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控胶囊外壳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控胶囊外壳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是胃部疾病的高发地区,胃癌发病率更是位居全球前列,早期胃癌症状缺乏特异性,所以定期胃镜检查对于早发现、早治疗、及提高胃癌治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胃镜的不适感和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因此胶囊胃镜得到推广。
“磁控胶囊胃镜”全称为“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它只需要患者口服一粒磁控胶囊,经过15分钟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通过这个系统,医生可以借助软件实时精确操控的体外磁场来控制胶囊在胃内的运动,改变胶囊姿态,按照需要的角度对病灶重点拍摄照片,从而达到全面观察胃黏膜并做出诊断的目的,虽然胶囊体积小,进入体内无异物感、不适感,检查无需麻醉,无创伤,无不良反应,但由于现有的胶囊端部都是光滑的,在胶囊进入幽门时会出现打滑的现象,不易随胃窦蠕动波前进,不利于胶囊主动控制通过幽门,不利于十二指肠球部的检查,并且延长检查时间,因此需要针对打滑这一现象设计一款新型的磁控胶囊外壳改进结构,避免胶囊进入幽门时打滑,便于磁控胶囊通过幽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在于提供一种磁控胶囊外壳改进结构,它是采用在胶囊本体表面设置不同形式的防滑结构,以此来增加胶囊本体的摩擦力,通过摩擦力使胶囊进入幽门的时候更加容易通过,解决胶囊在进入幽门时出现的打滑现象,能使胶囊易于在主动控制下通过幽门,避免胶囊长期滞留在胃部,增加十二指肠球部病变检出率,同时减少胶囊在胃部电量消耗,减少胶囊在小肠断电的风险。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控胶囊外壳改进结构,它包括胶囊本体和设在胶囊本体内的摄像头。
所述的胶囊本体设为两端半圆形,中部柱形的结构,胶囊本体的外表面设置防滑装置,所述的胶囊本体的一端半圆形设为透明端,拍摄头对应透明端,所述的防滑装置设在摄像头拍摄角度之外的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摄像头的拍摄角度为140°,防滑装置设在摄像头拍摄角度之外的区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防滑装置设为凸出式防滑棱,凸出式防滑棱设在胶囊本体上柱形结构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防滑装置设为凹陷式防滑槽,凹陷式防滑槽设在胶囊本体上柱形结构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防滑装置设为凸出式防滑棱和凹陷式防滑槽,凸出式防滑棱设在胶囊本体两端的半圆形上,凹陷式防滑槽设在胶囊本体上柱形结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和凹陷式防滑槽设为连续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和凹陷式防滑槽设为断续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和凹陷式防滑槽设为平均分布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三种不同构造的防滑方式,即在胶囊本体外表面设置:凸出式防滑棱、凹陷式防滑槽、凸出式防滑棱与凹陷式防滑槽的结合,三种不同的实施例均以增加胶囊进入幽门时的摩擦力,避免胶囊进入幽门时出现打滑的现象,便于磁控胶囊内镜快速通过幽门,解决磁控胶囊在幽门口打滑不易进入十二指肠的问题,同时此三种不同结构的防滑设置,也有利于延长胶囊在口服后通过食管的时间,便于食管的观察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磁控胶囊外壳的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视图。
图中,1.胶囊本体,2.摄像头,3.防滑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合附图可以分为三种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
一种磁控胶囊外壳改进结构,参考图2所示,它包括胶囊本体1和设在胶囊本体1内的摄像头2。
所述的胶囊本体1设为两端半圆形,中部柱形的结构,胶囊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防滑装置3,所述的胶囊本体1的一端半圆形设为透明端,拍摄头2对应透明端,所述的防滑装置3设在摄像头2拍摄角度之外的区域。
所述的摄像头2的拍摄角度为140°,防滑装置3设在摄像头2拍摄角度之外的区域。
所述的防滑装置3设为凸出式防滑棱,凸出式防滑棱设在胶囊本体1上柱形结构上。
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设在胶囊本体1上柱形结构的两端。
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的截面设为不同形状。
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的截面设为三角形。
