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动的奶瓶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品领域,特别涉及可转动的奶瓶刷。
背景技术:
家庭中普遍使用奶瓶给婴幼儿喂奶,但是清洗奶瓶时需要用清洗刷手动用力刷,这样不仅费力,而且不容易彻底清洗干净奶瓶,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方便清洗奶瓶的工具。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2566896u)公开的电动奶瓶刷,其包括电动部、连接部和圆台体形刷头,使用时开启开关使奶瓶刷头旋转,手握电动部即可洗刷奶瓶。但是这种奶瓶刷由于需要用电,不仅存在漏电风险,而且需要经常更换电池,还是不太方便使用。又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3253689u)公开的可更换式奶瓶刷,其由一握柄、一杆身和一刷头组合构成,杆身尾端设有折弯角,使杆身和握柄组合为带折弯角的结构,杆身前端与握柄平行,但不在同一直线上,杆身末端设有旋转轴,握柄前端设有用于穿入该旋转轴的中心孔,握柄能绕旋转轴进行旋转,使用时转动握柄使杆身和刷头随之转动。这种奶瓶刷在清洗奶瓶时,若持续转动握柄,容易导致杆身和握柄不断摆动,不方便使用,也影响清洗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方便使用,提高清洗奶瓶的效率,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可转动的奶瓶刷,其包括握持部和刷洗部,刷洗部安装在握持部的前端,握持部布置有使刷洗部转动的传动杆和驱使传动杆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操作部、主动齿条和从动轮,操作部的一端布置在握持部的侧壁,主动齿条布置在操作部的另一端,握持部的侧壁成型有第一开口,主动齿条从第一开口进入握持部内腔,从动轮布置在传动杆,主动齿条通过轮齿啮合使从动轮转动。
进一步,握持部的侧壁成型有第一槽体,操作部的一端通过铰接轴安装在第一槽体中。
进一步,操作部的中部成型有导向部。
进一步,握持部的侧壁上,第一开口与第一槽体之间成型有第一限位部。
进一步,握持部的内壁成型有用于安装传动杆的支撑部,支撑部成型有用于放置传动杆的第一槽口。
进一步,传动杆的侧壁成型有第一环槽。
进一步,握持部的内壁成型有第二槽体,第一开口位于第二槽体一端的端壁。
进一步,第二槽体的另一端封闭且布置有第二弹性件。
进一步,铰接轴上布置有扭簧。
进一步,操作部为一具有弹性的结构。
有益效果:清洗奶瓶时,使用者手握握持部,将刷洗部伸入奶瓶,不断按压操作部使主动齿条带动从动轮和传动杆转动,进而使刷洗部转动,方便使用,提高清洗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可广泛应用于婴幼儿用品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握持部的结构图;
图2为奶瓶刷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
图5为握持部去除右半壳后的结构图;
图6为握持部去除左半壳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转动的奶瓶刷,其包括握持部和刷洗部,刷洗部安装在握持部的前端,清洗奶瓶时,刷洗部在奶瓶中转动,从而省时省力的完全彻底的清洗干净奶瓶。
实施例一:
握持部布置有使刷洗部转动的传动杆11和驱使传动杆11转动的驱动机构,刷洗部通过毛刷或海绵清洗奶瓶。使用毛刷时,毛刷固定在刷洗部的侧面。使用海绵时,刷洗部设计为一弯曲的杆件,刷洗部弯曲形成一卡口,海绵固定在卡口中。
刷洗部与传动杆11之间通过可拆卸的结构安装,传动杆11的前端布置有第一安装部21,第一安装部21成型有两个卡柱22,两个卡柱22相对平行布置,两个卡柱22具有弹性,卡柱22的侧面成型有扣合块23,扣合块23在卡柱22的侧面凸起。刷洗部通过中空的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21固定,第一安装部21的两个卡柱22伸入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的侧壁成型有两个分别对应两个扣合块23的扣合槽。安装时,扣合块23与扣合槽卡固,拆卸时,按压扣合块23,使扣合块23与扣合槽分离,然后将第一安装部21从第二安装部中退出。
驱动机构包括操作部12、主动齿条13和从动轮14,操作部12的一端布置在握持部的侧壁,主动齿条13布置在操作部12的另一端,握持部的侧壁成型有第一开口,主动齿条13从第一开口进入握持部内腔,从动轮14布置在传动杆11,主动齿条13通过轮齿啮合使从动轮14转动。操作部12的端部成型有按压部24,主动齿条13位于按压部24的一侧,清洗奶瓶时,不断按压操作部12的按压部24,主动齿条13随之往复移动,从而通过从动轮14带动传动杆11转动,使刷洗部转动。
握持部的侧壁成型有第一槽体,操作部12的一端通过铰接轴15安装在第一槽体中。握持部的侧壁上,第一开口与第一槽体之间成型有第一限位部17,按压操作部12时,第一限位部17用于抵住操作部12上按压部24所在端部的侧面,避免用力过度将操作部12压入握持部内而影响使用。
操作部12的中部成型有导向部16,按压操作部12时,导向部16在第一槽体中往复的进出移动,避免操作部12发生偏移影响使用。
握持部的内壁成型有第二槽体,第一开口位于第二槽体一端的端壁,也可设计第二槽体的一端为敞口。按压操作部12时,主动齿条13在第二槽体中往复移动,从动轮14位于第二槽体中。另外,主动齿条13和从动轮14之间布置有传动轮25。
由于主动齿条13往复移动的轨迹为绕铰接轴15所在位置的一段圆弧,因此主动齿条13和第二槽体设计为具有弧度的条形。
第二槽体的另一端封闭且布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选用压缩弹簧,第二弹性件的一端顶住第二槽体的端壁,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顶住主动齿条13的端部,按压操作部12时,主动齿条13通过第二弹性件复位。主动齿条13的端部成型有一个安装柱26,第二弹性件的端部套在安装柱26上。
握持部的内壁成型有用于安装传动杆11的支撑部,支撑部成型有用于放置传动杆11的第一槽口,第一槽口为一u型的槽体。支撑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传动杆1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对应有支撑部,对应传动杆11前端的支撑部为前支撑部18,对应传动杆11后端的支撑部为后支撑部19。
传动杆11的侧壁成型有第一环槽20,第一环槽20位于传动杆11的后端,第一环槽20卡在后支撑部19的第一槽口中,从而避免传动杆11在转动时沿其轴线方向移动,避免影响使用。
握持部包括左半壳27和右半壳28,左半壳27与右半壳28之间通过若干螺钉安装。前支撑部18和后支撑部19均位于左半壳27的侧壁,右半壳28的侧壁成型有第二限位部29,传动杆11的两端置于第一槽口后,第二限位部29抵住传动杆11的侧面,避免传动杆11从支撑部脱出。第二限位部29的位置可设计为与前支撑部18相对应的位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主动齿条13的端部不设置第二弹性件,而是在铰接轴15上布置有扭簧,按压操作部12时,主动齿条13通过扭簧复位。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主动齿条13的端部不设置第二弹性件,且操作部12与握持部侧壁之间采用固定安装方式而非铰接安装方式,例如操作部12的一端与握持部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或采用螺钉紧固。另外,设计操作部12为一具有弹性的结构,按压操作部12时,借助操作部12的弹性使主动齿条13复位。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