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1-08 13:01:29|292|起点商标网
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图像处理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彩超超声成像技术已发展的较为完善,但是做彩超超声图像的时间较长,医生需要时刻握持超声探头进行各个角度的成像以及移动,因此会对医生的腕部产生较大的劳损,由其是在需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以采集更清晰图像时对医生的体力要求较高,且在此期间超声探头容易因医生的疲乏而产生滑动,使得图像采集失败,超声图像的成型主要依靠超声探头,超声探头的主要操作手法有旋转、按压以及倾斜,为降低医生使用超声探头所需要的劳动强度以及操作难度,故针对上述缺陷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床体,床体的后侧壁固定安装电动导轨,电动导轨的上侧配合安装电动滑块,电动滑块的顶部通过竖杆连接有活动杆朝向前侧的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活动杆前端固定连接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左侧连接有伸缩端朝下的长度可锁止的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伸长端与固定端之间不能相对旋转,伸缩装置的伸长端为第一竖管,第一竖管的内侧靠近下端处固定安装电磁铁,第一竖管的下端轴承连接有第二竖管,第二竖管的底部固定安装立柱,第二竖管与立柱的外侧固定套装同一个直齿轮,立柱的底部连接有彩超超声探头,彩超超声探头与超声成像装置相连,支撑板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朝下的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下端固定连接竖向的螺杆,螺杆的外侧配合连接有中部开设螺纹孔的内螺纹连接块,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螺杆的左侧壁开设有竖槽,内螺纹连接块的左侧壁开设横向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螺纹孔连通,第一通孔内设有横向的第一杆,第一杆的左端对应电磁铁固定连接第一磁性金属块,第一杆的右侧面为斜面且斜面朝向右下方,第一通孔的上侧内壁开设横向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配合安装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第一滑块与第一杆固定连接,第一杆的右端能够插入竖槽内,第一通孔的底部靠近右端处固定连接并连通有第三竖管,第三竖管的左侧内壁开设竖向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配合安装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的下侧面之间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第二滑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下侧面均为斜面的第二杆,第二杆的上端向上伸入第一通孔内且其上侧斜面与第一杆的右侧斜面平行,第三竖管的左侧壁靠近下端处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左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横管,横管的上侧内壁开设横向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内配合安装第三滑块,第三滑块与第三滑槽的一侧通过第三弹簧固定连接,第三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横向的第三杆,第三杆的左端向左伸出横管后固定连接第一齿,第一齿能够与直齿轮啮合配合,第三杆的右侧面为朝向右上方的斜面且其与第二杆的下侧斜面相互平行,第三竖管的右侧壁对应第三杆开口。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所述的伸缩装置包括第一筒体,支撑板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下端开口的第一筒体,第一筒体的左侧内壁开设竖向的第四滑槽,第四滑槽内配合安装第四滑块,第四滑块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竖管,第一竖管向下穿过第一筒体下侧开口,第一竖管的左侧内壁开设竖向的第五滑槽,第五滑槽内配合安装第五滑块,第五滑块与第五滑槽的下侧通过第五弹簧固定连接,第五滑块的右端固定连接竖向的第四杆,第四杆的上侧面为斜面且斜面朝向右上方,第四杆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磁性金属块,第一竖管的右侧壁靠近上端处开设横向的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下侧壁开设横向的第六滑槽,第六滑槽内配合安装第六滑块,第六滑块与第六滑槽的一侧通过第六弹簧固定连接,第六滑块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五杆,第五杆可在第三通孔内左右移动,第五杆的左侧面为斜面且其与第四杆的上侧面平行,第一筒体的右侧内壁对应第五杆竖向均匀开设有数个盲孔。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相邻两个所述的盲孔中心处之间的间距等于螺杆的螺距。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所述的第一竖管的右侧外壁靠近下端处对应第一磁性金属块开设限位槽。