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的截面设为圆形。
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包设为连续的凸起。
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设为断续的凸起。
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设为平均分布的凸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不同截面和不同分布方式的凸出的防滑棱,进行增加胶囊本体1的外表面摩擦力,使胶囊本体1较容易的进入幽门,进而进入十二指肠球部。
实施例2:
一种磁控胶囊外壳改进结构,参考图3所示,它包括胶囊本体1和设在胶囊本体1内的摄像头2。
所述的胶囊本体1设为两端半圆形,中部柱形的结构,胶囊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防滑装置3,所述的胶囊本体1的一端半圆形设为透明端,拍摄头2对应透明端,所述的防滑装置3设在摄像头2拍摄角度之外的区域。
所述的摄像头的拍摄角度为140°,防滑装置3设在摄像头2拍摄角度之外的区域。
所述的防滑装置3设为凹陷式防滑槽,凹陷式防滑槽设在胶囊本体1上柱形结构上。
所述的凹陷式防滑槽设在胶囊本体1上柱形结构的两端。
所述的凹陷式防滑槽的截面设为不同形状。
所述的凹陷式防滑槽的截面设为三角形。
所述的凹陷式防滑槽的截面设为半圆形。
所述的凹陷式防滑槽设为连续的凹槽。
所述的凹陷式防滑槽设为断续的凹槽。
所述的凹陷式防滑槽设为平均分布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不同截面和不同分布方式的凹陷式防滑槽,进行增加胶囊本体1的外表面摩擦力,使胶囊本体1较容易的进入幽门,进而进入十二指肠球部。
实施例3:
一种磁控胶囊外壳改进结构,参考图4所示,它包括胶囊本体1和设在胶囊本体1内的摄像头2。
所述的胶囊本体1设为两端半圆形,中部柱形的结构,胶囊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防滑装置3,所述的胶囊本体1的一端半圆形设为透明端,拍摄头2对应透明端,所述的防滑装置3设在摄像头2拍摄角度之外的区域。
所述的摄像头2的拍摄角度为140°,防滑装置3设在摄像头2拍摄角度之外的区域。
所述的防滑装置3设为凸出式防滑棱和凹陷式防滑槽,凸出式防滑棱设在胶囊本体1两端的半圆形上,凹陷式防滑槽设在胶囊本体1上柱形结构上。
所述的凹陷式防滑槽设在胶囊本体1上柱形结构的两端。
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和凹陷式防滑槽设为不同形状。
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和凹陷式防滑槽设为三角形。
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和凹陷式防滑槽设为半圆形。
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和凹陷式防滑槽设为连续的。
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和凹陷式防滑槽设为断续的。
所述的凸出式防滑棱和凹陷式防滑槽设为平均分布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不同截面和不同分布方式的凸出式防滑棱和凹陷式防滑槽,进行增加胶囊本体1的外表面摩擦力,使胶囊本体1较容易的进入幽门,进而进入十二指肠球部。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磁控胶囊外壳改进结构,其所述的防滑装置3包括以任何形式设在胶囊本体1外表面上的增加摩擦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磁控胶囊外壳改进结构,是在现有磁控胶囊外壳结构的基础上对外表面做了进一步的改进,现有的磁控胶囊外壳改进结构进入体内后,通过软件实时精确操控的体外磁场来控制胶囊在胃内的运动,改变胶囊的姿态,按照需要的角度对病灶重点拍摄照片,胃部检查结束后,胶囊需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球部,但胶囊下落进入幽门容易出现打滑,这会给通过幽门造成一定的困难,也延长了检查的时间,造成电量消耗,不利于小肠检查,不利于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发现,因此针对磁控胶囊外壳改进结构设计的防滑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三种不同结构设计的防滑方式,即在胶囊本体1外表面设置:凸出式防滑棱、凹陷式防滑槽、凸出式防滑棱与凹陷式防滑槽的结合,三种不同的实施例均以增加胶囊进入幽门时的摩擦力,避免胶囊进入幽门时出现打滑的现象,便于胶囊顺利进入十二指肠球部,解决现有磁控胶囊内镜完成胃部检查后不易进入十二指肠的问题,同时此三种不同结构的防滑设置3,也有利于延长胶囊在口服后通过食管的时间,以便于对食管的观察和检测。
起点商标作为专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很多问题,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知产交易信息请点击 【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 【19522093243】与客服一对一沟通,为大家解决相关问题。
此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