量过少,液面低影响菌丝球观赏效果,而且会导致菌丝球由于后期营养不足而较早出现自融现象;装液量过多,占用容积较大影响子实体生长空间。培养瓶灌装培基后,121℃下灭菌30min。

灭菌培养基温度冷却到25℃左右,在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等无菌环境下,接入杏鲍菇斜面母种。接种方法为:将豆粒大小菌种块用灭菌后的接种耙(或接种铲)切成3~4小块,一次性接入液体培养基中,既可促进菌丝早发,利于形成大小一致的菌丝球,又可降低污染概率。

(四)菌丝球控制培养技术

培养出大小均匀、形状呈圆形的健壮杏鲍菇菌丝球,是观赏杏鲍菇的一项重要指标。将接种后的培养瓶置于震荡培养箱中避光培养,结合不同培养基质和调控转速来控制菌丝球大小,转速过小会导致菌丝球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转速过大会导致菌丝球较小,培养基粘壁现象严重,壁上增生过多气生菌丝,均会降低观赏价值。一般设定转速为120~160r/min,在此范围内转速越大菌球越小,转速越小菌球越大。

较低的温度利于健壮菌丝的形成,但会延长菌丝球形成周期,一般温度设在18℃~20℃之间培养8~10d后,液体培养基质变得清澈透明,内有大量大小均匀、圆形的菌丝球生成,可进入下一阶段培养。

(五)增厚菌丝层培养技术

将生成大量菌丝球的液体培养瓶,置于培养箱中黑暗条件下静止培养。为满足液体发酵出菇的要求,需要形成较厚实的菌丝层,培养温度一般设为20℃左右,不要超过22℃。培养12~16d后,在培养基表面有一层浓密的气生菌丝生成,再经6~10d后熟培养,菌丝浓白、菌丝层厚实,表明菌丝达生理成熟,可进入催蕾管理阶段。

(六)杏鲍菇液体基质培养催蕾与出菇技术

将菌丝达生理成熟的杏鲍菇培养瓶移入彻底杀菌消毒的菇房或培养室,逐步降低温度控制在12℃~16℃之间,增加散射光强度达600~900lx,保持每天通风次数4~5次,每次20~30min。由于培养瓶滤菌瓶盖透气效果差,不能满足催蕾期对氧气的需求,可通过松动瓶盖(注意不要完全拧开)的方式,增加通风效果又避免杂菌进入瓶内。

经12~18d管理后,有原基形成并逐步分化出幼蕾。现蕾后提升温度到16℃~18℃,培养4~6d之后,幼蕾逐步分化形成幼菇,将栽培瓶盖重新拧紧。

(七)观赏期管理及特点

1、子实体生长期

液体基质培养观赏杏鲍菇与利用杏鲍菇食用价值的栽培方式不同,观赏杏鲍菇幼菇一旦形成即具有观赏价值。在此期间,将培养瓶置于办公室或家庭等环境的室温条件下,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最好是在光线较弱处;要减少培养瓶的移动,移动时一定要注意速度要慢、幅度要小、勿使培养瓶倾斜,避免对菌丝层造成破坏。

由于滤菌瓶盖封口瓶内会积聚一定浓度的co2,对菇体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导致杏鲍菇子实体生长较慢,以此来控制杏鲍菇子实体生长速度,以延长观赏期,使其观赏价值最大化。

2、稳定期

杏鲍菇液体基质培养瓶内出菇过程中,由于液体基质营养的限制、瓶内co2的抑制以及较多的散射光等条件下,会导致子实体较固体出菇明显要小。子实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后不再继续生长,大小基本与专用培养瓶相适宜,即进入稳定期。

进入稳定期后,杏鲍菇子实体重量和体积均达最大化,对培养液表面菌丝层的压力也达最大,要尽量减少栽培瓶的移动,避免子实体发生倾斜,或由此而造成的菌丝层损坏。如遇较长时间高温,可通过专用培养瓶的夹层装置进行通冷水降温,每次通水时间保持在20~30min,一定要使液体基质的温度降至与冷却水一致,可显著延缓菌丝球的自融。

稳定期内,保龄球状的子实体位于菌丝层上方,在菌丝层下方的液体基质内分布着类似珍珠状的菌丝球,呈现上下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观,观赏性极佳。由于采用的是液体培养基质瓶内出菇模式,培养基质及菇体生长小环境不存在缺水现象,菇体也不会被杂菌污染,可使杏鲍菇子实体长期保持新鲜状态。

3、后期

在300~360d后,随着液体基质营养的消耗,菌丝球会随着菌丝的自融而逐渐消失,菌丝层也会由于菌丝自融而不能支撑菇体。此时,菇体的下部会沉入发酵液中,由于长期培养过程中有部分水分挥发掉,使菌盖与菌柄的大部分仍位于液面以上,类似于湖面上的小岛,形成另一种风景,仍不失观赏价值。在后期管理中,可将培养瓶置于通风较好的位置,可延缓子实体的衰化。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除培养基配方与实施例1不同外,其余均同实施例1。

本发明研发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杏鲍菇下脚料(鲜重)15%,棉籽壳8%,阔叶木屑8%,马铃薯13%,玉米粉3%,麦麸6%,豆粕3%,酵母粉0.4%,葡萄糖1.5%,磷酸二氢钾0.1%,氯化镁0.1%,碳酸钙0.1%,琼脂0.13%,其余为水。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除培养基配方与实施例1不同外,其余均同实施例1。

本发明研发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杏鲍菇下脚料(鲜重)20%,棉籽壳10%,阔叶木屑10%,马铃薯15%,玉米粉4%,麦麸8%,豆粕4%,酵母粉0.5%,葡萄糖2%,磷酸二氢钾0.15%,氯化镁0.15%,碳酸钙0.15%,琼脂0.15%,其余为水。

表1杏鲍菇固体基质与本发明培养方法效果比较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实现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显然,基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有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