如上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所述的第二竖管的内侧壁开设竖向的第七滑槽,第七滑槽内配合安装第七滑块,第七滑块与第七滑槽的下侧面之间通过第七弹簧固定连接,第七滑块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磁性金属块,第三磁性金属块位于第二竖管内,立柱的中部开设竖向的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中部开设球型槽,球型槽内转动连接上端开口的空心球体,第三磁性金属块的底部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第一球体,第一球体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有数个弹性凸点,第一球体向下伸入空心球体内,第一球体可以上下进出空心球体,空心球体的内侧壁对应弹性凸点均匀开设数个凹槽,空心球体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彩超超声探头。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在使用时,先让患者躺在床体上,接着通过调节电动滑块与电动伸缩杆控制支撑板移动至患者的待检测部位的上侧,控制电磁铁通电,第一磁性金属块向左移动紧紧吸附在第一竖管的外侧,第一杆向左运动,第一弹簧被拉伸,由于第二弹簧初始状态为被压缩状态,第三弹簧初始状态为被拉伸状态,当第一杆向左运动解除对第二杆的阻拦时,第二弹簧带动第二杆向上运动至复位,当第二杆向上远离第三杆后,第三弹簧带动第三杆与第一齿向右运动复位从而远离直齿轮,第一齿不再与直齿轮相啮合,此时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正转带动螺杆转动,内螺纹连接块通过第一杆、第一磁性金属块带动第一竖管向下运动,直至彩超超声探头与患者待检测位置相接触,此时医生可通过控制电机的输出轴正反转控制内螺纹连接块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彩超超声探头对患者待检测位置的反复按压,从而获取更清晰的彩超图像,当医生需要使彩超超声探头旋转获得不同角度的图像时,控制电磁铁断电,第一弹簧带动第一杆与第一磁性金属块向右运动至复位,第一磁性金属块远离电磁铁且第一杆的右端插入竖槽内将内螺纹连接块的位置高度锁止,此时第一竖管由于伸缩装置的长度自动锁止其高度位置保持不变,第一杆向右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斜面的配合将第二杆向下推动,第二弹簧被压缩,第二杆向下运动时通过斜面的配合将第三杆向左推出使得第一齿与直齿轮能够啮合配合(由于直齿轮的特性第一齿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与直齿轮啮合配合),接着控制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控制电机的输出轴每次旋转的单位为一圈,使得第一磁性金属块停下时其位置始终朝左对准电磁铁),电机的输出轴在每转动一圈时通过第一齿带动直齿轮、第二竖管、彩超超声探头旋转一定角度,当第一齿远离直齿轮时,彩超超声探头不动,从而给医生留下一定的观察图像的时间,观察该处是否有病变,且可以通过控制电机输出轴正反转从而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在本发明使用完毕后,电磁铁通电使得第一磁性金属块吸附在其外侧,通过控制电机输出轴反转,从而控制第一竖管带动彩超超声探头向上运动远离患者;本发明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电与断电,实现本装置两种状态的转换,电磁铁在通电时,第一磁性金属块与电磁铁紧紧吸附,第一齿向右运动远离直齿轮,使得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内螺纹连接块可以沿着螺杆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彩超超声探头升降进而调节至适当的位置,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彩超超声探头的升降对患者的待检测位置进行按压,使得探头与患者皮肤贴合更紧从而获取更好的超声图像;电磁铁断电时,第一磁性金属块向右远离电磁铁且通过第一杆插入竖槽内将内螺纹连接块进行锁止,同时第一齿向左移动与直齿轮啮合配合,此时启动电机,第一齿通过直齿轮带动彩超超声探头间歇性转动从而对患者的病灶位置进行多角度的清晰成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的放大图;图3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图2的