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起点商标网!
24小时服务QQ:2880605093

骨折断肢快速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2021-01-08 13:01:29|323|起点商标网
骨折断肢快速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骨折断肢快速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骨折,是指人体的骨笛部分或者完全断裂,大多数骨折是因受到强力的冲击造成的。发生骨折后,骨折部位有疼痛感,并伴有肿胀、淤血和变形,人的活动受到限制,无法负重,严重的还会出现出血、休克、感染、内脏损伤等状况。

骨折后打石膏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让骨骼部位有效进行固定,并且也是防止后期受到外界的一些外力冲击下而导致骨折问题加重,所以打石膏的作用就在这两个方面的要点上,从而是可以更好地让骨骼进行有效的愈合。但是骨折复位及打石膏只有在医院中通过专业的医护人员才能操作,患者在发生骨折时没有医院人员在现场,现场也没有专业的医疗设施对患肢进行固定。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通过两夹板置于骨折处两侧,并通过捆绑的方式固定,以将患肢固定。但是骨折处本身骨头已经错位,当夹板挤压骨折处时会导致断骨移位,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特别是对于没有医疗经验的人来操作时,操作不当反而会加重骨折处伤情。因此,需要一种应急的骨折固定装置,对骨折处的患肢进行适应性固定,避免骨头移位,方便送至医院给医生接骨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骨折断肢快速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可以快速对骨折的患肢进行应急固定,并且不会导致骨折处的骨头移位,避免二次伤害,患者自己就可以操作,也方便医生接骨。

本发明所述的骨折断肢快速固定装置,包括小臂固定单元,小臂固定单元包括上限位框和下限位框,上限位框和下限位框两侧分别通过壁板固定连接,两壁板、上限位框与下限位框形成一个矩形的容纳空间,上限位框和下限位框内均设置格栅,格栅的每个栅孔内都配合一个仿形杆,上限位框上方和下限位框下方均设置限位板,限位板上对应格栅的每个栅孔的位置均设置限位孔,仿形杆上部配合在限位孔内,格栅和限位板之间设置间隙,在仿形杆纵排的间隙内设置胶管,胶管为橡胶弹性材质,胶管位于格栅与限位板之间的间隙内,所有胶管两端分别连通,胶管上端通过连接管连通气囊,气囊上设置上单向阀,连接管上设置下单向阀,胶管尾端设置放气阀,胶管固定在限位板上。

工作原理及过程:

工作时,将小臂固定单元横放,使得仿形杆均横向放置,这样两壁板、上限位框与下限位框形成的容纳空间就空了出来。然后将患肢伸入容纳空间,将所有仿形杆向中间推动,直至仿形杆内端接触患肢,此时所有仿形杆内端形成的空腔就与患肢匹配,并且仿形杆呈矩阵式排布,能够覆盖患肢的整个区域,因此可以将整个患肢覆盖住。然后捏气囊,气囊上的上单向阀只允许空气从外界进入气囊,连接管上的下单向阀只允许空气从气囊进入胶管,因此气囊将空气压入胶管,胶管膨胀,将两侧的仿形杆挤紧,气囊与仿形杆之间的摩擦力将仿形杆位置固定,进而将患肢固定。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将断肢固定,固定后断肢移动不会引起仿形杆移动,相较于传统夹板的固定方式,其固定效果更好,同时可以很好的保护患肢,避免患肢的骨头发生相对移位,避免二次伤害,非常适用于骨折的应急固定。由于胶管是固定在限位板上的,那么胶管在膨胀时首先与仿形杆接触,并且随着胶管的继续膨胀,仿形杆与胶管的摩擦力对带动仿形杆向内轻微的移动,这样可以填补断肢抖动时与仿形杆之间产生的间隙,提高固定效果。解除固定时,打开放气阀,将胶管内的空气放掉,胶管失压复原,胶管与仿形杆之间没有了摩擦力,进而可以将仿形杆向外抽动,将断肢抽出,并由骨科医生接骨治疗。接骨治疗后,还可以利用本小臂固定单元对治疗后的患肢进行有效固定,相较于传统的打石膏固定的方式,本申请适应性强,可重复利用,使用方便,固定牢固,省去了打石膏的繁琐步骤,并且还透气,避免了皮肤瘙痒。

