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打起专利战” 粤企突破重围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当下,粤港澳大湾区正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尤为关键。此前,南方日报已连续3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调研”。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关于持续抓好“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要求,南方日报与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启动“粤港澳大湾区深调研·知识产权护航创新发展”活动,为大湾区知识产权助力科技创新探寻宝贵经验。
●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王佳欣
巴西圣保罗,高速公路和隧道里车辆川流不息,京信通信提供的高速无缝网络服务让人们顺畅上网,实时追踪货车定位。这家广州企业表示,2009年至今,他们的天线产品占有率一直位列全球前三。
在跻身全球通信巨头的道路上,京信通信曾遭遇长达10年的国际专利诉讼,付出上千万元诉讼费。尽管最终获胜,京信通信副总裁李学锋回想起来仍感到后怕:“一旦败诉,我们只能退出国际市场,天线领域国产化的可能性都被掐断!”
“不懂知识产权‘游戏规则’只能被动挨打,我们要尊重、学会甚至参与到国际规则的制定中。”投身知识产权工作近30年,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段淑华深深地体会到,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竞争中保护创新的有力武器。
调研团队发现,随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正面临着海外知识产权纠纷风险高发的挑战。能否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专利大战中获胜,决定着中国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生死存亡。正在迈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如何用好知识产权的“武器”,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诉讼之难
“重视知识产权的都是吃过亏的”
走进京信通信研发中心,映入眼帘的专利墙让参观者连连赞叹。目前,京信通信拥有国内外专利申请4400余项。
“重视知识产权的企业,大都是吃过亏的。”李学锋感慨。
十几年前,京信通信海外市场份额进入全球前六时,遭遇了欧美两家通信行业巨头的层层围堵。彼时,这两家巨头公司合占全球市场份额近80%,京信通信的崛起动摇了其市场垄断地位。
自2006年开始,竞争对手对京信通信实施专利围堵,向京信及国外客户、通信展会主办方发送律师函,并以其拥有的电调天线系列专利对京信通信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一场专利围堵战由此展开,以京信通信为代表的中国天线产品迈向国际市场遭遇狙击。
“一旦被起诉,企业不仅品牌形象被严重损害,项目中标率也大大下降,有客户还提出终止合作,在国际市场举步维艰。”李学锋说。
面对无理的围堵,京信通信决定反击。他们在国内外奔波往返,寻找既懂知识产权又懂技术的律师,同时找寻国内外通信领域顶尖专家作证。
但一切都像是在“大海捞针”。没有经验,没有资源,京信通信开始与时间赛跑。历经数百个日日夜夜,京信通信终于取得包括美国、巴西、中国等多名专家的15组证言证词。
“一定要跑赢时间。”李学锋说,如果二审判决输了后才收集齐证据,也只能赔偿,“很多企业就是这样被拖垮的。”
为了更快获胜,策略也很重要。“我们业内有个说法,使对方的专利无效,就没有侵权诉讼基础了。”李学锋称之为“釜底抽薪”。
以巴西诉讼为例,经过5年的艰苦抗战,巴西法庭委任的技术专家判定:京信通信电调天线产品与涉案专利技术存在明显差别。最终在2016年,竞争对手的诉讼请求被巴西法庭全部驳回。
10年间,京信通信在国际国内先后成功无效了竞争对手的12项基础专利,相关案件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2011年专利复审委十大案件”。
这一系列诉讼的胜利,让京信通信扫清了中国天线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障碍。到2018年,中国品牌天线全球发货总量占比已超66%。
与此同时,京信通信的研发人员逐步增加至2000多人,并拿出销售收入的6.8%投入研发;对员工的发明创造,最高奖励5万元,鼓励大家积极创新。
“知识产权之战就是技术之战。”李学锋深有感触地说。
应对之策
“专利布局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当京信通信发力突破竞争对手的专利围堵时,金发科技开始着手下起专利布局“先手棋”。
“一个永旺超市售卖的可降解塑料环保袋,就集聚了100多项核心专利。”金发科技知识产权部经理王鹏说,团队开展了大量国内外专利情报分析和调研,从原材料到设计、工艺等全链条布局多项专利,每年申请发明专利200件以上,在改性塑料领域市场份额居亚洲第一。
在王鹏看来,国际形式复杂多变,知识产权是进可抵御侵权、山寨的“矛”,退可保护产品研发创新的“盾”。“当外部企业发起专利狙击时,我们就有抵抗和还击的底气。”
“专利布局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华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曾旻辉观察发现,很多中小企业早期不重视知识产权和专利布局,抱着侥幸心理“裸泳”出海,“一旦被盯上,连与对方谈判和解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被驱逐出局”。
专利布局要早,策略运用也要巧妙。“国外企业专利保护策略精妙绝伦,权利要求写了几百项,说明书多达几百页,且字斟句酌。比如一个轴的倾斜方式就有多种描述形式,力图全面覆盖竞争对手的规避路径。”段淑华说,美国企业还会利用当地的专利继续申请制度,让专利保护一代又一代地延续。