ⅰ的放大图;图5是图2的ⅱ的放大图;图6是图2的ⅲ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便于移动的智能计算机图像处理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床体1,床体1的后侧壁固定安装电动导轨2,电动导轨2的上侧配合安装电动滑块3,电动滑块3的顶部通过竖杆连接有活动杆朝向前侧的电动伸缩杆4,电动伸缩杆4的活动杆前端固定连接支撑板5,支撑板5的底部左侧连接有伸缩端朝下的长度可锁止的伸缩装置,伸缩装置的伸长端与固定端之间不能相对旋转,伸缩装置的伸长端为第一竖管6,第一竖管6的内侧靠近下端处固定安装电磁铁7,第一竖管6的下端轴承连接有第二竖管8,第二竖管8的底部固定安装立柱10,第二竖管8与立柱10的外侧固定套装同一个直齿轮9,立柱10的底部连接有彩超超声探头11,彩超超声探头11与超声成像装置相连,支撑板5的底部右侧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朝下的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下端固定连接竖向的螺杆13,螺杆13的外侧配合连接有中部开设螺纹孔14的内螺纹连接块15,螺杆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6,螺杆13的左侧壁开设有竖槽17,内螺纹连接块15的左侧壁开设横向的第一通孔18,第一通孔18与螺纹孔14连通,第一通孔18内设有横向的第一杆19,第一杆19的左端对应电磁铁7固定连接第一磁性金属块20,第一杆19的右侧面为斜面且斜面朝向右下方,第一通孔18的上侧内壁开设横向的第一滑槽21,第一滑槽21内配合安装第一滑块22,第一滑块22与第一滑槽21的一侧通过第一弹簧23固定连接,第一滑块22与第一杆19固定连接,第一杆19的右端能够插入竖槽17内,第一通孔18的底部靠近右端处固定连接并连通有第三竖管24,第三竖管24的左侧内壁开设竖向的第二滑槽25,第二滑槽25内配合安装第二滑块26,第二滑块26与第二滑槽25的下侧面之间通过第二弹簧27固定连接,第二滑块2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上下侧面均为斜面的第二杆28,第二杆28的上端向上伸入第一通孔18内且其上侧斜面与第一杆19的右侧斜面平行,第三竖管24的左侧壁靠近下端处开设第二通孔29,第二通孔29的左端固定连接并连通有横管30,横管30的上侧内壁开设横向的第三滑槽31,第三滑槽31内配合安装第三滑块32,第三滑块32与第三滑槽31的一侧通过第三弹簧33固定连接,第三滑块3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横向的第三杆34,第三杆34的左端向左伸出横管30后固定连接第一齿35,第一齿35能够与直齿轮9啮合配合,第三杆34的右侧面为朝向右上方的斜面且其与第二杆28的下侧斜面相互平行,第三竖管24的右侧壁对应第三杆34开口。本发明在使用时,先让患者躺在床体1上,接着通过调节电动滑块3与电动伸缩杆4控制支撑板5移动至患者的待检测部位的上侧,控制电磁铁7通电,第一磁性金属块20向左移动紧紧吸附在第一竖管6的外侧,第一杆19向左运动,第一弹簧23被拉伸,由于第二弹簧27初始状态为被压缩状态,第三弹簧33初始状态为被拉伸状态,当第一杆19向左运动解除对第二杆28的阻拦时,第二弹簧27带动第二杆28向上运动至复位,当第二杆28向上远离第三杆34后,第三弹簧33带动第三杆34与第一齿35向右运动复位从而远离直齿轮9,第一齿35不再与直齿轮9相啮合,此时启动电机12,电机12的输出轴正转带动螺杆13转动,内螺纹连接块15通过第一杆19、第一磁性金属块20带动第一竖管6向下运动,直至彩超超声探头11与患者待检测位置相接触,此时医生可通过控制电机12的输出轴正反转控制内螺纹连接块15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彩超超声探头11对患者待检测位置的反复按压,从而获取更清晰的彩超图像,当医生需要使彩超超声探头11旋转获得不同角度的图像时,控制电磁铁7断电,第一弹簧23带动第一杆19与第一磁性金属块20向右运动至复位,第一磁性金属块20远离电磁铁7且第一杆19的右端插入竖槽17内将内螺纹连接块15的位置高度锁止,此时第一竖管6由于伸缩装置的长度自动锁止其高度位置保持不变,第一杆19向右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斜面的配合将第二杆28向下推动,第二弹簧27被压缩,第二杆28向下运动时通过斜面的配合将第三杆34向左推出使得第一齿35与直齿轮9能够啮合配合(由于直齿轮9的特性第一齿35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与直齿轮9啮合配合),接着控制电机12的输出轴转动(控制电机12的输出轴每次旋转的单位为一圈,使得第一磁性金属块20停下时其位置始终朝左对准电磁铁7),电机12的输出轴在每转动一圈时通过第一齿35带动直齿轮9、第二竖管8、彩超超声探头11旋转一定角度,当第一齿35远离直齿轮9时,彩超超声探头11不动,从而给医生留下一定的观察图像的时间,观察该处是否有病变,且可以通过控制电机12输出轴正反转从而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在本发明使用完毕后,电磁铁7通电使得第一磁性金属块20吸附在其外侧,通过控制电机12输出轴反转,从而控制第一竖管6带动彩超超声探头11向上运动远离患者;本发明结构新颖,设计巧妙,通过控制电磁铁7的通电与断电,实现本装置两种状态的转换,电磁铁7在通电时,第一磁性金属块20与电磁铁7紧紧吸附,第一齿35向右运动远离直齿轮9,使得电机12的输出轴转动时内螺纹连接块15可以沿着螺杆13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彩超超声探头11升降进而调节至适当的位置,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彩超超声探头11的升降对患者的待检测位置进行按压,使得探头与患者皮肤贴合更紧从而获取更好的超声图像;电磁铁7断电时,第一磁性金属块20向右远离电磁铁7且通过第一杆19插入竖槽17内将内螺纹连接块15进行锁止,同时第一齿35向左移动与直齿轮9啮合配合,此时启动电机12,第一齿35通过直齿轮9带动彩超超声探头11间歇性转动从而对患者的病灶位置进行多角度的清晰成像。