此外,在户外骨折而现场没有医疗条件对断骨进行复位时,可通过本申请进行应急断骨复位。具体做法是,通过上述步骤对断肢进行固定,然后用力推动断骨处的仿形杆,通过仿形杆来推动断骨复位,避免骨头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无法愈合或者错位愈合,错过愈合时间。

包括大臂固定单元,大臂固定单元包括上限位框和下限位框,上限位框和下限位框两侧分别通过壁板固定连接,两壁板、上限位框与下限位框形成一个矩形的容纳空间,上限位框和下限位框内均设置格栅,格栅的每个栅孔内都配合一个仿形杆,上限位框上方和下限位框下方均设置限位板,限位板上对应格栅的每个栅孔的位置均设置限位孔,仿形杆上部配合在限位孔内,格栅和限位板之间设置间隙,在仿形杆纵排的间隙内设置胶管,胶管为橡胶弹性材质,胶管位于格栅与限位板之间的间隙内,所有胶管两端分别连通,胶管上端通过连接管连通气囊,气囊上设置上单向阀,连接管上设置下单向阀,胶管尾端设置放气阀,胶管固定在限位板上,大臂固定单元的壁板上固定大臂固定板,小臂固定单元的壁板上固定小臂固定板,大臂固定板与小臂固定板固定连接。这样手臂骨折时可同时对大臂和小臂进行固定,同时将大臂与小臂之间的角度固定,避免关节处的活动导致断骨位置的变化,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减轻痛苦。

仿形杆内端固定胶垫,仿形杆通过胶垫与皮肤接触,胶垫柔软起缓冲作用,在固定患肢时可以使得患肢更舒服。

小臂固定单元的壁板上和大臂固定单元的壁板上均设置t形槽,t形槽窄口朝外,小臂固定单元壁板上的t形槽内配合小臂固定板,小臂固定板上设置固定螺纹孔,固定螺纹孔与t形槽窄口位置对应,螺纹孔内配合螺栓,同时螺栓配合在t形窄口槽内,螺栓外端固定小臂旋柄,大臂固定单元壁板上的t形槽内配合大臂固定板,大臂固定板上设置固定螺纹孔,固定螺纹孔与t形槽窄口位置对应,螺纹孔内配合螺栓,同时螺栓配合在t形窄口槽内,螺栓外端固定大臂旋柄。大臂固定板与小臂固定板可以在t形槽内抽动而不会脱出,通过旋柄转动螺栓,螺栓向内进给并顶在t形槽内壁上,螺栓带动大臂固定板或小臂固定板向外移动并与t形槽外壁挤紧固定。这样可以调节小臂固定单元与大臂固定单元的距离,进而适应不同身材的人。

小臂固定板连接端设置通孔,大臂固定板连接端设置旋转螺纹孔,螺杆穿过通孔并与旋转螺纹孔配合,螺杆外端同轴固定转盘。通过旋转转盘来转动螺杆,大臂固定板向转盘靠近,进而通过大臂固定板与转盘将小臂固定板挤紧固定,也就将小臂固定单元和大臂固定单元之间的角度固定。这样可以调节并固定大臂与小臂的角度,避免关节活动导致断骨移位,同时还能是大臂与小臂以合适的角度固定,利于愈合以及悬挂手臂。