狭路相逢,持专利者胜。越来越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出海”拓展国际市场前,便提前对专利“排兵布阵”,被动挨打的局面正在扭转。以京信通信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也在用知识产权捍卫自己的国际市场地位。
李学锋认为,企业要做好保护性专利布局,防止现有的技术成果被侵权;也要做好对抗性专利布局,抓住对手的漏洞布局;还要进行储备性布局,争取在未来的技术方向获得基础专利。“专利布局先行,才能‘一剑封喉’,让对方没有反驳的余地。”
未来之路
“打知识产权官司要抱团上”
国内专网通信领军企业海能达面对的一宗商业秘密侵权案已持续3年,拉锯战还在继续。“如果判决执行,海能达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将面临巨大影响,专网通信行业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竞争格局也将受到波及。”广东省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会秘书长周德东长期关注该案件。
由9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广东省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会,是广东省唯一一家专注于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社团组织。“打知识产权官司要抱团上。”周德东说,在尊重规则的前提下,促进会正在搭建平台,集结各方资源,帮助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维护海外合法权益。
企业“出海”面临的对手,不仅仅是单个同行或是“专利流氓”。越来越多海外诉讼由行业联盟发起,他们组建专利池,对竞争对手进行“围剿”。
为了抱团突围,早在2007年,TCL、创维、长虹等10家国内知名彩电企业,投资组建中彩联科技有限公司,将各自核心专利统一集中在专利池中。由中彩联出面谈判,集中应对海外纠纷,降低维权成本。在周德东看来,这就是我国企业学会利用规则的表现。
作为中彩联的一员,TCL全球研发总经理陈乃军认为,粤港澳三地各有资源优势,可在大湾区内成立产业知识产权合作联盟,以组建专利池的方式来统一维权。“这有助于增加企业谈判的筹码,产生规模效应。我们甚至可以加入国际专利池,购买国际专利,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充实‘武器库’。”
粤港澳三地如何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受到越来多企业的关注。
“香港的知识产权展会、论坛水平非常高,希望能搭建大湾区知识产权信息交流平台,组建大湾区知识产权律师专家库,为中小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纠纷的快速处理提供建议和支撑。”段淑华说,西方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已经有数百年历史,“我们用数十年的时间追赶,加速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还只是个开始。”
记者观察
补上专业人才缺乏的短板
“海外维权工作专业化程度高,从事该项工作的人才既要有扎实的法学功底,也要有理工科知识背景,属于典型的复合型人才。”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在护航企业出海方面存在的短板,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维权援助部部长刘凯怡说,目前海外维权专业化人才缺口巨大。
在调研团队多方采访企业、律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过程中,大家不约而同都提到这样的问题——海外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
一方面,许多中小型企业,以及不涉足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或者没有自主品牌的贸易型企业,他们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本就薄弱,企业内部缺乏知识产权人才,更遑论知识产权涉外人才。
另一方面,涉外人才培养机制也存在一定不足。由于知识产权制度涉及的技术领域较多、对经济生活覆盖面较广,海外知识产权保护要求具有国际规则意识和国际视野,因此,知识产权涉外人才通常需要具备法律、技术、外语、管理等多种专业知识。
调研发现,目前,广东知识产权涉外人才仍有不少薄弱环节。比如,培养模式较单一,培训内容过于基础或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企业对于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为更好地为企业出海护航,广东亟须引进一批熟悉海外知识产权法律环境、具备海外纠纷应对工作实务经验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而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正积极推动搭建企业、律所、政府之间的公共平台。除了为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的情报分析、案例检索等资讯外,他们还打造涉外专业人才储备库,建立系统、长期、全面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帮助企业培养“懂规则、能战、善战”的涉外知识产权人才。
此外,正如专家和企业所建议的,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进一步整合区域资源,建立大湾区知识产权涉外人才服务平台。通过聚合各方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大高水平涉外知识产权人才的供给,筑牢海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根基。
专利申请代办之对于专利的各种期限都有哪些 发明专利的种类有哪些?发明型专利or实用性专利 专利查询网推荐:选择什么专利检索网站更靠谱? 日本发明专利申请有哪些途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流程是怎样的?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