具体而言,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伸缩装置包括第一筒体36,支撑板5的底部左侧固定连接下端开口的第一筒体36,第一筒体36的左侧内壁开设竖向的第四滑槽37,第四滑槽37内配合安装第四滑块38,第四滑块38的右端固定连接第一竖管6,第一竖管6向下穿过第一筒体36下侧开口,第一竖管6的左侧内壁开设竖向的第五滑槽39,第五滑槽39内配合安装第五滑块40,第五滑块40与第五滑槽39的下侧通过第五弹簧41固定连接,第五滑块40的右端固定连接竖向的第四杆42,第四杆42的上侧面为斜面且斜面朝向右上方,第四杆42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磁性金属块43,第一竖管6的右侧壁靠近上端处开设横向的第三通孔44,第三通孔44的下侧壁开设横向的第六滑槽45,第六滑槽45内配合安装第六滑块46,第六滑块46与第六滑槽45的一侧通过第六弹簧47固定连接,第六滑块46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五杆48,第五杆48可在第三通孔44内左右移动,第五杆48的左侧面为斜面且其与第四杆42的上侧面平行,第一筒体36的右侧内壁对应第五杆48竖向均匀开设有数个盲孔49。电磁铁7未通电时,第六弹簧47处于伸长状态,第五杆48插入对应的盲孔49内,当电磁铁7通电时,第一磁性金属块20向左运动至与电磁铁7紧紧贴合,同时第二磁性金属块43向下运动至与电磁铁7贴合,第五弹簧41被压缩,第四杆42向下运动解除对第五杆48的限制,第六弹簧47带动第五杆48向左运动复位从而脱离盲孔49,此时用户可控制第一竖管6带动彩超超声探头11上下运动对探头高度进行调节,同时也能通过彩超超声探头11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挤压,有助于完整清晰的成像;当电磁铁7断电后,第二磁性金属块43向上远离电磁铁7,第四杆42向上运动将第五杆48向右侧推至对应的盲孔49内从而使得本装置实现对第一竖管6的锁止,防止其上下移动,避免成像不清晰情况的发生。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的盲孔49中心处之间的间距等于螺杆13的螺距。控制电机12的输出轴每次旋转时的单位为一圈,电机12的输出轴每带动螺杆13旋转一圈,内螺纹连接块15通过第一杆19带动第一竖管6向下运动一个螺距,而相邻两个盲孔49中心处之间的间距等于螺杆13的螺距使得第五杆48每次上下运动都能够准确的对准一个盲孔49,便于第五杆48插入盲孔49内对其进行锁止。

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竖管6的右侧外壁靠近下端处对应第一磁性金属块20开设限位槽50。当电磁铁7通电时,第一磁性金属块20被电磁铁7吸至限位槽50内,从而使得第一磁性金属块20能够更好的向下推动第一竖管6。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二竖管8的内侧壁开设竖向的第七滑槽51,第七滑槽51内配合安装第七滑块52,第七滑块52与第七滑槽51的下侧面之间通过第七弹簧60固定连接,第七滑块5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磁性金属块53,第三磁性金属块53位于第二竖管8内,立柱10的中部开设竖向的第四通孔54,第四通孔54的中部开设球型槽55,球型槽55内转动连接上端开口的空心球体56,第三磁性金属块53的底部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第一球体57,第一球体57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有数个弹性凸点58,第一球体57向下伸入空心球体56内,第一球体57可以上下进出空心球体56,空心球体56的内侧壁对应弹性凸点58均匀开设数个凹槽59,空心球体56的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彩超超声探头11。当电磁铁7未通电时,第三磁性金属块53与电磁铁7之间有一定间隙,此时第一球体57位于空心球体56内且弹性凸点58插入对应的凹槽59内,医生可用力转动彩超超声探头11使其与患者的身体呈一定角度的倾斜,同时弹性凸点58与另外的对应凹槽59配合将彩超超声探头11锁止,不需要医生一直保持手持彩超超声探头11的姿势,减少了医生的劳动强度;当电磁铁7通电时,第三磁性金属块52向上运动至与电磁铁7吸附,第一球体57向上远离空心球体56,此时彩超超声探头11被完全解锁,医生可以自由移动彩超超声探头11实现连续的旋转以对病灶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