小臂固定单元与大臂固定单元共用一个气囊,通过一个气囊来给所有胶管充气,非常方便。需要单独给某个固定单元充气时,将另一个固定单元的连接杆掐紧断路即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骨折断肢快速固定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气囊与仿形杆之间的摩擦力将仿形杆位置固定,进而将患肢固定。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将断肢固定,固定后断肢移动不会引起仿形杆移动,相较于传统夹板的固定方式,其固定效果更好,同时可以很好的保护患肢,避免患肢的骨头发生相对移位,避免二次伤害,非常适用于骨折的应急固定。由于胶管是固定在限位板上的,那么胶管在膨胀时首先与仿形杆接触,并且随着胶管的继续膨胀,仿形杆与胶管的摩擦力对带动仿形杆向内轻微的移动,这样可以填补断肢抖动时与仿形杆之间产生的间隙,提高固定效果。解除固定时,打开放气阀,将胶管内的空气放掉,胶管失压复原,胶管与仿形杆之间没有了摩擦力,进而可以将仿形杆向外抽动,将断肢抽出,并由骨科医生接骨治疗。接骨治疗后,还可以利用本小臂固定单元对治疗后的患肢进行有效固定,相较于传统的打石膏固定的方式,本申请适应性强,可重复利用,使用方便,固定牢固,省去了打石膏的繁琐步骤,并且还透气,避免了皮肤瘙痒。可以快速对骨折的患肢进行应急固定,并且不会导致骨折处的骨头移位,避免二次伤害,患者自己就可以操作,也方便医生接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c部分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b-b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胶管与气囊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中:1、仿形杆;2、限位板;3、上限位框;4、上单向阀;5、气囊;6、下单向阀;7、连接管;8、t形槽;9、下限位框;10、小臂旋柄;11、小臂固定板;12、转盘;13、大臂固定板;14、大臂旋柄;15、壁板;16、螺栓;17、固定螺纹孔;18、胶垫;19、限位孔;20、胶管;21、格栅;22、放气阀;23、通孔;24、旋转螺纹孔;25、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骨折断肢快速固定装置,包括小臂固定单元,小臂固定单元包括上限位框3和下限位框9,上限位框3和下限位框9两侧分别通过壁板15固定连接,两壁板15、上限位框3与下限位框9形成一个矩形的容纳空间,上限位框3和下限位框9内均设置格栅21,格栅21的每个栅孔内都配合一个仿形杆1,上限位框3上方和下限位框9下方均设置限位板2,限位板2上对应格栅21的每个栅孔的位置均设置限位孔19,仿形杆1上部配合在限位孔19内,格栅21和限位板2之间设置间隙,在仿形杆1纵排的间隙内设置胶管20,胶管20为橡胶弹性材质,胶管20位于格栅21与限位板2之间的间隙内,所有胶管20两端分别连通,胶管20上端通过连接管7连通气囊5,气囊5上设置上单向阀4,连接管7上设置下单向阀6,胶管20尾端设置放气阀22,胶管20固定在限位板2上。

工作原理及过程:

工作时,将小臂固定单元横放,使得仿形杆1均横向放置,这样两壁板15、上限位框3与下限位框9形成的容纳空间就空了出来。然后将患肢伸入容纳空间,将所有仿形杆1向中间推动,直至仿形杆1内端接触患肢,此时所有仿形杆1内端形成的空腔就与患肢匹配,并且仿形杆1呈矩阵式排布,能够覆盖患肢的整个区域,因此可以将整个患肢覆盖住。然后捏气囊5,气囊5上的上单向阀4只允许空气从外界进入气囊5,连接管7上的下单向阀6只允许空气从气囊5进入胶管20,因此气囊5将空气压入胶管20,胶管20膨胀,将两侧的仿形杆1挤紧,气囊5与仿形杆1之间的摩擦力将仿形杆1位置固定,进而将患肢固定。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将断肢固定,固定后断肢移动不会引起仿形杆1移动,相较于传统夹板的固定方式,其固定效果更好,同时可以很好的保护患肢,避免患肢的骨头发生相对移位,避免二次伤害,非常适用于骨折的应急固定。由于胶管20是固定在限位板2上的,那么胶管20在膨胀时首先与仿形杆1接触,并且随着胶管20的继续膨胀,仿形杆1与胶管20的摩擦力对带动仿形杆1向内轻微的移动,这样可以填补断肢抖动时与仿形杆1之间产生的间隙,提高固定效果。解除固定时,打开放气阀22,将胶管20内的空气放掉,胶管20失压复原,胶管20与仿形杆1之间没有了摩擦力,进而可以将仿形杆1向外抽动,将断肢抽出,并由骨科医生接骨治疗。接骨治疗后,还可以利用本小臂固定单元对治疗后的患肢进行有效固定,相较于传统的打石膏固定的方式,本申请适应性强,可重复利用,使用方便,固定牢固,省去了打石膏的繁琐步骤,并且还透气,避免了皮肤瘙痒。

此外,在户外骨折而现场没有医疗条件对断骨进行复位时,可通过本申请进行应急断骨复位。具体做法是,通过上述步骤对断肢进行固定,然后用力推动断骨处的仿形杆1,通过仿形杆1来推动断骨复位,避免骨头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而无法愈合或者错位愈合,错过愈合时间。

包括大臂固定单元,大臂固定单元包括上限位框3和下限位框9,上限位框3和下限位框9两侧分别通过壁板15固定连接,两壁板15、上限位框3与下限位框9形成一个矩形的容纳空间,上限位框3和下限位框9内均设置格栅21,格栅21的每个栅孔内都配合一个仿形杆1,上限位框3上方和下限位框9下方均设置限位板2,限位板2上对应格栅21的每个栅孔的位置均设置限位孔19,仿形杆1上部配合在限位孔19内,格栅21和限位板2之间设置间隙,在仿形杆1纵排的间隙内设置胶管20,胶管20为橡胶弹性材质,胶管20位于格栅21与限位板2之间的间隙内,所有胶管20两端分别连通,胶管20上端通过连接管7连通气囊5,气囊5上设置上单向阀4,连接管7上设置下单向阀6,胶管20尾端设置放气阀22,胶管20固定在限位板2上,大臂固定单元的壁板15上固定大臂固定板13,小臂固定单元的壁板15上固定小臂固定板11,大臂固定板13与小臂固定板11固定连接。这样手臂骨折时可同时对大臂和小臂进行固定,同时将大臂与小臂之间的角度固定,避免关节处的活动导致断骨位置的变化,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减轻痛苦。

仿形杆1内端固定胶垫18,仿形杆1通过胶垫18与皮肤接触,胶垫18柔软起缓冲作用,在固定患肢时可以使得患肢更舒服。

小臂固定单元的壁板15上和大臂固定单元的壁板15上均设置t形槽8,t形槽8窄口朝外,小臂固定单元壁板15上的t形槽8内配合小臂固定板11,小臂固定板11上设置固定螺纹孔17,固定螺纹孔17与t形槽8窄口位置对应,螺纹孔内配合螺栓16,同时螺栓16配合在t形窄口槽内,螺栓16外端固定小臂旋柄10,大臂固定单元壁板15上的t形槽8内配合大臂固定板13,大臂固定板13上设置固定螺纹孔17,固定螺纹孔17与t形槽8窄口位置对应,螺纹孔内配合螺栓16,同时螺栓16配合在t形窄口槽内,螺栓16外端固定大臂旋柄14。大臂固定板13与小臂固定板11可以在t形槽8内抽动而不会脱出,通过旋柄转动螺栓16,螺栓16向内进给并顶在t形槽8内壁上,螺栓16带动大臂固定板13或小臂固定板11向外移动并与t形槽8外壁挤紧固定。这样可以调节小臂固定单元与大臂固定单元的距离,进而适应不同身材的人。

小臂固定板11连接端设置通孔23,大臂固定板13连接端设置旋转螺纹孔24,螺杆25穿过通孔23并与旋转螺纹孔24配合,螺杆25外端同轴固定转盘12。通过旋转转盘12来转动螺杆25,大臂固定板13向转盘12靠近,进而通过大臂固定板13与转盘12将小臂固定板11挤紧固定,也就将小臂固定单元和大臂固定单元之间的角度固定。这样可以调节并固定大臂与小臂的角度,避免关节活动导致断骨移位,同时还能是大臂与小臂以合适的角度固定,利于愈合以及悬挂手臂。

小臂固定单元与大臂固定单元共用一个气囊5,通过一个气囊5来给所有胶管20充气,非常方便。需要单独给某个固定单元充气时,将另一个固定单元的连接杆掐紧断路即可。

可以参照上述详细说明对本装置进行这些或其它改变。尽管上述详细说明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并描述了预期的最佳模式,不管在本文中上面的描述是如何详细,本系统可通过多种方式实施。尽管基于本地的支持装置的详细内容在其实施细节上可能有相当大的变化,但仍然被包含在本文公开的装置内。如上文所述,在描述本装置的特定特征或方面时使用的特定技术术语并不意味着该术语在本文中被重新定义以被限定为与术语相关联的特定的特性、特征或系统的方面。在一般情况下,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该理解为限制本系统为说明书中所披露的具体实施方式,除非上面的详细说明部分明确定义了这些术语。因此,本系统的实际范围不仅包括披露的实施方式,而且包括权利要求覆盖的实施或实现本装置的所有等同方式。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